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表達,是因為沒有可以分享的人

向日葵心理諮詢中心創辦人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知名關係親子專家


不表達,是因為沒有可以分享的人

胡慎之心理

孩子,最喜歡分享表達自己。

但大多數的父母,卻拒絕孩子的分享和表達。

可當孩子學會了壓抑情緒時,父母又責備他們不會表達。

你的不回應、不接納、不在意,正在抹掉一個孩子的天真。

滿足孩子表達和分享的慾望,也給自己一個重新分享的機會。

小葵花說

01

一位很著名的心理學家這樣評價中國的親子教育:

“父母和孩子之間只談論學習,是因為他們在用這種方式,將自己隔離開,將父母對孩子的情感用談論學習的方式隔離開。”

我之前收到過一封信,信裡說一個男生本身有抑鬱症,現在他正在外地念書,但因為抑鬱症的問題,他的學業被耽誤了一年,可他至今不敢跟家裡講,只能騙父母說自己已經畢業了,現在在找工作了。

家裡人也相信了他所說的,以為他在外工作。正是因為現實跟他說的落差很大,所以他根本不敢告訴真實情況給他爸媽聽。

患有抑鬱症的人,會有“三無”的感受,無價值無意義無未來

無價值是什麼?

對於爸爸媽媽來說,孩子無論如何,都是有價值的,父母看到自己孩子的時候是開心的,是認同這是自己生命的延續。

沒有價值的話就是認為孩子是累贅,他的出生是不值得被期待的,特別當父母是焦慮型父母,他們是不會聽孩子說話的,永遠不會,他們每天只會想著掌控孩子哪些方面,每天都害怕孩子逃出他們的控制。

長期待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就慢慢變得不再想分享,也不願意把自己的想法分享出來。

不表達,是因為沒有可以分享的人

胡慎之心理

02

演講家為什麼喜歡演講,實際上就是他認為他的思想是可以影響到別人的,對別人來說是有意義的,所以他才願意去分享

所以當我們有一些負面情緒時,或者說是負能量時,我們都不太願意去跟別人說,因為怕影響到別人。

我們更喜歡用正能量去影響其他人,特別是孩子,他對這個世界是很好奇的,對每天發生的事情也是很好奇的。

所以他很喜歡不停地跟爸爸媽媽談論今天發生的事,或今天看到的事,他想把這種開心的感覺分享給爸爸媽媽。

但很多時候,我們會看到一些爸爸媽媽比較冷漠,他們不願意接受這樣的分享,所以大多時候我們都可以看到很多父母是讓孩子在一旁自己玩或說話,父母本人就低頭玩手機,不給任何回應。

就好像前不久有個新聞,媽媽在海邊拍照刷朋友圈,抬頭時發現雙胞胎女兒不見了。

這種行為是一種不重視生命的行為,並不是單純用疏忽就可以解釋的。

正因為父母這樣的對待方式,慢慢地,很多孩子都不再跟父母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事情,因為自己曾經的分享被父母拒絕了。

但往往這個時候,父母反而會倒過來問你為什麼不分享?為什麼不告訴他們?

可真相是父母以前就未曾允許過他的分享,他又怎麼敢對他們分享?

不表達,是因為沒有可以分享的人

胡慎之心理

03

有一位來訪者,他在很小的時候被爸媽送去託兒所,全託。

在那裡,不管你有什麼需要,都會遭到一些糟糕的對待。

託兒所的老師們不會像媽媽那樣對待孩子們。對他們來說,照顧孩子更多是因為責任,秉持的態度是,只要孩子不出事就行。

有一次,他記得非常清楚,自己摔了一跤,鼻子摔出了血。老師看到後,走了過來,沒有任何的情緒安撫,擦乾了血跡,走開了。

在那種情形下,他沒辦法表達自己的情緒。受了傷害,只能把痛苦的感受憋下去,不表達出來,久而久之,他也認為壓抑情緒是理所當然的。

在後來的託管生活中,他沒有給老師製造太多的麻煩,很乖,很聽話,老師讚賞了他。

因為孩子會感覺自己在這樣的一種關係中,是一個累贅的存在

,他的感情宣洩是得不到任何人的共鳴,而且當他選擇壓抑情緒後,反而得到大人們的稱讚。

所以慢慢地,孩子會通過“壓抑”把自己的需求消除掉,學會了用壓抑自己感受的方式來照顧別人。

有時候你會發現三歲多的孩子都開始有心事了,我們也能看到很多孩子少年老成,他們已經懂得隱藏表情,像個成年人一樣,因為他們已經學會不把自己的情緒外露了,因為沒有可以分享的人

不表達,是因為沒有可以分享的人

胡慎之心理

04

作為爸爸媽媽,我們可以通過改變自己對待孩子的方式,來讓他們重新學會如何直接分享感受,真誠地溝通事情

1)學會表達愛

無論誰,在嬰幼兒階段,都是需要被看見,需要接收到父母表達出來的源源不斷的愛意,都需要被撫摸。

因為只有當一個人在嬰幼兒時已經得到了這種被明確表達出的愛,有人一直完美回應他關於愛的需求,那麼成年後,這個完美客體已經被內化在心中,他就敢於向別人表達愛,分享感受,不再害怕自己的分享會被對方拒絕或排斥。

2)學會給予回應

我兒子最喜歡跟我的其中一個互動就是舉高高,每次當我下飛機後,我總會看到他在出口等我,然後向我狂奔而來,一把抱住我。

從他的神情,我可以看出這一刻的他是喜悅的,他願意把這種感受分享出來,因為他知道我是接納的

當孩子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情緒時,父母是需要給予孩子回應,這其實也在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在這裡陪著你。

我有時在遊樂場看到,某些孩子玩沙子玩得一身髒,跟父母分享自己有多開心時,很多父母反而會嫌棄他們弄髒了衣服。

其實這些父母可以換一個方式跟孩子交流,可以以他身上的沙子作為切入口,問他玩得如何,沙子能做什麼之類的,讓他們先盡情分享他們的感受,然後再提醒他們下次玩的時候要小心衣服等等,我想這樣的方式,會比一開始就責備孩子來得更好。

不表達,是因為沒有可以分享的人

胡慎之心理

05

表達和分享,原本是孩子最喜歡的事情,因為他們對世界的一切都充滿著好奇,他們都想第一時間分享給最親密的人——父母。

可就是父母一步步把孩子的分享推開,不回應,不接納,不在意。

等孩子已經學會用壓抑情緒來生活時,父母卻又開始質問他們,“你為什麼不告訴我?”。

但其實這一切都是父母親手造成的,而他們會這樣做,是因為他們也曾經被如此對待

每個人都曾經是孩子,都曾有過跟親密的人表達和分享的慾望。

滿足孩子表達和分享的慾望,也給自己一個重新分享的機會。

< The End >

胡慎之,知名親子關係專家,向日葵心理創始人,向日葵爸爸。新書《陪孩子度過生命第一個三年》、《父母的教養,孩子的成長》、《高情商溝通術》京東噹噹熱銷中。公號:胡慎之(hushenzhix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