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灭亡近两千年后的清朝年间,有“汉室宗亲”重建大汉王国

满清入关后,虽然定鼎中原,但满汉矛盾贯穿于清朝统治的始终,因此,有清一朝民间的反抗活动一直没有停止过。而在汉人反抗民族压迫的斗争中,造反者绝大多数都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号,以“推翻清朝统治,恢复明朝王室。”为口号,目的是造形势、聚民心。

安徽涡阳县人张乐行聚义举事,打出的是“大汉”旗号,创建“大汉”政权,称“大汉永王”,建黄、白、红、黑、蓝“五旗军制”。

张乐行打出大汉旗号,为的是效法两千多年前的汉高祖刘邦。当年刘邦“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以砀山为策源地,发起了反抗出自西戎的秦朝的武装斗争,最终,推翻了秦朝,建立了历史第一个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空前强大的大汉帝国,统治中国长达四百余年,汉族这一称谓也由此诞生。

汉朝灭亡近两千年后的清朝年间,有“汉室宗亲”重建大汉王国

张乐行发起捻军起义时,“芒、砀农民蜂拥入捻,军势倍增”,情形与当年刘邦颇有几分相似,他要对抗的是来自白山黑水的满人。张乐行因此被推举为“大汉盟主”,称“大汉永王”。

其时,大汉永王张乐行率领捻军与南面的太平天国遥相呼应,搅得满清王朝乾坤欲倒,清政府对中原的统治摇摇欲坠。

然而,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相继失败。

可是,仅仅三十年后,继太平天国与捻军之后,兴中会、光复会、华兴会等陆续走上反清共和的全新斗争道路之时,在捻军的故乡,安徽涡阳,又再次爆发了一场骤风暴雨式的起义,起义的领头人自称汉室宗亲,重举五色旗帜,再建大汉王国。

相比较于张乐行,这个大汉王国则更加名正言顺。因为这次起义的领导人姓刘,与两千年前的大汉王室是本家。此人叫刘朝栋,因后脑勺上长了一颗巨瘤,人送绰号“刘疙瘩”。

刘疙瘩为涡阳城西北刘洪庄人,身体魁伟,力气过人。贩过私盐,当过“巨盗”,长年以劫掠为生。这点与隋朝末年鼎鼎大名的程咬金颇为相似,打架斗殴的功夫了得,又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因此,在涡阳及附近的蒙城、亳州、河南永城一带也是数得的江湖人物。

刘疙瘩到底跟汉高祖的刘汉皇室有没有关系已无据可考,但他自己姓刘,又羡慕前辈人物张乐行驰骋海内、荡决天下的风云行径,不满足于自己小打小闹的劫掠生活,决心要效仿前人干一番大事业。

汉朝灭亡近两千年后的清朝年间,有“汉室宗亲”重建大汉王国


从1896年开始,刘疙瘩就已陆续聚集了400多人,积极策划,打算在光绪廿四年二月十四(1898年3月15)日举事。

可是,到了原定闹事的这一天,天地间连个响声都没有,民间更是风平浪静。他所联络的各地众江湖人士大多不愿意冒险,此次起义行动遂以流产告终。

事实上,清朝无道,地处淮北平原的涡阳“地贫瘠、多盐碱,水旱灾害频仍,民众生活贫困,且处淮、芦盐交界处”结果是“风气强悍“、“自古多盗匪、盐枭,民风剽悍”,一如《涡匪纪实》中所称:涡阳人“窃喜犯上作乱幸逃于法,是以三尺之童,谈及揭竿竖旗之事,无不喜形于色者,盖习俗之移人,一至于此也。”

可见涡阳劳苦大众与满清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斗争,一直存在着,只要一点火花,火药桶就会被引爆,必将引起惊天巨响。

该年饥荒,涡阳知县陈福元不体恤民情,仍于秋后催迫饥民交粮。而因饥民抗粮,又使得官府与民众的矛盾迅速激化。

刘疙瘩趁机高调亮相,以民间领袖的身份为抗粮者出头,公开谴责陈福元的种种暴行。饥民纷纷成为他的粉丝,前来投奔。

汉朝灭亡近两千年后的清朝年间,有“汉室宗亲”重建大汉王国

刘疙瘩一面接纳,一面祭出当年刘备的法宝,以 “大汉皇家后裔”自居,人气指数迅速攀升。由此,刘疙瘩将起事时间重新定在光绪廿五年十二月廿六(公元1899年1月1)日。起事地点则定在曹市集。

曹市集逢六(初六、十六、廿六)为大集日,便于聚集会众。当天,刘疙瘩早早就到曹市集牛世修的茶肆等待时机。

牛世修,又名牛汝秀,以开茶肆为业,曾是官盐栈运盐的“车头”,叔父是练总(团练首领),有一定的宗族威望和组织能力;以往,刘疙瘩来往于涡阳、宿州、亳州、永城之间,每过曹市集,必宿牛世修家,两人交情很深。通过牛世修,刘疙瘩又结识了魏得成、余盛五等豪强。

魏得成是涡阳大魏庄人,父亲魏坤曾是捻军蓝旗首领,人称魏踢主,因降清,其圩寨和武装得以保留。凭借父亲留下的这支武装,魏得成和蒙城小涧人余盛五“聚五湖亡命”,四处行劫,战斗力超强。

当日中午,在赶集者歇脚吃饭的时候,牛世修突然跳上饭桌,举起一面早已准备好的大红旗高呼:“岁饥乏食,吾属将饿死,今立刘疙瘩为主,共图大事,铲富济贫!”

汉朝灭亡近两千年后的清朝年间,有“汉室宗亲”重建大汉王国

而在头几天,刘疙瘩、牛世修已和魏得成、余盛五等人经过精选细选,选出了300余精锐部众,其中马队100余,假扮行商分批混入了曹市集。

看见牛世修亮出大红旗,潜伏在集市各个角落的部众蜂拥而起,齐声欢呼,“其声若雷”,纷纷举起随身携带的“官逼民反,劫富济贫”小旗,开始举事。

起义军兵分两路,魏得成、余盛五率一路冲入河南归德镇总兵牛师韩的牛府;刘疙瘩、牛世修率一路攻占官盐栈。

两路人马均顺利得手,不仅获取了大批官、私金钱物资,还在牛府缴获了牛师韩存放的1000多杆进剿捻军时留下的老式洋枪和大量弹药。

随后合兵一处,共同洗劫镇上各大商铺富户,共烧毁房屋五十余间,行动结束后,迅速撤回魏得成的老家大魏庄。

整个起事过程快速而又有条不紊,回到大魏庄天还没黑,且无一人伤亡。更由于选择的时机和地点得当,有大批赶集的民众自发的跟随他们到了大魏庄,队伍一下壮大到700多人。当晚,起事会众 “杀牛大飨,歃血为盟”,建“大汉”王国,以“汉室宗亲”刘疙瘩为“大汉盟主”,并模仿当年捻军的建制分五旗军,刘疙瘩自领黄旗军,牛世修、余盛五、魏得成等分别领红、蓝、白各一军。

汉朝灭亡近两千年后的清朝年间,有“汉室宗亲”重建大汉王国

从1月8日起,五旗军分别进军青町、石弓山、稽山等集,所过集镇,富户被强征钱、粮、马匹等,穷人“从征免税”,“归之者益众”,队伍迅速发展到3000多人。

刘疙瘩坐上大汉盟主宝座,又连连获胜,未免志骄意满,不可一世,自诩是汉室宗亲,把缴获的牛师韩清廷御赐黄马褂、并某参将衣带(一说皮袄)、某巡检肩舆,“皆服而用之”,“行则排刀数十柄,护马数十匹”,“起居拟于王者”。

刘疙瘩的行径,引起了魏得成的不满。魏得成在此次起事中功劳最大,他本人有实力、有军事经验和能力,又有老捻军蓝旗的历史渊源,威信很高。颇有问鼎盟主的念头,只是鉴于刘疙瘩的汉室宗亲身份,勉强相让。看见刘疙瘩居高临下的作派,“居常怏怏”,“益不能堪”。

刘疙瘩于是认为魏得成“不受其约束”,“心颇忌之”,“衔之愈深”,起了杀心,摆了个鸿门宴,将魏得成及其两个弟弟一并除掉后,就自称为“汉王”。

魏得成部在起义军中资格最老、装备最好、战斗最强,其本人智勇双全,深得兵法之窍要,勇猛善战,却无端被诓杀,军中一片哗然。

刘疙瘩的连番大捷,吓坏了清朝地方官员和最高统治者。直接指挥镇压起义的清军统帅——两江总督刘坤一、安徽巡抚邓华熙、河南巡抚裕长,惊慌失措地向光绪皇帝奏报说:“此次刘疙瘩、牛世修等乘年岁荒歉之时,号召党徒仓猝起事,浃旬之内,蚁附至二万余人,四处焚劫,叠陷龙山、义门等镇集数十余处。匪焰日炽,飘忽靡常,皖北各州县以及毗连之江苏徐州、河南归德等属,处处震惊,纷纷告急。若非赶紧捕灭,蔓延横溃,为患何可胜言?”

清廷紧张异常,连发下十来道电旨和上谕,命令苏、豫、皖以及山东,直隶等省大员飞速调遣兵力,合力“剿办”。由此,清军在寿春镇、归德镇、徐州镇等迅速集结,兵力高达八万多人。

汉朝灭亡近两千年后的清朝年间,有“汉室宗亲”重建大汉王国

清政府派来的部队基本装备了后膛洋枪和西式野战炮。对比只有老式火绳枪和大刀长矛等冷兵器的起义军,优劣自不待言。

刘疙瘩本打算定都丹城,但清军先锋部队非常熟悉涡阳地方实情,很快尾随而至。随后蜂拥而来的清军,有将对丹阳形成合围之势。刘疙瘩看情形不对,只得被迫转移。

1月20日,刘疙瘩率数千人马和辎重撤离丹城,行至道竹桥,与寿春镇总兵郭宝昌所率主力清军遭遇,激战过后,伤亡惨重,辎重尽失,败而向西转进。

行至龙山时,遭当地反动民团截杀,死伤者十之六、七。刘疙瘩率仅剩的数百人退避到湖洼,又中了敌人的埋伏,被擒缚至西阳集。

23日,寿春镇总兵郭宝昌讯问他为何造反,刘疙瘩昂然回答说:“不反亦将死,反而死,死且甘心”,遂“引颈就刃,略无怯容”,壮烈牺牲,

“大汉”王国从1899年1月2日成立至覆灭,至1月23日刘疙瘩就死,前后不过二十来天,虽然规模小,时间短,但其在“推翻异族统治,拯救中华。”的大潮中,无疑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