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只是一介布衣?大错特错!他的背景大有来头

诸葛亮的《出师表》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给人的感觉有点惨兮兮的。其实,诸葛亮可不是一介布衣这么简单,他的背景大有来头。

不过,和别的世家大族不同,诸葛亮的社会关系、宗族关系主要不是靠自家的父兄叔伯,而是靠各种姻亲关系(如果说的过分点,就是政治婚姻)。

诸葛亮只是一介布衣?大错特错!他的背景大有来头

荆州两大家族都和诸葛亮有关连

190年,刘表单枪匹马来到荆州,正是靠着蒯氏、蔡氏两大家族的支持,诱杀、劝降宗贼,才成为荆州之主。蒯氏有三兄弟,分别是蒯良、蒯越、蒯祺。蒯良是刘表的谋士、政治顾问。蒯越也是刘表的谋士、军事顾问,曾任章陵太守。刘表死后蒯越和蔡瑁一起拥立刘琮继位,也是降曹派的主要人物。蒯祺的名声比两位哥哥小一些,但也官居房陵太守,后被孟达所杀。

这位蒯祺,正是诸葛亮的亲姐夫。诸葛亮的大姐(姓名不详),就嫁给了蒯祺。

再来说诸葛亮和蔡氏家族的关系。诸葛亮的岳母也姓蔡,正是刘表继室蔡夫人的亲姐姐,也是蔡瑁的亲姐姐。从诸葛亮老婆黄月英这边的关系论,刘表就是诸葛亮夫妇的姨父,蔡瑁就是诸葛亮夫妇的舅舅。蔡瑁在荆州是实权人物,历任江夏、南郡、章陵等郡太守,曾任“镇南将军军师”,刘表势力的首席武将。蔡瑁和蒯越,是拥立刘琮、投降曹操的实际主脑。

诸葛亮的二姐嫁给了荆州名士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庞统的堂兄),庞山民后来曾任曹魏的黄门侍郎、吏部郎,官位不高是因为庞山民早逝。

诸葛亮在荆州有这么深厚的社会关系、宗族关系,如果还只说自己是一介布衣,恐怕有点过于谦虚了。

诸葛亮只是一介布衣?大错特错!他的背景大有来头

诸葛亮父叔早亡,荆州人脉全靠娶对老婆

诸葛亮能够在荆州有这样的社会关系、宗族关系网,并不是靠自己家族的显赫。诸葛亮父亲诸葛珪早亡,只当过泰山郡郡丞这样的中级官吏。诸葛亮从小随叔父诸葛玄生活,诸葛玄曾经被袁术推荐担任豫章太守,不过后来被朝廷派出的正牌豫章太守打跑了。诸葛玄只能去投奔自己的老领导刘表。诸葛玄死后,“(诸葛)亮躬耕陇亩” 。

自己家里是没什么指望了。但是诸葛亮有学问,容貌也好(身高八尺,大约1米80以上),就吸引了一位荆州的名士黄承彦。算起来,黄承彦和刘表是连襟。《三国志》裴松之注引用《襄阳记》说,黄承彦主动找到诸葛亮问道,听说你在找老婆,我有一个丑女儿,黄头发黑皮肤,不过才学肯定配得上你,你要不要?没想到,诸葛亮同意,立即派人去把黄月英接了过来。当时乡里人都把这当做一段笑话,“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诸葛亮只是一介布衣?大错特错!他的背景大有来头

一场婚姻让诸葛亮进入荆州主流圈层

诸葛亮再有本事,诸葛亮再品德高尚,诸葛亮再志存高远,但是如果他只是一辈子在草庐中窝着,永远也不会被人发现。诸葛亮和黄月英的婚姻,除了让他进入了荆州主流政治圈外,也让他进入了荆州主流学术圈,名声大振,从而引起了刘备的注意,才有后来的三顾茅庐。

黄承彦本人是荆州的名士,和庞德公(庞统的叔叔)、司马徽(水镜先生)、徐庶等人交好。正是庞德公给了诸葛亮“卧龙”的评语(也给了庞统“凤雏”的评语),一下子让诸葛亮的身价大涨。在东汉末年,少年才子如果没有像庞德公这样的名士品评,是很难从人群中脱颖而出的。《三国志》记载,刘备驻屯新野时,徐庶拜见刘备,也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

虽然后人评价诸葛亮的婚姻,大多立足赞扬诸葛亮品德高尚,娶黄月英“重才不重貌”。但是不可否认,娶了黄月英,对诸葛亮早年的起步,有很大的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