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只是一介布衣?大錯特錯!他的背景大有來頭

諸葛亮的《出師表》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給人的感覺有點慘兮兮的。其實,諸葛亮可不是一介布衣這麼簡單,他的背景大有來頭。

不過,和別的世家大族不同,諸葛亮的社會關係、宗族關係主要不是靠自家的父兄叔伯,而是靠各種姻親關係(如果說的過分點,就是政治婚姻)。

諸葛亮只是一介布衣?大錯特錯!他的背景大有來頭

荊州兩大家族都和諸葛亮有關連

190年,劉表單槍匹馬來到荊州,正是靠著蒯氏、蔡氏兩大家族的支持,誘殺、勸降宗賊,才成為荊州之主。蒯氏有三兄弟,分別是蒯良、蒯越、蒯祺。蒯良是劉表的謀士、政治顧問。蒯越也是劉表的謀士、軍事顧問,曾任章陵太守。劉表死後蒯越和蔡瑁一起擁立劉琮繼位,也是降曹派的主要人物。蒯祺的名聲比兩位哥哥小一些,但也官居房陵太守,後被孟達所殺。

這位蒯祺,正是諸葛亮的親姐夫。諸葛亮的大姐(姓名不詳),就嫁給了蒯祺。

再來說諸葛亮和蔡氏家族的關係。諸葛亮的岳母也姓蔡,正是劉表繼室蔡夫人的親姐姐,也是蔡瑁的親姐姐。從諸葛亮老婆黃月英這邊的關係論,劉表就是諸葛亮夫婦的姨父,蔡瑁就是諸葛亮夫婦的舅舅。蔡瑁在荊州是實權人物,歷任江夏、南郡、章陵等郡太守,曾任“鎮南將軍軍師”,劉表勢力的首席武將。蔡瑁和蒯越,是擁立劉琮、投降曹操的實際主腦。

諸葛亮的二姐嫁給了荊州名士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龐統的堂兄),龐山民後來曾任曹魏的黃門侍郎、吏部郎,官位不高是因為龐山民早逝。

諸葛亮在荊州有這麼深厚的社會關係、宗族關係,如果還只說自己是一介布衣,恐怕有點過於謙虛了。

諸葛亮只是一介布衣?大錯特錯!他的背景大有來頭

諸葛亮父叔早亡,荊州人脈全靠娶對老婆

諸葛亮能夠在荊州有這樣的社會關係、宗族關係網,並不是靠自己家族的顯赫。諸葛亮父親諸葛珪早亡,只當過泰山郡郡丞這樣的中級官吏。諸葛亮從小隨叔父諸葛玄生活,諸葛玄曾經被袁術推薦擔任豫章太守,不過後來被朝廷派出的正牌豫章太守打跑了。諸葛玄只能去投奔自己的老領導劉表。諸葛玄死後,“(諸葛)亮躬耕隴畝” 。

自己家裡是沒什麼指望了。但是諸葛亮有學問,容貌也好(身高八尺,大約1米80以上),就吸引了一位荊州的名士黃承彥。算起來,黃承彥和劉表是連襟。《三國志》裴松之注引用《襄陽記》說,黃承彥主動找到諸葛亮問道,聽說你在找老婆,我有一個醜女兒,黃頭髮黑皮膚,不過才學肯定配得上你,你要不要?沒想到,諸葛亮同意,立即派人去把黃月英接了過來。當時鄉里人都把這當做一段笑話,“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

諸葛亮只是一介布衣?大錯特錯!他的背景大有來頭

一場婚姻讓諸葛亮進入荊州主流圈層

諸葛亮再有本事,諸葛亮再品德高尚,諸葛亮再志存高遠,但是如果他只是一輩子在草廬中窩著,永遠也不會被人發現。諸葛亮和黃月英的婚姻,除了讓他進入了荊州主流政治圈外,也讓他進入了荊州主流學術圈,名聲大振,從而引起了劉備的注意,才有後來的三顧茅廬。

黃承彥本人是荊州的名士,和龐德公(龐統的叔叔)、司馬徽(水鏡先生)、徐庶等人交好。正是龐德公給了諸葛亮“臥龍”的評語(也給了龐統“鳳雛”的評語),一下子讓諸葛亮的身價大漲。在東漢末年,少年才子如果沒有像龐德公這樣的名士品評,是很難從人群中脫穎而出的。《三國志》記載,劉備駐屯新野時,徐庶拜見劉備,也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

雖然後人評價諸葛亮的婚姻,大多立足讚揚諸葛亮品德高尚,娶黃月英“重才不重貌”。但是不可否認,娶了黃月英,對諸葛亮早年的起步,有很大的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