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漲跌十字路口:積壓的庫存、下跌的房價,難道我們缺房住嗎?

樓市漲跌十字路口:積壓的庫存、下跌的房價,難道我們缺房住嗎?

今年房地產的情況更像是慢慢回到了以住為主而不是用來炒作的定位上來,不管是市場還是調控方向、或是購房者也好,他們的對於在預期的變化都是很明顯。所以在接下來,作為真正要買房的剛需不妨在合適的時機果斷買;而作為想拿房子來作為渠道進行投資的“偽”剛需們,就請看好形式的變化莫再用以往的思維來思考,認定房價是還會漲的,希望轉手再次賣出的形式可能在現在會變得行不通了。但是有一點我們需要認知的,那就是在今後的日子裡買房的壓力會慢慢減少,因為價格便宜了。

在說到房價高的這個問題其實已經不是短時間的話題了,樓市起起伏伏的這10年間,更多的普通階層人員是買不起房的,因為這個負擔對於他們來說實在是太重了,為了升級住房卻使得消費被降級了,是這幾年來大家都普遍面臨的情況。跟隨著調整的腳部,似乎今年樓市的漲跌已經到選擇的十字路口上,當本該在“金九銀十”就銷售掉的房屋在現在卻成了庫存的積壓般存在,再加上現在下跌的房價。房說君想認真的問一句,難道我們現在就真的是缺房居住的房子嗎?

社科院《報告》分析指出房價應該下跌,可惜樓市的情況總是讓他們失望。

樓市漲跌十字路口:積壓的庫存、下跌的房價,難道我們缺房住嗎?

對於我們的習俗來說,不管在什麼時候買房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有居住的地方就意味著有家的存在感,這是不論在過去的還是在未來都不會改變這份對房子的依賴感。不知道在什麼時候這份依賴感改變的,變得有越來越多的人用本來是“家”的房子當作了投資盈利的方式。

房說君在近日看到社科院發佈出的一份《中國住房市場發展閱讀分析報告》,它裡面做的是對一些城市在近期的房價走向的預測。這次它們的說法是三四線城市上漲的幅度是較少了,而一二線城市就是真的降價了,甚至有虛高價格的城市將可能進入到風險釋放區。結論是否準確先不談,先來看看社科院每次發佈的《報告》準確性如何。從2007年至2016這十年間,社科院每一年都根據當時的情況都有發佈過預測,然而10戰卻是10敗。每一年的樓市都沒有按照他們預測的那樣前行反而是一路的高歌猛進直到了今年,我們熟悉的素有“敢言”之稱的任志強反而成為了預測房價的標杆,他所預測房價會一直漲到我們買不起的情況卻是慢慢的走進了現實。或許今年他們會相互換位,在面臨房價下跌、積壓庫存困擾則開發商們的當下,會更符合社科院的預測。是,房價是到了應該下跌的時候了,今年任志強的預測或許會失敗。

樓市漲跌十字路口:積壓的庫存、下跌的房價,難道我們缺房住嗎?

到底我們是缺乏住房還是房子太多了?從調控、市場、房貸來等角度來討論。

房價是便宜還是貴,對不同的人群來說有不同的答案,在家庭環境好的人群就認為價格適中,他們可以同時買下幾套;對於普通上班族而言或許它是很貴,買一套房再加上每月的還貸會讓他們感到很吃力,甚至會造成他們升級了住房卻降級了自己的日常消費力。為了能讓更多的職工階層的人群減少來自買房上的負擔,降低房價似乎是勢在必行的趨勢。

樓市漲跌十字路口:積壓的庫存、下跌的房價,難道我們缺房住嗎?

要人為的對市場進行干預並讓房價下降,這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需要進行幾方面的配合。調控是最初的方式,這些年以來都沒有少過對樓市的調整,近來這段時間有人說將要開始在限購、限價等放鬆,雖然在時候都被澄清了這些小道消息但是調控是不可能會有放鬆的,甚至在未來的1——2年裡都會有愈加增強的趨勢,這會知道房價是真正穩定的那一天為止;然後就是市場,任何買或者賣都是無法脫離市場的環境而單獨存在的,市場的氛圍始終影響著住房的價格,市場的火熱就會導致漲房價而市場的冷清也會直接帶動房價的冷清。

今年的9、10月可以視作是這個強弱轉化的拐點,本該在這2個月就售出的房子因為市場的冷清而成了積壓的庫存,這些都是直接影響到開發商們的資金週轉的情況,這也就解釋通了在進入10月份以來各大樓盤都紛紛以薄利多銷的形式來做促銷的原因;最後就是通過收緊房貸來對用房投資的人進行約束,最近接連不斷上浮的利率就是最好的證明,這樣做的好處就是直接增加了這些人的運作成本如果不出售,隨著時間的加長持有的成本將會越來越高,再加上市場的冷清,還想再以高於市場的價格這將會是無法出售的。大家只是從眾的心理來對待買房這件事,其實我們的身邊根本不缺乏住房而相反恰恰是房子太多了,到處被空置的房屋其實是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這一情況的。

樓市漲跌十字路口:積壓的庫存、下跌的房價,難道我們缺房住嗎?

房說君有話說:隨著調控的加深、市場的冷淡以及房貸的壓力,現在的樓市已經是處在漲跌的十字路口了,前進的上漲之路已經是亮起了紅燈,等待它的唯有走左拐下跌的綠燈。其實在我們的身邊根本就不缺房住而相反是因為太多房子了,導致了這麼多的人進入來用房子進行投資盈利,房子是我們對家的依賴感而不是用來盈利的渠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