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目前有沒有能力重新奪回被英國控制的馬爾維納斯群島?

杜達特洛夫斯基


筆者把話撂這:讀到這篇文章的所有讀者,在有生之年都不會看到阿根廷重奪馬島!

筆者作為一個普通的軍迷,對1982年在南大西洋發生的那場戰爭非常感興趣,市面上關於馬島戰爭的資料幾乎都找來讀過。對於那場戰爭,因為我們和阿根廷同為第三世界國家,同樣有著國土被佔的刻骨仇恨,所以筆者在感情上是站在阿根廷這邊的。但是,實事求是的說,在整體國力懸殊、國際政治、外交環境又不利的情況下,阿根廷敗的一點懸念都沒有。

阿根廷雖然輸掉了那場戰爭,但是阿根廷軍人---尤其是空軍(海軍航空兵)的小夥子們可以昂著頭面對戰爭的結果,如果他們能幸運活下來的話。上面這張圖片是阿根廷的一架A-4攻擊機迎著英軍密集的防空火力以超超超低空攻擊英國水面艦艇。老實說,這張照片給筆者以深深的震撼,這名飛行員以完美的技術和勇氣完成了一次註定悲壯的攻擊,只有最優秀的軍人才能完成這樣的任務。

那場戰事過去30多年了,時光荏苒、滄海桑田。對於阿根廷能否重奪馬島這個問題,筆者會不假思索的說:不可能。阿根廷與英國之間的實力對比,比1982年更懸殊。如果說阿根廷在那場戰爭中得到了什麼,筆者覺得他們得到一個血淋淋的教訓:阿根廷不可能以軍事手段解決馬島問題。如今的阿根廷,軍備廢弛、經濟凋敝,不可能再發動一場大規模的陸海空三軍聯合行動。更重要的是,阿根廷已經失去了再戰的勇氣。

首先,從軍事方面來說,英國雖然冷戰後也有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跡象,但是阿根廷更是破罐破摔,爛泥扶不上牆。

就拿收復馬島必不可少的空中力量來說,阿根廷空軍在馬島戰爭中損失了大量飛機和飛行員後一蹶不振。目前阿根廷空軍的實力甚至遠不如1982年馬島戰爭那會。

這是筆者在維基百科上截的圖,阿根廷空軍目前可用的戰鬥機,除了古董級的螺旋槳推進的“普卡拉”攻擊機,噴氣式戰鬥機就剩下古董級的A-4“天鷹”,而且數量只有區區22架。阿根廷空軍1982年打馬島戰爭時好歹還有2倍音速的幻影3/以色列制短劍可用。說的難聽點,阿根廷空軍現在勉勉強強具備打擊毒販、邊境巡邏的任務。

在馬島戰爭中以超軍旗+飛魚導彈組合擊沉“謝菲爾德號”驅逐艦、“大西洋運送者號”運輸船等赫赫戰績的阿根挺海軍航空兵也沒好到哪去,戰功赫赫的“超級軍旗”攻擊機雖然還有14架,但是隻有5-6架還能飛行。而且這些飛機上個實際80年代初交付,已經嚴重老舊不堪,在英國的壓力下,法國也不能滿足阿根廷方面的升級要求,現在的這些“超級軍旗”實際上沒有什麼實戰價值了。

阿根廷當然也想重整軍備,重建空中力量,近年來也屢有求購戰機的消息。但是由於英國從中作梗,它不可能從美歐等國採購到先進戰機;而且近年來經濟陷入凋敝的阿根廷囊中羞澀,也沒銀子購買高大上的高端戰鬥機。所以,雖然阿根廷方面購買戰機的消息滿天飛,但是基本都是以色列的二手幼獅、西班牙的二手幻影F1、中國的梟龍、韓國的F/A-50這樣的低端甚至廢柴戰機。明眼人都知道,這些輕型戰機孱弱的載荷航程性能根本不能勝任跨海任務,阿根廷即便獲得這些戰機,對收復馬島也沒什麼意義。更讓人大跌眼鏡的是,阿根廷雖然滿世界的求購戰機,到最後買來的竟是5架法國退役的超軍旗!所以筆者說,阿根廷軍隊建設爛泥扶不上牆固然有財力不濟、英國人使壞的因素,但是更重要的是阿根廷方面自己已經放棄治療了,它已經沒有心氣再打造一支與英國人重新較量一番的軍事力量。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阿根廷重建空中力量的努力與中國也有不淺的緣分,與包括梟龍、殲10都傳出過緋聞。而且,據國內某軍迷大佬爆料,阿根廷當時看上的是中國另一款戰機---飛豹。飛豹是我國自行研製的殲擊轟炸機,其中海軍型擁有完善的對海、對地目標打擊能力,而且載彈量大、航程遠,還有一定的空戰能力,重要的是---價格不貴。這款飛機簡直就是為阿根廷空軍量身定做。當時的軍工部門想做這筆買賣,但是在與國內相關部門會商時,外交部反對這筆交易,因為這筆交易會嚴重影響與英國乃至與歐盟的關係。就這樣,這筆交易不了了之。

飛豹可以掛載四枚C802反艦導彈,作戰半徑超過1000公里,完全滿足阿根廷在馬島區域實施反艦作戰的需求,這恐怕是最適合阿根廷的戰機。

反觀英國這邊,雖然這些年來軍事力量一直在萎縮,甚至還出現過把海軍旗艦賣給巴西的事情。但是常言道: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破船也有三千釘。英國目前仍然是世界上排名前六的軍事強國,對阿根廷還是有壓倒性的軍事優勢。就拿海軍來說,雖然規模不比以往,但是核潛艇、航母、高性能驅逐艦等等,應有盡有。

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就是英國在馬島戰爭中經驗教訓的產物。在1982年的戰爭中,英國以2艘小航母為核心構建特混艦隊,雖然打贏了戰爭,但是小航母的缺陷卻也暴露的淋漓盡致。因此,英國在21世界初就將手頭不上不下的小航母草草處理,花大價錢打造了2艘65000噸級的大型航母。而且該型航母搭載F-35B這樣的5代機,一艘就足以吊打整個阿根廷海空軍。

而且在馬島戰爭後,英國加強了在馬島地區的軍事部署。目前在馬島的東島上常年部署了一個小隊(4架)颱風戰機用於馬島地區的防空。

部署在馬島機場的颱風戰機,目前阿根廷沒有與之相提並論的空中力量,更不用提F-35了。

阿根廷軍備廢弛只是其國力衰敗的表現之一。阿根廷由於長期以來的經濟結構不合理、政治上的民粹主義等原因,已經深深陷入經濟危機,而且看不到好轉的跡象。截至2017年底,外債規模已高達2330億美元,而外匯儲備只有600億美元左右。自2018年初至今,阿根廷比索貶值幅度已超過50%,造成大規模資金外流。筆者有時感嘆,阿根廷地大物博、物產豐饒,氣候上也算風調雨順,怎麼就把國家搞成這個樣子?實際上不光是阿根廷,拉丁美洲國家普遍在國民經濟上都搞的不好,南美第一大國巴西也是陷入衰退,而油氣儲量世界第一的委內瑞拉竟然已經走到崩潰的邊緣,真是讓人唏噓。看來熱情奔放的拉美人更擅長唱歌跳舞踢足球。

說起足球,這可能是阿根廷唯一能在英格蘭身上找回場子的領域了。輸掉戰爭4年後,1986年世界盃,阿根廷在馬拉多納的帶領下,以上帝之手和連過5人破門的上帝表現,踩著英格蘭的屍體拿到大力神杯,算是找回了一絲絲顏面。

世界盃最佳進球,老馬的這粒進球對阿根廷的意義遠遠超越了足球的範疇。有這粒進球在,梅西永遠超越不了老馬。

但是可悲的是,即便在足球這個領域,阿根廷也被英格蘭甩在身後了。

國際足球最新一期國家隊排名,英格蘭排名第5。這張圖片中找不到阿根廷,因為它排名第11。

對於馬島,即便再過一百年,阿根廷人除了哭泣,什麼也做不了。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目前,阿根廷沒有能力重新奪回被英國控制的馬島!因為:


第一,儘管馬島位於阿根廷福蘭克福群島上,儘管於英國遠隔千萬裡,但是英國駐守在馬島的四架颱風式戰機,也可以橫掃阿根廷軍隊。有人說,阿根廷目前的戰力還不如上世紀八十年代發生馬島之戰的時候!

第二,阿根廷有5400萬人口,經濟總量達到5600億美元。英國人口6200萬人,經濟總量達到2.4萬億美元。儘管英國人口與阿根廷差不多,但是經濟總量是阿根廷的四倍多。科技、貿易,政治地位阿根廷都不能與英國同日而語。

第三,目前,馬島的人口中,英國後裔人數占主導地位。馬島不僅有英國的駐軍,而且有四家英國的第三代戰機,而阿根廷目前能動用的戰機幾十年沒有購買,該升級換代的軍事力量也沒有及時升級換代。所以阿根廷沒有力量要回屬於他們的馬島。


第四,馬島的居民也樂意接受英國的統治,因為英國屬於發達國家,可以享受到英國先進的科技給自身帶來的生活便利。儘管阿根廷是南美洲第二大面積第二多人口的發展中國家,但是偏居一遇,作為不大。目前阿根廷最耀眼的就是足球,除了足球,其他的不是太出名!


錦繡中華一捧土


阿根廷目前肯定沒有能力重新奪回被英國控制的馬島,這是毫無疑問的事情。儘管英國國力在二戰之後經歷了快速的相對衰落,但是他至少還是全球第五大經濟體,也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
(馬島地圖)


目前馬島上的居民基本都是英國人的後裔,他們曾經在2013年舉行過一次公投,最終高達99.8%的人都選擇留在英國。儘管馬島在地理上離阿根廷很近,但是島上居民卻更加認同自己是一個英國人,所以從民意的角度來看阿根廷完全不具備收回馬島的條件。

既然不能通過和平的方式收回馬島,那麼戰爭的手段是否行得通呢?答案顯然是不可以。阿根廷人曾經一時腦子發熱,他們在1982年大膽地對馬島發動了收復戰爭。也許當時的阿根廷人認為英國已經衰落,也可能是因為他們認為英國軍隊不會為了一個馬島而不遠萬里出征。但是事情發展的方向並沒有按照阿根廷人的預想進行,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英國軍隊打敗阿根廷還是綽綽有餘。
(馬島戰爭中被擊中的軍艦)


蘇聯解體之後世界安全形勢開始大幅好轉,英國面臨的安全壓力也驟然減小,所以他不再需要維持一支龐大的武裝力量,於是英國的軍隊規模被不斷削減到了目前的21萬人。雖然英國的軍事實力出現了相對的下滑,但難道你以為阿根廷能好到哪裡去嗎?

馬島戰爭結束之後,發動這場戰爭的阿根廷總統加爾鐵裡受到了法庭的審判,最後落得悲劇收場。自此之後阿根廷人對於戰爭也產生了強烈的牴觸心理,軍隊建設在阿根廷政府的工作當中並沒有太高的地位。目前阿根廷三軍總兵力不過8萬人,每年的軍費開支也只有70多億美元,這和英國軍隊顯然不在一個等級。
(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


英國軍隊的規模雖然不算龐大,但是其武器裝備卻非常精良。除歐洲多國聯合研發的颱風戰機之外,英國空軍還裝備了大量美製F-16戰機,並且美國最新的第五代隱身戰機F-35也在加速列裝英國空軍。另外英國皇家海軍最新建造的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已經於去年12月正式服役,伊麗莎白女王號的姊妹艦威爾士親王號也正在建造當中,這兩艘航母號稱是除美國航母之外的世界最佳。

最後從綜合國力的角度來看,英國人口總量超過6500萬,人均GDP高達4萬美元,經濟總量則超過2.6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五;而阿根廷人口規模則為4000萬,目前經濟總量不過5000億美元,人均GDP1.2萬美元。相比於英國擁有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以及發達的高科技產業,阿根廷說白了就是一個種糧食順帶養牛的。曾經的阿根廷是讓歐洲人都羨慕的富裕國家,但是國內政治的動盪最終讓這個國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無法自拔。英國雖然已經不再是曾經的那個大英帝國,但是阿根廷卻依然遠不是英國的對手。
(阿根廷農場)




所以無論是從馬島居民的民意情況,還是從英阿兩國的綜合國力和軍事實力來看,阿根廷現在完全不具備重新奪回馬島的條件。不過實際上自1982年的馬島戰爭之後,阿根廷基本就已經失去了重新控制馬島的可能性。現在英國人在馬島上發現了大量的石油,阿根廷人雖看著眼紅,但最多也只是在口頭上抗議幾句,英國人也不再把阿根廷人的抗議太當回事,事實上阿根廷基本也已經不可能再重新收回馬島。


李姓先生


沒有!

國際問題和領土問題是很好反應國家實力和國際關係的殘酷性的問題。由此,不由得想起我們的南海問題。國力不濟,所以南沙諸島被周邊小國竊據。現在國力逐漸恢復,也開始在南沙發力吹填造島鞏固我們控制的8個島礁。然而,一些奇怪的聲音出現在國內外說我到別人家門口了。一個國家的領土範圍和別過遠近有關係麼?福克蘭群島戰爭/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馬島)就在阿根廷門口,而且也是阿根廷的領土,但是作為日不落帝國的殖民遺產,馬島被英國控制著,雖然英國遠在萬里,但此時卻咋不說英國不地道呢。

82年阿根廷在馬島都登陸了14000多名軍人,而且背靠阿根廷祖國大陸,但愣是讓萬里奔襲的英俊打的找不著北,而且竟然是英國特戰隊員從水路潛入阿根廷沿海軍用機場並炸燬了阿根廷14架戰機中的8架。所以最後的結果殘酷的寫在了歷史,阿根廷投降讓出馬島,島上眾多軍人直接當了俘虜!

現在雖然快四十年了,但是阿根廷索回馬島的可能性越來越低。因為阿根廷的經濟與軍事實力均沒有隨時代發展而進步多少,英國則加強了馬島的軍事存在,島上的居民也都是英國人,更重要的是沒瘦死的駱駝現在回膘,此消彼長,阿根廷人也只能唱唱《阿根廷別為我哭泣》。

諷刺的是: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判定,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稱福克蘭群島)位於阿根廷領海內。島內居民卻過著和阿根廷一毛錢的關係都沒有的生活。


柳小慶


事實上,在一九八二年時,阿根廷和英國就曾經爭奪過馬爾維納斯群島,就是通常所說的“馬島戰爭”。當時阿根廷國內對加爾鐵裡總統為代表的政府不受阿根廷人待見,嚴重的通貨膨脹,失業率上升等眾多原因導致其國內內部矛盾尖銳,為了轉移注意力,阿根廷想出了通過戰爭轉移矛盾的方法。



阿根廷政府經過幾次試探,認為英國對於阿根廷收回馬爾維納斯群島表示默認,所以才堂而皇之的登島宣示主權,不過英國海外殖民地相繼獨立,英國怎麼會把這個地方讓出去?大概也是為了顯示英國實力需要打一場仗,所以對於阿根廷的試探不予理會,或者認為阿根廷沒有膽子收回馬島,結果就是爆發了戰爭,當時的阿根廷無論是制海權,還是制空權都不佔優勢,戰爭從當年的四月份打到六月份,最後以英國獲勝而結束,這是冷戰時期規模最大,戰爭最慘烈的一次戰役。



經過這一次戰役,阿根廷基本喪失了再次奪回馬爾維納斯群島的機會,在今天這個和平的國際大環境下,人們對於戰爭的牴觸,而且阿根廷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都遠遠比不上英國,而且英國和歐洲國家及美國的關係親密,如果阿根廷硬要搶奪馬島,說不定會被某聯軍打擊,像敘利亞阿富汗那樣,這是阿根廷人所不願意的。



所以國家實力強大,在國際上才有話語權,當年英國的海外殖民地眾多,各種租借協議也沒少簽約,但是過了租借期能不能還回來,還要看被租借地的政府有沒有拿回來的底氣,不管是被租界還是被佔領,必須自己實力夠強,才有可能把失去的要回來。


軍事一點通


阿根廷的GDP大概是5400億美金,英國是2.6萬億美金,兩者存在巨大的差距。再看下人均GDP,阿根廷是1.2萬美金,英國為3.9萬美金。這意味著,阿根廷也不具備人口優勢,其自身的人口是4300多萬,而英國人口為6600多萬。總體上看,阿根廷目前的工業實力,科技實力與軍事實力,均與英國存在較大的差距,彷彿不在同一個時代。

英國的軍事力量,在歐洲僅次於俄羅斯和法國,在全世界大概排在前10名,而阿根廷排在第幾?從綜合國力方面進行分析,假如阿根廷與英國打全面戰爭,肯定會處於下風。再者,也不能只計算英國自身的實力,因為英國和美國存在特殊的關係,同時還有一個英聯邦,這種外交力量不容小覷。假如英國與某一國發生了戰爭,美國在大概率上不會坐視不管,而英聯邦內部的創始成員國,例如加拿大和澳洲,很可能加入前宗主國的軍事行動,組成聯軍。

(圖:時任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

有人說,阿根廷曾經與英國打過一仗,史稱“馬島戰爭”,當時美國也沒有出兵幫助英國。但今非昔比,當年的美國,並不是今天的美國。第一次馬島戰爭,發生在1982年,正值美蘇“冷戰”的最後階段,美國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蘇聯身上。假如美國捲入一場大規模戰爭,很可能再次深陷泥潭,這會令“冷戰”局勢再次翻盤。因此,在1980年代的美國,不敢輕易動武,而阿根廷的軍隊,也不是一般的軍隊,是一支很有戰鬥力的軍隊。

阿根廷在理論上,也算是美國的“準盟友”,當年的“馬島戰爭”,更像是西方世界體系內的戰爭。在“冷戰”結束後,拉美逐漸遭到美國的邊緣化,再加上美國政府奉行“單邊主義”,英國的重要性再次被提升,如果這時候阿根廷與英國爆發戰爭,美國不可能坐視不管。

(圖:美國現任總統唐納德.特朗普)

眾所周知,美國是典型的霸權主義國家,經常在國際上沒事找事,整日想著干涉別國內政,整日謀劃著發動侵略戰爭,建立“單極世界”。假如阿根廷在此時對英國發起軍事打擊,美國人將喜出望外。美國的戰爭販子原本就盼著世界上出大事,發動侵略戰爭的慾望早已堆滿了大腦,此時有人送上門來,那豈不是天上掉餡餅?最終,局勢將一發不可收拾。

阿根廷唯一的優勢,其實是地理優勢,也就是打個時間差。馬島與英國本土,畢竟隔得太遠,阿根廷軍隊的武器裝備,表面上看與英國存在差距,但傾盡全力,直接攻擊馬島的英國駐軍,得手的概率還是很大的。今天的英國,早已不是過去的英國,而1982年的馬島戰爭,其實是“冷戰”時期最大規模的海戰。比較戲劇性的在於,當時西方世界的老大是美國,最後竟然由不是老大的英國去打了這場海戰。

(圖:阿根廷現任總統毛裡西奧·馬克裡)

由此可見,英國在1982年,也是拼盡了老本,好不容易保住了臉面。有人說,馬島海戰,其實是英國最後一場海戰,它標誌著一個傳統帝國的落幕。對於阿根廷人來說,1982年的“馬島戰爭”,其實是他們最好的機會。如果阿根廷打贏了,英國顏面掃地,而阿根廷從此崛起,成為南美的小霸。再者,阿根廷處於美國的體系內,在大概率上不會走上反美的道路,因此也能避免後來中東小霸的命運。現如今,英國好像失去了遠洋海戰的能力,如果時間差得到夠充分利用,阿根廷在理論上可以打贏英國,但打贏局部戰爭後,接著就會引來美國人。阿根廷對英國開戰的那一刻,同時也象徵著對英美體系開戰,這可是一件大事,阿根廷不一定擺的平。

在未來,阿根廷還是有機會的,只要美國的霸權徹底衰落,而美國也一直走在衰落的道路上,最終整個西方世界走向大滑坡。如此一來,阿根廷就可以鼓起勇氣,對霸權主義國家宣戰,收回自己的領土。這一天,遲早要到來。


圖維坦


馬爾維納斯群島問題是歷史遺留的問題,一百多年前阿根廷就與英國有過爭執,阿方認為,群島的居民以阿根廷人居多,所以主權應歸阿根廷,英方認為,群島由英國人發現,一百多年來由英國管理,雖然群島離阿根廷距離較近,仍然應該由英國擁有主權,比如,澳洲離英國遠也是英國的屬地,上世紀八十年代阿根廷軍政府為了取得政績,出兵佔領群島的主島,中止英國管理行為,但是不久就被英國遠征軍擊敗。

現時的阿根廷有沒有能力奪回群島呢?這個問題關係到阿根廷的實力。如果群島離阿根廷只有數十公里距離,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因為阿根廷也是一個南美的領土大國,但是因為阿根廷也是一個軍事實力很弱的國家,阿根廷人過慣了安逸的生活,不喜歡舞刀弄槍。英國是前日不落帝國,海軍是其稱霸的本錢,儘量二次大戰消耗了英國的大部分國力,但英國製造業基礎仍然很強,除了現役的海軍艦隻外,維護戰爭機器的實力還在,許多前殖民地的軍隊也承認英國軍事實力的強大,仍然派軍官往英國學習軍事,英國還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擁有比阿根廷大得多的話語權,英國還是美國的母國,可以從美國之處取得軍事信息。

綜上所述,阿根廷是沒有實力對馬爾維納斯群島有主張權利的,英阿兩國再次就群島主權開戰,阿根廷必敗。


大偉140797056


自從上世紀馬島戰爭結束之後,阿根廷就已經失去了奪取馬島的最後機會,因為當時這場戰爭,可以說是大英帝國全面衰敗開始前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輸了,就意味著英國保持住了對馬島的主權。如今阿根廷要是再想奪回馬島,勢必只能採取軍事手段,但是如今的阿根廷除了足球優於英國之外,恐怕也沒有其他能來比較了。

馬島戰爭無論怎麼看,阿根廷當時都是有機會的,第一就是當時制空權方面佔優,但是就是這樣的優勢下,阿根廷卻沒有利用空軍襲擊英國的運輸艦隊。也就是說阿根廷把寶貴的飛機和飛行員用來剛軍艦,絲毫不明白這些運輸和補給的艦船才是制勝的關鍵,假如一開始就打擊英軍的運輸艦隊,恐怕不至於輸的這麼快。

如今若是阿根廷敢在馬島動武,那麼面對的將不再是一個英國,而是美英聯軍。因為當年美國不介入是因為美蘇爭霸正值高潮,美國心有餘而力不足。何況當時美國和阿根廷關係還不錯,但是如今美國註定會維護其盟友英國的利益。英國在南美洲保持軍事存在,有利於美國全球戰略的實行。

並且目前阿根廷經濟一團糟,可以說已經沒有實力再來挑戰英國,雖然英國已經衰敗,但是隻需要三四艘核潛艇遊弋在阿根廷海域,阿根廷海軍便只能龜縮於港口內。事實已經證明,收復失地必須是精心謀劃,務必求得可以一戰成功。就如阿根廷一樣,假如當時擱置爭議幾年,可能結局就不會是這個樣子。


小司馬遷論史


阿根廷第二國歌《阿根廷別為我哭泣》,是電影《貝隆夫人》的主題曲。很多阿根廷人藉此曲來懷念將平等、自由、富裕帶給他們的艾薇塔.貝隆,這位底層出身而心繫平民的“第一夫人”只活了33歲。在那個特殊的革命年月,這樣一個瘦弱的女人成為阿根廷人的精神支柱。她曾說過,“如果我為阿根廷而死,請記住,阿根廷別為我哭泣”。這首歌的基調相當哀婉悲慼,也符合艾薇塔.貝隆的生命歷程,如果放大了來看,也是阿根廷國家的命運基調。

(阿根廷玫瑰:艾薇塔.貝隆)

阿根廷地理環境優良,在西班牙殖民時代,就已經成為南美洲的富裕地區。在18世紀末,法國大革命帶來的民族獨立思潮,以及美國獨立戰爭勝利帶來的鼓舞,使得阿根廷人開始了謀求獨立的運動。法國在1810年攻陷塞維利亞,西班牙本土淪陷。阿根廷人認為時機已到,開始了獨立戰爭。在擊敗西班牙軍隊的反撲後,1816年7月9日,愛國者在圖庫曼召開國民代表會議,通過《獨立宣言》。經過艱苦的戰爭,阿根廷結束了西班牙長達幾百年的殖民統治,成為獨立的民族國家。同年,阿根廷宣佈繼承了西班牙對馬爾維納斯群島的主權。

1833年,英國佔據了馬島,驅逐了阿根廷派駐到島上的駐軍和居民。英國人有自己的賬本,他們認為1592年英國航海家戴維斯第一次發現了馬島,根據先佔原則,馬島應該歸英國。因為馬島雖然地處偏僻,但是扼守著南大西洋的重要航路,戰略地位重要,加上英國當時如日中天,阿根廷雖然很不爽,也只能打打嘴仗。

阿根廷靠著逆天的先天優勢,畜牧業得到了大發展,很快就成為了南半球最為富裕的國家,在一段時間內,歐洲人評價一個人的富裕經常會說“赫,看他富有的像一個阿根廷人”。阿根廷憑藉著充足的經濟實力,在南美洲特立獨行,在外交上反英美而親德,在國際上一度很強的話語權。然而,時過境遷,阿根廷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畜牧業太容易獲得收成了,以至於阿根廷在工業革命階段沒有跟上節奏,成為南半球唯一一個從發達國家跌落到發展中國家的國家,而且國家貧富懸殊,社會矛盾尖銳。因此,這才出現了為平民代言的艾薇塔.貝隆的政治傳奇。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然而,貝隆主義並沒有在阿根廷推行下去,1955年貝隆就被政變趕下臺。此後的阿根廷經濟依然沒有起色,社會經濟問題引發的政治問題,導致軍事政變卻經常發生。1982年,阿根廷集軍政大權於一身的領導人加爾鐵裡執政時,阿根廷通貨膨脹率高達600%以上,國內生產總值 (GDP) 下降到11.4%,製造業產量下降為22.9%,而薪資成長只達到19.2%,吃不飽飯的人們對軍政府,充滿了唾棄與憎惡。於是,加爾鐵裡發動了馬島戰爭,指望著用一次對外戰爭轉移民眾的注意力,重新塑造軍政府的光輝形象。

英國人對於大英帝國幾十年來不斷的丟土失地感到很受挫折,因此英國國會同意了鐵娘子撒切爾夫人的萬里遠征計劃。在為期兩個月的戰鬥中,英國人雖然蒙受了較大的損失,但是成功擊敗了阿根廷的駐島部隊,收回了馬島。

阿根廷戰敗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糟糕的戰前動員、不利的國際外交、還有倉促的開戰決定。阿根廷空軍的英勇,卻在最後關頭沒有了“飛魚導彈”,原因是英國請求美國一同向法國施壓,不準賣給阿根廷飛魚導彈。與阿空軍的英雄搏鬥相比,阿根廷陸軍的戰鬥意志卻低的太多,最終11300多駐島阿軍選擇投降。

阿根廷戰敗後,經濟的乏力,政治的無能,軍事的慘敗,阿根廷國內瀰漫著挫敗感,加爾鐵裡政府因此垮臺。打仗打不過,只好繼續打“嘴仗”。

(英國遠征福克蘭群島)

阿根廷對馬島再次燃起超乎尋常的熱情,在於馬島附近發現有油田,儲量約600億桶。阿根廷因此在2009年通過了一項法律:馬島是阿根廷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英國人“口頭抗議”了阿根廷,但是阿根廷沒有做任何回應。

2013年,英國治下的馬島居民組織了一次公投,有99.8%的人選擇留在英國。然而這場公投有1649人投票,基本都是英國居民的後裔。雖然族源未必能保證對母國的忠誠,但是腰包一定能決定這些人的政治傾向。馬島面積很大,有1.217萬平方公里,海洋經濟區達43萬平方公里,人均GDP達到5.54萬美元,比起阿根廷的1.24萬美元不知好多少,因此福克蘭群島的政治傾向可能會有不止英國一個選項,但是裡面絕沒有阿根廷。

阿根廷民粹主義發展到現在,已經無力在國際問題上再有強硬的表現了。儘管近期以來,阿根廷政府一直向外界傳達對馬島主權不容置疑的態度,然而英國人開發馬島附近石油,在阿根廷國內並沒有引起多大的波瀾。阿根廷人相比於政治,更為關心牛肉的價格是否上漲。

英國在蘇聯解體後,馬放南山,刀槍入庫,開始了大裁軍,海陸空軍都只是在維持著一個很小的規模。如,英國陸軍在2015年之前將減少7000人,降為9.55萬人。皇家海軍將在2015年之前減少5000人,減為3萬人。皇家空軍減少5000人,減為3.3萬人。為了確保換裝“颱風”戰鬥機的經費,皇家空軍忍痛已經花費32億英鎊的“獵迷”MRA4反潛機項目下馬。而1982年,英國發起的馬島遠征的動用的英軍總數就超過了3萬人。現階段英國的小規模軍隊,無力再承擔再一次的萬里遠征了。

(英國軍隊大量裁員)

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在馬島戰爭30多年後,阿根廷軍隊的武器裝備仍然全面落後於英國。

從兩國武器裝備的數量對比來看,阿根廷現有裝甲車916輛,英國有5315輛;阿根廷現有後勤車輛5,021輛,英國則有25,560輛。

在海空軍力方面的差距則更為懸殊。阿根廷有戰機301架,英國則有1412架;阿根廷有79架武裝直升機,英國則有367架。阿根廷有3艘潛艇,英國有10艘。阿根廷沒有護衛艦,英國有13艘。

數字上的差距還不能體現雙方總體軍事技術水平上的差距,與英國緊隨美國跟進新軍事技術革命相比,阿根廷的總體軍事技術水平比1982年戰爭時並未有什麼實質性進步。儘管阿根廷近年來在馬島爭端中表現強硬,但並未表現出正在擴軍備戰一雪前恥的任何跡象,阿根廷長期的經濟困難阻礙了軍隊現代化進程。相反,英國軍隊在1982年以後又參與了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和利比亞戰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因此,即使英國無力,阿根廷則更顯無能。阿根廷沒有能力奪回馬島,將和英國繼續在國際舞臺上打嘴仗。英國也不會介意阿根廷的“嘴炮”,2010年還“口頭抗議”過,現在連“口頭抗議”都懶得表示了。英國的採油船在馬島附近忙的不亦樂乎,阿根廷能夠反制的手段也極為有限。阿根廷要怪,就怪自己好好地把擁有上百萬平方公里的黑土地的國家,卻因為民粹主義的緣故,糟踐成如今的這幅模樣吧。

(阿根廷地理環境極好)

馬島距離英國最近的軍事基地有6000公里,卻在阿根廷家門口,卻成為了英國國土。英國也沒有找到國際法律請求司法裁決,也從不提出200海里的說法——歷史就是歷史,英國從未與阿根廷談互利共贏共同開發。如今,英國也是穩穩地掌控著他們的福克蘭群島。而阿根廷人還在輸球后,再次唱著《阿根廷,別為我哭泣》——他們什麼時候才會明白:這個世界,不相信眼淚。


而知而行


至少在未來20年之內,阿根廷都不存在這樣的機會。

也許有人認為,英國的軍事力量衰退了很多,已經不是軍事大國,而且在很多方面已經趕上1982年的英軍,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但是很少人注意到,自從上次馬島戰爭之後,阿根廷的實力一直在衰弱,而且比英國衰落的還要過分,如今阿根廷海軍已經失去了海上作戰能力,僅有的一艘航空母艦早已經退役了,其他戰艦已經幾十年沒有進行更新了,不久前又要損失了一條潛艇,如今剩下的兩艘潛艇又進入大修期,實際上已經沒有了海軍潛艇部隊。

阿根廷空軍的情況更為悲觀,實際上已經失去了進行現代化空中作戰的可能性,他已經退回到了螺旋槳時代。實際上已經沒有一款天氣是作戰飛機了,尤其是沒有滯空型戰機,僅具備對付游擊隊的能力了。

如果要爭奪馬島的話,那麼怎麼可能離開海空軍力量,然而現在的阿根廷海空軍力量根本不具備發動一場進攻作戰所需要的能力,甚至連自衛的能力都成問題,也就是遠在美南美,根本不需要擔心外敵入侵的情況。

英國雖然衰弱,但是國力依然遠不是阿根廷可以比的,去海空軍力量依然有相當的作戰能力,可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阿根廷如果想具備相應的作戰能力,那麼將是一件長期性的工作,也許20年只是起步水平,而且還得是一切條件非常好,良好的情況下,想都不要想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