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汉朝、晋朝和明朝:大家都是分封,凭什么命运不同?

分封制曾是我国最重要的制度之一,影响了我国近千年,其中最著名、最典型的就是周朝的分封制。周朝实行分封制数百年,最后被适应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取而代之,一统六国的秦始皇摒弃了分封制,普遍推行郡县制,然而,在秦朝以后,分封制还有数次反复。

周朝、汉朝、晋朝和明朝:大家都是分封,凭什么命运不同?

先看周朝,周朝是分封制的集大成者,但对周王室而言,分封却是个无奈的好主意。如果周王室真有足够强大的实力,未尝不能像秦始皇那样直接掌控整个国家,但事实上周天子自己远没有独自统治广阔江山的实力。

在消灭商朝之前,周国只是商朝下属的一个诸侯,还地处西北,虽然实力较强,但还没强到单挑爆掉商朝。之所以能够灭商,一是因为人多,聚集了一帮诸侯;二是因为时机对,商朝军队主力正在东方征伐,都城空虚。

从这两点来看,不得不说周朝灭商有运气的成分,而建国之后,因为盟友需要抚慰,商朝残余势力仍然强大,再加上周王室手上干部力量不足,只好采取分封的办法,巩固加强统治。

周朝、汉朝、晋朝和明朝:大家都是分封,凭什么命运不同?

周朝一方面让王室宗亲子弟和参战诸侯功臣分封驻守重要的军事重镇,如太公望受封于齐,周公之子伯禽受封于鲁,召公受封于燕;另一方面则拉拢分封各地的土著贵族。

当各地诸侯分封结束后,周天子再制定相适应的制度,利用《周礼》、嫡长子继承制等制度,昭告自己的天子地位,确立自己和诸侯的上下级关系。此后周王室不断与诸侯进行联姻,试图用血缘锁住各地诸侯,以稳固自己的统治。

事实证明,血缘是不可靠的,更可靠的是礼仪传统,正是因为传统没有打破,周朝才能享有八百年江山,虽然春秋战国时期的周天子就是个吉祥物,但毕竟形式上还是尊周天子为天下共主的。

周朝、汉朝、晋朝和明朝:大家都是分封,凭什么命运不同?

周朝分封制的成功(八百年)与秦朝郡县制的“失败”(十五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得秦朝灭亡后,项羽再次捡起了分封制,分封诸侯,当然,这也跟那些诸侯个个手握重兵有关。

项羽的分封制实施得很失败,很快就被刘邦取代了。刘邦有鉴于秦朝和项羽的双重教训,搞了个杂糅的郡国并行制。

郡国并行制也有无奈的成分,按照刘邦的设想,只要同姓诸侯王就行了,但碍于功臣功大,只好封了七个异姓诸侯王,即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 、燕王臧荼 、长沙王吴芮 、韩王信。

这些异姓诸侯王其实并不怎么鸟刘邦,如燕王臧荼,本来是项羽分封的,只是名义上承认刘邦为皇帝,心底里是不怎么服的,还把刘邦当周天子呢;又如梁王彭越,算是最早反秦的一批人,资历比刘邦还老;楚王韩信更不用说,功高震主,同时还不怎么听话。

周朝、汉朝、晋朝和明朝:大家都是分封,凭什么命运不同?

刘邦跟项羽垓下决战时,这三位大爷都不是第一时间驰援,而是等到刘邦大加赏赐才不急不缓地投入战场。

最要命的是,异姓诸侯王的地盘很大,跨州连郡,占据了战国时期东方六国大部分的疆域,对中央集权的危害不可谓不大。刘邦显然不能容忍这种威胁到刘家江山稳固的事,他毫不犹豫地向异姓诸侯王举起了自己的屠刀。

异姓诸侯王其实也不安分,张耳和吴芮去世后不久,臧荼就扯旗造反了,刘邦亲自领兵讨平。 剩下的四人中,韩王信战败投降匈奴,韩信、彭越被刘邦灭族,英布因此反叛,被刘邦亲征平定。

后来刘邦又废掉了张耳之子的赵王之位,这样一来,异姓诸侯王只剩下地盘偏且小的长沙王,刘邦也没空修理他,可见小也有小的好处。

周朝、汉朝、晋朝和明朝:大家都是分封,凭什么命运不同?

异姓诸侯王除尽了,刘邦以为大汉江山永固,可以安心离去了,然而他没料到,在权力面前,血缘亲情也只不过是废纸,同姓诸侯王也是会犯上作乱的。

在刘邦去世后四十年,诸侯王已经尾大不掉,汉景帝一手削藩,激起了七王之乱,虽然平定后汉朝的中央集权大大增强,但封国问题真正解决还是在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以后。

汉朝分封的失败已经证明了分封制的落后,它已经不再符合帝制集权时代的发展潮流,但仍然有人要逆潮流而动,比如说晋武帝司马炎。

司马炎认为曹魏之所以失国,就是因为魏文帝和魏明帝对宗室防范太严,根本不给一点权力,最终导致皇权丧失的时候无人能救。

周朝、汉朝、晋朝和明朝:大家都是分封,凭什么命运不同?

司马炎吸取了这个教训,从建国伊始就大封诸王,司马氏的王爷多达27人。当然,这些诸侯王其实只有财政收入,并无其他方面权力。但这并不是司马炎所想要的,所以他又给了数位诸侯王率军驻守各地的权力,这部分诸侯王的权力才是最大的。

随着司马炎去世,继位的司马衷智商不行,大权旁落,这就让地方上的诸侯王们蠢蠢欲动了,皇位大有希望啊。

很快,与七国之乱并称乱七八糟的八王之乱爆发了,这场绵延十数年的内乱使得西晋虚弱无比,最后五胡乱华,西晋灭亡。

实行分封的还有明朝,主要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不相信臣下,更相信自家人,他总结西周以来的历代统治经验后,决定实行郡县制与分封制相结合的统治体制。

周朝、汉朝、晋朝和明朝:大家都是分封,凭什么命运不同?

与汉朝的郡国并行制不同,朱元璋所分封的实权藩王都在边境地区,这是朱元璋"诸王靖边"策略的实施,想像周王室那样用宗室来拱卫中央,由此诞生了辽、宁,燕、谷、代、晋、秦、庆、肃九位攘夷塞王。

九位塞王的封地分布在从东北到西北的漠北边防线上,每一个塞王都拥有独立的王府系统,王府拥有万余军队,且有自成体系的官属,自然会对中央产生巨大威胁。

虽然朱元璋设下种种限制,但显然没什么太多用,他去世后四年,他孙子的皇位就被朱棣抢了。而藩王出身的朱棣上位后也毫不留情,干净利落地完成削藩,从此明朝的藩王成日里生活在监视之中,连离开王府都是一个问题,像宁王能够造反,真是令人佩服之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