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的替罪羊,《馬關條約》是李鴻章一生的痛

甲午戰爭是大清歷史上最慘痛的失敗。

光緒二十一年,因為在甲午戰爭中的慘敗,被寄予厚望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慈禧太后罷免了李鴻章所有的官職。但在不久之後,他又被緊急官復原職,並被委以重任,前往日本協商議和。

大清的替罪羊,《馬關條約》是李鴻章一生的痛

作為晚清的四大中興名臣之一(另外三位是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李鴻章曾協助鎮壓了太平天國的農民起義軍,同時他也是晚清推行洋務運動的重量級人物。儘管此前他就對日本保持著足夠的警惕,但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明治維新僅僅過去了二十多年,日本的崛起速度居然如此的快,竟然將當時不可一世的大清王朝徹底擊潰。在所有大清帝國的官員都不敢擔責的時候,只有李鴻章無奈的臨危受命,前往日本議和。

1895年3月19日,李鴻章一行到達日本,當他還在整理思緒,思考著如何應對的時候,日本人就給了他一記下馬威。日本內閣總理大臣伊藤博文的態度十分蠻橫,他提出若是想要停戰,大清國必須交出大沽、天津、山海關。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無疑是將北京城置於日軍的炮口之下!

大清的替罪羊,《馬關條約》是李鴻章一生的痛

面對如此苛刻的要求,李鴻章當然不能答應。1895年3月24日下午,雙方商討無果,不歡而散。當李鴻章結束這一天的談判,帶著一肚子憋屈返回住所時,突然被一名日本青年行刺。這名日本刺客掏出槍,射中了李鴻章的左面頰,李鴻章頓時血流如注,昏死過去,而刺客則被當場擒住。

李鴻章被刺,在國際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國際輿論瞬間譁然,日本政府也感到不安。經過審訊,這名刺客交代了行刺李鴻章的動機。他交代,之所以想除掉李鴻章,是想破壞雙方的和談,因為他希望日本不要結束戰爭,趁機對大清發動全面戰爭,進而佔領全中國。

大清的替罪羊,《馬關條約》是李鴻章一生的痛

當時,日本雖然在甲午戰爭中大勝,但畢竟國力有限,很難支撐對大清帝國的全面、長期的戰爭。其實日本人心裡也有一本賬,他們也想趁機撈點好處之後,就趕快結束戰爭。再說,當時的西方列強也非常在意日本是否會獨吞中國,不時地在旁敲打、提醒日本。所以,李鴻章遇刺,和談暫停,日本政府也非常焦慮,立即派出伊藤博文前往探望,日本天皇也派出醫生來協助治療。最後,日本法院以故意殺人未遂罪,判處兇手無期徒刑,以求儘快平息國際輿論,同時也穩住李鴻章,繼續談判。

儘管在事後,李鴻章被人痛罵“賣國賊”,人人皆曰“可殺”,但是,被行刺後的李鴻章,卻顯示出了非凡的勇氣,以及對國家的忠誠。

大清的替罪羊,《馬關條約》是李鴻章一生的痛

遇刺後,李鴻章本可因此退出談判,以免擔當割地賠款的歷史罵名,但看到日本政府的態度有所鬆動,估計是因為遇刺一事心中有愧,李鴻章立即決定抓住機會,儘量和日本人討價還價,以減少戰敗的損失。為此,他拒絕了醫生取出子彈的建議,只用繃帶暫時止血,讓自己的兒子李經方接替他繼續談判。

果然,日本人再也不提佔領大沽、天津、山海關一事,但卻仍然盛氣凌人的要求清廷割讓遼南、臺灣和澎湖列島,以及賠償款3億兩白銀。

1895年4月10日,遇刺第17天后的李鴻章再一次出現在了談判桌前,此時的伊藤博文依然盛氣凌人,表示說:對於日本的要求,你們只有兩個選擇,那麼接受,那麼拒絕。對此,清廷擔心日本人會繼續開戰進而佔領北京,於是電報李鴻章,表示可以接受。

大清的替罪羊,《馬關條約》是李鴻章一生的痛

1895年4月15日下午,雙方進行了最後的一次談判。雖然李鴻章有諭旨在身,可以隨時簽約,但他始終不願放棄最後的機會,請求日本再次讓步。當天的談判從下午2點一直進行到晚上7點半,日本方面除了同意修改個別細節以外,其他方面仍然堅持原來的要求。日本的外相陸奧宗光後來回憶說:作為大清的宰相和第一重臣,李鴻章當時卑躬屈膝的多次懇求,近乎失態。例如,在賠償款上,李鴻章多次懇求削減五千萬兩,看見伊藤博文不同意,又懇求削減兩千萬兩,甚至最後向伊藤博文哀求,希望能儘量減少賠款,以作為歸國的費用。

大清的替罪羊,《馬關條約》是李鴻章一生的痛

如此的舉動,以李鴻章的身份地位而言,真是大大的失態。不過,所謂弱國無外交,這個時候也許就算慈禧親自出馬,也是難挽敗局。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簽訂,自此,清朝正式承認日本對朝鮮的控制,並割讓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政府2億兩白銀。

儘管在談判中李鴻章近乎失態、苦苦哀求,希望能挽回一些損失,但畢竟是他親筆在《馬關條約》上籤了字,所以他被罵作了“賣國賊”,作為大清帝國替罪羊的李鴻章,已經成為了當時的眾矢之的,清廷上下,彈劾李鴻章的奏摺蜂擁而來。儘管他是遵照慈禧等人的諭旨行事,也改變不了別人往他臉上吐的唾沫星子,成為了“歷史罪人”。

大清的替罪羊,《馬關條約》是李鴻章一生的痛

日後,在回憶《馬關條約》談判經歷時,李鴻章說:“至一生事業,顏面掃地無餘。”1896年,李鴻章又馬不停蹄地出訪歐美,在途徑日本橫濱時,有人建議他上岸稍作休整,但李鴻章堅決拒絕,因為在他的心裡《馬關條約》是一生的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