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來了 春天還會遠嗎?

冬至

22 Dec 2018

“春生冬至時”, 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 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預示否極泰來。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或“亞歲”等,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說起年這個字,各種各樣的美食浮現在眼前……

美食 不可辜負


冬至來了 春天還會遠嗎?

所以,冬至到底吃餃子還是湯圓?火鍋還是烤肉?This is a question!

對美食深深的熱愛,讓言直妹對廚房有著難以言表的情愫。每逢扎進廚房,便不知今夕是何年。

廚房演變史

新石器時代,燧人鑽木取火,人類由吃生食過度到吃熟食,於是在簡陋的半地穴和地面房屋中,火堆的方寸之地就成了廚房最原始的存在。

冬至來了 春天還會遠嗎?

隨著社會進一步發展,炊具的材料演變成青銅、鐵、陶土等,人類也開始擺脫原始火堆,土砌柴燒灶逐漸成為社會主流,並一直沿用至今。

冬至來了 春天還會遠嗎?

燃氣灶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流行,一打即著、即開即用的特點讓無數家庭從灶臺階段直接步入燃氣灶階段。

冬至來了 春天還會遠嗎?

智慧廚房 瞭解一下

從這段漫長的廚房進化史來看,自打人類開始走進廚房的那一刻起,就在思考著如何更便捷地做出食物。所以,當AI出現的下一步,人們就想著如何將它應用於廚房。

如今,市面上大多數智能廚具其實是在傳統廚具上安裝不同類型的數據傳感器,外加一個配套的手機客戶端,從而達到用手機遠程操控的功能。雖然商家各種包裝,民眾卻並不買賬。

有網友吐槽:自家買的一臺“智能冰箱”,商家號稱可以實現食材管理、娛樂等功能,但也就是比普通冰箱多了一個顯示屏而已,所謂的食材管理功能都需要自己逐個錄入,使用起來並不方便。

冬至來了 春天還會遠嗎?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智能炒菜機器人”、“智能咖啡機”上,雖然機器可以做出像樣的產品,但結果往往是味道不夠好。

冬至來了 春天還會遠嗎?

國內搭載人工智能的智慧廚房尚處於起步階段,智能家電在形式和功能上,大多都直接照搬國外產品,但因為地域、民族和生活習慣的不同,在外國非常實用的廚房電器來到中國就會水土不服。距離真正的智能化還存在很多難題,目前廚房產品的實際使用還是以傳統功能為主,無法真正解放人力。

智慧廚房

人走進廚房花了很長時間,人走出廚房也必將花一定時間,因為在把機器訓練成功之前,廚房還是得由人來掌控。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的智慧廚房還不夠智能,是因為設計產品時並沒有真的理解到消費者的真正痛點(比如能夠測定油溫的炒菜鍋、帶有視頻功能的吸油煙機、能夠自動控制火候大小的燃氣灶等),設計理念過於理想化,炫技成分居多,結果就是中國的智能廚房家電在很大程度上背離了消費需求。

冬至來了 春天還會遠嗎?

在中國這個注重美食的國度,有必要打造智慧廚房的第三方雲端數據服務平臺,利用這些大數據加以分析,提取菜餚的特徵向量,智慧廚房系統繼續學習食物評估、卡路里計算、飲食習慣計算方法,整合適合家庭和個人的菜餚智能數據庫,讓複雜的菜餚變得可量化,搭建起人工智能廚房系統。

雖然目前智慧廚房的發展相較於人工智能在其他領域的應用有所滯後,但是我們也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真正懂我們的需求的智能化的廚房終將出現。

冬至來了 春天還會遠嗎?

聽說冬至不吃餃子,耳朵會被凍壞?

相傳,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冬至,張仲景看到很多人飢寒交迫,還凍壞了耳朵,心裡難過不已。於是就自費包了鍋羊肉餡餃子,人們連湯吃下後,渾身暖和,兩耳發熱,特別舒坦。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