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的歷史評價是否與實際不符?

管錐之見


宋仁宗的歷史評價是什麼?當然是“仁”,施仁政。這個評價,是與宋仁宗42年皇帝生涯名實相符的。

“仁政”,一直是中國傳統政治的最高理想,一直是中國的理想社會,不過,宋仁宗以前,沒有一個皇帝敢以“仁”字自稱,沒有一個皇帝的廟號冠之以“仁”。如果一個皇帝死後給予的廟號為“仁”,那麼他至少有三個特點,一是為人仁慈。二是施以仁政,有作為。三是受到老百姓的由衷愛戴。

就這三點而言,宋仁宗如何?先看為人。他當皇帝,在御花園散步的時候,口渴得厲害,卻不見掌管茶水的當值侍吏,他擔心侍吏因他口渴而受到懲罰,竟忍著口渴,散步回來才喝水。他吃飯咬到了沙粒,疼痛之際,還不忘告誡身邊的宮女不要聲張,怕廚房的廚師獲罪。很少有皇帝能有這種仁慈。

而且,他的這種仁慈,還直接生成了他寬容的品性,理解人,包容人。當時,一個成都秀才屢試不第,有了牢騷,給成都知府獻了一首詩,其中有句說:“把斷劍門燒棧道,西川別是一乾坤。”鼓動成都知府造反,嚇得那位知府趕快把秀才抓起來,綁到開封,請宋仁宗治罪。宋仁宗聽後卻哈哈一笑說:“這不過是老秀才急於求官而做出的荒唐事,不足以治罪。可安排他去偏遠小郡,出任司戶參軍一職。”寫反詩的不但沒獲罰,反而得了官職,這種事,千百年來,只有宋仁宗當皇帝才可能發生。

宋仁宗在位42年,執政寬簡,為人溫良,把一個“仁”字,貫穿於治國安邦全過程。清人王士禎在《池北偶談》評價宋仁宗和宋徽宗說:“仁宗皇帝百事不會,只會做官家;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

宋徽宗貪圖享樂,只知無休止地榨取民脂民膏,是個根本不會做皇帝的人;而宋仁宗一不擅長寫詩,二不擅長畫畫,但他專心當皇帝,而且他當皇帝開明大度,凡事“朝堂公議”,大臣們集體認為怎樣,就怎樣做。甚至,他自己想提拔愛妃的叔叔,御史們反對,他也忍氣吞聲作罷,這樣的皇帝,才是真正的仁君,稱其廟號為“仁”,實在當之無愧。

宋仁宗去世後,四方震驚:“京師罷市巷哭,數日不絕,雖乞丐與小兒,皆焚紙錢哭於大內之前”;宋仁宗去世的消息傳到遼國後,據說那裡的人也痛哭流涕,遼國皇帝耶律洪基甚至拉著宋朝使者的手哭道:“我們兩國已經42年不識干戈,沒有發生過戰爭了。”


帝國的臉譜


仁宗的“仁”當之無愧,先說兩個例子,仁宗時有一老秀才屢試不第,一怒之下寫信給成都太守勸他造反,說“把斷劍門燒棧道,四川別是一乾坤”,太守一見大驚,不敢私藏,飛馬上奏朝廷,大臣們正要議罪,仁宗說,不過是考多次不中發牢騷罷了,給他個小官噹噹。事情就揭這樣過去。


張昪擔任御史的時候,經常上表指摘大臣,仁宗勸慰他說“卿本孤寒,何為屢言近臣”?張昪當場反駁說,怎麼能說微臣孤寒呢?真正孤寒是陛下您啊!仁宗一聽不解地問為什麼。張昪說“微臣家內有拙荊犬子,外有親戚故舊,不能說是孤寒;而陛下外無良將、內無賢相,惟昭陽二人而已,豈非孤寒”?(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原來仁宗無子,此言是大臣當面諷刺皇帝絕後,真正的孤家寡人一個!可是仁宗並沒有發怒和降旨治罪,等退朝回到大內,哀聲嘆氣了許久,曹皇后問明原委,也心中悽楚,二人淚眼相對。


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宋史》說他“君臣上下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餘年之基。子孫一矯其所為,馴致於亂”。說仁宗寬宏大量,用寬厚賢人,不用刻薄小人,他的治下雖有小缺點,卻沒有大過錯,為子孫打好統治基礎,子孫不按他的辦法治國,導致國家大亂。

宋仁宗逝世時,“京師罷市巷哭,數日不絕,雖乞丐與小兒,皆焚紙錢,哭於大內之前”,就連對手遼國“燕境之人,遠近皆哭”。遼國皇帝耶律洪基也忍不住握著使臣的手垂淚說,四十二年不識干戈之事了!

探索歷史,思考人生,用今人眼光審視逝去故事,鏡古燭今,我是南方鵬,歡迎關注。


南方鵬


宋仁宗,原名趙受益,被立為太子後改名趙禎,宋朝第四位皇帝。《宋史》贊曰:“為人君,止於仁。帝誠無愧焉。”史學家將其在位時期稱之為“仁宗盛治。”宋仁宗被後人稱之為著名的守成之主。

宋仁宗在位時,國家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國家科技發展,多位有識之人在朝廷任職。宋仁宗統治的核心一個字就是“仁”,這點為後世所稱道。關於仁宗皇帝的所做所為,有所體現的莫過於大型長編歷史劇《包青天》。雖然電視劇不盡符合歷史,但是也集中體現出了宋仁宗作為皇帝對於自己的剋制,對於言官的寬容,對於天下人的仁慈。

記得印象最深的當屬宋仁宗的生母李妃的身世弄清之後,知道了親生母親是由此時的劉太后陷害所致,但是仁宗以孝治天下,念及劉太后的養育之恩,不忍心對她進行懲治,最後劉太后自己自殺了。仁宗的孝順和仁慈為天下人所稱道。

雖然這是演義,但歷史中的宋仁宗確實也是如此,天下人都念他的好。據史書記載,趙禎駕崩的消息傳出後,“京師(汴梁)罷市巷哭,數日不絕,雖乞丐與小兒,皆焚紙錢哭於大內之前”。可見百姓對於這位仁君的愛戴。

不光國內如此,宋仁宗的“仁”名還傳到了國外,在大遼宋仁宗也有很高的名氣。據史料記載,趙禎駕崩的訃告送到遼國後,“燕境之人無遠近皆哭”,遼道宗耶律洪基也大吃一驚,衝上來抓住宋朝使者的手號啕痛哭,說:“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又說:“我要給他建一個衣冠冢,寄託哀思。”此後,遼國曆代皇帝“奉其御容如祖宗”。可見,遼國君主對於這位大宋皇帝的推崇。


歷代學者、詩人,政治家都對於宋仁宗有著極高的評價:

王夫之在《宋論》中說:仁宗之稱盛治,至於今而聞者羨之。帝躬慈儉之德,而宰執臺諫侍從之臣,皆所謂君子人也,宜其治之盛也。

乾隆皇帝說,有三個帝王,為他所佩服,一是他的祖父康熙玄燁,二是唐太宗李世民,三是宋仁宗趙禎。

梁晏在《梁石門集》中說:仁宗,其遏西夏之兵者,韓琦、范仲淹之功也;致慶曆之治者,亦韓、範與富弼三人之力也。而帝之恭儉愛民,四十二年始終若一,真可謂仁矣。

縱觀後人對宋仁宗的評價,“仁孝”二字貫穿仁宗一生,在位四十二年始終如一,不可不畏仁君也。(圖為清人繪製的仁宗彩像)



震霜秋


我覺得宋仁宗絕對實至名歸

以下多有摘抄

一句話:標準線以上的守成之君,有小聰明沒大智慧。

評價一個皇帝,首先一點就是他能不能有效地傳承權力,其次才是文治武功的評定。這很好理解,對於一個統治者,首先要保證的是自己統治的穩固,其他的一切都必須靠邊站。以此為標準,大部分稱帝的起義軍領袖(比如李自成)和亡國之君(比如崇禎)就屬於標準線以下的水平,哪怕他們在時可能天下震動甚至死後名聲依然很好,他們依然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 再比如宋徽宗這樣的,個人修養上極為出色,文治還算湊合,武功上甚至還有一定功績,但最後靖康那點破事就只能給他一個不及格的蓋棺定論。 和他們比,宋仁宗作為守成之君,在標準線以上毫無問題,達到了這個標準我們別的東西才能搬上臺面談。 接下來談文治武功。

先談文治,

他當政時期文人的作品佔了我國初、高中古文的半壁江山。仁宗在文治上還算不錯,極能得人,北宋當時養士數十年,到了宋仁宗那會已經開枝散葉,而仁宗一朝的名臣,有名的如范仲淹、富弼、韓琦、文彥博、歐陽修、呂夷簡、龐籍、包拯、王安石、呂公著、呂公弼、司馬光、韓維、韓絳、韓縝、張方平等等。當然,最具代表性的還要算堪比NBA96年選秀的嘉佑二年科舉: 考官裡有一代文宗歐陽修、宋詩祖師梅堯臣、至寶丹王珪、長嘯公範鎮等文壇名家, 應試得中的有蘇軾、蘇轍、曾鞏、曾布、章惇、王韶、呂惠卿、張載、程顥。 多的不說,這份名單放在今天都足以讓人驚歎。而這些人背後所代表的是北宋文學、政治甚至軍事的最高成就(之一),作為選拔者的宋仁宗,當然也都能多多少少沾點光。 再說武功, 有人說宋軍被李元昊打的滿地找牙”,這話不能說錯,但也不是不能洗。 宋夏第一階段的戰爭,名義上是李元昊立文法稱帝,並要求宋廷承認其全新的國際地位,遭到宋方拒絕以後發動的戰爭,勉強算是党項人“獨立戰爭”,雖然戰爭過程不好看,但是最後的結果是,李元昊進不能掃蕩五路入主關中,退則府庫空虛財賦不能自給,只能去皇帝位重新接受宋廷冊封,雖然得了歲幣補償了自己戰爭損失,但是於名望、土地上無所得。所以至少面上一層西夏問題宋仁宗不能判輸。 其他的比如廣西儂智高、兩淮王倫、貝州王則這種,都是旋起旋滅,宋仁宗也是笑到最後的那一位。


老實人4030



宋仁宗趙禎的最高評價是“為人君、止於仁”。可以說這個評價非常中肯,也非常符合宋仁宗趙禎理政制國的42年的實際情況,因此宋仁宗對此評價當之無愧也!為什麼?居士先簡單總結一下宋仁宗在位期間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外交方面的情況,然後再舉例說明一兩件小事來佐證。

宋仁宗在位期間為解決“冗官、冗費、冗兵”現象曾推出“慶曆新政”,雖然後來遭到貴族地主階級的抵制而徹底失敗,但從一定程度下減輕了社會矛盾;仁宗時西夏稱帝,宋夏戰爭爆發,雖然宋朝接連失敗,但宋軍頑強阻擊致使西夏國力不支,祈求和平談判,史稱“慶曆議和”,從此宋夏邊境保持五十餘年安寧;仁宗時期,因為與北方遼國無戰事,國家內部雖然有廣西、廣東早飯,但迅速被鎮壓。因此整體處於和平階段,國家經濟實力迅速發展;另外由於皇帝關心文化事業,促使文化也發展道高峰,以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等我國一大批傑出大文豪可以看出,此時的文化足證我國古代的最高成就;外交方面與遼國重增歲幣,維持了“檀淵之盟”的現狀。

以上宋仁宗在位的主要情況太概可以概況為:開拓不顯,但守成有餘,維持和平,促進經濟文化發展,是民免遭戰火。可見,仁宗作為守成之君,已經盡心盡力,無可厚非。那麼為什麼廟號仁宗呢?

1.仁宗期間,四川某位秀才因為屢考不中,便寫信勸成都太守造反。成都太守不敢隱瞞上報給朝廷,當群臣紛紛諫言要懲戒這位秀才的時候。仁宗卻說這個人只是沒有考上發牢騷罷了,給個官做不就行了。這件事不僅顯示仁宗聰慧異常,也顯示仁宗寬厚仁愛。

2.仁宗期間,有次吃飯,從飯中吃出一粒沙子,將他牙齒蹦的疼。他趕緊吐出來,並對身邊的宮女說,不要聲張,否則有人要受到懲罰,掉腦袋,何必呢?只此一件,就可以看出宋仁宗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下人的安危,足見仁厚。

……

因此,宋仁宗逝世之後,宋朝給予的最高的評價就說“為人君、止於仁”,是宋仁宗的最高評價,並被後世所認可,足見其為君四十二年,寬厚仁愛深入人心,得全國之民贊同。故宋仁宗得歷史評價是與其相符得,也是最為得當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