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我国的超级英雄(下)

欢迎来到奇际,一起思维碰撞,擦出火花。

本文预计阅读时间33分钟


王阳明,我国的超级英雄(下)


早在王阳明调去赣州前,种种迹象表明,宁王朱宸濠在南昌准备起兵造反。


这时的官场显得无比微妙,上报时只说南昌有异常,无人敢言“造反”二字。


一来这是老朱家自己的家事,反正都姓朱,谁当皇帝,重要吗?二来一旦朱宸濠造反成功成为下一代皇帝,说造反的还会有好果子吃?局势不明的情况下最好的策略就是做墙头草先观望。


所以王琼只能把王阳明按在江西,但又不能说明到底是为什么。


王阳明,我国的超级英雄(下)


宁王朱宸濠最大的爱好就是交友,他经常散尽财产结交五湖四海的朋友,还喜爱军事。


朱宸濠认为自己不是普通人。在他眼里朱厚照是一个享乐无度,昏庸无能的人。他一面为这样的人当皇帝感到扼腕叹息,一面为自己只是个普通的王爷感到命运的不公,想自己“创业”的念头在心中一天比一天强烈。


王阳明江西剿匪成功后,引起了朱宸濠极大的震动,他派出手下的两个谋士刘养正和李士实去看看能否将王阳明招聘过来。


两人找到王阳明,暗示宁王将有一番大的作为。王阳明故作糊涂的应付完两人,派去一名弟子跟两人回南昌,想探出朱宸濠是否真要造反。


这名弟子回来后给出的消息是,

朱宸濠不是是否要造反,而是何时反。


有一个叫熊兰的御史告了朱宸濠一状,把他谋反的情况捅了出去,首辅杨廷和向朱厚照申请取消朱宸濠的护卫队。


一旦真的取消护卫队,那什么都完了。朱宸濠得到消息后召开紧急会议,讨论的结果是:马上造反!


1519年6月14日这天是朱宸濠40岁的生日。


朱宸濠先是把门一关,派兵将王府团团围住,然后对众多前来祝寿的官员说,我接到太后密旨,要出兵讨伐昏庸无能的朱厚照。


官员们一下子惊恐的不敢说话。


一个叫孙燧的站了出来要太后的密旨,朱宸濠说,密旨不是你想看就能看的,你去还是不去?


孙燧大骂,宁王你好大的胆子,这是造反!朱宸濠二话不说,将孙燧拿下。


许逵大喊:孙御史是皇上派来的钦差大臣,你们这些反贼还有王法吗?


朱宸濠冷笑两声,当场砍了两人的脑袋,然后说,和我一起共同进退的将来好处自然不菲,否则下场就像他们一样。


众人不敢再说一句话,就这样,朱宸濠控制了局面。


王阳明,我国的超级英雄(下)


消息传到了王阳明这里,虽然他的工作只是来剿匪,按说宁王造不造反与他没有任何关系。可是他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之前剿匪的部队这时已经解散,如果朱宸濠直接突袭南京,后果将不堪设想。


他决定先想办法拖住朱宸濠,自己去搬救兵。


问题是朱宸濠造反志在必得,不是让他老实呆着就会乖乖听话照办的,这时该怎么办?


王阳明的办法是:虚张声势。


他先是“一不小心”把集合了十万人的部队准备在朱宸濠出城后对南昌发动总攻的文件泄露出去。


然后又“一不小心”高调表扬了两个谋士李士实和刘养正两人在朱宸濠身边大义卧底的行为,并在信中说要给两人好处。


这两份绝密文件自然到了朱宸濠手中,大战当即,他对此不敢轻视。


朱宸濠调查了两个谋士,虽然没有找到直接证据,但发现两人的家人在王阳明那边被照顾的很好。


他又派人去调查王阳明的部队情况,传回的消息是王阳明所在的丰城中部队每日演练,战鼓震天,人数很可能有十万人。


朱宸濠判断朝廷已经派兵过来了,此时一定不能出城。


对于两位谋士,他既没法证实就是奸细,也没办法证伪一定是清白的,这两人在自己身边此时像吞了一只苍蝇一样难受。


过了几天朱宸濠才得到确切情报,王阳明在虚张声势,因为大部队根本没有来。


被王阳明耍了一道的朱宸濠没有懊恼,反而赞扬王阳明这人不一般,更应该为已所用。


朱宸濠不顾两个谋士的反对派了王阳明的旧部去招降,因为觉得旧部好说话有利于展开工作,没想到的是派去的人反将朱宸濠的情报给王阳明抖了个底朝天。


朱宸濠开始进攻,军队先是一路向北轻松的拿下了南康和九江,在进攻安庆时遇到个硬骨头,安庆知府张文锦。朱宸濠让他投降,他不但不投降,反而大骂朱宸濠,说他必定死在安庆。


朱宸濠气得准备强攻安庆,他的两个谋士说,安庆易守难攻,我们可以绕过去只取南京。朱宸濠说,我们应该稳扎稳打,如果拿不下南京,还有退路可守。


朱宸濠攻打了几天,发现这个只有一千多人防守的小城并不像想象中的容易攻占。


他用云梯,对方用石头砸。


他推出云楼,对方的云楼比他的还高。


此时已经是大夏天,他们部队原地休息,对方却在城墙头架起锅煮茶喝。


他气的火冒三丈,对方晚上还敢发动偷袭。


这就像一个和一个猜透了你的人玩石头剪刀布一样。这让朱宸濠有些丧气,一个小小的安庆都拿不下,凭什么取得江山社稷?


回想起来,造反开始就不怎么顺,打仗比想像中的还要复杂,难道自己真的不是当皇帝的料?


王阳明,我国的超级英雄(下)


对于王阳明来讲,此时的选择有二,一是支援安庆,二是放弃安庆,赶在朱宸濠前面去南京做好防守工作。


王阳明思考过后,决定做出第三个选择,既不支援安庆,也不去南京防守,而是直接进攻朱宸濠的老巢南昌。


他的理由是,如果支援安庆会让自己孤军深入,部队能否顺利通过南康九江不说,即使过去了,也容易被截断,正面还有朱宸濠的大军,两面受敌无异于找死,与其冒险,不如攻占南昌,南昌一旦被攻,朱宸濠一定会撤兵防守。


但问题是南昌城里驻防着朱宸濠的一万精兵,不是说攻就能攻得下的。


让人意外的是,王阳明临时从周边召集的部队开到南昌城下时,南昌才知道消息慌成一团,赶紧展开防守。


发动进攻前,王阳明二话不说当场斩首了十几个兵痞,然后铁青着脸对队伍进行训诫:


不全力应战的,斩!


士兵后退的,斩长官!


长官敢退缩的,斩大将!


大将作战不力的,斩司令!


众人头一次感到王阳明如同死神一般恐怖,满地的头颅和血流成河的尸体,让所有人汗流夹背,惊恐万分。


有时打仗拼的就是谁更不要命,南昌守卫发现这些进攻的士兵杀起人来眼睛血红,个个像野兽一般,抗不住纷纷缴械投降,南昌就这样被一举攻陷。


王阳明进入南昌后第一时间正法了几个杀人抢接的士兵,然后贴出招安告示,表示只要是投降自首就既往不咎,又分出一部分粮食给城中百姓,南昌很快安顿了下来。


消息传到朱宸濠那里,朱宸濠哭了,这是痛苦和愤恨的眼泪,做为一个九死一生的“创业者”,他面临的压力是常人不敢想像的。


两个谋士建议放弃南昌,一鼓作气攻下南京。朱宸濠冰冷的说,你们的家人被王阳明照顾的很好,可是我的家人却在南昌受苦!


朱宸濠指挥部队全部撤退,先头部队很快逼进了南昌城。


王阳明没坚守不出,反而出城迎战。九百人对两万人的壮观场面在离南昌不远的鄱阳湖上展开。


朱宸濠的舰队虽然数量众多,但是缺乏有效的统一指挥,一上战场便像无头的苍蝇各自乱窜。王阳明抓住机会将舰队分为三面夹击主力舰队,第一天朱宸濠的部队死伤无数。


第二天,朱宸濠的政策是,防守。王阳明进攻了上十次未果,他命人将事先制作好的上万个木质免死牌扔在湖中,引发了朱宸大量的士兵叛逃。


第三天,王阳明抓住机会靠近朱宸濠的战舰,架出超级秘密武器:葡萄牙人送的佛郎机炮,将朱宸濠的战舰像纸片样被炸的粉碎,朱宸濠被逼的跳水而逃。


晚上,接连失败的朱宸濠召开紧急军事会议,讨论的结果是从九江、南康调兵支援。


可是得到的消息让他如五雷轰顶,王阳明在开战之前就派部队在南康、九江城散布朱宸濠被擒的消息,在城中人心惶惶时突袭收复了两地,还俘虏了朱宸濠的两万精锐。


朱宸濠这时心里的那个憋屈简直无法用语言形容,在几乎崩溃的情况下他下令将所有战船用铁索连上和王阳明决一死战,这样至少还能给后世留个“拼死一搏,虽败犹荣”的印象。


铁索连舟这种老把戏被王阳明的火攻再次打败。


朱宸濠看着眼前一片火光,感到大势已去,换了衣服准备逃出去,没想到被王阳明事先安排藏在在芦苇中平民打扮的士兵活捉。


我们不知道朱宸濠此刻的心情如何,但是很明显,朱宸濠挑错了对手,王阳明打的让他怀疑人生。


王阳明在指挥作战时还在给学生讲课,当有人报告朱宸濠被活捉时,王阳明只是应了一声,走到外面看了一下,又平静的继续讲课。


宁王起兵到被捉,王阳明平定这场造反只用了四十三天,“用兵如神”这四个字放在王阳明身上是丝毫不为过的。


王阳明,我国的超级英雄(下)


朝廷对此事是如何反应的呢?


朱厚照身边的太监张忠怂恿道,朱宸濠造反,陛下应该御驾亲征才对。


这话饶到了朱厚照的痒处。


之前朱厚照就悄悄跑到关外和蒙古人打了一仗,过了一把军事瘾。自己呆在京城实在太闷了,如果以平反的名义出去再过一把军事瘾,不仅可以下江南游玩一把,还有大把的江南美女等着他宠信,简直不要太爽。


于是,朱厚照不顾众大臣的反对,把几个哭闹的最凶的大臣打了屁股之后以“威武大将军朱寿”的名号出京了。


王阳明得知皇帝出征,深知朱厚照带着十几万大军出行,遭殃的一定是沿路的各地百姓。于是连发了两封奏疏,一封报告造反已被自己平息,另一封说外面还有宁王的余党,如果皇上这时出来会有很大的危险。


朱厚照收到奏疏后非常不爽,这个宁王怎么这么不堪一击,自己已经在半路了,这让朕如何是好!张忠出主意,先把王阳明打败宁王的消息封锁起来,然后派人去找王阳明,让他把朱宸濠放出来,给他点兵,再和他打一仗不就完了嘛。


朱厚照一拍脑袋,这个办法太妙了,就这样办!


张忠先是派锦衣卫去找王阳明要人,锦衣卫飞快的跑到南昌,要求见王阳明,没想到王阳明闭门不见,而且派人只送了区区五两金子,要知道锦衣卫平时出差大小官员进贡的少说也是几百两。


这锦衣卫非常恼火,扬言第二天回去要告他的黑状。


王阳明这时出现了,亲自送锦衣卫上路,并解释说没想到他是如此的清廉,连礼节性的金子都不收,今后一定会逢人便夸,还要写书颂扬,让所有人学习。


锦衣卫听后先是惊讶,然后被感动的是一塌糊涂,马上跟王阳明客客气气的告别后心存感激的走了。


张忠见锦衣卫没要到人,又派了两个太监去找王阳明。


太监来到王阳明这里正准备发难,王阳明一本正经的拿出一个账本说,两位大人请过目,宁王生前爱结交,他见过什么人,给了多少钱,这个账本上统统记的有。


两个太监马上脸色变得苍白,因为他们就和朱宸濠来往过。


王阳明微微一笑,又说,我得知两位大人前来,特意将这个账本小心收藏,现在将账本交给两位,我这下就放心了。


两个太监感动的是一塌糊涂,头点得像小鸡啄米一般,千恩万谢的接过账本走了,当然,人还是没要到。


两次都没要到人,张忠发誓事不过三,又派了一个东厂的狠角色去要人。这位公公也发毒誓,这次绝不跟王阳明瞎BB,如果他不交人立刻拿下!


没想到的是,这位公公刚一开口,王阳明就一口答应下来,然后拿出纸笔说道,只要公公写下“今天由本人带走宁王,一切后果皆由我负责”并签字画押,我马上就将人交给你。


这下公公愣住了,这一招实在太厉害,谁也不知道朱宸濠在外面还有多少党羽,如果真的在路上劫了囚车遇到什么意外,自己有几个脑袋够砍?


于是,这位公公也耷拉着脑袋回去了。


张忠没想到,这个王阳明简直像块臭石头一样难缠,一二再,再二三的阻挡自己,他用了最后一招:泼脏水。


王阳明,我国的超级英雄(下)


张忠给朱厚照写信说王阳明和朱宸濠的关系非同寻常,理由有二:


一是有人可以证明朱宸濠推荐人材时推荐过王阳明。


二是王阳明曾派弟子去朱宸濠府上,并答应借兵三千给朱宸濠。


至于原因,王阳明现在调转枪头是因为他发现朱宸濠难以成事所以,所以灭掉朱宸濠并以此邀功。


王阳明得知此消息大惊失色,这完全是要将自己置于死地!


自己再怎么忠心也离皇上十万八千里,架不住皇帝身边说坏话的小人。他急忙找到与当初与刘瑾不和的太监张永,将此时已变成烫手山芋的朱宸濠交给张永。


张永将朱宸濠交给朱厚照后说,王阳明是不是叛党,让他回来当面一问便知。


朱厚照一想也对,传旨召见。王阳明刚一动身,朱宸濠又担心他来了又要对自己一番说教,自己还没玩够呢,又传来一条圣旨让他不用来了。


朱厚照将朱宸濠放了,给了他一点群演,让他们配合摇旗擂鼓,然后自己穿上铠甲,轻易“击溃”了朱宸濠。


戏演完了,朱厚照感觉还差点什么。对,最后还差一个歌颂他的剧本,可是都知道是王阳明捉的宁王,所以这剧本得改。


朱厚照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张永,张永找到王阳明,告诉他之前的作文因不可描述的内容被和谐掉了,要重写命题作文,将皇帝和张忠等人拨高一点,重新编写一下。


无论是谁,听到这个消息都会气的跳起来的。但是王阳明还是应答了,因为条件是,只要他愿意配合写剧本,皇上就停止这场闹剧,马上回京。


王阳明,我国的超级英雄(下)


王阳明虽然在平定宁王的战役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在朱厚照眼里只是个不知趣爱说教的呆板大臣,所以既没升官,也没奖赏。


朱厚照死后,朱厚熜登基,广西再次出现叛乱。朝廷又想起了王阳明。王阳明此时已经进入肺病晚期,但是仍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用了仅有的一万五千人平了乱。


相比之前朝廷曾派人三省调兵,耗费军费物资无数,战死无数官兵只换来了两个月的安宁,王阳明的成绩堪称达到了极致。


但是平定后,朱厚熜因为对王阳明的心学抵触再次将其冷处理。


1529年1月9日,王阳明病逝,年终57岁。消息传到京城,朱厚熜听信奸臣的谗言,以王阳明去广西时不服务指挥为由削去其伯爵职位。


王阳明被称为圣人,其文在人生低谷时不但没被打垮,反而打破朱熹的理论创立心学,给上千年深受儒家影响的文人带来极大的冲击,即使在朝中,也有一半的人从儒学叛逃至心学门下。


王阳明的心学是其最宝贵的精神遗产,张居正、曾国藩、孙中山、蒋介石都是其粉丝,连远在日本的东乡平八郎、稻盛和夫也都对心学推崇有加。


王阳明其武在于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中,一届书生不但能带兵打仗,而且在所有的战役中没有过一次败绩。


四十三天平定宁王造反,用低到不可思议的成本剿匪,在军事指挥中表现出极其出色的冷静、机智、灵活,对大局的审时度势和对人性的判断,别说是被神话了的诸葛亮,就算放眼在全世界的历史中都屈指可数。


在立德上,王阳明以身做则,授课育人;在立功上,王阳明凭一已之力,解救大明;在立言上,王阳明的心学独创一派,流传至今。历史上有很多名人能做到其中之一,但是能够做到三不朽的,只有王阳明一人。


王阳明,我国的超级英雄(下)


如果只是按照官场规则来讲,王阳明混的很差,他不合适宜的说真话,敢批评皇上。对于官场小人,他坚持原则敢于正面硬怼,得罪人后几乎混不下去。


按照朝廷对王阳明的功过评定,看似对王阳明的确是非常的不公平,但是那又如何?


王阳明真的需要一个腐朽的官僚体系去肯定自己吗?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是非功过自然有后人去评价,知行合一,只要遵从内心和良知既可。


1524年,王阳明和弟子在中秋赏月时写下《月夜二首》,一切心境,皆在此诗中。


处处中秋此月明,不知何处亦群英。

须怜绝学经千载,莫负男儿过一生。

影响尚疑朱仲晦,支离羞作郑康成。

铿然舍瑟春风里,点也虽狂得我情。


相关链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