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寧陵縣補全“產業鏈”促脫貧提速

寧陵縣補全“產業鏈”促脫貧提速

6月18日,工人正在將剛採摘的富硒甜瓜裝箱。目前,寧陵縣孔集鄉王福來村的鵬飛富硒甜瓜採摘園正值收穫旺季,產品通過網絡銷售至全國各地,帶動周邊鄉村發展果蔬設施農業200多畝。 本報記者 高會鵬 攝

“我們正在加緊建設新的標準化養雞場,預計可先期帶動600戶以上貧困戶實現穩定增收脫貧。”日前,拿著一份貧困戶集中託管養殖報告,寧陵縣龍騰民發養殖合作社理事長耿海潮如是說。眼下,寧陵縣引導龍頭企業發揮帶動作用,引領他們構建更為完整的產業鏈,將更為寬闊、平坦、穩定的脫貧路鋪向一個又一個貧困村,帶動更多的貧困戶脫貧致富。

打贏脫貧攻堅戰,產業扶貧是關鍵。如何打好產業扶貧這張牌,精準發力最關鍵。在梨鄉寧陵脫貧攻堅主戰場,產業扶貧正在精準發力。該縣探索出一系列靈活可行的方法,將貧困鄉村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和後發優勢,實施“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戶有產業”的產業發展模式,推行“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帶動脫貧模式,因戶施策,多措並舉,創新資源配置機制,加速全縣“人脫貧、縣摘帽”步伐。

隨著脫貧工作的深入開展,精準扶貧逐漸落到了實處。寧陵縣根據當地實際,提出“三扶”方針:扶貧先扶智,要富口袋先富腦袋;扶助村裡原有產業擴大規模生產、增速發展,帶動全村人脫貧致富;資金扶持促成村裡合作社、貧困戶成“股東”的多重舉措,讓全縣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有了信心和希望。

扶貧先扶智和志,就是讓村民從思想上淡化“貧困意識”,並通過產業帶動發展地域適合的產業,讓貧困村民樹立脫貧信心。作為農業大縣,寧陵縣緊扣資源優勢,做足特色文章,因地制宜選擇具有比較優勢的特色產業,適合什麼就發展什麼,宜農則農、宜菜則菜、宜果則果、宜牧則牧、宜林則林,向特色要競爭力、向特色要生產力。

陽驛鄉潘集村根據地域環境、交通便利等因素,近年來發展種植反季節西紅柿、葡萄、油桃等,現在已經成為該村的支柱產業。當前,潘集村共有溫室大棚160多個、簡易大棚100個,這些大棚種植的蔬菜水果,是村民經濟來源的重要渠道。村民寧永紀介紹,葡萄大棚就是他們的家,也是他們全家經濟的來源,一個棚年產7000斤至1萬斤葡萄,年收入約10萬元。

產業扶貧,關鍵在精準定位,難點也在精準定位。如何找到根植於寧陵這片土地上的特色與優勢,因地制宜發展,這就是寧陵扶貧工作中的關鍵抓手。

寧陵縣發揮比較優勢,突出特色選產業。目前,全縣14個鄉鎮根據實際發展畜牧養殖、優質酥梨、特色蔬菜、富硒瓜果、特色加工等不同產業,實現每個貧困村有1至2個主導產業,每戶貧困戶有1至2個增收項目,全縣產業覆蓋率達100%,有勞動能力和意願的貧困戶參與產業扶貧,實現穩定增收脫貧。

“結合寧陵實際,我們將產業作為脫貧的主要依託,突出市場選產業,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適應消費結構升級的變化。”寧陵縣縣長馬同和介紹,該縣將進一步調優、調高、調精農產品生產,擴大中高端供給,提高農產品供給的質量和效率,大力推進觀光農業與鄉村旅遊發展,延長產業鏈,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貧困群眾分享二、三產業增值收益,增加大家脫貧奔小康的底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