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文豪歐陽修為什麼要誣陷名將狄青?詳解狄青之死背後的鬥爭

宋仁宗嘉佑元年,歐陽修上書,以天有災異為名,請求以宰相頭銜“同平章事“,即所謂的使相,外放狄青。第二年,外放為節度使加使相的狄青鬱鬱而終。之前與狄青關係一向很好的歐陽修,為什麼要誣陷狄青呢?下面,杜少就詳細講解“狄青之死”背後的鬥爭。

一代文豪歐陽修為什麼要誣陷名將狄青?詳解狄青之死背後的鬥爭

狄青將軍相

一.韓琦、范仲淹、尹洙之間複雜的“君子”關係

談歐陽修、狄青之前,首先說說韓琦、范仲淹以及尹洙之間複雜的關係。因為這三位後來都涉及到了“水洛城案”,而這個案件另一個主角就是狄青。不瞭解此案,就不會理解狄青的另一面。

范仲淹曾在宋仁宗景佑三年(青年宋仁宗)彈劾宰相呂夷簡,結果被呂夷簡打擊報復,遭貶嶺南。此時,朝中“君子”紛紛上書為范仲淹陳情,結果“君子”們被貶。其中就包括餘靖(著名諫官)、尹洙、歐陽修。尹洙更是雲“與仲淹義兼師友,當同獲罪”。范仲淹、餘靖、尹洙、歐陽修交情可見一般。

西夏李元昊稱帝后,北宋開始與西夏連年交戰,帝國精英開始向西北集結。韓琦出任陝西經略安撫副使,開赴對西夏前線。這時,韓琦力排眾議,舉薦了范仲淹,范仲淹終於再次啟用,與韓琦同為陝西經略安撫副使,韓琦為涇原路主帥,范仲淹為鄜延路主帥。結果沒想到的是,韓琦、范仲淹在對夏戰略上有著很大的分歧。韓琦主張進攻,范仲淹主張防守反擊。這時,范仲淹的老朋友尹洙也再次啟用,為陝西經略通判。尹洙更傾向韓琦的戰略方針,並言“範不如韓公”。

從此,在對西夏戰略上,尹洙多支持韓琦。這就是所謂的君子之交,他們是朋友,他們互相欣賞,他們是政敵,他們寸步不讓。

狄青,少時代兄受過,被髮配從軍。西夏立國後,狄青來到大宋西軍,因為作戰勇武、精通騎射,在西軍中漸漸打出了威名。後受到尹洙賞識,將他推薦給了范仲淹、韓琦。“韓範”非常看重狄青,尤其是范仲淹,授予其《左氏春秋》。所謂“將不知古今,匹夫勇爾”,這讓狄青與一般粗俗的西軍武人將領有了本質區別。也就是這時候,狄青結交了范仲淹的好友歐陽修等人,並且浮雲直上,官至涇原路副都部署(涇原路副帥)。直至“水洛城案”的爆發。

一代文豪歐陽修為什麼要誣陷名將狄青?詳解狄青之死背後的鬥爭

范仲淹像

二.水洛城案:狄青得罪范仲淹,投入韓琦系

後來,韓琦、范仲淹先後被調回朝,鄭戩出任陝西四路主帥。在慶曆元年的時候,西夏在好水川大敗宋軍,宋朝防線退縮至秦州、渭州一線。秦州就是天水,渭州就是平涼,這兩個地方互不相連,中間住著蕃族,環境複雜。西軍悍將劉滬要求打通二州,重建水洛城,得到了陝西主帥鄭戩的支持。對於修建水洛城一事,朝中“君子”們再次分成兩派,范仲淹、歐陽修支持重建,韓琦反對重建。恰巧,鄭戩調職,此時陝西最大的官員,支持韓琦的尹洙就令劉滬停止修建水洛城。結果,劉滬不聽,尹洙強令未果後,就讓涇原路副帥狄青逮捕劉滬,並且上了枷具,關進了軍獄(注意是軍獄)。結果,狄青給劉滬用了極重的私刑。此舉在大宋西軍中引起了強烈不滿,並且水洛城的蕃人也開始陰謀暴動。中央派遣欽差實地勘察後,劉滬被放了出來,雖仍舊主持修築水洛城,但是在軍獄中受刑過重,早早去世。

水洛城案,本為韓琦、范仲淹兩派對西夏戰略路線之爭的延續,事後,尹洙因為這件事,在仕途上再也沒有前進一步。如前所述,尹洙是為了范仲淹甘心被貶的朋友,但是對待西夏上,卻是韓琦堅定的支持者,不惜為此逮捕劉滬。慶曆六年,尹洙病重,囑家人於范仲淹以託後世,並且請韓琦、歐陽修為自己撰文。一般的朋友,政治鬥爭如此激烈,多數分道揚鑣,割袍斷義。但是,何為君子呢?韓、範、歐陽、尹,這就是君子,對事不對人,雖有路線之爭,但仍有朋友之義。

結果,反倒是純粹執行命令的狄青,在水洛城案後成了眾矢之的。劉滬本就西軍悍將,如此對待戰友,並導致其重傷過逝,引起了其餘將帥一致的反感。並且,這些人都認為,狄青是沒有得到命令下,私自用刑究其原因,狄青不懂政治,他把“水洛城案”這一簡單的“路線之爭”,當做了黨爭,因此用力過猛,私自用了重刑。此舉又被西軍同僚看做是反水自己的“提攜人”范仲淹,而轉抱在朝中強勢的韓琦“大腿”。因為狄青確有軍事才華,所以“水洛城”一案後,韓琦力保他,范仲淹原諒他,歐陽修也上書為他求情。最後,狄青沒有獲罪,但在西軍已無法立足。

一代文豪歐陽修為什麼要誣陷名將狄青?詳解狄青之死背後的鬥爭

韓琦相

三.狄青與韓琦的恩怨

水洛城案後,狄青雖然令范仲淹心寒,但是徹底獲得韓琦、甚至是宋仁宗的青睞。西夏“投降”之後,韓琦為河北大帥,狄青為副帥,赴河北整頓自宋遼“澶淵之盟”後日益廢弛的大宋東軍。正史裡沒有記載二人的交惡,但是野史雜記確紛紛記錄下來了二人這段不愉快的經歷。

韓琦去河北是整頓軍務的,尤其是貪腐。狄青部將焦用頂風作案,剋扣軍餉,韓琦準備嚴辦。這時,狄青可能是覺得自己是韓琦的人了,就去為焦用求情,“焦用有軍功好兒”。進士出身,又為邊帥,朝中大員的韓琦,估計內心是崩潰的。有軍功就能貪腐?功臣就可以貪腐?什麼邏輯?於是韓琦說了一句飽受非議,被當做宋代重文輕武典型的話:“東華門外以狀元唱出者乃好兒,此豈得為好兒耶!”其實仔細想想前後的事,韓琦此舉殺焦用震軍心並無不妥。也並非韓琦真的歧視武將,韓琦若歧視武將,怎麼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向宋仁宗舉薦狄青呢?韓琦言此語,更多的是對狄青包庇自己部下的不滿。

狄青是配軍出身,臉上被瓊字。據王銍《默記》記,在河北期間,狄青赴韓琦宴會,侍宴的妓女名白牡丹的向狄青勸酒說:“勸斑兒一盞”,譏諷他臉上的黥文。第二天狄青把白牡丹打了一頓板子出氣。可笑的是,孔平仲《談苑》引《魏公別錄》又記載了另外一件事,仍在河北期間,這回反過來了,狄青宴請韓琦,邀布衣劉易作陪。席間戲子優人以儒生開玩笑講了個段子,劉易以為是狄青授意,勃然大怒說:“黥卒敢爾!”。這兩個故事精彩之處在於,進士出身的韓琦取笑配軍出身的狄青,配軍出身的狄青反過來就以儒生為樂子調侃韓琦。總之,焦用事件、妓女事件、戲子事件都不一定是真有其事,但是側面說明,韓琦、狄青在河北任正副帥期間是有矛盾的。

一代文豪歐陽修為什麼要誣陷名將狄青?詳解狄青之死背後的鬥爭

狄青

狄青的人生巔峰:平定儂智高叛亂

廣西儂智高叛亂,在南方遭到戰敗的宋軍急需禁軍馳援。一向喜愛狄青的宋仁宗想以狄青為宣撫使,主帥,討平儂智高。但是此舉遭到了反對,因為此時已經不是北宋初年了,仁宗朝的慣例是,以文人為宣撫使掛帥,就像當年韓琦、范仲淹一樣,然後配以武人為副。諫官韓絳說武人不應當專任,其實仍舊以狄青為帥,只不過派一文臣輔佐牽制狄青。此時,龐籍(民間演義中龐太師原型)力排眾議,建議讓狄青單獨掛帥,並以狄青為樞密副使。

不得不說,狄青雖然政治水平不行,但是軍事水平確實出色。狄青在平儂智高一役中收穫了巨大威望,不僅軍事出色,賞罰分明,而且富有遠見,拒絕越南出兵幫助平叛,不給越南涉足廣西政治的機會。就連此前瞧不起狄青的諫官餘靖都對狄青的能力和人品刮目相看,始知為良將。但很快,狄青再次捲入了政治漩渦中,就是升任樞密使。

元豐改制之前,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首相,以“參知政事”為副相,號為“東府”。而與之對應的就是主管軍政,尤其是“調兵權”的西府樞密院,以樞密使為首。東西二府,為北宋最高權力機構,首相和樞密使,合稱宰執。在五代期間,武人專權,樞密使甚至壓過宰相,為“真相”。北宋建立後,樞密使雖權力不如五代,但是仍為重中之重,文武皆可充任。武將為樞密使的也大有人在,開國名將曹彬,仁宗朝王德用,都是以武人身份掌樞密院的。但是,狄青這次升遷,局勢就複雜的多了。

五.複雜的政治漩渦:狄青覺得歐陽修誣陷自己,歐陽修覺得自己在保護狄青

北宋官、職、差遣分離。平章事、樞密使,均為差遣,即具體工作。雖然位高權重大,但是無品級,一個人本身的品級、待遇要看這個人的官。當時政治博弈是這樣的:

狄青是樞密副使,平定儂智高後,立了大功。如果升實際的差遣,那就只能升為樞密使了,因為狄青是武臣,不可為宰相。但實際上,只要給狄青加榮譽頭銜,即官就可以了。北宋開國大將曹彬,滅了南唐後,連“使相”頭銜都沒有得到(節度使等加同平章事頭銜為使相,僅是待遇,無實權)。但是,宋仁宗特別青睞狄青,想讓他當樞密使,結果龐籍一如之前的范仲淹、韓琦,從支持、舉薦狄青改為反對。龐籍給出的原因很簡單,第一,狄青升遷過快了。第二,狄青起於行伍,不適合為宰執。並且,文臣被罷免是經常的事,武將沒有大錯,是不能罷免的。其實暗指狄青政治素養不行,不懂政治官場規則,怕一旦出事被罷免了受不了(後來果不出龐籍所料)。第三,現在的樞密使高若訥無錯被罷免,未免冤枉。在龐籍的勸說下,仁宗改變了注意。

恰逢文臣梁適為副相“參知政事”,想當宰相。而論地位、論資歷,樞密使高若訥更有資格為宰相。所以,梁適想搞掉高若訥。這時候,他就打起了狄青的主意。狄青為武人,當了樞密使,就到頭了。這樣,首相一旦出現空缺,自己這個副相就有機會了。於是,梁適秘密進諫仁宗,仁宗也深表動容,任命狄青為樞密使。梁適這次秘密進諫是和狄青通過氣的,歷史沒有記載狄青到底是不是主動和梁適勾結,但是狄青沒有推辭,沒有表態,一頭扎進了政治漩渦是事實無疑。

高若訥就比較悲慘了。高若訥並不是賢臣,經常遭到歐陽修的攻擊,但是這次罷免實在太欺負人了。不僅沒有名義上的升官,而且,高若訥還開了個先例,之前樞密使罷免都是翰林學士起草罷詞,結果從他開始,降級改由中書舍人擬罷辭,赤裸裸的打臉。而當了樞密使的狄青呢?他成了全民偶像。走到哪,士兵都敬仰萬分。想想也可以知道,起於行伍,位列宰執,這簡直就是“宋朝夢”啊。嘉祐元年,京師發大水,狄青避水居然將家搬到相國寺,並在佛殿上居住。宋史記載,民情對此頗有疑惑議論,朝廷便免去狄青樞密使之職,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之銜,離京出判陳州。為什麼狄青搬到相國寺避水災,民眾就議論紛紛呢?《默記》的記載給出了答案。原來發生水災後,狄青舉家搬到相國寺。結果發生了火災,狄青穿黃袍子在殿上指揮士兵救火。

此時是宋仁宗年間,北宋僅歷三代四帝,宋太祖趙匡胤、甚至後周太祖郭威黃袍加身的故事歷歷在目。狄青此舉,在外人看來像什麼?武臣之首在指揮調度士兵政變。狄青此舉,犯了大忌。

《宋史·狄青傳》:青在樞密四年,每出,士卒輒指目以相矜誇。又言者以青家狗生角,且數有光怪,請出青於外以保全之,不報。嘉祐中,京師大水,青避水徙家相國寺,行止殿上,人情頗疑,乃罷青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出判陳州。明年二月,疽發髭,卒。帝發哀,贈中書令,諡武襄。

《默記》:青為樞密使,避水般家於相國寺殿。一日衩衣衣淺黃襖子坐殿上指揮士卒,盛傳都下。及其家遺火,魏公謂救火人曰:“爾見狄樞密出來救火時著黃襖子否?”青每語人曰:“韓樞密功業官職與我一般,我少一進士及第耳。”

從《默記》可以看出,魏公,就是韓琦,問士兵,你們看到樞密穿黃袍子救火了嗎?而狄青逢人便說,我和韓琦的功業是一樣的,我跟他就差“進士及第”罷了。想想之前水洛城案件,韓琦力保狄青。河北時期,二人不愉快的經歷,到了這時候,二人關係居然僵到了如此地步,令人唏噓。

也就是這段時期,言官開始彈劾狄青,後來甚至歐陽修也開始彈劾狄青。但是要注意宋史的記載,言官說狄青家狗長出犄角,並且家中有怪光,“請出青於外以保全之”。言官只是想讓狄青外放,並且說明了,對於狄青是保護。在這段時間,歐陽修也彈劾狄青,最著名的就是《論狄青札子》和《論水災疏》。原文過長,有興趣的可自行查閱。在這兩篇奏疏中,歐陽修主要闡述以下觀點:

一.狄青沒有過失,但是起於行伍,在西北就是名將,現在威望過高,士兵過於仰慕狄青,這對朝廷來說是個不安穩因素。

二.狄青沒有過失,所以請外放狄青,保全狄青。

歐陽修也多以五行怪異之說,來抨擊狄青。在歐陽修看來,這是在保護狄青。以五行之說抨擊政敵,在宋朝這是最輕的彈劾。因為歐陽修的彈劾中,承認了狄青沒有過錯,而且也沒有捏造任何事實,也沒有網羅構陷其他罪名,這種彈劾,就是在為狄青爭取“善罷”。所以,狄青才會外放陳州(離開封很近),而且加了“同平章事”頭銜,也就是使相,名義上升官了。比起高若訥,狄青這個罷免可謂“恩寵”。

此時的大背景是,宋仁宗多病,且沒有立太子,屬於敏感時刻。狄青又把幾乎所有的曾經提攜過自己的大臣都得罪遍了,比如范仲淹、韓琦。狄青此次罷免幾乎是不可能避免的,而且他已經當了四年樞密使了。這在仁宗朝已屬不易。之前他得罪過范仲淹,而與范仲淹一直同一戰線的歐陽修,此時還在為狄青爭取善罷,可能歐陽修覺得自己是仁至義盡了吧。但在狄青看來,這就是在誣陷自己,去找宰相文彥博討要說法。文彥博說,你沒有罪,朝廷懷疑你罷了。文彥博說這話的時候估計是咬牙切齒說的,因為文彥博有個發小同學好友,叫做高若訥。之前說過龐籍反對狄青升任樞密使,理由就是文臣經常被罷免,而武臣不是。一旦被罷免了,武臣是經受不起的。因為,像狄青這種軍人,是不懂政治規則的。在宋朝,被罷免和起復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但是,朝廷使者對其的“關心”,讓狄青鬱鬱而終。

狄青的悲劇,可以說是時代侷限性造成的。宋朝是重文輕武的,這是大趨勢,不可改變。但是狄青絕非是“岳飛似的完人”,尤其是他多次站隊,政治智慧又不足。所以,站在歐陽修的角度,他確實是在幫狄青遠離政治漩渦,爭取善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