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節堅持做這4點,醫生離你越來越遠

秋季是指農曆八、九、十月份,秋天氣溫逐漸降低,大家在夏季的煩躁情緒也隨之平靜,秋風吹來怡人的景色,但這時候切勿因眼前的美景而忽視了養生,往往有諸多因素在悄悄的影響您的健康,且炎熱的夏季常常會過多的耗損,所以應該及時調理身體。

秋冬季節堅持做這4點,醫生離你越來越遠

1、秋季中醫養生該怎樣調節飲食呢?

在食物搭配和飲食方面,中醫也是注重調和陰陽的。在食與藥的一體營養觀中,強調同屬天然產物的中藥和食物,某些性質,特別是補益或調養人體的陰陽氣血之功能本來就是相通的,有著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關係。從本草、方劑典籍中不難發現食藥同用的例證,古代醫者把烏雞、羊肉、驢皮、蔥、姜、棗等視為陰陽氣血之用,或調補胃氣之用;而在大量的食譜和菜餚中,又不難發現有很多藥材配伍其中如,枸杞、淮山、黃芪、茯苓、丁香、豆蔻、桂皮之類。當藥食調配得當時,可提高食品保健強身和防止疾病的功效。

秋冬季節堅持做這4點,醫生離你越來越遠

2、秋季中醫該如何養精神?

精神調養最主要的是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寧,避肅殺之氣,收斂神氣,適應秋天平容之氣。體質調養可選擇我國古代民間九九重陽(陰曆重陽節)登高觀景之習俗,登高遠眺,可使人心曠神怡,所有的憂鬱、惆悵等不良情緒頓然消散,這是養生中的養收之一法,也是調節精神的一方良劑。

3、秋季中醫該怎樣防秋“燥”?

秋季是由熱轉涼,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黃帝內經》說:“秋冬養陰”,即指在秋冬兩季應當收養陰氣,以適應自然界陰氣漸長的規律,併為來年陽氣的生髮打好基礎。“燥”為秋季的主氣,故稱“秋燥”。燥氣傷人,以耗傷津液為主,津液既耗,則必見一派“燥象”。秋季對應的臟腑是“肺”,當秋燥犯肺時,容易出現“諸澀枯涸,幹勁皴揭”等燥邪致病的症狀。因此,秋季養生,當以“防肺燥,護陰津”為主。

秋冬季節堅持做這4點,醫生離你越來越遠

4、秋季中醫如何養生之適當“凍”

我國自古就流傳著“春捂秋凍”的養生保健諺語。“秋凍”的意思是說秋天到來之後,氣溫稍有下降,此時不要立刻增添衣棉,而要適當凍一凍,加強體育鍛煉,使人體的抗禦機能得到提高,從而激發機體適應寒冷的能力,有利於避免許多疾病尤其是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

中秋節過後,蕭風瑟瑟,天氣漸涼,常會氣溫突降,寒潮來臨,最容易引發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風溼關節炎疼痛等疾病,心腦血管疾病也容易在這個時期誘發或加重,故養生重點除需預防燥邪損傷我們身體外,還要預防寒邪傷人,應重視耐寒鍛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