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房企緊盯成都這塊“肥肉”,成都的房價將走向何方?

從成都房價開始上漲時,保利、萬科、華潤等房企大頭就開始將視線轉向成都,最近綠城、金茂、中南等房企也開始在成都陸續拿地。

總體來看,今年新進入成都的房企"咖位"或許不及去年,但實力也不容小覷,因為其中不乏全國業績前50強房企。另外,2018年成都土地市場降溫明顯,與去年相比,這些"新選手"獲得土地的成本相比所有下降,溢價的空間自然大一些。不過需要指出的是,今年到來的房企們基本全部退居到近郊區,如今近遠郊市場相繼低開的背景下,更多的減分項也暴露出來,2019年的日子還需要精打細算。

眾多房企緊盯成都這塊“肥肉”,成都的房價將走向何方?

懷揣對成都市場的高預期,房企陸續湧入。據不完全統計,僅近兩年多新進入成都的房企就有二十餘家。毫無疑問,他們的到來可以刺激成都房地產市場活躍度走高;但前有"老將"坐鎮,後又新秀猛追,還得面臨市場起伏。新進房企要扛的山,多且大。

受房企自身情況以及市場時機等因素影響,這些新進房企入蓉策略各有不同,後市表現動作也有所差異。不過核心有一點,即完成城市佔位,並最大限度收割市場紅利,進行規模擴張。

眾多房企緊盯成都這塊“肥肉”,成都的房價將走向何方?

在統計的20家房企中,通過公開土地市場拿地進入成都的佔到7成,如綠城、金茂、陽光城等。這種方式較為純粹直接,也是房企熟門熟路開闢市場的招數。不過也有房企採取迂迴戰術,通過收併購、合作開發、商業地產、產業地產等,先落地,再謀後續出路。

不過,不管是以產業地產和城市運營見長的華夏幸福,亦或還是在商業地產端多有建樹的新城控股,住宅開發仍是其不可放棄的蛋糕,尤其是近兩三年住宅市場紅利高漲,沒有幾家房企能夠抗住這種"誘惑"。

眾多房企緊盯成都這塊“肥肉”,成都的房價將走向何方?

無論採取何種方式,完成落地只是進入成都市場邁出的第一步。但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企業往往面臨兩個難題:1、步子賣得大了,後續資金、開發、人力等跟不上,一旦戰略回收,停滯是必然;2、收著步子邁不動,在這個無法逃避的"政策市",房企的逐利本性很容易就被秒殺,"等靠要"一直在持續,可機會始終未到。

雖然新人初來乍到,但在加碼佈局上,大型房企採用公開拿地與收併購等多管齊下的方式,擴張毫不手軟。從稍早的融創、陽光城、新城,到中南、金茂、美的,它們短時間內就已在成都落地多個項目。

眾多房企緊盯成都這塊“肥肉”,成都的房價將走向何方?

水土不服,這是新進入房企最需要克服的障礙,尤其是在政策調控與融資壓力之下。因此,找熟手或者優秀選手合作,可以減少行情變動週期出現的風險。如,綠城在蓉的首個項目牽手城投,美的青白江項目引入新城,中南建設路項目與融創進行合作,旭輝雙流項目選擇與金科強強聯手……

但拿地的價格始終是難以逾越的坎。根據銳理數據監控,目前成都排名前五的樓面地價中,新進房企拿地價格佔了三席。高地價導致房企不得不負重前行。

眾多房企緊盯成都這塊“肥肉”,成都的房價將走向何方?

受壓於高成本,做高端產品進行溢價成為唯一出路,但在"多限"條件以及競品猛增下,實現利潤轉化並非易事。

更何況,受市場行情影響,近兩年一些新進房企重倉郊區,在市場急速降溫後,非城市核心區域項目反而成了包袱。近幾個月遠郊急凍的認購率就是最好的佐證,地段成為短板,勢必要更好的產品來進行補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