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國內外農業產業鏈發展現狀,探索農業產業鏈發展新模式

中國農業近年來發生了巨大改變,農業產業鏈不斷完善,模式不斷創新,農民伯伯的錢包也越來越鼓,這都得益於國家正確的方針政策,才使我國的農業產業鏈達到今天的水平。

農業產業鏈是產業鏈在農業領域的具體應用,它涉及農產品生產、加工、運輸、銷售等諸多環節,包括農業產前、產中、產後的各部門、組織機構及關聯公司以價值鏈、信息鏈、物流鏈、組織鏈締結的有機整體。

我國農業產業鏈的發展現狀

我國的農業產業鏈發展較歐美其他國家發展較晚,農業組織化程度不高,各組織機構鬆散,且農業基礎設施嚴重不足,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完善,農業產業鏈的建立和運作面臨諸多問題。

剖析國內外農業產業鏈發展現狀,探索農業產業鏈發展新模式

但是這麼多年來,中國農業發展還是取得了質的飛躍,產業鏈不斷優化完善,硬件與軟件都逐漸變強。這不,今年國家針對農業產業鏈又發佈了相關政策文件,其思路大概是這樣的:

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以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與農業綜合開發現代農業園區重合區為優先支持區域,以特色優勢主導產業為支持重點,發揮財政獎補資金導向和撬動作用,引導集聚金融資本、社會資本和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建設規模化種養基地,發展加工和流通,開展品牌創建與營銷,打造一批現代農業產業集群,激發產業鏈、價值鏈的重構和功能升級,推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上中下游一體,實現生產、加工、銷售各個環節共享均衡利潤,探索農業全產業鏈再造新模式,為引領全國農業現代化建設取得明顯進展樹範例、激活力。

國內農業產業鏈的投資潮

在中國,農業產業鏈還在發展期,但是鏈中企業正有沿著下游向上遊逐級放大的趨勢。大批投資機構及企業為了響應國家號召,支持國農業事業的發展,舉入大量資金滲入到優秀的農業項目中去。

剖析國內外農業產業鏈發展現狀,探索農業產業鏈發展新模式

風險投資的投資方向非常明確:農業產品改良、農副產品深度加工、規模化養殖、農產品及農需品連鎖經營、循環經濟型農莊等。這種新農業模式對現代農業資源進行了有效的整合。

農業是一個沒有爆發性想象空間的行業,投資週期相對較長,且收益相對穩定。有數據指出,傳統農業的平均利潤率在2%-8%之間。由於新農業企業的規模化生產,和對整個產業鏈的控制,降低了成本;另外,由於新農業企業更注重銷售渠道的建設及品牌營銷,新農業企業正在向更高的利潤率努力。

其實,農業是一個相對脆弱的產業,受自然條件影響大,一些特別的細分領域很大程度的“靠天吃飯”,受市場行情的波動以及政策調控的影響較大。在中國,農業整體的產業化還不夠發達,且企業都規模較小,也因此,新農業投資在中國有較大的擴張和整合的機會,加上政策層面的支持,大規模集中化、產業化的生產給農業企業提供了較好的前景。

國外的農業產業鏈——美國

美國是世界上農業產業鏈最發達的國家之一。20世紀80年代,美國率先提出“精確農業”的構想並在此後多年的實踐中成為“精確農業”績效最好的國家,這為“智慧農業”奠定了良好的發展基礎。現階段,美國利用物聯網科技開展“智慧農業”生產的水平世界領先,帶動農業產業鏈條實現了全新變革。

美國的農業流通較早地採用了電子商務技術,農業流通模式不斷創新升級。為提升產品安全溯源及定價能力,農產品電商與農資電商均構建了從生產者到需求者的網上直銷渠道。其中,農產品電商通過企業對企業(B2B)與企業對消費者(B2C)雙結合的模式對接種植、養殖主體及農資電商則採用B2B模式,對接種植、養殖主體及農資企業,從而在根本上顛覆了傳統的農業流通渠道體系。

剖析國內外農業產業鏈發展現狀,探索農業產業鏈發展新模式

美國有100多個信息收集處,每天彙總分析併發布全美各類農業信息;大量農業基礎數據是公開的資源,行業壁壘低,加之農場主對技術服務尤其對基於大數據的決策支持的迫切需求,使大數據公司層出不窮且呈蓬勃發展之勢。

AGRI-COLA, AGRIS, Preview等多個強大數據庫及物聯網科技等創新成果給美國“智慧農業”及其產業鏈條的發展提供了優越的科研資源和技術條件。多層次的農技推廣及服務體系有利於各種新技術的落地實施。1966~2014年,美國先後出臺了6項與農業信息化相關的法律法規和發展計劃,為“智慧農業”及其產業鏈條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和財政支持。

美國的農業產業鏈無論是從政策、生產、渠道、銷售還是品牌都已經深入實現了智能化、數據化、服務精準化的水準。

剖析國內外農業產業鏈發展現狀,探索農業產業鏈發展新模式

分析點評:中國農業向美國和學什麼?對比美國,中國農業有很多方面需要向之學習。必須承認,美國擁有一些我們不具備的自然稟賦優勢,比如良好的自然條件,地方政策的支持力度、科技水平等,但是,農業可借鑑之處仍然非常多。

比如,在科技創新方面,我們雖然也有很多農業院校,科研機構,數據研究機構,但整個創新體系還不夠完善,產學研藩籬沒有打通。反觀美國與巴西,不僅有高端研究機構,也有接地氣的農業推廣機構。此外,大而全的思路並非適合中國農業,而應當因地制宜,學習將品牌發展作為農業發展的統領,去進行取捨,集中資源優勢發展一批在世界範圍內有知名度的特色產業,作為國家產業名片,從而不斷擴大中國農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最要的是,要學習美國高度重視農業,並有決心將其打造成優勢產業,成為國家名片。

相信不久的將來,隨著我國政府越來越重視農業的發展,未來屬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農業將會如期而至。

剖析國內外農業產業鏈發展現狀,探索農業產業鏈發展新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