古代我國音樂教育曾領先世界,當今音樂教育與歐美比仍有一定差距

儒家開創樂教,包含了音樂、舞蹈、美術等,大約相當於現代美育範疇。所以,很多學者認為孔子不僅開貧民教育、民辦教育、素質教育先河,而且還開了審美教育先河。

孔子如此重視樂教,在於樂教可以調整人的情緒,陶冶人的性情,還可以塑造人的靈魂,是健全人格的需要。

古代我國音樂教育曾領先世界,當今音樂教育與歐美比仍有一定差距

《論語》中就有孔子對於樂教的理解,子語魯大師樂,曰:“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純如也,皦如也,繹如也,以成。”

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與魯國太師談論音樂,說:“奏樂的道理是可以知道的:開始演奏時,各種樂器合奏,聲音翕翕然繁美;繼續下去,純純然悠揚悅耳,皦皦然音樂分明,連續不絕,如此得以完成。”

《論語》中關於孔子對音樂的理解,表明孔子在音樂上的領域也有一定的造詣,說明了孔子對樂教的重視。

古代我國音樂教育曾領先世界,當今音樂教育與歐美比仍有一定差距

西方也有重視樂教的傳統,孔子同時代的教育家、哲學家柏拉圖認為,音樂是寶貴的,不僅可以陶冶性情,也可以治療疾病,音樂和舞蹈使人具體特殊的文化氣質,利於身心健康。

由此可見,人類文化軸心時代的兩位哲人,居然對樂教有著幾乎一樣的認識。

而孔子超越柏拉圖的地方,就是孔子不僅樂教作為重要的教育手段,也作為重要的社會教化和政治手段,並且獲得傲人的成績。

西方發達國家對音樂、美術重視程度絲毫不亞於英語和數學,我們也應重視中國音樂、舞蹈、書法、美術等的藝術教育。

移風易俗,莫善於樂,這裡所指的樂不單純是指像《韶》樂那樣盡善盡美的音樂,而是指能塑造健全人格的藝術教育。

古代我國音樂教育曾領先世界,當今音樂教育與歐美比仍有一定差距

有這麼一個例子,我國享有盛名的某中學交響樂隊到澳大利亞交流學習,如果是樂隊固定的那三首交響樂演奏水平確實能與澳大利亞中學不相伯仲。但是面對一首全新的樂曲,澳大利亞中學交響隊經過簡單的配器組合,就可以演奏出很高的水平,而我們的交響樂隊,除了已經練熟了的幾首曲子,卻無法臨場演奏任何新的曲目。

古代我國音樂教育曾領先世界,當今音樂教育與歐美比仍有一定差距

雖然這是十多年前發生的事,但是卻讓我們明白,一個是音樂教育,是審美教育,一個是音樂訓練,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未來,期待中國的藝術教育能夠直指人心,能夠直指人性,能夠養護靈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