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你認為被冤枉的最狠的人是誰?

浩太物聯網平臺


這個問題在我看來可以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歷史上被殺的最冤的人是誰”?另一種是“歷史上被後世抹黑最狠的人是誰”?

但不管是哪一種解釋,毫無疑問都有很多,沒有“最狠”只有“更狠”。那麼鑑於篇幅有限,這裡我就分別說一兩個我認為被冤枉的比較狠的歷史人物吧!


首先第一種解釋,代表人物韓信

漢初三傑之一,早年在項羽軍中任執戟郎中,後投靠劉邦,任漢軍的三軍統帥,為劉邦打敗了不可一世的項羽,助其掃平天下,是漢朝的開國功臣,軍事能力在歷史上都是BUG級別的。可以說沒有韓信就不會有後來的大漢王朝,是韓信成就了劉邦的帝王偉業,然而最終卻是“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韓信在劉邦的授意下,被呂后所殺,而當年“月下追韓信”的蕭何竟然也是幫兇,韓信被殺的理由是謀反,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要知道在漢朝建立之前,韓信就已經是齊王並有足夠強大的實力與劉邦分庭抗禮了,如果韓信真有謀反之心何需等到漢朝建立,兵權被奪的時候?況且韓信臨死前大呼:“毀不聽蒯通之言”,蒯通曾慫恿他謀反,但被他拒絕了。都說人之將死,其言也真,我相信這句話是韓信發自內心說出來的,或許他為人比較狂傲,但也不至於有謀反之心。對劉邦和大漢王朝如此忠心耿耿的人就這麼被殺了,而且還株連三族,真的是太冤了。


其次第二種解釋,代表人物潘美,廖化

潘美,北宋開國名將,北宋建國後,率兵先後參與平李重進叛亂,滅南漢,南唐,伐北漢等戰役,屢立戰功,潘美治軍嚴謹,為人正義,深受太祖趙匡胤的重用,但就是這麼一個人卻被後世小說演繹成一個心狠手辣,殘害忠良的奸臣—潘仁美!真是千古奇冤!

瞭解完潘美我們接著瞭解下一位

相信很多人都對這麼一句俗話耳熟能詳,那就是“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對於這句話,絕大多數人都會認為這是“一個團隊缺乏辦事的好手,只有讓能力一般的人出來負責”的意思,所以大家對“廖化”這個人的理解自然而然就是能力平庸了,可事實上這句話的意思卻是“團隊裡面沒有出眾的新人,只好讓年老的,有經驗的人來擔負重任”,這兩種解釋其實是有很大區別的,一個是“能力一般”一個是“有經驗”,所以根據這句話的正確解釋,可以猜測廖化並非一個能力平庸之輩。



事實上廖化不僅不平庸,甚至還很厲害,他是蜀漢後期重要將領,在軍中以果敢剛直著稱,先後隨諸葛亮,姜維北伐,多次建功,而且廖化為人忠義,如此忠義剛直的人竟然被後人誤解為一個能力平庸的人,冤是不冤?


鹹魚閒聊


歷史上被冤枉的人實在是太多了,舉不勝舉,冤枉程度也很難用量化的方式來比較,既然貴駕問起,我把腦子裡隨便想到的一個人寫一寫吧。

其實我想起了很多人,由於篇幅限制,也不可能都寫寫,那就寫一個李牧吧。

眾所周知,李牧位列戰國四大名將,軍事才能毋庸置疑。李牧此人,單純從軍事角度來看,確實是個牛人,長期守衛趙國邊陲期間,總結了大量對匈奴作戰的辦法,為後期中原王朝與匈奴的戰爭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後來衛青使用的戰車擺成環形,對匈奴防守反擊的打法應該是借鑑了李牧的軍事經驗。

在忠誠度方面,李牧無可挑剔,絕對沒有任何反叛的心思,就是這麼一位才華出眾、忠心可靠的名將,居然死於一場手段極其簡單、卑劣的反間計。

王翦率領大軍滅趙,與李牧進行了多場正面交鋒,都沒有佔到便宜,王翦深知李牧的厲害,派人前往邯鄲散播謠言,竟說李牧要投降秦國。如此漏洞百出的謠言,趙王居然深信不疑,立即捕殺了李牧。

意料之中,李牧死後,王翦大軍勢如破竹,很快攻破邯鄲,趙國基本完蛋,跑到遼東又殘喘幾年,之後徹底滅亡。所以,李牧絕對是最冤枉的能人之一。






貓叔說歷史


歷史人物的對錯,得由歷史去評判。

說到冤,有很多正直人士被枉殺。但是真正冤的,不是什麼大人物,而恰恰是千百萬言不見經傳的黎民百姓,他們招誰惹誰了,卻有很多人無端枉死。

歷史上紙上談兵的趙括兵敗,秦軍坑殺四十萬降卒,冤不?因為他們是戰士,當死在戰場上,不死在戰場才冤,但不是最冤。

"揚州十日、嘉定三屠、九江保衛戰"的軍民冤,南京大屠殺被日本殺的三十萬中國人也冤,三光政策下慘死的中國軍民更冤。

歷史告訴我們中國老百姓的冤屈簡直太多了,只有不斷髮奮圖強,悲劇才不會重演!那些枉死的人才會得到慰藉!


煤城飛t將


我個人認為在中國歷史上最為冤枉的人物當屬王莽,他本是新朝(公元8年至23年)的開國皇帝(也是歷史上唯一一個開國和亡國都是一個人的皇帝),是個名副其實的政治家和改革家,卻死後沒有本紀,只是在《漢書-王莽傳》中記錄了他的事蹟,頭顱更是被人當做紀念品保存270餘年,本人成為篡位者的代名詞。

王莽是新顯王王曼長子、西漢孝元皇后王政君侄,在他少年時,其父兄先後去世,後跟隨叔父們一起生活。當時的王氏家族是權傾朝野的外戚,先後有九人封侯,五人擔任大司馬,是西漢一代中最顯貴的家族。族中之人多為將軍列侯,生活侈靡,聲色犬馬,互相攀比。但是唯有王莽獨守清淨,出淤泥而不染,生活簡樸,為人謙恭,勤勞好學,師事沛郡陳參學習《論語》。他服侍母親及寡嫂,撫育兄長的遺子,行為嚴謹檢點。對外結交賢士,對內侍奉諸位叔伯,十分周到。王莽就是這個世家大族中的另類,幾乎都成為了當時的道德楷模,很快便聲名遠播。由於是外戚家族,王莽很快在宮中任職,隨著西漢皇帝的一次又一次死亡,他平步青雲,當時社會矛盾激化,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公元8年十二月,王莽逼迫姑姑王政君交出傳國玉璽,接受孺子嬰禪讓後稱帝,入高祖廟拜受,御王冠即天子位,建立“新朝”,王莽即新始祖。王莽在朝野的廣泛支持下,登上了最高的權位,開了中國歷史上通過天命之說禪讓作皇帝的先河。

西漢末年政治腐敗,朝廷奢華無度,地方搜刮盤剝,再加上豪強地主大量兼併土地,使得百姓流離失所,生活困苦,經濟凋敝,所以人心浮動,政治危機愈演愈烈。王莽正是看到了問題的根源,於是在登基之後,有針對性的推出改革計劃。公元9年宣佈,將天下田改曰王田,以王田代替私田;奴婢改稱私屬,與王田一樣,均不得買賣,然後改革幣制、官制,規定鹽鐵官營,山川河流收歸國有等一些列政策,史稱“王莽改制”。

但是王莽的改革有些名不副實,且推行的方式和方法不得當,引起了從諸侯到百姓的一致反對,加之新政推行的時機不對,當時旱災、蝗災、瘟疫流行,黃河決口改道赤地千里,餓殍遍地,對外用兵無度,造成天下劇烈動盪,農民起義不斷,公元17年全國發生蝗災、旱災,饑荒時,各地農民紛起,其中形成了赤眉軍和綠林軍兩大軍事勢力。公元23年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在混亂中為商人杜吳所殺,新朝滅亡。

新朝從本質上講是一個完整的且統一中國的王朝,王莽是一位改革家和政治家,雖然王朝覆滅,改革失敗,自己身首異處,但是這些都不能成為抹殺他曾經為帝王的原因和藉口。

繼新朝而起的是東漢,東漢王朝為了宣揚自己的合法性,磨滅王莽作為皇帝的存在,在修訂《漢書》時就把王莽列作“逆臣”一類,只給立傳,後世的諸多評價也受到東漢時的影響,認為王莽是“逆臣賊子”,被貼上篡位的標籤,這是極不公平的。王莽作為名副其實的皇帝是夠格的,是完全合法的,但是王莽這個皇帝無本紀,身首異處,成為封建時代最委屈最冤枉的歷史人物。



古地出土


的確歷史上有很多人被冤枉的,但這個被冤枉還是會受一些客觀條件的影響,我個人覺得秦始皇被一直以暴君的形象傳至現在,的確很冤屈。未統一之前更多的是沿襲傳統,而且在當時環境下,這是最快速結束分裂的途徑。統一後我們能看到的更多的是為了長治久安而做出的改變,不能以暴君二字完全定性,像焚書坑儒焚的只是民間之書,坑的只是反抗者,讓中國典籍近乎毀於一旦的是項羽,再有修建長城,如果不是這條界線,可能中國人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準確的定義大中原的範圍。因此,歷史不是後世人的歷史,後世人只需要吸取其精華即可,沒必要太過糾結於歷史上的誰對誰錯。


司馬中庸


在人類歷史長河中。被冤枉致死的不計其數,象民族英雄岳飛,文天祥,他們都是愛國人士,給後人留下永遠的不平與憤慨。再象清朝的林則徐,虎門銷煙,何其威風?大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但洋人報復以後,確讓林則徐變賣家產來賠償。這是多麼冤枉與不公。但願人間多一些正義,少一些不平,一定要正義戰勝邪惡。


巍巍青虛


明末守邊大將袁崇煥,後金施以反間計,又加之魏忠賢的餘黨盅惑,崇楨皇帝最終將袁崇煥施以最殘酷的凌遲之刑。據傳聞,施刑時京城百姓無不對袁切齒痛恨,爭欲食之而後快。這也是袁崇煥冤的最狠之處,連百姓都把他當成了裡通外國的奸賊。(岳飛風波亭沉冤,但民間的百姓都在默默地紀念他)。直到明末張岱等文士的書中對袁亦是痛斥之辭。後清人修《明史》時,方才披露箇中情節,這一千古最大的冤案才得以拔雲見日,而斯人已逝,只能引起後人的悲嘆!而明廷這種自毀長城的荒唐而可悲的行為,最終換來了自己的覆滅。


孤燈伴月讀書人


個人感覺劉少奇


初於心動66163629


歷史上被冤枉的人挺多的,我今天來說說比如隋煬帝楊廣他的功勞也是挺大的開創了科舉考試,(修建了大運河沿用至今有利於南北航運經濟發),三徵高麗等主要是急勝心切導致百姓負擔不起而最終亡國被蓋上了暴君的稱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