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磨蹭,完不成作業,家長怎麼辦?

放學回家就寫作業,但總是磨磨蹭蹭寫不完,即使家長坐在旁邊盯著孩子寫,也未能有所改變,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呢?父母有什麼方法可以改變這個情況呢?

孩子磨蹭,完不成作業,家長怎麼辦?

1

條理性差——學習無方法

洋洋的爸媽為了讓他安心學習,每天都把他的生活安排得面面俱到。可洋洋寫作業總是慢騰騰,老師在批改作業時發現他的作業亂無章法,有些題經常會做錯或漏做。洋洋在家做作業之前準備文具也很混亂。每次等到寫錯了,才發現沒有準備橡皮;鉛筆折斷了,才發現沒有準備削筆刀,一會兒拿這個一會兒拿那個,這中間磨磨蹭蹭就浪費好多時間。

這是一個典型的寫作業條理性比較差的案例。

▲【對策】:對於洋洋的這種情況,父母要教會孩子先做什麼,後做什麼。讓孩子自己動手安排自己的事務,甚至可以讓孩子幫忙父母做點家務,這樣孩子就慢慢學會規劃和條理。

心理學上有種說法,叫100%理論。世界上許多事情都遵循100%理論,如果我們有20%不做,孩子就能完成20%,如果我們要80%不能做,孩子就能做80%。

如果父母都幫孩子做了,孩子的成長機會實際上就被父母剝奪了。孩子在做事的過程中,父母可以適當指導孩子做事的順序和條理。

2

追求完美——橡皮綜合徵

濛濛是個女孩子,字跡工整,成績優秀。缺點就是寫作業慢,寫的字稍微有一點點不整齊或者不乾淨的地方,她就馬上擦掉重寫,所以花的時間就長了。濛濛是天生的"完美主義者"。

但是有些孩子寫作業慢卻是父母們訓練出來的,許多父母都希望孩子是完美的,樣樣都要求孩子做到最好。比如作業:即使有一丁點兒不好的地方,父母都嚴格要求孩子改好寫工整,這樣要求的最終結果,孩子不是寫作業慢就是害怕學習。

▲【對策】:對於這種喜歡使用橡皮不停地擦來擦去的現象,心理學上稱之為"橡皮綜合徵"。原因是孩子學習壓力大,心情焦慮,怕出錯。對患有橡皮綜合症的孩子,父母不要過多指責,也不要用打罵來糾正其不良行為,而要用獎勵手段進行強化訓練來達到目的。

孩子做作業時儘量少用橡皮,如果作業本保持清潔、在一定時間內迅速準確地寫好字,就有一定獎勵。如果孩子離不開橡皮,家長最好把橡皮沒收,經過一段時間,孩子依戀橡皮的壞習慣會逐漸得到糾正。

3

學習基礎差——學習沒興趣,學習有困難

有的孩子因為學習基礎差,作業不會做,寫作業自然而然的就慢了。還有的孩子,對學習沒有樂趣,即使會做也不想去做。如果你的孩子屬於這種類型,那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怎麼去彌補孩子的缺陷,怎麼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對策】:1.孩子遇到不會做的題目怎麼辦?

有些孩子遇到自己不會做的題目就拿去問父母,問完之後接著寫作業,剛坐下沒多久又遇到不會做的題目,又拿去問。這樣來來回回折騰,時間就耽誤了!這樣做一方面會打斷做作業時的安靜氛圍和專心程度,造成走神;另一方面,會打斷孩子做題和寫作業的思維。

建議父母最好能教孩子如何調換順序做題。如果遇到不會做的題目,可以先做其他的題目,最後再做不會的題目,這樣就可以節省時間,也不會打斷孩子的思路。

2.對於孩子不懂的題目,父母給孩子補習。

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問題所在,對症下藥。但要注意的是,不要全部一股腦兒講給孩子聽,而應是啟發孩子,最後還是要靠孩子自己領悟。孩子知識儲備夠了,速度自然就快了。

3.想方設法讓學習變得有趣起來。

對於不喜歡寫作業的孩子,父母要儘量調動孩子寫作業的興趣,比如:通過遊戲的方式、競賽的方式來安排作業。比如:可以用計時的方式完成某一項作業,規定時間完成了就表揚或記一個"★",得夠二十個"★",就可以滿足孩子的一個願望。

孩子磨蹭,完不成作業,家長怎麼辦?

4

被逼無奈——故意磨蹭

這是一種被動的磨蹭,被父母逼出來的磨蹭。許多家長總是希望孩子在做完學校的作業後再做些題目。所以,每天加了許多"媽媽作業"。

聽聽一個孩子的說法吧:"我為什麼要快呀?寫完了我也不能出去玩,寫完了老師的作業,我還要寫媽媽佈置的作業,寫完媽媽佈置的作業,爸爸的作業又來了,總之就是沒有玩的時間……還不如慢點寫呢!"

沒想到吧!"磨蹭"竟然是孩子的一條對策。若是爸爸媽媽總給孩子加"父母作業",孩子會開始有意識的慢,久而久之,漸漸地養成習慣,就真得變成磨蹭的壞習慣了。

▲【對策】:把每天老師佈置的作業做一個大概的估計,將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務進行一個時間預計。一定要給孩子留下休息的時間(自由支配的時間)。

如一共要一個半小時,孩子在一個半小時完成了,餘下的時間就必須由孩子自己支配,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養成這樣的習慣後,孩子會抓緊時間完成作業,因為早寫完就有很多時間玩了。

5

時間觀念差——不會管理時間

孩子如果沒有時間的概念,寫作業、做事磨蹭也就是自然的事了。許多家長總是什麼都替孩子想好、安排好,"該寫作業了!""到練琴時間了,別看電視了!""該洗澡了!"

常常能聽到家長這樣一遍一遍地提醒孩子、催促孩子,家長總是替孩子安排好了時間,孩子很難有時間觀念了。

因此,如果你想讓孩子成為時間的主人,你就讓孩子自己安排自己的時間。

▲【對策】:1.善用小鬧鐘

用鬧鐘督促孩子做作業,有利於孩子快速有效的完成作業。同時,孩子在自己定鬧鐘學習的過程中,也不斷體驗到了成就感,不再把作業當作幫父母完成任務,學習更加自覺。

2.把作業當成考試

按考試的要求做完今天的作業,其餘時間就可以讓孩子們自由安排。設定好考的時間,讓孩子在做作業有一種緊迫感。久而久之,孩子做作業的速度也就快了,準確率也會慢慢提高。

3.生活中注意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在平時的生活中就需要要父母注意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凡是要多提醒,讓孩子知道時間的緊迫性,循循善誘。

4.一分鐘專項訓練,讓孩子感受一分鐘可以做多少事

(1)每天準備幾十個簡單的加減法口算題(年級不同,難度不同)。

(2)一分鐘寫漢字訓練,找一些筆畫和書寫難度相當的生字。

(3)一分鐘寫數字訓練。每天讓孩子練習一分鐘寫"0123456789"的快速書寫。

通過以上的訓練能夠讓孩子瞭解到時間的寶貴,一分鐘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同時也提高了孩子的寫字速度和做題速度。訓練時以1分鐘為一組,每天練二到三組,還要注意記錄孩子的成績,並進行對比。

5.與老師共同配合,形成合力,共同督促孩子

如果有老師的配合,在學校也督促孩子,這樣孩子的矯正速度就會變快了。

孩子磨蹭,完不成作業,家長怎麼辦?

6

注意力不集中——無關動作多

小健是一年級的學生,活潑、可愛,但是小健的父母卻一直揪心著他的學習。因為小健寫作業時總是東看西看,一會兒玩橡皮,一會兒吃鉛筆,一會兒咬手指,注意力不集中,這樣的寫法怎麼能快起來?老師也反應小健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而且還經常調皮搗亂,一會兒拽別人的頭髮,一會兒拉別人的衣服。

這個屬於典型的注意力不集中的案例。這些孩子由於年齡較小,他們的注意力時間一般在15—20分鐘左右,如果讓他們連續做作業超過20分鐘,他就會走神,如果寫一個字走神5分鐘,作業當然就拖拖拉拉了。

▲【對策】:1.作業分段

你先了解孩子當天的作業量,然後規定在一定時間內必須完成,如完成得好可以給予獎勵。如果作業太多,可以把作業分割成兩個或三個階段。如第一次規定做15分鐘,完後休息一會,然後再規定一個15分鐘,再休息。當孩子的注意力提升之後,往後所定時間就可以慢慢延長,等養成高度集中學習的好習慣時就不用再分割時間了。

2.要為孩子提供安靜的學習環境。

孩子學習的地方要簡潔、整齊,尤其是書桌,準備好所有要用到的文具,但不要堆放玩具等會分散孩子注意力的東西。孩子學習的環境還要安靜,不要在孩子學習時,中途為了關心孩子,又為孩子送水果,倒水,這其實也是在干擾孩子。

3.訓練注意力本身。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是很多孩子的特點。年齡越小,控制注意力的時間越短。這是由於孩子的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夠完善,還處在發育當中。因此,對於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孩子,可進行一定的訓練,以提高注意力。舉幾個具體操作方法給大家作參考:

(1)玩撲克遊戲,可鍛鍊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快速反應能力

取三張不同的牌,隨意排列於桌上,讓她盯住某一張牌,然後把三張牌倒扣在桌上,由家長隨意更換三張牌的位置,然後,讓她報出那張牌的位置。若她猜對了,就勝。隨著能力的提高,家長可以增加難度,如增加牌的數量,變換牌的位置的次數和提高變換牌位置的速度。這種方法能使孩子注意力高度集中,而遊戲又是符合孩子的心理特點,玩起來孩子的積極性很高。

(2)買一些智力訓練的書,每天堅持做練習

一些鍛鍊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的圖文,如走迷宮,在一大堆圖中找某樣東西,找異同,比大小、長短,在規定的時間內把一頁圖中的物品記住,然後合上書讓她報出來,等等。時間不可過長,但往後可延長練習時間,一定要每天堅持練。做對給紅五星獎勵或打分。

(3)訓練聽力注意力

每天給孩子讀一篇文章,讀完後要他回答書中的問題,長期堅持就會提高孩子的聽力注意力。或者由家長給孩子念一組數字,或一組詞語,讓孩子正背或者倒背出來,逐漸增加數字和詞語的長度,這個遊戲不僅能訓練注意力,還訓練了孩子的記憶力。或者每天回來追問一下每天上課的內容,讓孩子把每天每節課的內容複述給家長們聽,這樣也能無形中養成孩子上課認真聽課的習慣。

孩子做作業慢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有問題就會有解決方法,最適合自己孩子的還要靠家長自己去嘗試和總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