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人物在湖北當陽留下的痕跡

湖北省當陽市,經度:111.78,緯度:30.82,為宜昌市下轄市,位於湖北省中部,西鄰三峽,東連荊州,北通襄陽。當陽是荊楚重鎮、楚文化發源地之一。因位於荊山山脈之南,取山南為陽之意,故名當陽。當陽古為權國,春秋時為楚地。戰國時秦始建當陽縣,屬南郡,當陽建縣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1988年10月22日,國務院正式批准當陽撤縣設市。

當陽境內有號稱“天下叢林四絕”之一的佛教聖地玉泉寺和全國三大關廟之一的關陵廟;有唐朝國師神秀的道場度門寺及其墓地;有世人傾心的長坂坡以及麥城、糜城、太子橋、當陽橋、錦屏山等三國古蹟;有鬼谷洞、孫臏寨、杜甫溝等名人遺蹟;玉泉山、百寶寨,道家第三十三洞天紫蓋寺等風景名勝。古當陽有“八大景”,才子王粲在當陽寫下《登樓賦》流傳千古。

三國人物在湖北當陽留下的痕跡

當陽玉泉寺

《三國演義》羅貫中著,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影響深遠。它是根據三國時期的史實和民間傳說創作而成的優秀歷史小說。其內容豐富多彩,故事遠起漢靈帝年間劉、關、張桃園結義,描述了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近百年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和眾多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山西幷州太原人,漢族,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

《三國演義》120回中有16回52次提到當陽、長坂坡、麥城和玉泉山。《三國演義》計有198首詩詞,其中有10首詩詞吟贊趙雲、張飛、“當陽長坂”之戰等。三國演義大半重要人物在當陽留下了痕跡,特別是劉備陣營的。其中濃墨重彩的是二大戰役,一是趙子龍大戰長坂坡,二是關雲長敗走麥城。

三國人物在湖北當陽留下的痕跡

當陽玉泉寺珍珠泉

先說說趙子龍大戰長坂坡。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蜀漢五虎上將之一。趙雲死後,劉禪下令追諡趙雲,姜維以“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追諡趙雲為順平侯。趙子龍大戰長坂坡是否屬實?有史為證。裴松之注引《雲別傳》曰:“初,先主之敗,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龍不棄我走也。’頃之,雲至。”又《三國志》正文載曰:“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

三國人物在湖北當陽留下的痕跡

當陽城標趙子龍像

《三國演義》中,趙子龍大戰長坂坡是濃墨重彩的一筆。公元208年,曹操追擊劉備到當陽。這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戰役,劉備可以說是潰敗,被打的妻離子散,就是這個時候,趙子龍挺身而出。他僅帶數十人,抵抗曹軍,可以說是孤槍匹馬,七進七出,救出劉禪和甘夫人,傳說擊殺曹軍有名有姓的將領50多人。其中:夏侯恩是曹操身旁最寵愛的侄兒,為曹操保護“青釭寶劍”。趙子龍將其槍挑後,把青釭劍奪為己有。韓瓊,河北“四庭柱、一正樑”中的一根大梁,被趙子龍用槍殺死。張郃,河北“四庭柱”之一,曹操手下大將;曹洪,曹操手下八虎將之一;徐晃,曹操手下八虎將之一,三國中最有名的勇將之一;均與趙子龍有過交手,或敗或走。

三國人物在湖北當陽留下的痕跡

當陽長坂坡石碑

這一戰,可以說奠定了趙子龍三國戰神的地位,放眼三國史,趙子龍一生確實勝多敗少,特別是單挑能力超強,稱常勝將軍也不過。這一戰,在當陽留下了“長阪雄風”精神,成為古當陽八大景之一。長坂坡現有趙子龍塑像,為當陽城標。另有埋葬糜夫人的娘娘井,劉禪母子躲避曹軍的太子橋,曹操觀戰地錦屏山。而後,前來接應趙子龍的張飛,橫茅當陽橋,喝退曹軍,因河改道,古當陽橋已經不復存在,故地現有“張翼德橫茅處”碑刻。

三國人物在湖北當陽留下的痕跡

古當陽橋遺址石碑

再說說關雲長敗走麥城。關羽(161-220年),字雲長,河東解良(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蜀國名將,五虎上將之首。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後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景耀三年(260年)九月,蜀國後主劉禪追諡關羽為“壯繆侯”。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

三國人物在湖北當陽留下的痕跡

當陽關公文化園關公像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末,孫權命呂蒙為主帥偷襲荊州,並親自率軍為後援。荊州重鎮江陵守將麋芳、公安守將士仁因與關羽有嫌隙而不戰而降。徐晃又出戰擊敗了圍困樊城的關羽軍隊。關羽知悉後方生變,乃南撤,後退至麥城。麥城位於現湖北省當陽市兩河鎮境內,為東周時楚國重要城邑,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3年)昭丘縣治所在地。清同治《當陽縣誌》記載:“麥城在縣東南五十里,沮漳二水之間,傳楚昭王所築。三國時,關羽為孫權所襲,西走麥城即此”。

三國人物在湖北當陽留下的痕跡

當陽關陵

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關羽率數十騎出逃,一路突圍至距益州不過一二十里的臨沮,遇潘璋部將馬忠的埋伏,被擒,和長子關平於臨沮被害。孫權將關羽首級送給曹操,曹操以諸侯禮將其安葬於洛陽,同時孫權則將關羽身軀以諸侯禮安葬於當陽,即關陵,也稱當陽大王冢。因此民間稱關羽“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故里(故土有衣冠冢)”。關羽部將周倉死守麥城,城破被害,葬於麥城附近,現有周倉墳一座。

三國人物在湖北當陽留下的痕跡

當陽麥城遺址周倉墳

傳說關羽被斬後冤魂不散,來到玉泉山上空大喊三聲:“還我頭來!”玉泉寺普淨法師出庵指點教化他,逐皈依佛門。現在,玉泉山下有石望表,上書六字楷書“漢雲長顯聖處”,另有一石碑上刻“最先顯聖之地”。關公在玉泉山皈依佛門,常常在玉泉山顯聖護民,當地老百姓感謝他的恩情,集資在覆船山頂修了一座顯聖祠紀念他,這便是歷史上最早的關廟。南北朝天嘉三年(562年)陳文帝敕修顯聖祠,並把它移到對面顯烈山山腰,就是現在玉泉寺內小關廟。附近還有一塊大石頭,為“關公磨刀石”。

三國人物在湖北當陽留下的痕跡

當陽玉泉山顯聖處

可以看到,三國人物在湖北當陽留下了深深的痕跡,讓當陽烙上了三國印記。武聖關公身葬當陽,關陵是按照皇家陵墓規格修建的,保存也算較好,大家可以看到很多名家碑刻。玉泉寺、度門寺、紫蓋寺等曾經在歷史上十分輝煌的寺院,雖然不比往時,也還很有氣勢。說三國繞不過當陽,在當陽也離不開三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