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即是理,不假外求,成功心学的神奇之处到底在哪里?

王阳明:有人称为“千古第一等人”,他官至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精通儒释道三家,开创出了堪称儒学新局面的心学,阳明先生平匪患,擒叛藩,被称为中国有史以来两个半人物中的一个,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代表,还有一个半中,一个是孔子,半个是曾国藩,阳明先生拥趸无数,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都是他的粉丝,其思想影响不仅仅在中国,日本维新就以王学为先导,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在随身携带的一颗印章上刻着“一生低首拜阳明”七字。

这样一个标签式的伟人,他的成功靠什么?他的智慧在哪里?他能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几个例子就能让你清晰了解王阳明心学的神奇之处,我们细细来看:

王阳明:心即是理,不假外求,成功心学的神奇之处到底在哪里?

一、他一疑,事就成了

故事背景: 王阳明的这个计谋用两个字就可以概括:造假。造假的目的是什么?疑之!他伪造了各种迎接正规军南昌的公文,在这些公文中最耀眼的就是正规军的人数,粗算一下,大概有十万人。公文中还声称,约定在本年六月二十日合围南昌城,二十一日发动拂晓总攻。在另外的公文中,王阳明“回复”说,不要太急躁,为了避免重大伤亡,攻城是下策,应该等朱宸濠出城后打歼灭战。 他还伪造了答复李士实和刘养正投诚的书信,在信中,他对两人弃暗投明的态度表示深深的欣赏,并且答应两人,在平定朱宸濠后会给两人升官发财的机会。他再伪造朱宸濠手下指挥官们的投降密状,让人去和平时与朱宸濠结交的人相谈,在会谈结束后故意把这些公文遗落。自然,这些伪造的公文统统都到了朱宸濠手里。 有地方官员对王阳明这些造假计谋不以为然,他们问王阳明:“这有用吗?” 王阳明不答反问:“先不说是否有用,只说朱宸濠疑不疑。” 有官员就不假思索地回答:“肯定会疑。” 王阳明笑道:“他一疑,事就成了。”

他心一疑,你就越接近成功了,王阳明的心学强调:一个人只有格除外物对心的影响,就能生出智慧心,人与人的智商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胜负与福祸只在一念之间,因为心静而定,不被外物左右,你才会决胜于关键时刻。

王阳明:心即是理,不假外求,成功心学的神奇之处到底在哪里?

二、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

故事背景: 有弟子问王阳明,用兵有特殊技巧吗(用兵有术否)?王阳明回答:哪有什么技巧,只是努力做学问,养的此心不动,如果你非说有技巧,那此心不动就是唯一的技巧。

大家的智慧都相差不大,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 王阳明举个例子说,当时和朱宸濠对战时,我们处于劣势,我向身边的人发布准备火攻的命令,那人无动于衷,我说了四次,他才从茫然中回过神来。这就是平时学问不到位,所以一临事,就慌乱失措。那些急中生智的人,他的智慧绝不是天生或者凭空来的,而是平时学问纯笃的功劳。

不需要去格清天下万事万物,那命题太大太大,会让人无所适从,只要格清我心,让心定、静,慧自生,天下无心外之物,万法根源总在心。我心光明,世界就光明了。

三、光不仅在烛上

故事背景: 一个叫徐樾的弟子,如信徒朝圣一样虔敬地希望和王阳明见面,王阳明答应了。徐樾还处于王阳明心学的初级阶段——静坐,他确信在静坐中理解了王阳明心学,并得到了真谛。王阳明就让他举例子说明,徐樾兴奋的举起例子来,他举一个,王阳明否一个,举了十几个,已无例可举,相当沮丧。王阳明指点他道:你太执着于事物了。徐樾不理解。王阳明就指着船里的蜡烛的光说:“这是光。”在空中画了个圈说,“这也是光。”又指向船外被烛光照耀的湖面说,”那也是光”,再指向目力所及处,“那还是光。“徐樾先是茫然,但很快就兴奋起来,说:“老师我懂了。”王阳明说:“不要执着,光不仅在烛上,记住这点。”徐樾拜谢而去。

那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心在哪里,哪里就有光,心是开放的,世界就是开放的,心是闭塞的,世界就是封闭的,心通透了,世界就光明了。

王阳明:心即是理,不假外求,成功心学的神奇之处到底在哪里?

四、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故事背景: 一年春天,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 王阳明的回答很有味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那么,是花在你心中,还是你的心在花中,就象庄子说的:是我梦见蝴蝶,还是蝴蝶梦见我?首先,你的心是不受花开花落影响的,外界的所有都被你格除,所以你的心是静的,静而慧的,慧而明的,那以这么静慧明的心去看花时,花的颜色就愈加的明亮起来,你对花开花落的一切情况会比别人看得更清晰透彻,因为心即是理,心明则世事洞明,世界光明!所以王阳明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就是这个道理。

五、“你死都不怕,还在乎一条内裤么?”

故事背景: 关于“盗贼也有良知”这个论点,王阳明并非信口开河,而是有事实依据。据说他在庐陵担任县令时,抓到了一个罪恶滔天的大盗。这个大盗冥顽不灵,面对各种讯问强烈顽抗。 王阳明亲自审问他,他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说:“要杀要剐随便,别废话了!” 王阳明于是说:“那好,今天就不审了。不过,天气太热,你还是把外衣脱了吧,我们随便聊聊。” 大盗说:“脱就脱!” 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天气实在是热,不如把内衣也脱了吧!” 大盗仍然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说:“光着膀子也是经常的事,没什么大不了。” 又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膀子都光了,不如把内裤也脱了,一丝不挂岂不更自在?” 大盗这回“豪爽”不起来了,慌忙摆手说:“不方便,不方便!” 王阳明说:“有何不方便?你死都不怕,还在乎一条内裤吗?看来你还是有廉耻之心的,是有良知的,你并非一无是处呀!”

一颗有良知的心能生出有良知的行,所以王阳明认为为善去恶是格物的根本,只有不断的格物修炼,才会格出有良知的心。然后以良知之心去行,去知,知即是行,行即是知,知行合一,便能成就功业。

王阳明:心即是理,不假外求,成功心学的神奇之处到底在哪里?

六、“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故事背景: 有一天,个性极强的王艮出游归来,王阳明问他:“都见到什么了?” 王艮以一副异常惊讶的声调说:“我看到满街都是圣人。”我们应该注意,王艮这句话别有深意。王艮来拜王阳明为师前就是狂傲不羁的人,拜王阳明为师后,也未改变“傲”的气质,王阳明多次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王艮不相信。他始终认为圣人是遥不可及的,所以他说的“我看满街都是圣人”这句话,是在调侃王阳明的言论:“你瞧,那些在大街上的凡夫俗子都是圣人,我怎么就不相信,天下会有这样多圣人啊。” 王阳明猜透了王艮的心意,于是就借力打力:“你看到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王艮尴尬的一笑:都是圣人。 王阳明点头说:对!人人都是圣人,谁也不比任何人差。

是的,王阳明认为,秉持一颗有良知的心,知行合一,知即是行,行便是知,然后在这过程中不断的格清我心,不受外物左右,天下无心外之物,万法根源总在心。我心光明,世界就光明了,那么,人人都可以成圣贤。

王阳明:心即是理,不假外求,成功心学的神奇之处到底在哪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