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美元版虛擬貨幣USDT暴跌,我們真的需要穩定幣嗎?

今天美元版虛擬貨幣USDT暴跌,我們真的需要穩定幣嗎?

對於紐約金融局為GUSD背書的行為,很多人覺得是有歷史性意義的,即使在這個漫漫冬季。一時間,錨定港幣、離岸人民幣、日元、澳元等的數字穩定幣走馬上任,似乎行情要反轉,帶來一些暖意。然而是這樣麼,這篇文章醞釀很久,在一直沒有落筆、猶豫的這段時間也驗證了之前的判斷。這些穩定幣沒有什麼卵用。

我們需要穩定幣麼

縱觀各路神仙,對穩定的的需求總結下來兩種:

支付。幣價的劇烈波動,不利於支付。需要一個幣值穩定的幣。

避險。大熊來臨,大家發現所有的幣都在跌,千幣歸零,ETH也跌掉了70%,更何況未來一年,一共跌掉90%也不奇怪。資產日益萎縮,ICO來的ETH日漸貶值,怎麼辦?

從需求的角度來講,是客觀存在的。但現在的穩定幣的機制,是否滿足需求呢——沒有。穩定的幣價對於支付和避險來說,都是剛需。那為什麼我們認為現在的穩定幣機制沒有實現呢?從根本的角度來講,我認為穩定幣必然是相對於錨定法幣,不然何來穩定呢?穩定一定是相對的,有對比。那最穩定的、最有公信力的,用幣圈的話講最有共識的,一定是法幣。所以穩定幣不是一個數學遊戲,很多人講用數學的機制保證穩定——看上去很美,但實際上穩定幣一定要有一個可靠的擔保。是不是很悲觀?所以有人講穩定幣是區塊鏈的倒退,點是在這裡的。

用目前這些機制的穩定幣來支付,尤其是避險,基本就等於“前門拒虎,後門進狼,未知是禍是福。”穩定幣的老大USDT就不用說了,各種維權新聞、被盜事件、資金挪用、超發。現在,有誰知道USDT是否真的有足夠的準備金應對擠兌呢?沒有人知道。對紐約金融局背書的GUSD,就可以高枕無憂了麼?但大家不要忘了,美國是聯邦制,各州有自己的法律,哪個州突然宣佈破產了,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而且紐約州無法代表美國政府。

其實這樣看來,穩定幣由某一個公司來做最大的問題就在穩定的程度到底有多高。

穩定幣如何盈利

穩定幣做支付也好,做避險也好。作為主體運營公司該如何盈利呢?一個公司就是商業的主體,我們不要帶著多麼高潔的情懷,他的第一目標就是盈利。很多代幣的白皮書都有提到用戶多了,交易多了自然幣值就上升了。這是一種證券的屬性,同時也是一種一廂情願的說法,所以這些幣也基本歸零或者接近歸零了。這些運營穩定幣的公司,要有很好的收入來源,能夠覆蓋公司運營的成本,並且有不錯的盈利。不然,他們為何不帶著資金跑路呢?不要在這個點上考驗人性。

所以,穩定幣由某一個公司來做基本就是肉包子打狗——大概率是回不來了。

穩定幣的唯一可能性

但回到穩定幣的需求,改如何解決呢?我認為不如來一次巨大的"退步“,結合區塊鏈公開賬本的特性和國家機器的擔保能力,以央行為主體發行錨定法幣的數字貨幣。這裡兩個核心點一個是公開的賬本,另外一個是國家機器。至於是否是去中心化的,在這裡無關緊要,可能作為一個聯盟鍊形態出現,保證足夠開放的特性。實施的過程中,區塊鏈帶來可追溯、不可篡改、降低摩擦、提高效率的功能,國家機器就保證最大的共識就好。第一階段,各種票據其實就是特殊的穩定幣的一種特例;第二階段,就可以有法幣的數字化(我很欣賞這個詞兒,穩定幣讓人牴觸)。

區塊鏈的凜冬

正值凜冬,感覺已經死掉一個月的加密貨幣市場”詐屍“了,當然方向是向下。朝著這個方向的力量依然很強大,華爾街大佬們一定是非常欣喜的繼續拿到更多的籌碼,甚至把整個市場捏在手裡,誰在乎籌碼浸泡在多少血中呢?現在礦機廠商表面上過得還可以,算力也比較穩定,這樣來看向下的週期還比較長。政策的趨嚴,之前ICO的公司會不會一家一家清查呢?現在的這些穩定幣,無法帶來春天的曙光,那什麼時候央行的法幣數字化會落地呢?央行法幣數字化會拯救加密貨幣的行情麼?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