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古追今-如果200年後再簽《馬關條約》

如果沒有甲午戰爭和《馬關條約》,李鴻章可能是以清朝一代名臣的身份體體面面退休的,後來晚節不保,受國人唾罵,實則是受了這兩件大事的影響,所謂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也不是他一個人的恥辱,的的確確是每一箇中國人畢生都不能忘記的恥辱。

撫古追今-如果200年後再籤《馬關條約》

伊藤博文為何選擇馬關作為談判點呢?因為伊藤博文是馬關所屬的山口縣人,春帆樓是他最常光顧的地方。這裡有當時日本最出名的河豚料理店,而河豚是伊藤博文的最愛,河豚本身有劇毒,燒製不正確可能吃了後中毒而亡。伊藤博文選擇這裡,也表明了立場:拼了命也要吃下清政府這條“大河豚”,雖然證明也是有毒的。

撫古追今-如果200年後再籤《馬關條約》

撫古追今-如果200年後再籤《馬關條約》

據文獻記載,李鴻章和伊藤在正式簽字前還有這樣一段對話:

李鴻章:請貴國從兩國長遠利益出發,也請貴大臣替我細想,何處可以的讓?如割地賠款兩端總請少讓些許,即可定議。

伊藤:已讓到盡頭,此條款經天皇御準,萬不能改。

李鴻章:五千萬不能,兩千萬可乎?

伊藤:屢次說明,萬不能改。

李鴻章:賠款既不能減,割地可稍減乎?

伊藤:兩件皆不能減,不能更改,請勿再多費口舌。

在談判割讓臺灣時,伊藤要求在互換條約一個月內必須交割日本。李鴻章認為一個月的時間太倉促,要求兩個月為限,並不無痛苦地對伊藤說:“臺灣已是貴國口中之物了,何必這樣著急吞併?”

伊藤對此毫不掩飾地回答:“現在尚未下嚥,為何不急!”這一句赤裸裸的回答,將日本軍國主義急於霸佔臺灣寶島的狼子野心暴露無遺。

條約就此已經敲定,雙方定於1895年4月17日進行最後的簽約。

李鴻章回到下榻之地後,心情異常沉重,顯得格外暴躁。他茶不飲,飯不思,摔碎了手中的紫砂陶壺,在屋內老淚縱橫。他感到徹底絕望了,已不再為自己大國之臣的顏面丟盡而羞憤,只是為大清國的可憐無助而感到從沒有過的悲哀。他仰天長嘆,大聲呼喊:“公理何在!公理何在啊!”說完竟暈厥過去了。

《馬關條約》其主要內容包括:中國承認朝鮮獨立;割讓臺灣島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與遼東半島給日本;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允許日本人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1895年5月8日,中日兩國在芝罘(今山東煙臺)交換兩國皇帝的批准書,條約正式生效。

撫古追今-如果200年後再籤《馬關條約》

如果200年後,我們能取勝日本,我想簽約地點也應該在馬關春帆樓,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也不會貪圖日本的土地和錢財,我們還是應該在馬關春帆樓簽約,位置也不需要再調了,當年李鴻章坐的位置正對大海,海上都是停著一堆日本軍艦,我們自然是不會這麼招搖的,停一艘贈送給日本的畫舫也就行了。

第二次《馬關條約》需要包括以下內容:日本主權將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日本需歸還琉球群島(今日本沖繩縣)及所有其它附屬島嶼與中國;漢語作為日本國民第二語言從小進行研習,成人普通話需達到二級標準;對日本國內靖國神社都軍國主義教育基地予以拆除;兩國之間取消各種貿易和投資限制,實行零關稅政策;日本天皇發表對中國人民的道歉聲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