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包利润仅八分钱的调料,如何创下年利润过亿的神话

一包利润仅八分钱的调料,如何创下年利润过亿的神话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素有“烹饪王国”之称。中国烹饪不仅仅是技术,更是对美食文化的追求。

俗语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美味的佳肴,自然少不了称心的调料。如今调料界中对国民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除了风靡全球的老干妈,还有一直低调前行的王守义十三香。

一包利润仅八分钱的调料,如何创下年利润过亿的神话

从1984年成立时的小作坊,到如今近2000名职工的大集团,王守义十三香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商业沉浮,也缔造了“小产品、大品牌”的成长神话。

从命运多舛到起死回生

如今畅销海内外,创下年利润过亿神话的王守义十三香,曾经的命运一度很是坎坷。

不同于老干妈的自调配方,王守义的十三香是祖传的香料配方。

公元一千一百零一年,古都开封兴隆堂推出一种秘制香料,颇受欢迎,后被收归御膳,供宫廷享用,这就是十三香的前身。

1959年,迫于生计的王守义根据祖传秘方,采用20多种纯天然中药材香料,不断地加以实践、研究,最终配制出一种新的调味品,取名“十三香”。

一包利润仅八分钱的调料,如何创下年利润过亿的神话

最初的十三香销售主要靠王守义在几个集镇上叫卖出售,后因口感尚佳,物美价廉,渐渐小有名气。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刚刚走上上升之路的十三香又因十年动乱停产停售。

到了1984年,已花甲之年的王守义在子女劝说下决定重拾“十三香”品牌,筹集100元人民币成立家庭作坊式的十三香调味品厂。

1998年,十三香集团成立,王守义次子王银良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注册资金8000万,年销售额达4亿。

2003年,十三香的销售额一举突破5亿元,但一手将企业扛起的创始人王守义,却突然离世。王守义的离开,让集团陷入舆论质疑:王守义十三香能否挺过难关,站稳市场?

2016年,王守义十三香市场反响强烈,年销售额达到了28.1亿,几乎占据了中国调料界的半壁江山。

一包利润仅八分钱的调料,如何创下年利润过亿的神话

从曾经籍籍无名的家庭小作坊,到如今的调料品巨头,是什么让今日的王守义十三香如此“香”?

坚守品质,懂得营销

有人说,王守义的成功在于他的运气,主要是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但是,如果一个企业开了三十几年依然生机勃勃,仅仅靠运气是不够的。

王守义十三香有着自己的成功之道。

作为历史长河中栉风沐雨的老字号,30多年来,王守义十三香坚守一个产业领域,坚持用优质原料与现代工艺打造高品质产品。 十三香对原料要求及其苛刻,其中花椒来自四川,白芷来自浙江,胡椒来自海南,草果来自云南,砂仁、山奈来自广东,小茴来自甘肃,山楂产于河南……以二十多种纯天然中药材加工而成。

一包利润仅八分钱的调料,如何创下年利润过亿的神话

即使是一个好的产品,如果没有人知道,也不会有人想到会买,这是大众对未知事物最普遍的认知。尤其是面对种类众多、琳琅满目的商品,消费者的选择成为企业产品销量的重要依据。

想更大范围的扩大知名度,占领全国市场,适度的广告营销必不可少。王守义看到广告的力量,聚焦央视,用广告定义自己的十三香领域。

除了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黄金时间段精准投放广告外,还在经济品牌的每天美食5分钟前滚动播放十三香宣传视频,以场景化加深消费者印象。

在央视巨大的吸晴效应之下,本就物美价廉,好评如潮的王守义十三香,就此走上了销量飙升之路。

除了重视广告效应,坚守薄利多销的8分钱利润战略,也是王守义十三香的营销之道。

一包利润仅八分钱的调料,如何创下年利润过亿的神话

2015年左右,1000克“十三香”调料利润为2元,每小盒十三香是40克装,相当于每盒产生利润仅为0.08元,但因销量太大,千家万户都要用到十三香,一年的利润高达3亿多。

一个企业的经营,除了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再无捷径。

几点思考

•匠心坚守,专注品质。

•无论怎样的产品,想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产品质量首先必须过硬。

•酒香也怕巷子深,越老的品牌越要懂得营销自己。

作为香辛料调味品的著名品牌,王守义十三香用三十余年时间演绎了“小产品、大品牌”的成长之路,是一代人记忆中无法忘却的“家的味道”。王守义十三香的未来成就如何,还要交给时间去见证。

一包利润仅八分钱的调料,如何创下年利润过亿的神话

《60岁东山再起,100元白手起家,利润仅八分钱,年利润居然过亿!》来源:营销报

《一盒调味料赚8分钱,34年不上市,王守义十三香的生意经》来源:IT时代网

《8分钱利润却年赚3亿!王守义十三香怎么做到的?》来源:中国时尚品牌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