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目前有没有能力重新夺回被英国控制的马尔维纳斯群岛?

杜达特洛夫斯基


笔者把话撂这:读到这篇文章的所有读者,在有生之年都不会看到阿根廷重夺马岛!

笔者作为一个普通的军迷,对1982年在南大西洋发生的那场战争非常感兴趣,市面上关于马岛战争的资料几乎都找来读过。对于那场战争,因为我们和阿根廷同为第三世界国家,同样有着国土被占的刻骨仇恨,所以笔者在感情上是站在阿根廷这边的。但是,实事求是的说,在整体国力悬殊、国际政治、外交环境又不利的情况下,阿根廷败的一点悬念都没有。

阿根廷虽然输掉了那场战争,但是阿根廷军人---尤其是空军(海军航空兵)的小伙子们可以昂着头面对战争的结果,如果他们能幸运活下来的话。上面这张图片是阿根廷的一架A-4攻击机迎着英军密集的防空火力以超超超低空攻击英国水面舰艇。老实说,这张照片给笔者以深深的震撼,这名飞行员以完美的技术和勇气完成了一次注定悲壮的攻击,只有最优秀的军人才能完成这样的任务。

那场战事过去30多年了,时光荏苒、沧海桑田。对于阿根廷能否重夺马岛这个问题,笔者会不假思索的说:不可能。阿根廷与英国之间的实力对比,比1982年更悬殊。如果说阿根廷在那场战争中得到了什么,笔者觉得他们得到一个血淋淋的教训:阿根廷不可能以军事手段解决马岛问题。如今的阿根廷,军备废弛、经济凋敝,不可能再发动一场大规模的陆海空三军联合行动。更重要的是,阿根廷已经失去了再战的勇气。

首先,从军事方面来说,英国虽然冷战后也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迹象,但是阿根廷更是破罐破摔,烂泥扶不上墙。

就拿收复马岛必不可少的空中力量来说,阿根廷空军在马岛战争中损失了大量飞机和飞行员后一蹶不振。目前阿根廷空军的实力甚至远不如1982年马岛战争那会。

这是笔者在维基百科上截的图,阿根廷空军目前可用的战斗机,除了古董级的螺旋桨推进的“普卡拉”攻击机,喷气式战斗机就剩下古董级的A-4“天鹰”,而且数量只有区区22架。阿根廷空军1982年打马岛战争时好歹还有2倍音速的幻影3/以色列制短剑可用。说的难听点,阿根廷空军现在勉勉强强具备打击毒贩、边境巡逻的任务。

在马岛战争中以超军旗+飞鱼导弹组合击沉“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大西洋运送者号”运输船等赫赫战绩的阿根挺海军航空兵也没好到哪去,战功赫赫的“超级军旗”攻击机虽然还有14架,但是只有5-6架还能飞行。而且这些飞机上个实际80年代初交付,已经严重老旧不堪,在英国的压力下,法国也不能满足阿根廷方面的升级要求,现在的这些“超级军旗”实际上没有什么实战价值了。

阿根廷当然也想重整军备,重建空中力量,近年来也屡有求购战机的消息。但是由于英国从中作梗,它不可能从美欧等国采购到先进战机;而且近年来经济陷入凋敝的阿根廷囊中羞涩,也没银子购买高大上的高端战斗机。所以,虽然阿根廷方面购买战机的消息满天飞,但是基本都是以色列的二手幼狮、西班牙的二手幻影F1、中国的枭龙、韩国的F/A-50这样的低端甚至废柴战机。明眼人都知道,这些轻型战机孱弱的载荷航程性能根本不能胜任跨海任务,阿根廷即便获得这些战机,对收复马岛也没什么意义。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阿根廷虽然满世界的求购战机,到最后买来的竟是5架法国退役的超军旗!所以笔者说,阿根廷军队建设烂泥扶不上墙固然有财力不济、英国人使坏的因素,但是更重要的是阿根廷方面自己已经放弃治疗了,它已经没有心气再打造一支与英国人重新较量一番的军事力量。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阿根廷重建空中力量的努力与中国也有不浅的缘分,与包括枭龙、歼10都传出过绯闻。而且,据国内某军迷大佬爆料,阿根廷当时看上的是中国另一款战机---飞豹。飞豹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歼击轰炸机,其中海军型拥有完善的对海、对地目标打击能力,而且载弹量大、航程远,还有一定的空战能力,重要的是---价格不贵。这款飞机简直就是为阿根廷空军量身定做。当时的军工部门想做这笔买卖,但是在与国内相关部门会商时,外交部反对这笔交易,因为这笔交易会严重影响与英国乃至与欧盟的关系。就这样,这笔交易不了了之。

飞豹可以挂载四枚C802反舰导弹,作战半径超过1000公里,完全满足阿根廷在马岛区域实施反舰作战的需求,这恐怕是最适合阿根廷的战机。

反观英国这边,虽然这些年来军事力量一直在萎缩,甚至还出现过把海军旗舰卖给巴西的事情。但是常言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破船也有三千钉。英国目前仍然是世界上排名前六的军事强国,对阿根廷还是有压倒性的军事优势。就拿海军来说,虽然规模不比以往,但是核潜艇、航母、高性能驱逐舰等等,应有尽有。

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就是英国在马岛战争中经验教训的产物。在1982年的战争中,英国以2艘小航母为核心构建特混舰队,虽然打赢了战争,但是小航母的缺陷却也暴露的淋漓尽致。因此,英国在21世界初就将手头不上不下的小航母草草处理,花大价钱打造了2艘65000吨级的大型航母。而且该型航母搭载F-35B这样的5代机,一艘就足以吊打整个阿根廷海空军。

而且在马岛战争后,英国加强了在马岛地区的军事部署。目前在马岛的东岛上常年部署了一个小队(4架)台风战机用于马岛地区的防空。

部署在马岛机场的台风战机,目前阿根廷没有与之相提并论的空中力量,更不用提F-35了。

阿根廷军备废弛只是其国力衰败的表现之一。阿根廷由于长期以来的经济结构不合理、政治上的民粹主义等原因,已经深深陷入经济危机,而且看不到好转的迹象。截至2017年底,外债规模已高达2330亿美元,而外汇储备只有600亿美元左右。自2018年初至今,阿根廷比索贬值幅度已超过50%,造成大规模资金外流。笔者有时感叹,阿根廷地大物博、物产丰饶,气候上也算风调雨顺,怎么就把国家搞成这个样子?实际上不光是阿根廷,拉丁美洲国家普遍在国民经济上都搞的不好,南美第一大国巴西也是陷入衰退,而油气储量世界第一的委内瑞拉竟然已经走到崩溃的边缘,真是让人唏嘘。看来热情奔放的拉美人更擅长唱歌跳舞踢足球。

说起足球,这可能是阿根廷唯一能在英格兰身上找回场子的领域了。输掉战争4年后,1986年世界杯,阿根廷在马拉多纳的带领下,以上帝之手和连过5人破门的上帝表现,踩着英格兰的尸体拿到大力神杯,算是找回了一丝丝颜面。

世界杯最佳进球,老马的这粒进球对阿根廷的意义远远超越了足球的范畴。有这粒进球在,梅西永远超越不了老马。

但是可悲的是,即便在足球这个领域,阿根廷也被英格兰甩在身后了。

国际足球最新一期国家队排名,英格兰排名第5。这张图片中找不到阿根廷,因为它排名第11。

对于马岛,即便再过一百年,阿根廷人除了哭泣,什么也做不了。


从此萧郎是路人甲


目前,阿根廷没有能力重新夺回被英国控制的马岛!因为:


第一,尽管马岛位于阿根廷福兰克福群岛上,尽管于英国远隔千万里,但是英国驻守在马岛的四架台风式战机,也可以横扫阿根廷军队。有人说,阿根廷目前的战力还不如上世纪八十年代发生马岛之战的时候!

第二,阿根廷有5400万人口,经济总量达到5600亿美元。英国人口6200万人,经济总量达到2.4万亿美元。尽管英国人口与阿根廷差不多,但是经济总量是阿根廷的四倍多。科技、贸易,政治地位阿根廷都不能与英国同日而语。

第三,目前,马岛的人口中,英国后裔人数占主导地位。马岛不仅有英国的驻军,而且有四家英国的第三代战机,而阿根廷目前能动用的战机几十年没有购买,该升级换代的军事力量也没有及时升级换代。所以阿根廷没有力量要回属于他们的马岛。


第四,马岛的居民也乐意接受英国的统治,因为英国属于发达国家,可以享受到英国先进的科技给自身带来的生活便利。尽管阿根廷是南美洲第二大面积第二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但是偏居一遇,作为不大。目前阿根廷最耀眼的就是足球,除了足球,其他的不是太出名!


锦绣中华一捧土


阿根廷目前肯定没有能力重新夺回被英国控制的马岛,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尽管英国国力在二战之后经历了快速的相对衰落,但是他至少还是全球第五大经济体,也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马岛地图)


目前马岛上的居民基本都是英国人的后裔,他们曾经在2013年举行过一次公投,最终高达99.8%的人都选择留在英国。尽管马岛在地理上离阿根廷很近,但是岛上居民却更加认同自己是一个英国人,所以从民意的角度来看阿根廷完全不具备收回马岛的条件。

既然不能通过和平的方式收回马岛,那么战争的手段是否行得通呢?答案显然是不可以。阿根廷人曾经一时脑子发热,他们在1982年大胆地对马岛发动了收复战争。也许当时的阿根廷人认为英国已经衰落,也可能是因为他们认为英国军队不会为了一个马岛而不远万里出征。但是事情发展的方向并没有按照阿根廷人的预想进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英国军队打败阿根廷还是绰绰有余。
(马岛战争中被击中的军舰)


苏联解体之后世界安全形势开始大幅好转,英国面临的安全压力也骤然减小,所以他不再需要维持一支庞大的武装力量,于是英国的军队规模被不断削减到了目前的21万人。虽然英国的军事实力出现了相对的下滑,但难道你以为阿根廷能好到哪里去吗?

马岛战争结束之后,发动这场战争的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受到了法庭的审判,最后落得悲剧收场。自此之后阿根廷人对于战争也产生了强烈的抵触心理,军队建设在阿根廷政府的工作当中并没有太高的地位。目前阿根廷三军总兵力不过8万人,每年的军费开支也只有70多亿美元,这和英国军队显然不在一个等级。
(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


英国军队的规模虽然不算庞大,但是其武器装备却非常精良。除欧洲多国联合研发的台风战机之外,英国空军还装备了大量美制F-16战机,并且美国最新的第五代隐身战机F-35也在加速列装英国空军。另外英国皇家海军最新建造的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已经于去年12月正式服役,伊丽莎白女王号的姊妹舰威尔士亲王号也正在建造当中,这两艘航母号称是除美国航母之外的世界最佳。

最后从综合国力的角度来看,英国人口总量超过6500万,人均GDP高达4万美元,经济总量则超过2.6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五;而阿根廷人口规模则为4000万,目前经济总量不过5000亿美元,人均GDP1.2万美元。相比于英国拥有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以及发达的高科技产业,阿根廷说白了就是一个种粮食顺带养牛的。曾经的阿根廷是让欧洲人都羡慕的富裕国家,但是国内政治的动荡最终让这个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无法自拔。英国虽然已经不再是曾经的那个大英帝国,但是阿根廷却依然远不是英国的对手。
(阿根廷农场)




所以无论是从马岛居民的民意情况,还是从英阿两国的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来看,阿根廷现在完全不具备重新夺回马岛的条件。不过实际上自1982年的马岛战争之后,阿根廷基本就已经失去了重新控制马岛的可能性。现在英国人在马岛上发现了大量的石油,阿根廷人虽看着眼红,但最多也只是在口头上抗议几句,英国人也不再把阿根廷人的抗议太当回事,事实上阿根廷基本也已经不可能再重新收回马岛。


李姓先生


没有!

国际问题和领土问题是很好反应国家实力和国际关系的残酷性的问题。由此,不由得想起我们的南海问题。国力不济,所以南沙诸岛被周边小国窃据。现在国力逐渐恢复,也开始在南沙发力吹填造岛巩固我们控制的8个岛礁。然而,一些奇怪的声音出现在国内外说我到别人家门口了。一个国家的领土范围和别过远近有关系么?福克兰群岛战争/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马岛)就在阿根廷门口,而且也是阿根廷的领土,但是作为日不落帝国的殖民遗产,马岛被英国控制着,虽然英国远在万里,但此时却咋不说英国不地道呢。

82年阿根廷在马岛都登陆了14000多名军人,而且背靠阿根廷祖国大陆,但愣是让万里奔袭的英俊打的找不着北,而且竟然是英国特战队员从水路潜入阿根廷沿海军用机场并炸毁了阿根廷14架战机中的8架。所以最后的结果残酷的写在了历史,阿根廷投降让出马岛,岛上众多军人直接当了俘虏!

现在虽然快四十年了,但是阿根廷索回马岛的可能性越来越低。因为阿根廷的经济与军事实力均没有随时代发展而进步多少,英国则加强了马岛的军事存在,岛上的居民也都是英国人,更重要的是没瘦死的骆驼现在回膘,此消彼长,阿根廷人也只能唱唱《阿根廷别为我哭泣》。

讽刺的是: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判定,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位于阿根廷领海内。岛内居民却过着和阿根廷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的生活。


柳小庆


事实上,在一九八二年时,阿根廷和英国就曾经争夺过马尔维纳斯群岛,就是通常所说的“马岛战争”。当时阿根廷国内对加尔铁里总统为代表的政府不受阿根廷人待见,严重的通货膨胀,失业率上升等众多原因导致其国内内部矛盾尖锐,为了转移注意力,阿根廷想出了通过战争转移矛盾的方法。



阿根廷政府经过几次试探,认为英国对于阿根廷收回马尔维纳斯群岛表示默认,所以才堂而皇之的登岛宣示主权,不过英国海外殖民地相继独立,英国怎么会把这个地方让出去?大概也是为了显示英国实力需要打一场仗,所以对于阿根廷的试探不予理会,或者认为阿根廷没有胆子收回马岛,结果就是爆发了战争,当时的阿根廷无论是制海权,还是制空权都不占优势,战争从当年的四月份打到六月份,最后以英国获胜而结束,这是冷战时期规模最大,战争最惨烈的一次战役。



经过这一次战役,阿根廷基本丧失了再次夺回马尔维纳斯群岛的机会,在今天这个和平的国际大环境下,人们对于战争的抵触,而且阿根廷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都远远比不上英国,而且英国和欧洲国家及美国的关系亲密,如果阿根廷硬要抢夺马岛,说不定会被某联军打击,像叙利亚阿富汗那样,这是阿根廷人所不愿意的。



所以国家实力强大,在国际上才有话语权,当年英国的海外殖民地众多,各种租借协议也没少签约,但是过了租借期能不能还回来,还要看被租借地的政府有没有拿回来的底气,不管是被租界还是被占领,必须自己实力够强,才有可能把失去的要回来。


军事一点通


阿根廷的GDP大概是5400亿美金,英国是2.6万亿美金,两者存在巨大的差距。再看下人均GDP,阿根廷是1.2万美金,英国为3.9万美金。这意味着,阿根廷也不具备人口优势,其自身的人口是4300多万,而英国人口为6600多万。总体上看,阿根廷目前的工业实力,科技实力与军事实力,均与英国存在较大的差距,仿佛不在同一个时代。

英国的军事力量,在欧洲仅次于俄罗斯和法国,在全世界大概排在前10名,而阿根廷排在第几?从综合国力方面进行分析,假如阿根廷与英国打全面战争,肯定会处于下风。再者,也不能只计算英国自身的实力,因为英国和美国存在特殊的关系,同时还有一个英联邦,这种外交力量不容小觑。假如英国与某一国发生了战争,美国在大概率上不会坐视不管,而英联邦内部的创始成员国,例如加拿大和澳洲,很可能加入前宗主国的军事行动,组成联军。

(图: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有人说,阿根廷曾经与英国打过一仗,史称“马岛战争”,当时美国也没有出兵帮助英国。但今非昔比,当年的美国,并不是今天的美国。第一次马岛战争,发生在1982年,正值美苏“冷战”的最后阶段,美国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苏联身上。假如美国卷入一场大规模战争,很可能再次深陷泥潭,这会令“冷战”局势再次翻盘。因此,在1980年代的美国,不敢轻易动武,而阿根廷的军队,也不是一般的军队,是一支很有战斗力的军队。

阿根廷在理论上,也算是美国的“准盟友”,当年的“马岛战争”,更像是西方世界体系内的战争。在“冷战”结束后,拉美逐渐遭到美国的边缘化,再加上美国政府奉行“单边主义”,英国的重要性再次被提升,如果这时候阿根廷与英国爆发战争,美国不可能坐视不管。

(图:美国现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

众所周知,美国是典型的霸权主义国家,经常在国际上没事找事,整日想着干涉别国内政,整日谋划着发动侵略战争,建立“单极世界”。假如阿根廷在此时对英国发起军事打击,美国人将喜出望外。美国的战争贩子原本就盼着世界上出大事,发动侵略战争的欲望早已堆满了大脑,此时有人送上门来,那岂不是天上掉馅饼?最终,局势将一发不可收拾。

阿根廷唯一的优势,其实是地理优势,也就是打个时间差。马岛与英国本土,毕竟隔得太远,阿根廷军队的武器装备,表面上看与英国存在差距,但倾尽全力,直接攻击马岛的英国驻军,得手的概率还是很大的。今天的英国,早已不是过去的英国,而1982年的马岛战争,其实是“冷战”时期最大规模的海战。比较戏剧性的在于,当时西方世界的老大是美国,最后竟然由不是老大的英国去打了这场海战。

(图:阿根廷现任总统毛里西奥·马克里)

由此可见,英国在1982年,也是拼尽了老本,好不容易保住了脸面。有人说,马岛海战,其实是英国最后一场海战,它标志着一个传统帝国的落幕。对于阿根廷人来说,1982年的“马岛战争”,其实是他们最好的机会。如果阿根廷打赢了,英国颜面扫地,而阿根廷从此崛起,成为南美的小霸。再者,阿根廷处于美国的体系内,在大概率上不会走上反美的道路,因此也能避免后来中东小霸的命运。现如今,英国好像失去了远洋海战的能力,如果时间差得到够充分利用,阿根廷在理论上可以打赢英国,但打赢局部战争后,接着就会引来美国人。阿根廷对英国开战的那一刻,同时也象征着对英美体系开战,这可是一件大事,阿根廷不一定摆的平。

在未来,阿根廷还是有机会的,只要美国的霸权彻底衰落,而美国也一直走在衰落的道路上,最终整个西方世界走向大滑坡。如此一来,阿根廷就可以鼓起勇气,对霸权主义国家宣战,收回自己的领土。这一天,迟早要到来。


图维坦


马尔维纳斯群岛问题是历史遗留的问题,一百多年前阿根廷就与英国有过争执,阿方认为,群岛的居民以阿根廷人居多,所以主权应归阿根廷,英方认为,群岛由英国人发现,一百多年来由英国管理,虽然群岛离阿根廷距离较近,仍然应该由英国拥有主权,比如,澳洲离英国远也是英国的属地,上世纪八十年代阿根廷军政府为了取得政绩,出兵占领群岛的主岛,中止英国管理行为,但是不久就被英国远征军击败。

现时的阿根廷有没有能力夺回群岛呢?这个问题关系到阿根廷的实力。如果群岛离阿根廷只有数十公里距离,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因为阿根廷也是一个南美的领土大国,但是因为阿根廷也是一个军事实力很弱的国家,阿根廷人过惯了安逸的生活,不喜欢舞刀弄枪。英国是前日不落帝国,海军是其称霸的本钱,尽量二次大战消耗了英国的大部分国力,但英国制造业基础仍然很强,除了现役的海军舰只外,维护战争机器的实力还在,许多前殖民地的军队也承认英国军事实力的强大,仍然派军官往英国学习军事,英国还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拥有比阿根廷大得多的话语权,英国还是美国的母国,可以从美国之处取得军事信息。

综上所述,阿根廷是沒有实力对马尔维纳斯群岛有主张权利的,英阿两国再次就群岛主权开战,阿根廷必败。


大伟140797056


自从上世纪马岛战争结束之后,阿根廷就已经失去了夺取马岛的最后机会,因为当时这场战争,可以说是大英帝国全面衰败开始前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输了,就意味着英国保持住了对马岛的主权。如今阿根廷要是再想夺回马岛,势必只能采取军事手段,但是如今的阿根廷除了足球优于英国之外,恐怕也没有其他能来比较了。

马岛战争无论怎么看,阿根廷当时都是有机会的,第一就是当时制空权方面占优,但是就是这样的优势下,阿根廷却没有利用空军袭击英国的运输舰队。也就是说阿根廷把宝贵的飞机和飞行员用来刚军舰,丝毫不明白这些运输和补给的舰船才是制胜的关键,假如一开始就打击英军的运输舰队,恐怕不至于输的这么快。

如今若是阿根廷敢在马岛动武,那么面对的将不再是一个英国,而是美英联军。因为当年美国不介入是因为美苏争霸正值高潮,美国心有余而力不足。何况当时美国和阿根廷关系还不错,但是如今美国注定会维护其盟友英国的利益。英国在南美洲保持军事存在,有利于美国全球战略的实行。

并且目前阿根廷经济一团糟,可以说已经没有实力再来挑战英国,虽然英国已经衰败,但是只需要三四艘核潜艇游弋在阿根廷海域,阿根廷海军便只能龟缩于港口内。事实已经证明,收复失地必须是精心谋划,务必求得可以一战成功。就如阿根廷一样,假如当时搁置争议几年,可能结局就不会是这个样子。


小司马迁论史


阿根廷第二国歌《阿根廷别为我哭泣》,是电影《贝隆夫人》的主题曲。很多阿根廷人借此曲来怀念将平等、自由、富裕带给他们的艾薇塔.贝隆,这位底层出身而心系平民的“第一夫人”只活了33岁。在那个特殊的革命年月,这样一个瘦弱的女人成为阿根廷人的精神支柱。她曾说过,“如果我为阿根廷而死,请记住,阿根廷别为我哭泣”。这首歌的基调相当哀婉悲戚,也符合艾薇塔.贝隆的生命历程,如果放大了来看,也是阿根廷国家的命运基调。

(阿根廷玫瑰:艾薇塔.贝隆)

阿根廷地理环境优良,在西班牙殖民时代,就已经成为南美洲的富裕地区。在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带来的民族独立思潮,以及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带来的鼓舞,使得阿根廷人开始了谋求独立的运动。法国在1810年攻陷塞维利亚,西班牙本土沦陷。阿根廷人认为时机已到,开始了独立战争。在击败西班牙军队的反扑后,1816年7月9日,爱国者在图库曼召开国民代表会议,通过《独立宣言》。经过艰苦的战争,阿根廷结束了西班牙长达几百年的殖民统治,成为独立的民族国家。同年,阿根廷宣布继承了西班牙对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

1833年,英国占据了马岛,驱逐了阿根廷派驻到岛上的驻军和居民。英国人有自己的账本,他们认为1592年英国航海家戴维斯第一次发现了马岛,根据先占原则,马岛应该归英国。因为马岛虽然地处偏僻,但是扼守着南大西洋的重要航路,战略地位重要,加上英国当时如日中天,阿根廷虽然很不爽,也只能打打嘴仗。

阿根廷靠着逆天的先天优势,畜牧业得到了大发展,很快就成为了南半球最为富裕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欧洲人评价一个人的富裕经常会说“赫,看他富有的像一个阿根廷人”。阿根廷凭借着充足的经济实力,在南美洲特立独行,在外交上反英美而亲德,在国际上一度很强的话语权。然而,时过境迁,阿根廷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畜牧业太容易获得收成了,以至于阿根廷在工业革命阶段没有跟上节奏,成为南半球唯一一个从发达国家跌落到发展中国家的国家,而且国家贫富悬殊,社会矛盾尖锐。因此,这才出现了为平民代言的艾薇塔.贝隆的政治传奇。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然而,贝隆主义并没有在阿根廷推行下去,1955年贝隆就被政变赶下台。此后的阿根廷经济依然没有起色,社会经济问题引发的政治问题,导致军事政变却经常发生。1982年,阿根廷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领导人加尔铁里执政时,阿根廷通货膨胀率高达600%以上,国内生产总值 (GDP) 下降到11.4%,制造业产量下降为22.9%,而薪资成长只达到19.2%,吃不饱饭的人们对军政府,充满了唾弃与憎恶。于是,加尔铁里发动了马岛战争,指望着用一次对外战争转移民众的注意力,重新塑造军政府的光辉形象。

英国人对于大英帝国几十年来不断的丢土失地感到很受挫折,因此英国国会同意了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的万里远征计划。在为期两个月的战斗中,英国人虽然蒙受了较大的损失,但是成功击败了阿根廷的驻岛部队,收回了马岛。

阿根廷战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糟糕的战前动员、不利的国际外交、还有仓促的开战决定。阿根廷空军的英勇,却在最后关头没有了“飞鱼导弹”,原因是英国请求美国一同向法国施压,不准卖给阿根廷飞鱼导弹。与阿空军的英雄搏斗相比,阿根廷陆军的战斗意志却低的太多,最终11300多驻岛阿军选择投降。

阿根廷战败后,经济的乏力,政治的无能,军事的惨败,阿根廷国内弥漫着挫败感,加尔铁里政府因此垮台。打仗打不过,只好继续打“嘴仗”。

(英国远征福克兰群岛)

阿根廷对马岛再次燃起超乎寻常的热情,在于马岛附近发现有油田,储量约600亿桶。阿根廷因此在2009年通过了一项法律:马岛是阿根廷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英国人“口头抗议”了阿根廷,但是阿根廷没有做任何回应。

2013年,英国治下的马岛居民组织了一次公投,有99.8%的人选择留在英国。然而这场公投有1649人投票,基本都是英国居民的后裔。虽然族源未必能保证对母国的忠诚,但是腰包一定能决定这些人的政治倾向。马岛面积很大,有1.217万平方公里,海洋经济区达43万平方公里,人均GDP达到5.54万美元,比起阿根廷的1.24万美元不知好多少,因此福克兰群岛的政治倾向可能会有不止英国一个选项,但是里面绝没有阿根廷。

阿根廷民粹主义发展到现在,已经无力在国际问题上再有强硬的表现了。尽管近期以来,阿根廷政府一直向外界传达对马岛主权不容置疑的态度,然而英国人开发马岛附近石油,在阿根廷国内并没有引起多大的波澜。阿根廷人相比于政治,更为关心牛肉的价格是否上涨。

英国在苏联解体后,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开始了大裁军,海陆空军都只是在维持着一个很小的规模。如,英国陆军在2015年之前将减少7000人,降为9.55万人。皇家海军将在2015年之前减少5000人,减为3万人。皇家空军减少5000人,减为3.3万人。为了确保换装“台风”战斗机的经费,皇家空军忍痛已经花费32亿英镑的“猎迷”MRA4反潜机项目下马。而1982年,英国发起的马岛远征的动用的英军总数就超过了3万人。现阶段英国的小规模军队,无力再承担再一次的万里远征了。

(英国军队大量裁员)

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马岛战争30多年后,阿根廷军队的武器装备仍然全面落后于英国。

从两国武器装备的数量对比来看,阿根廷现有装甲车916辆,英国有5315辆;阿根廷现有后勤车辆5,021辆,英国则有25,560辆。

在海空军力方面的差距则更为悬殊。阿根廷有战机301架,英国则有1412架;阿根廷有79架武装直升机,英国则有367架。阿根廷有3艘潜艇,英国有10艘。阿根廷没有护卫舰,英国有13艘。

数字上的差距还不能体现双方总体军事技术水平上的差距,与英国紧随美国跟进新军事技术革命相比,阿根廷的总体军事技术水平比1982年战争时并未有什么实质性进步。尽管阿根廷近年来在马岛争端中表现强硬,但并未表现出正在扩军备战一雪前耻的任何迹象,阿根廷长期的经济困难阻碍了军队现代化进程。相反,英国军队在1982年以后又参与了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和利比亚战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因此,即使英国无力,阿根廷则更显无能。阿根廷没有能力夺回马岛,将和英国继续在国际舞台上打嘴仗。英国也不会介意阿根廷的“嘴炮”,2010年还“口头抗议”过,现在连“口头抗议”都懒得表示了。英国的采油船在马岛附近忙的不亦乐乎,阿根廷能够反制的手段也极为有限。阿根廷要怪,就怪自己好好地把拥有上百万平方公里的黑土地的国家,却因为民粹主义的缘故,糟践成如今的这幅模样吧。

(阿根廷地理环境极好)

马岛距离英国最近的军事基地有6000公里,却在阿根廷家门口,却成为了英国国土。英国也没有找到国际法律请求司法裁决,也从不提出200海里的说法——历史就是历史,英国从未与阿根廷谈互利共赢共同开发。如今,英国也是稳稳地掌控着他们的福克兰群岛。而阿根廷人还在输球后,再次唱着《阿根廷,别为我哭泣》——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明白:这个世界,不相信眼泪。


而知而行


至少在未来20年之内,阿根廷都不存在这样的机会。

也许有人认为,英国的军事力量衰退了很多,已经不是军事大国,而且在很多方面已经赶上1982年的英军,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是很少人注意到,自从上次马岛战争之后,阿根廷的实力一直在衰弱,而且比英国衰落的还要过分,如今阿根廷海军已经失去了海上作战能力,仅有的一艘航空母舰早已经退役了,其他战舰已经几十年没有进行更新了,不久前又要损失了一条潜艇,如今剩下的两艘潜艇又进入大修期,实际上已经没有了海军潜艇部队。

阿根廷空军的情况更为悲观,实际上已经失去了进行现代化空中作战的可能性,他已经退回到了螺旋桨时代。实际上已经没有一款天气是作战飞机了,尤其是没有滞空型战机,仅具备对付游击队的能力了。

如果要争夺马岛的话,那么怎么可能离开海空军力量,然而现在的阿根廷海空军力量根本不具备发动一场进攻作战所需要的能力,甚至连自卫的能力都成问题,也就是远在美南美,根本不需要担心外敌入侵的情况。

英国虽然衰弱,但是国力依然远不是阿根廷可以比的,去海空军力量依然有相当的作战能力,可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阿根廷如果想具备相应的作战能力,那么将是一件长期性的工作,也许20年只是起步水平,而且还得是一切条件非常好,良好的情况下,想都不要想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