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的妙玉暗指誰,為什麼?

孟偉康

答:妙玉,蘇州人氏,金陵十二釵之一,書中只說妙玉原是官宦人家的小姐,因自小多病,3歲時在蘇州“蟠香寺”

帶發出家為尼,據說幼年沒有父母,一直與師傅一起生活,17歲那年隨師傅進京,住在北京西門外“牟尼院”。也是這一年的冬天,師傅圓寂。妙玉本欲扶靈回鄉,因師傅臨終遺言,說她衣食起居不宜回蘇州,讓她在京靜居,等待結果。身邊只有兩個老嬤嬤和一個小丫頭服侍。翌年,賈府因元春省親,建造大觀園,王夫人去拜佛時,被妙玉的佛學修為所折服,因此下帖請她進賈府,入住大觀園後面的櫳翠庵。第二年的冬天,以前妙玉6歲時就曾在蘇州尼姑廟相伴的邢岫煙也被請進了賈府,與迎春同住。自此妙玉與邢岫煙情誼更深。妙玉一生在佛堂寺廟度過,可她塵心未盡,對寶玉暗生愛慕。又與黛玉、寶釵、湘雲、惜春等,玩的挺好。

從上面的情況看,妙玉的身份有以下幾種情況:

2、妙玉姓林,也許是林如海的女兒。有人進行了大膽假設,認為妙玉姓林。妙玉和林黛玉一樣,都是蘇州人士,而且都為官宦之家,書香門第,都有父母的遺產——金錢,都是個無家可歸、寄人籬下的女孩子。妙玉和林黛玉會不會存在一層親戚關係呢?也許是黛玉同父異母的姐姐?在《紅樓夢》中,名字帶玉的女性只有2個人:黛玉和妙玉。另外一個男娃是:寶玉。很巧的是:妙玉身邊的邢岫煙的生日與寶玉是一樣的,書中還特別做了說明。


3、妙玉姓秦。妙玉的師傅圓寂之後,曾暫住在北京西門外的“牟尼院”。師傅遺言是“別回蘇州,在京靜居,等待結果”。應該說妙玉的師傅是知道妙玉真實身份的人,師傅為何要帶妙玉大老遠的從蘇州來到北京,師傅讓妙玉等待什麼結果?。

《紅樓夢》中,身份最為神秘的2個人,一個是妙玉(度情),一個是秦可卿(情可輕)。妙玉與秦可卿有太多的相同之處:一是都很早沒有父母,且都不知父母是誰,是否亡故。妙玉的父母把妙玉送到了蘇州“蟠香寺”;秦可卿的父母把秦可卿送到了“養生堂”。二是她倆使用的東西都很貴重,貴重的連賈府都不曾擁有。妙玉的“犀牛角杯”、“成化鬥彩茶盞”等。秦可卿房內掛著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圖》、梳妝檯上擺放著“武則天使用的銅鏡”等。三是都與姓秦的有關係。秦可卿是一個叫秦業的在養生堂把秦可卿抱回了家。妙玉是師傅死後,一個叫秦之孝的把在北京西門外“牟尼院”暫居的妙玉推薦給王夫人後,入住大觀園內的櫳翠庵。四是秦業和秦之孝在《紅樓夢》中都是隻出現過一次。


看到最後一張圖,有點兒困了,不寫了,睡覺!


bj山那邊是海

首先給她起的名:妙玉。名字中如林黛玉一樣帶個"玉"字就不一般。其次設定她的身世也與林黛玉相仿:籍慣姑蘇、出身仕官之家、書香門第、父母雙亡、自幼多病;黛玉有"詠絮才",她"才華馥比仙"。不同點:一是年齡,黛玉比寶玉小一歲;妙玉十八歲,比賈寶玉大4一5歲。二是二人雖一樣自幼多病,但黛玉未出家,妙玉帶髮修行入了空門。

《紅樓夢》前八十回中,有關妙玉的內容不是太多,但為了展示她的才華,作者恰恰將最為精彩的篇章給了她。如第七十六回,中秋夜大觀園即景聯句三十五韻,林黛玉、史湘雲二人聯到二十二韻:"冷月葬花(詩)魂"時已覺江郎才盡了。可妙玉後場加進來,請她二人一同回到櫳翠庵後,自己接下去,一個人單獨聯了十三韻,湊成三十五韻。厲害不厲害呀?第四十一回寫賈母帶劉姥姥、寶玉、黛玉、寶釵等到櫳翠庵。有關妙玉選茶論水的一大段文字,披露了她日常的情趣、品味有多高雅:來什麼樣的客配什麼樣的茶葉;泡茶用的水最起碼是蠲的放入壇中,埋地下一年後啟用的雨水;最高擋是收集梅花上的雪,裝入壇中埋地下幾年後再開啟的雪水。那時沒汙染,這二種水都是pH7左右的上佳的軟水。陸羽《茶經》將水分成五等:第一等為雪水,二等為雨水,三等山水,四等江水,五等井水。你看看妙玉的修養有多高。對於梅花上蠲後埋地下幾年後的一等水(雪水),她自己也只偶爾亨用。這次用來招待寶玉、黛玉、寶釵等貴賓。因林黛玉一時分不清,還當是雨水。她能不生氣嗎?所以接下來直率地笑話黛玉:"你這麼個人,競是大俗人,連水也嘗不出來!…"。曹雪芹給她的評語是:"氣質美如蘭,才華馥比仙"。梅、蘭、竹、菊為花中四君子。古文人大多按自身品性、愛好,選一種自喻。如:宋.林逋愛梅、蘇東坡喜竹、陶潛愛菊。愛蘭的多為高人、雅士、隱士。蘭花仙風道骨,超凡脫俗。上品蘭,都隱藏在深山老林裡。文人、雅士將蘭花置書齋或書案,只能賞不能褻!這就是作者給妙玉這個人物安設的身份、地位。所以歸到文題:妙玉應是暗指林黛玉,她是黛玉的替身。

但她的判詞和畫:一塊美玉,落在泥垢之中。和最後二句"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又怎麼理解呢?曹雪芹在八十回後,有關妙玉的歸宿,會有專門篇章交待的。她的命運一定與主人翁賈寶玉相關聯。估計是賈府敗落,寶玉落難,妙玉為救他,放棄了多年修積的道行,重歸紅塵。"終陷淖泥中"也可這樣解釋:原遁入空門超凡脫俗,現重回紅塵,又陷入塵世那種爭權奪利、勾心鬥角的骯髒環境了。不一定非得被強盜玷汙,或賣進妓院,或作人小妾這樣的結局。究竟那種歸宿符合作者的設計,只有待八十回後的文稿面世後便能見分曉了。


福榮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巜妙發蓮華經.方便品第二》曰:"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

《紅樓夢》中,十二釵之一的妙玉不是一個具體的人物,如同凌虛世界的妙法,而美玉則是實在的高潔之物。它是曹雪芹花盡一番心血、將一位"太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的神仙級人物、淋漓盡至地展現在世人面前。

關於對《紅樓夢》小說的評論,一百多年來,注家蜂起,在中國幾千年的典籍中,可能只遜於唐詩宋詞,以至形成"紅學派",各種推測、臆斷、考證達到"汗牛充棟"的地步。

我上邊說了,妙玉不是特別描寫的一個人物,應該是作者即曹雪芹對大明王朝的一種精神的寄託與懷念、痛悼。曹氏生活在清中期,清朝對漢人的防範極為嚴厲,尤其是對文人所著文章的關注,弄不好就會下"文字獄",所以曹氏以豐富精湛的漢文化藝術,對妙玉"攏翠庵"的描述,別具深意。
(87版妙玉飾演者近照,圖片來自網絡)

妙玉雖然出家,卻是披法修行,我猜測是否與滿族入關的"髮辮"政策有關,另外就是使妙玉更與眾不同的寫意處理。

與華夏文化對寺廟,庵觀的傳統描述一樣,妙玉出家的"攏翠庵"同樣是一座:白日寒林絲管盡,青霄野卉寺門低"的松竹梅掩映的䄂珍小庵,雖然小巧,卻按妙玉出生地蘇州園林的佈局:假山石峰林立,峭石群崖爭奇競秀,曲徑通幽,杜鵑、龍柏、玉蘭、秀竹茂密;一汪蓮池,迴廊曲橋,亭臺青藤掩映。

妙玉愛蘭,漢文人將蘭、菊、水仙、菖蒲歸為四雅,尊貴首推幽蘭。這種環境和花卉的刻意描述,襯托出妙玉的高雅、神聖,不可侵犯。
(鄭扳橋.竹)

然而"過潔世同嫌"的妙曼、高潔如玉的擬人化精神卻慘遭蹂躪,淪落風塵,妙玉,廟宇也,暗指中國古代皇帝的宗廟,如此神聖之地,漢民族的精神依託之所在,可惜為満清強橫霸佔,沾汙,致使:"啖肉食腥羶,視綺羅俗厭"。
妙玉的衣食住行,曹氏刻畫入微,精細典雅,美到令人窒息。如飲茶一章的描述,竟用頭年梅花上的白雪,掃入磁壇,埋在花園,用來招待貴客,其描述如此高雅,美好,卻是為以後慘遭汙辱留下強烈的對比畫面,產生震撼心靈的效果。

說一說曹氏描述的朝庭理想人物薛寶釵的"仕途經濟",薛寶釵是按封建道德標準做人,她來京城的目的就是追求元春那樣的理想目標,以她填的巜柳絮詞》就明顯其心跡:"⋯⋯蜂圍蝶陣亂紛紛,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而妙玉、黛玉等人的描述卻是嘆其身世坎坷、漂零。
(八大山人.荷花小鳥圖,筆者攝)

曹氏面對落拓境遇,聯想到國家,悲從中來,通過對妙玉的最後"風塵骯髒違心願,好一似白玉無瑕遭泥陷"。

曹雪芹與其筆下的妙玉,猶如孤獨的八大山人筆下的荷端青鳥,力圖在濁世中獨立傲世,卻被現實打敗!最後把人間最美好的東西毀滅在世人面前,這就是悲劇!


良人執戟2

妙玉原是官宦人家的小姐,只因少時體弱多病,由賴頭和尚指引出家帶髮修行,所以才能平安健康的成長為一個年齡女子。

黛玉也算是官宦世家,自打生下來就體弱多病,從會吃飯時就開始吃藥了,少時有賴頭和尚要化她去出家,她父母不捨,於是病一直未好,長大以後,賈母第一次見她就覺得她“有不足之症”,“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

妙玉待誰都是極其冷淡的,在劉姥姥進大觀園那一節裡面,賈母帶著劉姥姥和一眾小姐太太們來到妙玉的攏翠庵裡,妙玉招待大家茶水,唯獨請了寶玉、黛玉、寶釵三人進屋品茶,從茶葉到泡茶的水乃至喝茶的器皿都比賈母這些太太們的高端,對待寶玉尤甚,竟讓寶玉用自己喝過的茶杯喝水,這在他們那個時代早已越禮,更何況她還是帶髮修行之人。

黛玉與寶玉從初次見面到後面不斷的情感糾葛,自然看得出他們不同一般的關係,他們彼此愛慕,心為對方所屬。

所以妙玉是另一個黛玉,帶髮修行以後的黛玉,即使她因為修行避免了身體上的困苦,卻還是躲不開與寶玉的情愫,她言自己是檻內人,寶玉就自稱檻外人。黛玉與妙玉合體的這個人,她躲不開命運的安排,終究一生也離不開與寶玉的糾葛。

所以,妙玉暗指另一個黛玉。





默曉夕

寶玉屬可以補天的頑石,彺入紅塵多少年,終究懷才不遇,歷盡坎坷,半生潦倒,抱恨終身。最後留下了:歷遍春秋任雪霜,補天心事空惆悵。無須留戀能攻玉,獨攀紅樓奏華章。

黛玉是巔峰墨寶之石,乃天地之精氣,凝結為石。楚辭中有”登石巒以遠望兮,路眇眇之默默”。孔子有“言念君子,溫其如玉“。仍然經不起風刀霜劍嚴相逼,“淚飛浸泡春水綠,青青苔痕染山石”。

一塊頑石可以補蒼天,也可以傲石林。如果進了廟宇就能琢刻成佛像,普度眾生,妙不可言。可惜在那個朝代,哪裡有一塊淨土可容檻外人。她們這些清高的奇才最後還不如紅塵中紅玉現實。

妙玉是作者後半身的化身”亂世隱於廟,何堪逞自豪。

甄賈(真假)為自保,珠璣藏離騷。


快樂人生40206654

妙玉指代的應該是封建社會,沒有家庭背景,甚至失去家人的年輕女性。在愛情裡的懵懵懂懂,關於封建禮節沒有家人管教,也是半推半就。

在真的經歷過人生後,卻又於悲苦中大徹大悟。大概沒有領路的年輕女子,都是這樣成長的跌跌撞撞,多少都會帶些悲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