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8 科技是農業發展的重要動力

科技是農業發展的重要動力——解讀與回顧15個一號文件(四)

科技是農業發展的重要動力

“科學技術是生產力”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理論。馬克思曾指出:“生產力中也包括科學”,並且說:“固定資本的發展表明,一般社會知識,已經在多麼大的程度上變成了直接的生產力。”他還深刻地指出:“社會勞動生產力,首先是科學的力量”。

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開全國知識分子問題會議。毛澤東、周恩來在會上要求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努力學習科學知識,為迅速趕上世界科學技術先進水平而努力奮鬥。在新中國成立後的幾十年,我們的科技工作者以極大的熱情、極強的使命感投入到科技工作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2004年一號文件第二章第6節提出:加強農業科研和技術推廣。要圍繞增強我國農業科技的創新能力、儲備能力和轉化能力,改革農業科技體制,較大幅度地增加預算內農業科研投入。文件要求在財力上要增加農業科技投入。

2005年一號文件第四章的標題是“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提高農業科技含量”,下面三節分別是:加強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加大良種良法的推廣力度、加快改革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提出:要大幅度增加對農業科研的投入,加快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多元化農業科研投入體系,形成穩定的投入增長機制。繼續實施“種子工程”、“畜禽水產良種工程”,搞好大宗農作物、畜禽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和擴繁推廣。從2005年起,國家設立超級稻推廣項目。對公益性技術推廣工作,各級財政要在經費上予以保證。

2007年一號文件第三章的標題是“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強化建設現代農業的科技支撐”,提出:科技進步是突破資源和市場對我國農業雙重製約的根本出路。必須著眼增強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提高科技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促進農業集約生產、清潔生產、安全生產和可持續發展。

科技是農業發展的重要動力

2008年一號文件第四章的標題是“著力強化農業科技和服務體系基本支撐”,提出:加強農業科技和服務體系建設是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客觀需要。必須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取得新突破,農業社會化服務邁出新步伐,農業素質、效益和競爭力實現新提高。還提出:通過3到5年的建設,力爭使基層公益性農技推廣機構具備必要的辦公場所、儀器設備和試驗示範基地。組織實施新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重點培訓種養業能手、科技帶頭人、農村經紀人和專業合作組織領辦人等。

2012年一號文件的主題是《關於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持續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見》。提出:實現農業持續穩定發展、長期確保農產品有效供給,根本出路在科技。農業科技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支撐,是突破資源環境約束的必然選擇,是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的決定力量,具有顯著的公共性、基礎性、社會性。必須緊緊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興未艾的歷史機遇,堅持科教興農戰略,把農業科技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決心突破體制機制障礙,大幅度增加農業科技投入,推動農業科技跨越發展,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繁榮注入強勁動力。

2015年一號文件第一章第4節主題為:強化農業科技創新驅動作用。提出: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在生物育種、智能農業、農機裝備、生態環保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建立農業科技協同創新聯盟,依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搭建農業科技融資、信息、品牌服務平臺。探索建立農業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充分發揮科研院所、高校及其新農村發展研究院、職業院校、科技特派員隊伍在科研成果轉化中的作用。積極推進種業科研成果權益分配改革試點,完善成果完成人分享制度。繼續實施種子工程,推進海南、甘肅、四川三大國家級育種制種基地建設。加強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研究、安全管理、科學普及。文件首次提出我們要掌握轉基因生物技術,也強調了種子工程的重要性。

2016年一號文件第一章第3條提出:強化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推廣體系建設。農業科技創新能力總體上達到發展中國家領先水平,力爭在農業重大基礎理論、前沿核心技術方面取得一批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成果。統籌協調各類農業科技資源,建設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實施農業科技創新重點專項和工程,重點突破生物育種、農機裝備、智能農業、生態環保等領域關鍵技術。強化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

2017年一號文件第四章標題為“強化科技創新驅動,引領現代農業加快發展”,下面共用5條小節提出:加強農業科技研發;強化農業科技推廣;完善農業科技創新激勵機制;提升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水平;開發農村人力資源。

2018年一號文件將科技與人才合併,在第十章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破解人才瓶頸制約。要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暢通智力、技術、管理下鄉通道,造就更多鄉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

科技是農業發展的重要動力

可以看到,在科教興國戰略指導下,政府一直很重視農業科技,知道農業科技的重要性,農業科技在歷年的一號文件中都佔據重要位置。農業現代化,沒有現代化的農業科技肯定不行。只有農業科技現代化了,農業才能真正實現現代化。如今,我們最迫切的任務是掌握轉基因技術、種子技術、生物農藥技術等與農業生產聯繫緊密的農業科學技術。我們不掌握轉基因技術,就不知道它的安全與危害;不掌握種子技術,糧食安全就無法保障;不掌握生物農藥技術,就會受到他人制約。我們要依靠自己的科技發展農業,要在超級雜交稻研究上舍得投入,儘快將研究成果轉化為經濟效益。

雖然得到如此高度重視,農業科技在基層的薄弱情況並沒有根本改變。首先沒有人做事。資料說我們現有90多萬農業科技人員,但是,其中大多數工作在學校、科研單位,生活在城市,離農村和土地較遠。縣、鄉科技力量十分薄弱,特別是鄉鎮,環境差、待遇低、上升空間小,對高等院校畢業生沒有任何吸引力。鄉鎮現有的工作隊伍多半是“土專家”,技術水平相對低下,而且,人少、事多,不能滿足服務需求,種植業仍然“靠天收”,畜牧業、水產業仍然“靠運氣”,科技貢獻少。

其次沒有裝備做事。鄉鎮研究基地沒有研究設備,沒有基本的實驗室,不能化驗、不能分析,根本談不上研究。遇到問題,基本上靠直接的觀察和積累的經驗進行判斷,不具備科學性、權威性。測土施肥沒有實現,改良土壤沒有依據,產品檢測沒有開展,這些問題不解決,基層農業科技只能“原地踏步走”。

最後沒有錢做事。大量科研經費掌握在學校、科研單位項目帶頭人、負責人手裡,甚至被單位或個人貪汙、挪用。農業基層科技投入目前只能“管飯”,不能“管事”,還處在解決溫飽的階段,沒有錢投入到設備上、研究上,甚至沒有錢投入到繼續學習上。所以,應該加強農業科技投入向最基層傾斜,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要把農業科技人才吸引到田間地頭,要把科研經費落實到生產一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