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猛男——王阳明

王阳明是明代集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明朝以军功封伯爵的文臣只有三人,王阳明正是其中之一,被封新建伯。

明朝第一猛男——王阳明


⒈猛男的诞生

王家传自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书圣”王羲之,源于西晋衣冠南渡,其中的一支就在浙江定居,数代之后出了个洒脱的爱竹人叫王伦。

成化八年(1472年),王伦的儿媳妇怀孕14个月还不生产,难道是哪吒投胎转世?九月的某天夜里,王伦太太岑氏朦胧中看到天门大开,一位绯衣女子从彩云中飘然而下,将一个白胖婴儿送到手中。

岑氏猛然惊醒,听到儿媳妇房内传来婴儿的啼哭之声。王伦便给孙儿取了一个名字:王云。

眼看孙子一天天长大,眨眼功夫已是五岁,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不说话,王伦不由忧心忡忡起来。

某一天,王云和一群小孩玩耍,迎面走来一位相貌古怪的和尚。和尚摸了摸王云的头,长叹一声——好个孩儿,可惜道破!

王伦听孩子们复述和尚的话后,寻思孩儿不说话,难道是因为名字的原因?一念既起,当即给孙子改名“王守仁”。

说来奇怪,这一改名,孙儿不但开口,而且背诵了一篇文章。


⒉熊孩子成长日记

五年后,王伦儿子王华高中状元,王伦心中暗喜。而10岁的王守仁却对此不以为意,说道:有明自洪武四年开科以来,状元就有33个,何足道哉!“

次年,11岁的守仁跟随父亲进京读书,对于父亲的安排,他一开始很不满意,认为私塾中教的内容简直就是侮辱他的智商,不过北京毕竟比老家余姚好玩。

一日,守仁照常在街上闲逛,突被一位相士拦住,相士观其相貌清奇,赠言道:”须拂颈,其时入圣境;须至上丹台,其时结圣胎;须至下丹田,其时圣果圆。“

自遇到相士之后,守仁就从熊孩子变成了喜欢静坐凝思之人,偶尔提出一两个谁也回答不了的问题,总是把老师搞得很头痛。

十五岁那年,守仁带着一个仆人,往居庸关外游玩,这可把他父亲王华急坏了,关外可是蒙古人的地盘。

守仁策马奔腾,正遇上一个”小胡儿“在草原上溜达,见了他竟仓皇而逃,守仁非常得意。在居庸关,守仁梦到给东汉名将马援上香,做梦都想马革裹尸。自北宋以来,尚武精神已为崇文观念所取代,守仁对此很是不满,他梦想着有一天也能封狼居胥,踏破贺兰山阙,沿着先辈们的足迹,将革命进行到底!

回到京师后,他激情澎湃,当即给大明王朝董事长上书,被父亲王华大骂了一顿。


⒊二逼青年逃婚记

晃晃悠悠又过了两年,十七岁的王守仁被父亲打发回老家,一是到了高考(乡试)年龄,二是也到了完婚的年龄。

弘治元年(1488年),新郎新娘拜堂之时,新郎却失踪了,来了一出“逃婚记”,急得岳父一家直跺脚,新娘也垂泪到天明。原来,王守仁那天晚上是在万寿宫和一个道士两个好基友相谈甚欢,一起讨论人生,直到天明。

守仁的妻子姓诸,江西布政司参议之女,之后守仁一生惧内,也许就是这个原因。

不久之后,祖父王伦去世,守仁与祖父的感情之深超过了父母,睹物思人,看着祖父生前所种的竹子,19岁的他不禁想探寻人生之至理。格竹七天七夜,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守仁格竹”,到底格到什么我们不得而知,结果是七天后守仁病倒就医。


⒋少年,末来是你的

21岁,守仁参加乡试,高中举人。不过之后的两次会试都失败了。李东阳老师鼓励他,一年后必中,对他说:年轻人,未来是你的。结果3年又3年,童话里果然都是骗人的,守仁直到28岁才进士及第,全国排名第10,被分配六部中的工部做“观政”,开始实习,当上了正儿八经的国家公务员。

第一桩差事,是督造威宁伯王越的坟墓。他将民夫按人数及身体状况编成队伍,分配劳役,起居饮食都有定时。工余时候,又指挥民夫演练由诸葛亮传下的八卦图。果然是一颗骚动的心到哪里都按捺不住寂寞!


⒌死里逃生悟了个道

1506年冬,宦官刘瑾擅政。35岁的守仁上疏,触怒刘瑾,被杖三十,谪贬至贵州龙场当驿丞。路途中,刘瑾派人追杀,守仁伪装跳水自尽躲过一劫。大难不死的守仁回到家中,见过父亲,父亲对他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永远记得这句话,朝廷已然委命已你,你还是去上任吧。

于是守仁依然踏上了去贵州之路,成了大明集团贵州快递公司分站经理,就此上山下乡,深入群众中进行再次改造去也。

来到龙场驿栈这个蛮荒之地,守仁并没有气馁,依风俗教化当地人。并结庐悟道,终于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史称龙场悟道。

明朝第一猛男——王阳明

随后,受贵州提学副使席书聘请,到贵阳文明书院讲学,始揭“知行合一”之旨。


⒍一战成名天下知

刘瑾倒台后,正德十一年(1516年),兵部尚书王琼推荐45岁的守仁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赣南。由于土地兼并加剧,赋税徭役沉重,江西、湖广接境地区农民纷纷反抗。明军屡屡失利,束手无策。

守仁初到任上,首先推行“十家牌法”,断绝当地居民与“山贼”之间的联系;接着从所属各县的弩手、打手、机兵、捕快中,挑选骁勇之人,对招募而来的当地民兵进行正规训练。

守仁虽是文职,以一介书生从没带过兵,打过仗,但却像个军事天才一般,用兵如天马行空,不拘一格,以一帮书生与老兵油子为班底,一路势如破竹,无人能敌。时人皆大称之为“神人”,“诸葛再世”。

守仁以文入武,将心学融入军事之中,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古今文人书生,实不多见,大明更是绝无仅有,正所谓: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万里江山如画,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数十年的山民之乱,竟在两年内被守仁彻底平息。要长治久安,必须教化人心。于是他兴办学校和书院,讲授心学,巡抚之地,民风焕然一新。


⒎你的猪队友宁王上线了

正德十四年(1519年),48岁的守仁被派往福建处置兵变,行至江西丰城,突闻南昌的宁王举兵叛乱。但兵符已交,手上无兵可调。

王守仁设身处地,寻思宁王的战略:

1、抓住朝廷调兵的空档,趣京师,此为上策;

2、攻下两京之一的南京,对决北京,此为中策;

3、按兵南昌不动,等朝廷调兵来剿,此为下策。

守仁决定发动“心战”,逼迫宁王实施下策。

1、空城计:在南昌到处张贴假檄迷惑宁王,声称朝廷派了边兵和京兵共八万人,会同自己在南赣的部队,以及湖广、两广的部队,号称十六万,准备进攻宁王的老巢南昌,先吓一吓宁王。

2、反间计:为了争取时间集结军队,又写蜡书让宁王的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劝宁王发兵攻打南京,又故意将此事泄露给宁王。此时,李、刘二人果然劝宁王进兵南京,宁王大疑,按兵不动。

3、围魏救赵:宁王等了十多天,才明白中计了,于是沿江东下,攻下九江、南康两地,逼近安庆。而此时守仁已组建八万平叛军,直捣宁王的老巢南昌,迫使宁王回援。

4、攻心计:宁王回防,与守仁在鄱阳湖相逢,展开决战。守仁下令制作了无数免死竹牌木牌,投入鄱阳湖中,捡到免死牌者既往不咎,以致叛军军心动摇。

最终双方在鄱阳湖决战,经过“三天的激战”,倒霉的宁王就输了个清洁溜溜,战败被俘。一场危及江山社稷的叛乱,只用了35天,就在王阳明谈笑间灰飞烟灭了。宁王不禁仰天长叹:好个王守仁,以我家事,何劳费心如此!

王阳明也自叹到:好你个宁王,原本以为你是金刚,原来不过是个女优。实在让人失望,原来不过是个绣花枕头,倒配不上当我的对手。


然而,武宗身边的佞臣,平时与宁王交往密切,心态极端复杂。某些人希望守仁将宁王释放,再让南巡的威武大将军朱寿,亲自“擒获”朱宸濠。在佞臣的刁难下,出现三箭定京军的经典一幕。


⒏归去来兮,也无风雨也有晴

守仁的平叛大功,并没得到正德的认同。嘉靖即位后,追录平叛之功,遂升王阳明为南京兵部尚书。此时,父亲王华去世,守仁趁机回乡服丧,开始在绍兴、余姚两地讲授心学。

在“知行合一”基础上,守仁提出了“致良知”理论。阳明心学就此形成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这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心即理是起因,知行合一是实践,致良知是目的。

几年之后,57岁的守仁总督两广兼巡抚,平定了广西少数民族叛乱。因肺病加重,上疏告老还乡。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卯时,在今江西省大余县境内舟中,一代猛人王守仁病逝。


明朝第一猛男——王阳明

后人称其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称他的一生所学所教为王学,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