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人工智能電影讓人看完久久不能平靜:同機器,何汝秀?

大家好,我是晗光。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部電影《人工智能》(AI)。為了完成好友庫布里克的遺願,斯皮爾伯格接手了這部《人工智能》。影片故事的創作靈感源於《木偶奇遇記》,庫布里克曾將本片稱為“機器人版的匹諾曹”,大家都知道匹諾曹在童話故事裡最後變成了真正的小孩,不再是木偶。那麼,這部電影講述了怎樣的故事呢?

這部人工智能電影讓人看完久久不能平靜:同機器,何汝秀?

在不久的未來,人們已能夠製造出與真人相差無幾的智能機器人。科學家們提出製造一種懂得人類“愛”的情感的兒童機器人,用來彌補那些沒有孩子或失去孩子的夫妻的情感創傷。

小男主David就是其中之一,這種兒童機器人一出廠就會在芯片上刻上對領養人的永無止盡,歷久彌堅的愛。他被Monica與Henry領養,用來“代替”他們病危的兒子Martin。

這部人工智能電影讓人看完久久不能平靜:同機器,何汝秀?

正因為這樣的程序設定問題,也衍生出了這樣的社會問題“機器人對人的愛會永久不變,但人會同樣愛它們嗎?”大衛就這樣開始了家庭生活,大衛的心裡很純淨,像一張白紙,他會好奇Monica每天早上喝的是什麼,也會像捉迷藏一樣找到在上廁所的Monica,會因為Monica吃飯時嘴角的麵條大笑不止,然而機器人的思維就是這麼簡單。

他不會了解Monica失去兒子Martin的傷痛,他不會了解Monica是否接受了自己,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給Monica提供“愛”。

這部人工智能電影讓人看完久久不能平靜:同機器,何汝秀?

好景不長,Monica的兒子奇蹟般的病癒,在真正的孩子Martin面前,David似乎被激發了愛的潛力,會爭奪媽媽的愛了。David和Martin比吃菠菜,卻忘記了自己是機器人的事實,弄的自己差點返廠重造。最終,在Martin的生日會上,David終於犯下不可挽回的錯誤。害怕,與希望得到保護,讓他抱著Martin跌入泳池。人們救起Martin,卻將David遺忘在池底。

David被遺棄了,但David的思想和意識又一步進化了,他堅信他的存在是“獨特”的,而這種認定也許正是同人類一樣對自我存在的肯定。他相信了童話故事裡的藍仙女能把他變成“真正的孩子”。

然而,童話終究是童話,直到影片最後,David最終沒能變成真正的孩子。2000年之後,人類滅亡了,大衛被一些“未來的人”找到,也發現了他身體裡的關於人類的記錄,他們提取David的記憶,為他製造了一個幻覺,通過Monica的頭髮複製出了Monica,然而只能維持1天。但在這僅有的一天裡,David無疑是最快樂的。。。。

這部人工智能電影讓人看完久久不能平靜:同機器,何汝秀?

影片看完,發人深省。我們每個人在孩子時對父母的愛都是純粹的,自私的,在長大後心智成熟後會懂得愛是相互理解。而人工智能只是從程序代碼的角度對一個人的愛強行的佔有。“純粹”的愛是沒有錯的,只是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是否會理解對方的感受,而不是像人工智能一樣,愛的能力只是來自與程序代碼,來自於命令。

不禁深思,同為人工智能機器人,為何David能這麼秀,進化出一些自我情感,離羽化成仙僅一步之遙,其他人工智能機器人卻只能被當作垃圾銷燬。根本原因還是“愛”,愛才是人類永恆的情感和主題。導演是想告訴我們,愛才是人類最複雜的情感,愛的純粹同時也會顧及他人的感受,這才是真正的“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