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始終是農業的命脈

水利始終是農業的命脈——解讀與回顧15個一號文件(三)

水利始終是農業的命脈

早在1934年,在江西瑞金,毛澤東同志就審時度勢,高瞻遠矚,提出“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我們也應予以極大的注意”。將水利比喻成農業的命脈,真是恰當、準確,如果土地是農業的一塊塊肌體,那麼,河流、溝渠正是輸送營養的血脈。毛澤東同志不僅這麼說,而且也這麼做。中國歷史上最頻繁、最廣泛的水利建設,就發生在共和國成立以後的三十年內,這個時期是中國幾千年水利史上最輝煌的時期。

毛澤東同志以人民戰爭的方法和氣慨,號召、團結並依靠人民群眾,治理江河、修建水庫、開挖溝渠。保守的數據,全國共修建水庫(庫容10萬立方米以上)80000多座,新建人工河道近100條,開挖溝渠超過300萬公里,新建萬畝以上的灌溉區5000多處,並基本解決大江大河的洪澇災害問題。這是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的偉大成就,如同紅旗渠一樣永遠印在人民心中。這些創造,直接價值超過200萬億元人民幣。

遺憾的是,上世紀80年代後,水利和農業一起被遺忘。許多水庫沒有人管理、維護,成為病庫、險庫,許多溝渠被堵塞、填埋,許多水利設施在經濟建設中受到人為破壞。當乾旱襲擊我們時,江河、湖泊、水庫的水卻不能送到耕地裡,農民望水興嘆。大家開始反思幾十年的水利政策。災難喚醒了決策者的神經,水利再次受到重視。

水利始終是農業的命脈

2004年一號文件在第六章第15節提出:各地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開展雨水集蓄、河渠整治、牧區水利、小流域治理、改水改廁和秸稈氣化等各種小型設施建設。顯然,沒有引起足夠重視。

2005年一號文件在第一章第3節提出:針對當前農田水利設施薄弱、亟待加強的狀況,從2005年起,要在繼續搞好大中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不斷加大對小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同時,第三章的標題是“加強農田水利和生態建設,提高農業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其下三條分別是:加快實施以節水改造為中心的大型灌區續建配套,狠抓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堅持不懈搞好生態重點工程建設。水利建設受到重視。

2011年一號文件的主題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提出: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興水利、除水害,事關人類生存、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歷來是治國安邦的大事。認識到:近年來我國頻繁發生的嚴重水旱災害,造成重大生命財產損失,暴露出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十分薄弱,必須大力加強水利建設。這個文件全方面佈置了水利工作,將對今後一個時期的水利建設起到十分重要的積極的指導作用。

2015年一號文件第四章第25節提出:建立健全水權制度,開展水權確權登記試點,探索多種形式的水權流轉方式。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積極推廣水價改革和水權交易的成功經驗,建立農業灌溉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制度,加強農業用水計量,合理調整農業水價,建立精準補貼機制。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水利工程建設和運營。鼓勵發展農民用水合作組織,扶持其成為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和管護主體。積極發展農村水利工程專業化管理。

2016年一號文件第一章第2條提出:大規模推進農田水利建設。把農田水利作為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到2020年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到10億畝以上,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提高到0.55以上。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積極推進江河湖庫水系連通工程建設,優化水資源空間格局,增加水環境容量。加快大中型灌區建設及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還提出:穩步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實行農業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合理確定農業水價,建立節水獎勵和精準補貼機制,提高農業用水效率。

2017年一號文件第二章第10條提出:大規模實施農業節水工程。把農業節水作為方向性、戰略性大事來抓,加快完善國家支持農業節水政策體系。加大大中型灌排骨幹工程節水改造與建設力度,同步完善田間節水設施,建設現代化灌區。全面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加快建立合理水價形成機制和節水激勵機制。第33條提出:全面推行河長制,確保2018年年底前全面建立省市縣鄉四級河長體系。擴大水資源稅改革試點。

2018年一號文件第三章第1條提出: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提高抗旱防洪除澇能力。實施國家農業節水行動,加快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推進小型農田水利設施達標提質,建設一批重大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節水”成為近幾年的熱詞,也反映出我國水資源貧乏的現實。

水利始終是農業的命脈

農業用水制度面臨改革。我們的農業灌溉仍然停留在粗放灌溉模式,這是整個農業生產水平和農業經營模式決定的,較長時期內仍然難以改變。這種灌溉模式對水資源的浪費顯而易見。但是,在農業經營模式和農業生產水平不變化的情況下,進行農業用水制度改革,恐怕會增加農業生產成本,變相增加農民負擔,因此,應該慎重。政府應該出臺節水的獎勵,獎勵節水工程、節水生產模式,獎勵在節水方面做出重大貢獻的人物,用獎勵引導全社會節約用水。

十多年來,特別是近幾年,農村水利設施建設的成績十分顯著,應該給予肯定。許多被堵塞、填埋、廢棄的溝渠得到恢復,許多灌溉、排水溝渠進行了硬化,多數農田灌溉末級渠道得到整治,基本能夠保證益水進、害水出,灌溉條件有明顯改善,抗澇能力、防範災害能力有明顯提高。這是國家農村政策帶來的直接變化,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這是好事、實事,受到人民群眾肯定和讚揚。

南水北調工程在關注和爭議中進行。南澇北旱、南多北少的情況發生了變化——雲、貴等地區連續幾年遭遇乾旱的事實告訴我們,乾旱不是北方的專利;洞庭湖、鄱陽湖等大小湖泊面積持續減少警告我們,長江流域水資源告急。在這種新情況下,投入鉅額資本的南水北調工程,會不會面臨沒有“南水”可調的尷尬情況?保護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保持平衡是今後水利建設事業的重要課題。

十多年來,還有一些問題沒有得到較好解決。很多水庫還處於病、險狀態,還在“吃老本”,如果發生災害性天氣,後果不堪設想。許多中、小水庫承包給個人經營養殖業,遇到乾旱時,保水與灌溉發生矛盾,必然會有一方受到損失。一些水庫修建發電站,發電站與水庫的所有權、管理權分不清、理不順,對灌溉產生負面影響。許多水源地缺少保護。河流、湖泊的汙染沒有得到根本控制,灌溉水源受到汙染,直接危害到農業安全,從而危害到整個民族、國家安全。

在生產力低下的時候,我們填湖造田、填灘造田,失去了許多湖泊、溼地、灘塗。現在,生產力提高了,生產量上來了,應該鼓勵、支持有條件的地方還湖、還灘,保護好溼地。要堅決打擊填湖造房、佔灘建房建廠等行為。要保護好地下水資源,堅決打擊汙染地下水、過度抽取地下水的行為。要逐步解決生活用水、生產用水分離的問題,在全社會、各領域倡導節約用水的風尚。水利事業,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中。特別是飲用水,要反對外資外企控制經營,那些將飲用水工程賣給外資外企的地方政府,應該嚴懲,限期整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