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4歲的女兒,寫了一封遺書:有些人的不快樂,不是勸勸就能好的


我14歲的女兒,寫了一封遺書:有些人的不快樂,不是勸勸就能好的


抑鬱症是一種情緒障礙,與心情低落不同,它無法靠人的意志改變。

我14歲的女兒,寫了一封遺書:有些人的不快樂,不是勸勸就能好的


看到一個新聞,一位母親,在女兒自殺後,發現了她留下的遺書。

她女兒不大,才14歲,正是豆蔻年華,表面上看,沒有任何問題,就是有點宅,喜歡一個人獨處,她沒在意。

沒想到,女兒突然寫下一份遺書後,服下300毫升農藥自殺,其中的一句話,非常扎眼:“我很痛苦,覺得每天的生活,都沒有意義,我找不到樂趣,找不到對任何東西的興趣。媽媽你常說讓我開心點,是啊,我已經盡力開心了,可真的沒有什麼值得開心的。有些人的不快樂,不是勸幾句就能好的...”

這是典型的抑鬱症:有些人的不開心,是一種病,不是勸勸就能好的。

母親失聲痛哭,我們不知道她內心有著怎樣的掙扎。但至少,喪女之痛還是讓她意識到了,長期抑鬱症給孩子帶來的嚴重困擾。

有人可能會說,抑鬱症不就是心情不好嘛,至於輕生嗎?現在的孩子究竟怎麼了...


我14歲的女兒,寫了一封遺書:有些人的不快樂,不是勸勸就能好的



看到這樣的話,我如鯁在喉。這些年來,因為抑鬱症而走上絕路的年輕人,不勝枚舉。

14歲男孩,將菜刀揮向自己左手,連砍6刀,血肉模糊。

21歲女孩,站在峨眉山景區的捨身崖,面對大量遊客的勸阻,說了句謝謝後,一躍而下。

還有更聳人聽聞的。

26歲年輕男子活生生切下自己的陰莖和睪丸,現場鮮血直流,慘不忍睹。

這些血淋淋的事件告訴我們,抑鬱症絕非小事,也不是矯情。

當絕望侵襲,黑暗就會吞噬一切,抑鬱症像一隻無形的手,把患者們拖向深淵。

然而更可怕的,遠遠不止抑鬱症本身帶來的傷害,還有人們對這個疾病的種種誤區。


我14歲的女兒,寫了一封遺書:有些人的不快樂,不是勸勸就能好的



誤區一:

| 抑鬱症只是心情不好,多安慰就能痊癒 |


對於正常人來說,抑鬱症患者內心的痛苦,確實很難理解。甚至誤以為,抑鬱症只是心情不好罷了。

實際上,抑鬱症作為一種生理疾病,難以通過常規方法來調理,更不可能用“灌雞湯”的方式緩解。

“死都不怕,還怕活著嗎?”

“你不要胡思亂想。”

“多休息,很快就會好了。”

不少人喜歡用這些話勸說抑鬱症患者。殊不知,這樣的心靈雞湯對於病人來說,不僅毫無作用,還可能加劇悲觀情緒。

在韓國首爾,有一座著名的“自殺大橋”,多年來受到自殺者青睞,每年就有超過20人選擇在此跳橋,結束自己的生命。


我14歲的女兒,寫了一封遺書:有些人的不快樂,不是勸勸就能好的



為了改善這種情況,韓國政府在橋的欄杆上寫了一些勵志短語。

比如:

“有什麼煩惱嗎?”

“現在去看看你所愛的人吧。”

“你的妻兒還在家裡等你吃飯。”

……

除此之外,扶手上還有溫馨的家庭照片,誘人的美食圖片,希望可以喚起對美好生活的留戀。


我14歲的女兒,寫了一封遺書:有些人的不快樂,不是勸勸就能好的



但令人意外的是,改造後的第二年,自殺人數非但沒有降低,反而比前一年多了6倍!!

後來,經過心理學家分析,導致自殺率升高的罪魁禍首,竟然是那些看似“充滿正能量”的標語和圖片。

在常人眼裡,這些裝飾充滿著溫暖,然而,對於有自殺傾向的人來說,則是致命的打擊。

絕大部分有自殺傾向的人,都是嚴重的抑鬱症患者。

一味地安慰,或是描述美好生活,只會給他們增加心理負擔,讓輕生者感覺自己人生的悲催。

明明生活如此殘酷,根本不是那樣美好。

對於他們來說,某些時候,死亡確實是一種解脫,因為活著太痛苦了。正應了那句“我墜入無邊黑暗,每天徘徊在生死邊緣。”


我14歲的女兒,寫了一封遺書:有些人的不快樂,不是勸勸就能好的



誤區二:

| 樂觀開朗的人,不會得抑鬱症 |


2016年9月,內地演員喬任梁在住宅內自殺身亡。

個人微博的最後一條,是兩個害羞的表情。

正如他樂觀向上的形象一樣,喬任梁發送的2806條微博,也沒有一條負能量。

誰也沒有想到,這麼一個開朗的陽光男孩,竟是多年重度抑鬱症患者,每晚都要吃大量安眠藥才能入睡。

無獨有偶,在一檔綜藝節目上,黃曉明、劉燁等藝人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了一次心理測試。

但讓觀眾們感到驚訝的是,一眾明星裡,心理狀況最讓人擔憂的,竟然是形象搞笑、搞怪的薛之謙!

醫生解讀道,薛之謙是個“孤獨的奮鬥者”,時常壓抑自己的不安與焦慮,用搞笑掩蓋內心的傷痛,已經出現了嚴重抑鬱傾向。


我14歲的女兒,寫了一封遺書:有些人的不快樂,不是勸勸就能好的



這一切,似乎與我們的認知相違背,抑鬱症患者並不都是內向、沉默,鬱鬱寡歡。相反,更多還會以開朗、健談的形象示於人前。

心理學上,這類患者被稱為“微笑抑鬱者”。

他們把笑容作為一種防禦機制,對自身心理問題感到羞恥,拒絕承認自己的抑鬱情緒,同時也不願成為別人的負擔。

所以,隱瞞真實感受成為了他們的日常,將微笑當做面具,希望以此維護自己“強大”的形象,獨自解決問題。


我14歲的女兒,寫了一封遺書:有些人的不快樂,不是勸勸就能好的



但沒有人知道,笑容的背後,那個與壓抑、黑暗纏鬥多年的自己,有著怎樣的痛苦。

更可怕的是,由於心裡非常難過,還要強行歡笑,導致原本就已疲憊的身體,愈發的煎熬。當微笑不再是一種情緒,而是一個表情,甚至比每日以淚洗面更為可悲。

就像大衛·梭羅在《瓦爾登湖》裡寫道的:

我們絕大多數人,都在微笑地過著絕望的生活。



我14歲的女兒,寫了一封遺書:有些人的不快樂,不是勸勸就能好的



誤區三:

| 生活條件越好,抑鬱症患者越少 |


現在這個時代,生活條件變好了。

今天的我們,擁有著史上最多的物質財富,以及健康保障。然而,焦慮、壓力、痛苦和抑鬱卻前所未有的普遍。

究其原因,還是現代生活節奏太快了。

上一輩人總說,“我們小時候日子可苦了,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怎麼不見我們得抑鬱症?”

提一提你孩子的書包,感受一下重量,或許就能知道答案。

很多時候,物質生活的豐富並不與心理健康程度成正比。


我14歲的女兒,寫了一封遺書:有些人的不快樂,不是勸勸就能好的



高曉松在《在北歐,我覺得自己內心很醜陋》裡寫道。

“這裡的人不聊金錢,不聊地位,也不聊你讀過什麼名校。”

“我每天琢磨的都是如何在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里跟人鉤心鬥角,跟北歐人的境界實在是差太遠了。”

越來越激烈的競爭,迫使人們給自己施加更多的壓力。

很多時候,無論你吃得多好,住得多好。

對於很多人來說,睡得好,卻始終是一種奢求。


我14歲的女兒,寫了一封遺書:有些人的不快樂,不是勸勸就能好的



| 抑鬱症氾濫,已成“頭號心理殺手” |


如今,抑鬱症已成氾濫趨勢,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研究顯示,全球目前約有3億人正遭受抑鬱症困擾,自殺率高達15%,被稱為“頭號心理殺手”。

其中,中國抑鬱症的患病率為6.1%,約為9000萬人,足足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3個百分點!

而每年自殺死亡的抑鬱症患者,則接近100萬人,有報道稱,甚至超過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數。

然而,這麼龐大的抑鬱症群體,尋求過幫助的只有8%,看過醫生的5%,接受相關藥物治療的不到3%。剩下的84%基本都是獨自一人在承受。

我們要知道,抑鬱症是一種情緒障礙,與心情低落不同,它無法靠人的意志改變。


我14歲的女兒,寫了一封遺書:有些人的不快樂,不是勸勸就能好的



那麼,我們該如何分辨,自己是情緒不好,還是有抑鬱傾向呢?

① 抑鬱情緒持續兩週以上;

② 對以往的愛好失去興趣;

③ 食慾改變;

④ 自卑或極度的負罪感;

⑤ 嗜睡或失眠;

⑥ 無法集中注意力;

⑦ 渾身乏力,焦躁或遲鈍;

⑧ 或者有反覆輕生念頭,並且嚴重影響工作、生活。

當出現以上症狀,你就要警惕,可能是患上抑鬱症了。

這時候,忽略、忌諱、迴避都是不正確的,需要及時看精神科醫生,一般只要吃對藥,所有的抑鬱症狀都會減輕。

只有科學的治療才能幫助抑鬱症患者緩解痛苦,提高生活質量。


我14歲的女兒,寫了一封遺書:有些人的不快樂,不是勸勸就能好的


我14歲的女兒,寫了一封遺書:有些人的不快樂,不是勸勸就能好的



| 預防抑鬱症,防患於未然 |


既然抑鬱症這麼可怕,我們該如何預防呢?

1、多運動:

美國杜克大學醫學中心研究證明,運動能加強新陳代謝,疏洩負性心理能量,防止抑鬱症的發作;運動有助於增強體質,產生積極的心理感受,每週運動三次能夠有效防治抑鬱症。

2、關注過程:

生活、工作都要量力而行,不要總抱著“我要揚名,我要賺大錢”的想法。人生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靜下心來,把目光關注在當下的這一秒,細細品味。

3、設法睡好覺:

睡覺是生命之源,良好的睡眠能有效預防抑鬱症。


我14歲的女兒,寫了一封遺書:有些人的不快樂,不是勸勸就能好的



4、注意調節心理節奏:

做到三不,對今天不生氣,對昨天不後悔,對明天不擔心。保持心理平衡,遇到壓力善於排解,我們無法主宰世界,不要總活在他人的眼光裡。

5、營造良好家庭關係和社交關係:多交朋友,多和他人交流,遇到煩惱多和家人朋友傾訴,以免不良情緒長期累積造成抑鬱。

6、關注子女成長:

童年不幸遭遇對抑鬱症有明顯影響,應該盡力避免子女在童年期遭受精神創傷,不要粗暴嚴厲管教,動輒打罵;損害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孩子感到自卑。

我們要時刻記住一點,當我們內心想得越多,慾望就會越高,一旦心態出現了不平衡,幸福就開始離我們越來越遠。


我14歲的女兒,寫了一封遺書:有些人的不快樂,不是勸勸就能好的



你不必非得成功,你不必非得超越他人,你不必非得功成名就,你不必非得征服所有人,你不必對全有事情負責,你不必犧牲自己活得表面光鮮。

學會取悅自己,做一些無用的事情,給生活留白,這是很重要的。

梁文道先生說:“讀一些無用的書,做一些無用的事,花一些無用的時間,都是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個超越自己的機會,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變化,就是來自這種時刻。


我14歲的女兒,寫了一封遺書:有些人的不快樂,不是勸勸就能好的



/今日作者/

我14歲的女兒,寫了一封遺書:有些人的不快樂,不是勸勸就能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