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里曹雪芹借薛寶釵之口,講禪宗六祖的典故是何意?想表達什麼?

蘋果成長記


《紅樓夢》第二十二回,寶玉悟了禪機,寶釵怕他移了心性,於是寶釵為他講了六祖惠能獲得法嗣(衣缽傳人)之位的歷史典故,原文是這樣的,寶釵道:

“當日南宗六祖惠能,初尋師至韶州,聞五祖弘忍在黃梅,他便充役火頭僧。五祖欲求法嗣,令徒弟諸生各出一偈。上座神秀說道:‘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彼時惠能在廚房舂米,聽了這偈,說道:‘美則美矣,了則未了。’因自念一偈雲:‘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五祖便將衣缽傳他。”

曹雪芹借寶釵之口講這段歷史典故有何深意呢?

寶釵講的這個故事發生在唐朝前期。故事裡的失敗者神秀是五祖弘忍大師成就最高的弟子,五祖曾讚歎神秀: “東山之法,盡在秀矣,命之洗足,引之並坐!”意思是神秀是可以和五祖並坐的,師父尚且如此,弟子們更不用說了,可見神秀的德高望重。五祖要眾弟子寫偈以備選法嗣,眾僧根本不想費這個心,因為有神秀在,又是大傢伙的教授師,想和神秀爭嗣位,那是自不量力。其實神秀也不想寫,寫了,自己有爭嗣之嫌,不寫,則是對師父不敬,於是,神秀半夜舉燈在南房間壁上寫下了前文寶釵所念之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此偈既有儒家之浩然正氣,又有道家之靜心慎獨。五祖見了後,說如果能按照這首詩修行,就不會墮入惡道了,評價甚高,眾弟子誠敬齊齊點贊:大師兄,牛,我輩佩服!

事情發展到這裡,發生意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奇蹟不常發生,還是有滴,一僧背誦神秀此偈時,被柴房燒火的惠能聽見了,於是惠能做了那首名垂千古之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惠能因為不識字,他請一個會寫字的人,把它題在了西房廊壁上。半夜,五祖叫惠能入禪堂,向他傳講《金剛經》,講到一半,惠能即大悟。當夜,五祖弘忍大師將衣缽傳予惠能,並讓他向南逃走,蟄伏不可急於弘法,不然會有劫難。

這時的神秀怎麼辦?他是惠能的對手,而且敗給了惠能,他成了沒有開悟、狹隘、死板的代表,多少還有點“既生瑜、何生亮”的悲情色彩。遺憾的是,我們都以小人之心度了神秀的君子之腹了。

神秀從來沒有嫉恨過惠能,大家向他進言要他奪回衣缽,惠能一介文盲成為六祖簡直就是禪宗笑話。神秀說:我們應該虛心向他求法,而不應該去奪衣缽。 為什麼神秀的胸懷如此寬廣呢?用今天的話說,神秀大師是妥妥的學霸:儒學不用說了,《老》《莊》《易》,三乘,神秀無不通曉。這還罷了,神秀大師還帥到不行,唐史記載大師:

身長八尺,龐眉秀耳,威德巍巍,王霸之器也。沒有得到師父的衣缽,他明白自已並不是弘忍大師最得意的弟子,對於自已的師父,他的態度是:讓我能陪伴你直到終老,我願己足!

“吾度人多矣,至於懸解圓照,無先汝者。”這是五祖弘忍大師對神秀這位大弟子的評價。二人互動至真至誠,無半點矯虛。後來神秀大師在當陽山下弘法,一時冠蓋京華,史載:時王公以下及京都士庶……望塵拜伏。

一代女主則天皇帝,請他進宮,“親加跪禮”,皇帝都跪倒在他的腳下。武則天要請神秀大師為國師,大師表態:我沒有這個資格,傳承衣缽的是師弟惠能禪師。這也是惠能的名字第一次被統治者聽到,也就是說,六祖惠能後來禪法能一統中國,這第一塊基石,是師兄神秀為他奠定的。“大師,你有什麼需要的,儘管跟我說”。武則天虔誠禮敬神秀。神秀目光堅定深邃、悠悠開口:“請陛下把他請來吧!”這個“他”,是大師的惠能師弟。

皇家請惠能大師,惠能不來,於是,神秀親自寫信請他的師弟,史書有載:神秀又自作書重邀之。惠能仍然不來,理由是:吾形貌短陋,北土見之,恐不敬吾法。意思是師兄你顏值高,這些對外交往的事,你做更合適。二人惺惺相惜,都為對方著想,我等凡夫俗子自不解深意。神秀的弟子們提起惠能大多表現出輕慢與不屑:一個不識字的小鮮肉,有什麼呀!神秀大師教育弟子們:“他(惠能)得無師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師五祖,親傳衣法,豈徒然哉!吾恨不能遠去親近,虛受國恩。汝等諸人,毋滯於此,可往曹溪參決。”大師從不諱言自已不如惠能,而且深切懂得五祖的選擇,還恨不能去聆聽惠能釋法。神秀這段話的智慧和心量,這樣修為,無愧於五祖要引之並坐的傳人,與祖師何異?

如果沒有惠能,衣缽必由神秀繼承,這是毫無疑問的,而惠能,一個目不識丁,柴房打雜的新人,竟然得了衣缽,實際上,用不了多久,僅僅十六年之後,在廣州法性寺,惠能一亮相就留下了“風動幡動”還是“仁者心動”的驚世之論。為什麼要等十六年呢?就是因為躲避那些不忿之人的追殺,惠能混跡江湖十六年,後來在印宗法師座下剃度,印宗法師拜惠能為師,以法性寺為開端,惠能開始了他彪炳千秋的弘法。並留下一部唯一由中國僧人著述並冠以“經”字的佛學經典——《六祖壇經》。

曹雪芹在《紅樓夢》裡引用六祖得衣缽之典,重點在講他與神秀的比較,神秀奉行的是漸修,惠能則是天份使然、頓悟修行。再看薛寶釵和林黛玉,薛寶釵奉行的儒家道德規範,林黛玉則是受天地精華、自帶慧根的絳珠仙子,還真是一個像神秀,一個像惠能。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公元713年,六祖惠能大師在國恩寺入滅,史載六祖入滅時“端神不散、如入禪定”。六祖真身舍利被歷代僧眾禮拜和供奉,現供奉在廣東曲江縣南華寺,廣東氣候潮溼,真身一直暴露在空氣中,既沒有密閉,也沒有做特殊處理,到今天,已歷時1305年,不腐不朽不枯,一直保持神態安詳、栩栩如生,現代科學也無法解釋,佛法的神奇可見一斑。如果有機會,我們可以到南華寺拜謁六祖的真身舍利。


(我是屏山,歡迎關注、點評,為您探究紅樓一夢。我的喜馬拉雅FM:屏山講讀紅樓夢)


屏山語紅樓


從這個典故看,薛寶釵博學多識,連禪經也通。對於寶玉剛悟到,而寶釵早已悟到,寶釵的見識高於人,通了世事,從此看她心地十分坦蕩,對一些事看得很開,曾具有出世的境界。然而她又勸寶玉重仕途與經濟,說明她有出離世俗的無為之心又有入世的有為心態。她代表道家又代表佛家又具有儒家情懷。是一位在精神上已達到高境界又具有注重現實的實際的務實精神。寶釵是一個知世故而不世故的人。是一位有積極進取精神的人物,有擔當的使命感,作詩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不是為當官巴結,是利用時代勢頭有為作發揮生命價值之事。寶釵是女兒身男兒心,代表朝堂上一些銳意進取之利。淡泊名利而又有家國情懷,為國為民擔憂的一類人。所作更香是憂國情懷。大臣上朝袖攜香是為帝王及朝廷祈禱。所以賈政愁苦寶釵是個操心的命,她的操心之命意味著如果與寶玉成婚,寶玉不是有為之人,令人失望。

清道觀賈母回絕求親,以寶釵之性是不知道的。是薛姨媽通過人求的親,所以寶玉諷她事事知,這事不知。借話來說她,但寶釵以別疑我說明她還是不知。但她也會內心犯疑,不允許別人抵毀她。心中有知也不會承認。父母之命,大人間求親。所以寶釵一貫言行對待別人是發自肺腑之言。也不是假,是她的境界高別人不認同,以為她世故虛偽。當然不能絕無私心,因為看的透作事目的性強,希望大。自覺勝人一籌,讓人覺萬事通便是展示自我,攆壓別人而想憑此心意成功之心。在怡紅院繡鴛鴦,常去怡紅院與賈府各處,是認為自己高於別人有信心,寶玉夢中言語反對金玉良緣,寶釵驚呆,是她在寶玉心中之位是出乎她意料之外。通過這方面,展示寶釵的為人。


圃香


禪宗六祖的典故,因六祖惠能的一則偈語而出名。當六祖惠能聽到上座神秀的偈語“身似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染塵埃。”時,不由說道"美則美矣,了則未了”。隨口也念一偈:“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兩偈對比,六祖惠能的偈語更透徹,更了悟,等同於告訴我們世上本無悲歡憂喜,一切煩惱皆是自尋的道理。寶釵在這裡講禪宗六祖的典故,旨在說明寶玉對禪的理解,就如同上座神秀,"美則美矣,了卻未了”,不如黛玉對禪悟的透徹。

在寶釵的生日宴上,史湘雲說一個小戲子“像林妹妹的模樣兒″,寶玉怕湘雲惹黛玉生氣,就向湘雲使了個眼色,誰知湘雲不領情,反倒抱怨寶玉看不起自己,黛玉也不領情,認為寶玉不瞭解自己。寶玉兩面不落好,就寫了個偈子:

你證我證,心證意證。是無有證,斯可雲證。無可雲證,是立足境。

此偈子表達了自己一心為姐妹們和睦而小心謹慎,可是她們竟將自己的好心當作驢肝肺,自己從此以後,應該放手,過好自己,不理世事的願望。大有移了性情的趨向。

黛玉見了,並不擔心。而是會同寶釵,湘雲到怡紅院引導寶玉,黛玉先是笑問:

寶玉,我問你,至貴著“寶”,至堅者"玉”,爾有何“貴″,爾有何“堅”?



黛玉此問,是曹老先生的春秋筆法。黛玉知道寶玉是因為湘雲和自己用心而不被領情,心生㤢悶而作的偈語。但她不從此事說起,而是從寶玉名字說起,引導寶玉感悟雖然用心,並不一定正確的本質,並點明寶玉偈語雖然不錯,卻並不透徹,為寶玉的偈子又加兩句“無立足境,方是乾淨”。

寶玉本有慧根,一點就透的,聽了黛玉的發問,便知自己過於矯情了,後來見了黛玉所添的兩句話,更有醍醐灌頂的感覺。

寶釵冰雪聰明,聽了黛玉對寶玉的引導勸戒,以及添加的兩句偈語,馬上聯想到禪宗六祖的故事,因此說了出來,感嘆“實在這方悟徹”。

寶玉很有慧根,一點就透的。聽了黛玉的發問,便知自己過於矯情。又聽了寶釵的感嘆,和寶釵所說的禪宗六祖的故事,更有醍醐灌頂的感覺 :

寶玉自己以為覺悟,不想忽被黛玉一問,便不能答。寶釵又比出“語錄”來,此皆素不見他們能的。自己想了一想:原來他們比我的知覺在先,尚未解悟。我如今何必自尋苦惱?



黛玉和寶釵,二人戮力同心,一個發問鋪墊,一個總結昇華,共同完成了一次對寶玉心靈的重塑,使寶玉又回到最純情最熱情的最初。


萍風竹雨123


寶釵博學多才,一向好為人師,她看到寶玉寫的偈子後頗為擔心。

無我原非你,從他不解伊。肆行無礙憑來去,茫茫著甚悲愁喜,紛紛說甚親疏密。從前碌碌卻因何,回頭試想真無趣!

她便引經據典闡述了惠能成禪宗六祖的故事。

五祖欲求法嗣,令徒弟諸生各出一偈。上座神秀說道:“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彼時惠能在廚房舂米,聽了這偈,說道:“美則美矣,了則未了。”因自念一偈雲:“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五祖便將衣缽傳他。

將兩偈進行比較後,弘忍認為惠能的悟境高於神秀,所作偈能見本性,而神秀的悟性略遜一籌,所作偈未見本性,於是將惠能作為法嗣傳承其衣缽,是謂禪宗六祖。




寶釵很是聰明,能看到寶玉的不足,怕他走火入魔。

而黛玉是看透了寶玉的心思,一句話把他帶到了另一個高度。

無立足境,是方乾淨。

賈寶玉看到這句話,肅然起敬。自己以為寫了能釋懷,誰知黛玉早已了悟。

還有一個例子說明寶釵好為人師,但她的思想境界遠不及黛玉。

黛玉笑說劉姥姥是母蝗蟲,寶釵在旁補充解釋什麼是母蝗蟲。


寶釵笑道:“世上的話,到了鳳丫頭嘴裡也就盡了。幸而鳳丫頭不認得字,不大通,不過一概是市俗取笑。更有顰兒這促狹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將市俗的粗話,撮其要,刪其繁,再加潤色比方出來,一句是一句。這‘母蝗蟲’三字,把昨兒那些形景都現出來了。虧他想的倒也快。”眾人聽了,都笑道:“你這一註解,也就不在他兩個以下。”

寶釵能看得懂說得通,是個聰明人。黛玉是直接下定論的通透人。




清心一棧


我倒覺得,寶姐姐有點生怕別人不理解,犯了“老師”症。

很明顯,林妹妹是讀過六祖慧能的故事,讀過點禪宗經典故事。所以說出“無立足境、方是乾淨”

寶玉看了一支“寄生草”就“悟”了,也是讀過禪宗書的。林妹妹一語指出,也就懂了。

寶姐姐生怕寶玉領悟的不透,特意把故事“詳詳細細”地講一遍。意在使寶玉徹底領悟——自己想修禪,完全不夠格,沒那資質。

自己努力學會了些東西,掌握好了,不由自主地喜歡“詳詳細細”地給別人介紹吧。自己學習的夠艱苦,就生怕別人不夠明白。寶姐姐學成年人,理家、處世,以高標準要求自己,負荷很重,多希望別人能理解,能有知音“同道”!

真的明白人,隨心如意,指揮倜儻,從來話不多。得道高僧、某業領軍人物,話並不多。

而世尊佛祖,有時並不用一言,“拈花微笑”而已。


莘縣村民


接到邀請,先是怔住了,大概像寶釵聽寶玉夢語不要金玉良緣那般。因為一時矇住,想不起有這節。無奈翻書,這一翻書,由怔而悟此問題不一般。

這個問題其實很大,大到究竟以何種視角讀紅樓,大到儒教究竟於中華民族繁衍功過如何。也可小,無非小孩子過家家,吵嘴拌舌而已。

還是從小處說起。這一回真是絕妙的一回,寶玉無事忙,自驚自嚇,接連得罪湘雲,黛玉二位妹妹,被一頓擠兌,言語伶俐,形神畢現,維妙維肖,讀來令人忍俊不止,又生無限嚮往。這裡不引用摘抄了,否則得把整個前半回都抄來了。但請大家一定好好通讀這一大段,細細品品。從小處說也就是孩童趣事而已,只是其中表現出了這幾個孩子彼此的親情,我說的是親情而不是愛情,這種小朋友間的好好鬧鬧,分分合合皆是我們孩提時多多少少的經歷,談不上愛情,但恰是這份兒時的親情純如蘭玉,皓若懸月,令人神往,彌足珍貴,緊緊攥住了讀者的心,引起許多共鳴。為什麼會這樣,這就要說大處了。

紅樓的主題宗旨,我個人傾向於王國維,魯迅,蔣勳等的觀點,是一部宣揚人情,愛情,親情的書,總之一個字:情。為此目的,必然於傳統儒教相悖,因為儒教恰恰要抿滅情,儒教把人類各種情分類另起名目:慈,孝,悌,仁,義……就是不言情。但是,人情,人之靈性,焉能人為抿滅。結果就出現中國文化史一大怪特色:歷代大儒大家一邊鴻學博論,一邊吟詩作賦。試問哪一句詩哪一首詞哪一首曲不是情?可見於情而言,中國文人幾千年來就是這樣自欺欺人精神分裂著過來的。至宋明理學,這種桎梏束縛已至頂峰,因此也必引起強烈反擊,必然消亡,就如同格律詩亡而詞曲代興一般。於是牡丹亭,紅樓夢等應運而生。

為反擊儒家,必需有非儒家的理論來支持,但是,於曹公等,處於這種文化革命的初期,出於一種本能的反抗,哪裡會有成熟的理論體系作為反擊的武器,只好順手拈來,說佛論道。這就是為什麼開篇便是一僧一道且貫穿始終的來由。說白了,就是借佛借道來與儒家相搏而已。這也就是寶玉悟禪,釵黛解禪的背後緣由。同時也反證這些小兒女內心受倫理束縛的苦悶,已達到何等深刻的程度,否則,十一二歲的本應天真爛漫的孩子,為什麼要一個個參佛論道至如此境界,這不正是一種悲哀嗎。

最後,還是返回小處說,大處太沉重。還是去細細玩味這一段生動有趣,活靈活現的小兒女吵架的樂趣吧。生活本應如此天真爛漫,情趣盎然。

(這個問題若要細說,需引經據典,大張論道,既非我之所能,更繁巨不堪,在此只能淺說略論,但願不負邀者厚愛,也請諸公諒解)


水貨年華2


我覺得這個問法有誤導的意思,寶釵講之前是寶釵黛玉看了寶玉的寫的偈子,寶釵對寶玉寫的禪意文字擔心,而黛玉直接看到他還沒悟透,去質問他,又續了兩句“無立足境,世方乾淨!"。寶釵同時也明白了,講這個故事只是闡述黛玉的意思而已。在這裡就把黛玉的悟性才情和性格表達得非常生動,而寶釵也是一點就透,但她始終是引經據典地解釋,並非是自己的思想高度,這種空無理想也非她所求,而寶玉是在探求這個理想,黛玉已是理想中人了。


小魚兒165443684


【滿族的祖先--女真族首領最早稱為“滿柱”。“滿柱”是佛號“曼殊”的轉音,意為“佛爺”、“吉祥”。後來,有的顯赫家族,世襲首領,起名就叫“滿柱”。滿清建國後,將“滿柱”漢譯為“佛爺”,並把它作為皇帝的特稱。】摘自百度

紅樓夢借惠能之事暗指帝位傳承,和“巧姐”得天花事,一起講了康熙避過天花,孝莊(王熙鳳、王夫人、賈母)聽取湯若望(劉姥姥)的意見而被指定接替順治帝位的故事。


浮木盲龜


我覺得只是想告訴賈寶玉一個道理:了悟是需要慧根的! 你安心做你的富家公子,你沒有這種慧根,趁早摒除這種出世的想法,不要胡思亂想!


之乎者也26824090


這是在說弘曆,弘忍對應弘曆,紅樓夢二十、二十一回說愛新(薪),和一起是“愛新覺羅-弘曆”,這是紅樓夢的方法,用情節說事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