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樓市尬局:房價壓得住,地價壓不住,房企擠破頭|回看

石家莊樓市尬局:房價壓得住,地價壓不住,房企擠破頭|回看

2017年5月19日,正定縣東關村東,一撥又一撥的車和人來到這裡,在一棟小樓裡排起了隊,從三樓排到一樓,從一樓走廊排到門外;幾個揹著包的,一看就是剛下火車,扛著行李就跑來;還有幾個小姑娘,看來是第一次跑到這個完全陌生的城鄉結合部,各種不熟,急得直哭,幸虧有同行願意幫她們搭一段路,帶著她們來到這棟小樓。

到這裡的人,目的都一樣:拿到6宗住宅用地的出讓文件,這6宗住宅用地全部位於小樓對面的正定新區,6月2日掛牌。這些人代表的房企,很多都是第一次涉足石家莊土地市場,就跟前面說到的這幾個小姑娘一樣,都是兩眼一抹黑。可沒辦法,這些人背後的房企面對石家莊,都是一幅嗷嗷直叫、垂涎三尺的模樣:它們中的很多,在2017年如願拿到了“千億俱樂部”的入場券,登堂入室,夙願達成,可高速擴張如同嚼了炫邁,根本停不下來。拿地,拿地,拿地,這一年的壓力,估計能讓這些房企跑前期和投資口的傢伙,連半夜說夢話都是這六個字。

講真,這6宗住宅用地,當年可都是“名花有主”,曾因為各種原因,許諾給好幾家房企。可2016年僅“賣地錢”,石家莊就收了313億元,同比上升26%,佔政府性基金收入的87%。要知道,同期的石家莊市屬國有企業吭哧吭哧幹一年,利潤也只有2004萬元,收入不到9000萬元,連賣地錢的1/300都不到。這樣的誘惑幾乎無法拒絕,任何的許諾都只能是“見鬼去吧”。

最終,這6宗住宅用地進入到了土地市場,端菜上桌,擺在了25家競買人面前。房企們都飢渴到這個地步了,還顧及什麼吃相?限地價,競人才安置房,地價讓人賺了,人才安置房也給了,留給房企的那點商品住宅,就得扛下來所有的土地成本。這種“刀刀見血”的規則,只適用於不計成本,只為爭得一息空間的房企,但凡有點想法的,都只能閉著眼睛硬上了。當天的土地出讓現場,競買人直接把價頂到限價,簡單直接,拼的就是能給政府多少人才安置房。會場裡舉牌的人,手腳冒汗、興奮又緊張得直哆嗦;會場外的人,也壓根不想坐進去受這份罪,只得湊在一起抽菸,互換名片,抓住機會認識,一邊撥弄著手機直播,看裡面自殘一般的報價,咬牙切齒,一邊招呼著同行:

拜託,後面,都悠著點,手下留情。

嘴上說不要,身體卻很誠實。26天后,正定新區又有3宗住宅用地入市,想去拿出讓文件的房企還是不少。不過,競拍規則變臉了,現學現賣,保定聲名鵲起的“雙限雙競”加十年限售,出讓前夜拿來就用;地主們動手了,好幾家房企未能如願,這次打算獨闖的那幾個小姑娘被嚇懵好幾個(此處省略一萬字)。最終,還是有幾家房企通過各種方式闖入最後環節,競拍規則被觸發,贏家戴上了限房價的“緊箍咒”。

最鬱悶的,估計是26天前幾乎是天價拿下那6宗住宅用地的房企們。他們的內心戲,應該是這樣的:

臥槽,這3宗地把價限到這麼低,讓我們的房價還怎麼定?

有個成語,叫“文人相輕”,講的是喜文弄墨者,都愛相互看不上。對於房地產市場,同樣如此。賣房的時候:憑什麼我家賣的比你家便宜?拿地的時候:憑什麼你家拿地比我家便宜?

可就算如此,到了2018年,這些肉體上冒著各種危險,內心中感受各種煎熬,去找地、拿地的房企“前期們”,還是得開足馬力。

一位供職在某房企前期的朋友告訴我:

他們老大說了,今年必須搞定石家莊,要麼狠,要麼滾。

留給這些房企的機會,其實不太多。2017年,一面是摩肩接踵湧入石家莊的各路房企。小回數了數,排在克而瑞2017年中國房企銷售TOP100裡頭的,有42家已經進駐石家莊。其中,有26家已經拿到土地,如今手握包括43個已售項目、8個待售項目和47個儲備項目。剩下的17家,雖然來了,可還沒有拿到明確的土地。再看看2018年,TOP100中進駐石家莊的房企數量將再增加到57家,且只是小回的保守估計。

可石家莊土地市場呢?只有一個詞:萎縮。折騰了一年,石家莊市轄區的住宅用地只供應了278萬平方米,成交260萬平方米,可形成的住宅建築面積557萬平方米。

沒概念?簡單橫向比較兩個標準:其一,供地計劃沒完成。在中心城區,2017年石家莊原計劃供應351萬平方米的住宅用地,可最後只供應和成交了148萬平方米,完成率42%,連及格線都達不到。其二,與2016年相比,2017年石家莊市轄區的住宅用地成交面積下降8%,可形成的住宅建築面積下降24%。

簡單來說,就是石家莊的住宅用地供的少,容積率還卡住了,中心城區除了多年來違法違規、已成既定事實的項目,能僥倖網開一面外,住宅用地基本被卡在了2.5;再往外,2.0,連最新冒出來的違法違規項目都學“精”了,規劃容積率都在2.0以下,動輒都是花園洋房加小高層住宅。

這裡面,還得扒層皮下去:補證的還是不少,純淨地出讓、尚未銷售的住宅用地可形成的建築面積僅佔總量的32%。不過,有一點還是可以欣慰一下:這一年不再是“補證”一家獨大,遙想2012年至2015年的土地市場,平淡得連媒體都懶得去看一下。本篇回看文章的開頭,如同房企拿地的血淚史,可最起碼,這還有地可拿。

未來呢?從原棉三、棉四地塊開始,石家莊終於嚐到了淨地出讓、大把收入“賣地錢”的甜頭,便打起了過去十幾年被他人牢牢把控的土地一級開發權的主意。到了2017年,土地儲備的最新政策出臺,市屬的八大集團組成了一級開發主體,只有他們八家能做全市範圍內的一級開發。再加上土地收益分成從“一九開”調整成了“四六開”,返還比例大幅減少,城中村還得采取“整案制”,直接把那些搞不定整個城中村,又想從裡面瓜分一塊的房企擋在門外。就此,收權開始。

真想把一級開發抓在手裡,沒有大筆資金肯定不行。收權的同時,石家莊僅在2017年就安排了30.7億元,投入到七個土地儲備項目裡。這七個項目包括華藥、常山紡織、煤礦機、化工二廠、鐵路運輸學院、焦化廠,也包括下面要說到的三元食品,全部是老舊廠區拆遷改造,和搬遷企業談妥,交夠了騰地的錢,安排了新廠區用地,企業說搬就搬,哪有城中村和老舊小區那般對耗。

從一級開發收權到拿出淨地供應,道路阻且長。僅這七個土地儲備項目,就算集體進入土地市場,對於前面那50多家房企而言,也是“狼多肉少”。

從老三鹿到三元,當年乳業巨頭的衣缽能接下來多少,如今已經不再重要。可老三鹿留下的原廠區,幾乎全部位於中心城區內,如今已是“寸土寸金”,成了老三鹿最值錢的遺產。小回查閱了一下歷史資料,三元在2014年6月11日收到了石家莊市土地儲備中心4.61億元的補償款,讓出了四座老廠區。對三元來說,2013年的淨利潤已是-2.27億元,再不補血,在股市就要掛上ST的帽子。反正老三鹿的奶粉業務並非彼時三元所長,扔掉包袱換來現金比什麼都重要,哪怕這四座老廠區是當年老三鹿奶粉業務的核心資產,在老三鹿鼎盛的時代,佔據全國奶粉行業的半壁江山,又能如何?

小回獲得的消息是:此次掛牌出讓的2宗原三元食品地塊,原計劃要在2016年、2017年之間入市,可拆遷並不順利,在2017年的財政預算裡,還要為這個運作三年多的項目列支資金。到了2017年底,出讓條件成熟,可當下的土地市場,不加管控便註定是創下天價。所以,2宗地塊就此冠以已成常態的“限地價、競自持面積”規則。

然而,就算是給地價限定了上限,捅破沉睡長達兩年的石家莊樓面價“地王”記錄,也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坊間瘋傳的2宗地塊地價上限,分別是14.5億元和4.8億元,折算下來,2宗地塊的最高樓面價分別是9189元/平方米和9055元/平方米,超越榮盛的原棉三、棉四廠區地塊,基本是妥妥的。到了這條紅線,依然有兩家以上的房企打算幹下去,就將轉入競自持面積的環節。

自持住宅,符合住房租賃的大勢,但對房企而言,則是相當糾結。有人測算過,出租率超過95%,長租住房的現金流回正也需要六年以上,且利潤率也只有2%至4%,完全是硬著頭皮上陣。如果房企打算先接受租賃住房,以後再考慮“曲線救國”,那麼這次也沒了機會。國土部門已經想到前面,出讓條件裡面要求:不得分割銷售,可以整體轉讓,但不得分割辦理產權證明。換言之,以租賃住房之名,行產權銷售之實,已經沒有可能,房企要麼資金幹“包租婆”,要麼轉給一家企業,由企業出租。

地價9000多塊,意味著房價成本已經到了1.6萬元/平方米;如果把租賃住房算作完全不賺錢,轉嫁過去的房價成本還要更高。可放眼2宗地塊的周邊,二手住宅均價1.6萬元/平方米,一手住宅均價稍高點,也只有1.7萬元/平方米上下。又是妥妥地“麵粉貴過了麵包”。可即便如此,從小回目前獲悉的情況來看,打算在自持面積上拼一把的房企不在少數,甚至有房企願意拿出100%自持拼一把。說到底,中心城區內難得有淨地出讓。進來的房企,需要補充彈藥庫;沒進來或者拿地太少的房企,還得擁有或者擴大地盤。但凡現金流上沒有太大訴求,拼一把就拼一把。特別是對於還沒有進駐石家莊的房企而言,這2宗地拿來做形象,實在是個好機會。

因此,就算前期和投資的朋友把計算器摁壞,把大腦燒壞掉,把賬算到極致,甚至要把房價算到2萬元/平方米以上,可迄今為止,這2宗地塊依然不缺乏“擁躉者”。

2017年的正定新區淨地大戰,26天內打了兩場,不少房企領略了石家莊土地市場的殘酷。有房企朋友告訴我,一些地塊別看只有一家房企笑到最後,可身後笑得最好看的,可能是一些在舉牌時敗北、還故作懊惱的房企。一些房企參與地塊開發的股權分配,通過投資分得一杯羹,逼得了“城下之盟”。

土地市場的“深水炸彈”豈止是這些。2018年1月流拍的正定縣東城牆下1.05容積率的住宅用地,出讓前兩天緊急叫停,連土地市場網都來不及上,各路媒體直接撲了空。這宗被行業稱為“手槍地”的地塊,有古城牆的文脈,北靠正無路,東面不遠正定新區,又地處正定縣城內,就算地塊有些硬傷,講故事依然有想象空間。然而,地塊背後盤根錯節的利益關係,讓各路PK無果之下,值得選擇撤拍退市,再找解決的辦法。城下之盟能達成,皆大歡喜,各取所需;達不成,一拍兩散,誰也無奈。

然而,這樣的土地市場,便讓市場陷入了尷尬。一方面,地價大幅上揚,2017年的住宅用地價格同比上升62%。在中心城區想談下來一宗住宅用地,住宅用地的樓面價直接就是1萬元/平方米起步。另一方面,住房限價的紅線如今還在1.1萬元/平方米,何時退市根本沒有時間表。就算是有膽量如甘肅蘭州,解除了周邊偏遠地區的住房限購政策,可對於住房限售和限價政策,卻是絲毫不敢馬虎。邏輯很簡單:買房,沒關係,可以入場;可賣房,打算變現退場,不好意思,管的就是你。控住了賣房的大盤,需求無法變現,房價上攻的引擎便相當於關掉了一大半。

一面漲,一面壓,各方深知市場的尷尬,因此,精裝修、設備全上來,購房者的首付壓力無以復加,可問題依然無解。

2月8日的槐安東路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又是一場煎熬。裡面的人,躊躇報價,像一頭大象一樣在成本和收益的鋼絲上舞蹈;外面的人,這次估計得熟悉了不少,彼此敬敬菸,聊聊春節期間去哪兒嗨,可最後還是會回到那句永恆的客套話:

拜託,後面,都悠著點,手下留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