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理解《道德經》的天長地久?

SmileyMaggie


樓主好!《道德經》是談“怎樣永恆”的秘密書,讀時要看清兩點,才能明白全文之義:

一要看到“第一章”是全書的總綱,其餘各章都是對首章的註解和說明。凡看不懂時,返回挖掘首章隱義,就能找到答案;二要看清首章的“道、無、有”三字是全書的文眼,其餘各章的每句話都在反覆講這三者的關係,凡看不懂時,以三字的內在邏輯關係為線索,梳理文句,即知含義。下面按照這兩個方法,淺析你的問題如下,供參考:

【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1、經文首章已講明:“道”無形,能含藏一切;“道”無限,能包容一切;“道”為母,能生髮和制衡一切。“道”的屬性是“無”,二者是並列和互換的關係;“無”生出“有”,二者是從屬和因果關係;同理,“道”也生出“有”,二者也是因果關係,且“有”是“道”的化身。

2、本段文字裡的“天、地、聖人、身”都是“道”的化身和代名詞,用“道”字替換這些字,含義不變且更明確。“長、久、生、私”都指向“有”,“不自、無私、先、存”都指向“無”。故本段可分為兩部分,“是以”前和後的結構相同,都是明說“無與有”的對比關係,暗說“道”的永恆性。

3、明白上面兩點,本段的字面意思就出來了,大致為:

“道”生髮一切,含容一切,天然與萬物一體同在,永恆不變。“道”化身為天地的時候,就顯現為“時空的長久”,而天地能永久的原因,只是常在“道”,並非離開“道”而獨存,因此具有與“道”相同的永恆性。“道”化身為聖人降世的時候,就顯現為不迷於“有”而“忘我”,內心空無,純粹濟世,德高於人;外行公正,身為世範,義理永恆。聖人的偉大,難道不是因他“心行無私”嗎?他能“無我”,與“道”相合,暗被“道”助,所以也具有“道”的永恆性,而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

可見,本段文字在講“道”幻形入世、利益萬物的機制,即以“無”使萬物永恆,以“有”而德化萬物,也是講道家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本然堂講席


老子所謂天長地久者,非指天地本身之長久也。

天行健,地勢坤,所以厚德載物也。

故天地所長久者,萬物也!





淡漠千里1


《道德經》第七篇: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我認為此處的“天長地久”,並不是單純的指的天和地,而是用天地的長久存在來啟迪世人。

  • 天地之所以能長久存在,是因為天地不是為自己存在而存在,它是自然存在的,所以它呈現出來的就是長久存在的狀態。因此,聖人便效法於天地,以謙讓無爭的態度來應對事物,這樣反而自然的處於大眾之前,將己身置之度外反而能更好保全自身,這不正是因為他無私無慾嗎?
  • 此章老子開示天地之所以能夠長久的道理,聖人效法這種大道之理,而能夠成就其大功業。如果簡單的看來就是以退為進之義,而實則不然,其宗旨仍是
    無為而無不為的依道奉行。
正因為聖人心中不存有絲毫的刻意作為的觀念,而又隨順自然、無所息止的教化一切眾生,所以才能成其功果,而對所成的功果也沒有絲毫的執著。這與佛家的“無我相”“丟掉我執”也是不謀而合的。

佛音處處慈悲心


我喝了啤酒,沒有感覺,天空下乖乖要缷掉酒氣的心理。狀態在20分鐘以後氣感覺小學生上下課嚴肅與活潑心理。

天長地久在道德經這樣解釋,天長地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守株待兔,那是兔子先跑到前面,所以首先撿到兔子,在離開前,老子留下道德經,長長久久老子人生也就死而不亡者壽了。所以革命者幹革命大公無私,革命成功以後住的房子就很大,這是革命者心底無私天地寬,浪漫的革命所以天長地久。

天長地久老子震撼解釋了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地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激盪的氣安靜在心中和氣了。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天地清寧所以神清氣爽。天長地久其實是氣感。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強字之曰道,也是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故天地人都大。

人老糊里糊塗狀態就是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鄰國相望,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但願人長久所以天長地久。


我寫小說江山畫卦


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

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

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耶,

故能成其私。

天長地久:天是天。地是地。不管風雲變幻,

歲月流逝。天地都不會改什麼。

天長地久:天地因不自生,故能長生,以萬物

之生為生。

聖人向天地學習,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聖人為人處事,總是把功勞讓給他人,把過失留給自己。

人,要想活得合天地一樣長久。就要向天地學習。學習它博大無私的胸懷。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過客ABC123321


簡單說明一下

《道德經》認為,天地為道所生,並非永恆不死之物。

天地也會生,也會死,只是它和萬物的生命週期相比,顯得是那麼的長久,以至於無法來形容天地的壽命到底有多長,只知道,天地,也就是這個宇宙,已經存在很久很久了,也不知道它會過多久會死。

那麼,為什麼天地的生命,會這麼長久呢?

《道德經》第七章回答了這個問題: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天地的壽命,之所以能夠這麼長久,是因為它不自生,所以才能長生。

那麼,什麼叫做“

不自生”呢?

不自生”的意思,並不是說“活著不是為了自己”,也不是在強調“要為別人活著,才能活的長久”。

不自生”可以用下一句進行解釋: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天下萬物芸芸,各居其位,各盡其能,聖人輔之以天道;

聖人不以自身為身,而以天下為身,以天下之治,存聖人其身。

同樣的道理。

天地之所以為天地,是因為萬物構成了它;

天地因被構成而存在,不能抽離萬物而獨立的存在。

萬物一茬茬的生了,又一茬茬的死了,這樣的圖景,離散的片段,古往今來的全部時間合起來,所有的各個方向上無邊無際的片段圖景都拼接在一起,則構成一幅連續的宇宙長畫卷:天長地久。

天地所以能如此長久,是因為它並不是自己讓自己生存的長久,而是生生不息的萬物才構成了它的長久。

這就是“不自生”的意思。

《道德經》如果非要提煉出來核心思想的話,那麼可以有兩個:一個是生,一個是久。

以天長地久之理治理天下,便是《道德經》要講述給天下統治者的道理。

天人同構,所有的事物,都擁有著同樣的結構,只是說蘊含的信息不同,結構尺度不同。

因此,我們可以同樣以這樣的道理治身、治家、治事。

順應自然節律組織自己的生活,保護自己的身體,人就可以身體健康,盡享天年;

家庭中的每一個人都是修身有成的君子淑女,母慈子孝,夫唱婦隨,那麼家庭這個生命就可以子嗣綿延,家業興旺;

組織中的每一個人都可以各安其位,各司其職,各盡其能,領導者無需折騰,組織就可以興旺發達。

這就是“天長地久”的道理。


平凡2850


道德經7章 長(zhang)三聲,道德經講的就是八個字 生長收藏 損益餘缺 道德經和道德無關 ,講的是規律 道就是規律 宇宙規律 社會規律 人文規律 ,也就是按規律辦事的方法。


天長 地久。天地之所有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簡單的說下這一篇意義。天長,地久長久指的是時間 ,代表時間漫長時間,乾坤之道不生不滅,一直在相互起作用。

不自生的意義為“生它,是乾和坤陰陽化合生化 萬 物。

長 生指的是不斷生 長

私指的是偏愛

邪不讀邪惡的邪,而是讀耶的發音,屬於疑問助詞。


這裡也告訴了大家一個真理 如果想發展壯大,不能自私私立。否則會越走越窄,最終會走到死衚衕。一個企業如果要不斷壯大 ,出發點要是利他人,為了他人的利益為驅動,更能夠讓事業不斷壯大不斷前進,反而最後會讓自己不斷實現目標。以‘利 人為為出發和原則。


聶老師姓名開運


我是心念自在,歡迎朋友們關注、點評。

《道德經》第七章: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翻譯:天地長久存在,天地的長久運行、存在並不是為了本身,所以天地能長久存在。聖人不爭,效法天地的法則立身,不自私,不看重自身卻能身先士卒,那真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最好寫照。

聖人無為,因為無我,故天地萬物都是我,聖人、偉大的人無私,並沒有想佔有什麼,但天地萬物皆在心中,這是真正的大公無私。

那麼,什麼才是真正的“天長地久”?從物質方面來看,又有什麼是可以天長地久的。但天、地的長久,不是因為天地想長生,而是天地本身並不想長生,天地因為無私反而得以長生。

現實中,有時候越想得到的越得不到,越不想得到的反而容易得到。比如在面對利益的時候,有的人不爭反而卻能得到,有的人越爭越容易失去。

這就如同人生的捨得之道,先舍才能後得,大舍才能大得,小舍小得,不捨什麼也不要想得。

網絡上流傳一個段子,這裡借用一下:

在沒錢的時候, 把勤捨得出去,錢就來了。

一一這叫天道酬勤。

在有錢的時候, 把錢捨得出去,人就來了。

一一這叫財散人聚。

當有人的時候, 把愛捨棄出去,事業就來了。

一一這叫博愛領眾。

當事業成功後, 把智慧捨得出去,喜悅就來了。

一一這叫德行天下。


心念自在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這是道德經第七章講的天地道相,後面還有十多處也是講的這個問題。天長地久是我們能夠看得見的最為永恆的事物了,也因此自然成了我們對自己的希冀或對他人的美好的祝願,我們希望一切美好的人、事、物都是天長地久的。我們這些祝願和被祝願的人都陶醉在語言中,根本不知道如何達到,甚至根本沒有去想如何達到,因為在骨子裡我們不相信有這麼回事。所以才會有人說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老子也沒有破了我們的執著,斷了我們的希望。他充滿智慧而又委婉的說出了天地所以能長且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道德經後面也有講長生,長生就是永恆。他講的是精神方面的長生,用天和地的不自生而長生告訴我們做人做事不妄想不妄為不要以自我意識為中心的態度。和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一樣都是告訴我們一個態度。


夢也bu自由


“天長地久”語出:

老 子: 「道 德 經」 : 第 七 章

天 長 地 久 。

天 地 所 以 能 長 且 久 者 ,

以 其 不 自 生 , 故 能 長 生 。

是 以 聖 人 後 其 身 而 身 先 ﹔ 外 其 身 而 身 存 。

非 以 其 無 私 邪 。故 能 成 其 私 。

老子的觀點主張無為而治,故《道德經》中的天長地久所表達的乃是一種無我的而存的觀點。

天長地久者,道也,如何擺脫事物原有的侷限性觀點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待事物,即“無我”狀態,是老子的思想所在,《道德經》通篇求個“無”子,是以無我故能成其大我。四時往來,寒暑更迭,本來如此,存其道也,不以我來看物,而以物觀我,自是不自生故長生,成其道者故曰無我。

《易》有言,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自古以來人們便追求長生不老,然從未有人實現過,縱觀歷史,自古尋長生者,皆望存之道而寄求於器。

以器存道猶如事物因我而生,怎能擺脫“我”,哪能“天長地久”呢。

古今成大事者多存道於心,是以無我之心而成其我。

18-12-4 若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