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打斷孩子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嗎?

宇你童行親子時光


總打斷孩子,肯定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孩子還小,專注力很有限,所以在他安安靜靜,專注自己感興趣的事,我們還是不要去打擾他,就算我們大人有事,也可以再等等,等他不在關注了,我們再去抱他!

專注力對孩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生活中我們要培養他良好的生活習慣,並注意觀察他所感興趣的事,引導他去專注,從而提高他的專注力,當他取得了"新"發現,家長也不要忘了及時給予表揚,從而增強他的信心,更好地促進專注力。

願我們共勉!


墨染柳痕


這事兒今天正好跟我媽討論過,我的主張是: 總打斷孩子,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從古至今,我們都在講一個很常見的詞語:一心一意!意思就是我們在一段時間只能用心的做好一件事情。其實就是在說專注力!


日常生活的不經意間,我們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而不自知

  • 我家娃兩歲,今天娃在很專注的看小烏龜吃食。幾顆龜糧在比較高的假山上面,他試圖給小烏龜弄下來,並且已經成功了兩次,就在他試圖弄比較難得那一個,姥姥突然很大聲的說:“小心咬你手!”嚇得娃趕緊把手縮了回來,轉身離開了。在屋子裡轉了一圈,無所事事的回來,拉著我說出去玩兒。

  • 這讓我想起來前些天的一個事兒,娃在地墊上坐著玩兒大顆粒的積木,雖然還不會組件各種造型,但是疊高高是他比較喜歡的,樂趣也在這裡面,他會夠不到的時候,自己搬個凳子過來,然後繼續弄很高。那天是孩子沒穿褲子,光著屁股在玩兒,玩兒的很開心的時候,他會自己和自己說話。姥姥拿著褲子過去,強行的把他從地墊上抱起來穿褲子,娃開始不停地掙扎,然後口中一直說著:“我的玩具,我的玩具。”


介於這兩件事情發生在同一周,不得不和老母親談了談這個事情,老人有老人的理由:【孩子小,不會自己照顧自己,需要大人來提醒】。我相信,姥姥的行為是出於對我兒子的愛,但是這種愛,卻在不經意間,正在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如著名教育專家孫瑞雪所說:“任何禁止兒童活動的行為,都將損害兒童智能的發展——而專注力只不過是被損害的能力的副產品。”

不妨我們都思考一下,日常生活中,是不是孩子在獨自玩耍,有人出現給送了一杯水?孩子在努力的觀察螞蟻,有人阻止他蹲在地上,說太熱了?孩子在好奇的踩著泥巴,有人上前攔住說太髒了?

這些行為,都是在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專注力不好,在日常生活學習中會有什麼表現?


馬修曾在《生物鐘優勢》一書中寫過,專注力不足,會產生很多不可逆的負面影響。

我小時候,我媽經常說我三心二意,馬馬虎虎,為此還真是吃了不少的苦頭。如今看來,都是專注力不好惹的禍。那除了這些,還要那些表現是專注力不好造成的呢?


1. 做事情喜歡東張西望,做一個事情,喜歡穿插很多事情進來。

曾經看過一個視頻,講的是一個孩子寫作業,父母通過監控看到,在2h的時間裡面,他寫作業的時間大概只有30min,一會兒喝口水,一會兒上個廁所,一會兒畫畫這個,一會兒開開櫃子。總之,在整個過程中,他沒有超過10min的時間在集中做一個事情。


2. 容易焦慮、緊張,遇到事情情緒波動比較大

可能這一點很少有人提到,我給大家舉個例子:孩子在家裡玩兒玩具,媽媽一穿衣服準備出門,孩子立刻飛奔過去,說要跟媽媽一起出去。不管孩子在幹嘛,他的注意力總有一部分會集中在大人身上,面對離開的媽媽,他會感覺到不安和焦躁,所以提出要求跟著去,一旦被拒絕,將會迎來一場哭鬧。同樣的道理,我們長大了,有了自己的世界,不喜歡爸媽管的時候,不管做什麼事情,也會注意爸媽的動靜,他們的離開讓我們瞬間輕鬆,想必這樣的經歷是每個人都有的。


3. 對不感興趣的事情,容易走神,做事情馬大哈一個

粗心大意總是被我們當做一個藉口來解釋現象,但是在現象背後,卻是專注力不足的一個明顯表現。不喜歡一個事情,但是又不得不做,就會心猿意馬。

最大的表現就是學習啊!不喜歡的課程或者覺得太簡單的課程,總會掉以輕心,結果分數是最好的證明。上大學的時候,在家還得輔導小侄女作業。期末考試拿回家的數學卷子簽字,告訴家裡人,這些題都會,就是當時沒注意。但是對於英語她就不會這樣,可謂是心細如毛,一個試卷上印錯的單詞她都能找出來!


看到這些表現,可能大部分人會恐慌,覺得這東西,天天在我們身邊,日日發生,那我們到底該怎麼辦呢?彆著急,其實專注力的發展是有他的規律的,就如同人會長大一樣!

三分天註定,七分靠培養,專注力的發展規律到底是什麼?


專注力跟我們的身體一樣,天生就有,每個人的專注力的層次和時間也不同,這些都是遺傳因素。我們沒辦法控制,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我們對專注力規律的研究,來靠後天培養出良好的專注力!


兒童發展心理學裡,很明確地指出:孩子的注意(專注力)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增加和完善的!


培養專注力方面,我們先來看一張圖,這是德國的一組育兒研究數據:


根據圖片我們可以看到,專注以的發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據說,我們的專注力是靠我們大腦中一個叫做額葉的位置來控制的,而這個部位要到我們25歲左右才會真正地發育完善。這也就意味著,我們有大量的時間來培養我們的專注力!所以我們沒必要過於擔心,而是要清楚地知道怎麼去培養專注力!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人),怎麼培養他們的專注力?

1. 【1-3歲的孩子 —— 幼兒】

這是孩子專注力的黃金髮育時期,也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這個時候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就像是蓋房子的地基。我們要做的其實很簡單:

  • 孩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的時候,儘可能不去打擾,即便是提供幫助,也要學會選準適當的時機,而不是任由我們的性子來!我們要尊重孩子的空間。
  • 把我們的愛適當的收回一些,讓孩子自己努力獨自去做一些事情,比如:吃飯!
  • 不要“拔苗助長”!給孩子買適齡的玩具和繪本,陪著孩子做適齡的遊戲,拔苗助長看似有一個聰明或者天才寶寶,實則破壞了孩子的成長規律,得不償失。

2. 【4-6歲的孩子 —— 兒童】

  • 把孩子的玩具適當的收拾起來,過多的玩具和東西,會讓孩子分神。

  • 帶孩子多去接觸大自然,自然界對孩子具有天然的吸引力,會讓孩子沉浸其中,這種專注是其他的場景不能替代的!

  • 給孩子自己的空間和時間,讓他們學會獨處和獨自安排自己的事情,這樣的思考和安靜,有利於孩子專注力的培養。


3. 【7-15歲的孩子 —— 學生】

  • 定時法則:這個規則就像是我們定時考試一樣,固定的時間,需要完成固定的事情。這樣的訓練,可以讓孩子精神集中的去完成一個事情,專注力會隨著長時間的訓練二提升。

  • 請說出來:不管是學習還是什麼,有沒有注意到過有的人會碎碎念?其實這是一種專注力訓練的方式,通過大聲朗讀、出聲默唸、小聲說出來的方式,可以讓自己的行為、大腦與語言保持一致。那我們的專注力就會在一個事情上。

  • 安靜的坐著: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討厭發呆。其實閉上眼睛靜坐或者發呆是一種很好的釋放方式,這種方式,可以讓我們的安靜的處在一個自己的世界裡,想我們所想,完全會成為一種念力,促進我們只想這一個事情。不妨大家可以試試,時間不要太長哦!


【其實這些方法同樣適用於我們哦!不信可以試一下,工作生活上效率都會提升很大!】

其實每個孩子的發展規律和使用辦法都不同,畢竟,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也不會有完全一樣的兩個人,我們還是要感應、觀察和分析孩子的特點,然後再去做決定怎麼輔助孩子完成專注力培養,千萬不要強行強迫孩子這樣那樣,否則會適得其反!


《專注》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如果你不止有一個孩子,就該知道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有的警覺性高些、安靜些,或者比其他人更活潑。這種氣質的差異反映了不同大腦神經中樞的發育度和遺傳性,因此專注程度也會有明顯的不同。”


【必看】寫給同為父母,此刻在看本文朋友們的話

每個家長都會為孩子的任何一個反映感到焦慮,有時候甚至會給自己心理暗示,把這種焦慮放大。我們關心孩子、愛孩子都是對的,但是千萬不要因為愛的尺度沒掌握好反而弄巧成拙耽誤了孩子。


蒙特梭利有句名言:除非你被孩子邀請,否則永遠不要去打擾孩子。


專注力的培養,也同樣,別太焦慮,堅持小的事情重複做,時間會讓我們看到孩子的變化!有個詞語叫“靜能生慧”,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有時候需要我們靜下心,閉上嘴!

如果我們覺得自己的專注力也不好,不妨和孩子一起培養一下,榜樣的力量,往往是無窮的!


我是影視育兒匯,歡迎大家留言一起探討育兒相關知識和經驗!


逸綺聊陪娃


嗨,大家好,我是梅媽媽育兒有方。非常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總打斷孩子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嗎?答案是肯定的,一定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什麼是專注力?專注力是集中全部的精力去完成一件事情所擁有的狀態。當孩子專門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其他的事情就不會關心了,過濾掉了周圍的繁雜的各種信息。

當孩子的專注力比較集中的時候,大腦也會做出相應的反應。大腦對信息的感知、記憶和啟動的思考方式同時進行,在大腦中建立神經迴路,專注力越強,學的東西就越多,神經迴路建立的就越牢固。

如果在孩子專注做某件事情的時候,總是打斷孩子,一會兒叫一叫孩子,給孩子吃的喝的,或者跟他聊天兒,讓孩子幫忙做事情,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孩子不得不中斷原有的專注力。從而破壞了對大腦的信息傳導,影響神經網絡的建立。

觀察力促成了專注力的形成,觀察力和注意力是互為因果,相輔相成的。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的進行觀察力的訓練,也可以提高孩子的專注能力。提高孩子注意力,專注力的訓練非常多。

如果家長能意識到這一點,在孩子做遊戲、看書、在思考的時候,不要輕易的打斷孩子的專注力,孩子的創造性思維正在發展。在安全範圍內,孩子所有的活動都可以讓他自主的進行。尊重孩子的自我發展規律。

所以總是打斷孩子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我們一定要深刻的領悟到這一點。教育孩子要從細節做起,父母親做得越好,孩子得到的就越多。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讓我們一起學習,關注科學育兒。歡迎朋友們點贊,收藏,關注!我需要你們的鼓勵,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