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6 穩定幣江湖不“穩定”

穩定幣江湖不“穩定”

幣圈劇情很豐富,前段時間還是交易所上演“恩仇記”,最近鏡頭又切換到了穩定幣“江湖戰事”。

作為數字貨幣交易的媒介,穩定幣密切影響著加密貨幣市場的運行。而當超發、造假、不可能三角等不和諧的聲音時常出現,越來越多穩定幣幣種出場,USDT的江湖地位受到TUSD、GUSD等的挑戰。穩定幣的江湖開始變得“不穩定”。

拆解穩定幣:重要的行業基礎設施

近日,火幣集團創始人李林在接受PANews採訪時談到,穩定幣是重要的行業基礎設施,穩定幣之於區塊鏈,就好比支付之於互聯網。

數字貨幣的買賣行為促使了穩定幣出現,在數字貨幣的世界裡,波動較大的價格讓所有主流幣都無法擔任數字貨幣的支付工具。其次,數字貨幣數量眾多,並非每一支貨幣都能與法幣自由兌換。穩定幣作為一種交易媒介應運而生。

作為一種價值穩定的加密貨幣,穩定幣的意義一是結合加密支付網絡的去中心化系統,降低劇烈波動的價格帶給數字貨幣交易的風險;二是作為一種有效的資產儲存手段,避免因市場波動帶來的資產過度流失,能夠讓投資者更好的管理數字資產。另外,除了作為交易媒介和儲存手段以外,穩定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區塊鏈應用與通證經濟的結合。社區的激勵機制一般建立在通證之上,穩定幣在此處,不僅能夠很好的解決因代幣價格波動大引起的通證流通率低的問題,而且具有代幣保值的作用。

行業對穩定幣的需求,催生了各種穩定幣。根據錨定資產的類型,分為實際資產抵押型穩定幣、虛擬資產抵押型穩定幣和無資產抵押型穩定幣這三種類型。

穩定幣江湖不“穩定”

實際資產抵押型穩定幣即是與法定數字貨幣、黃金珠寶等按比例錨定的穩定幣。因為有掛鉤的實際資產作為資產儲備,穩定幣的價值才能夠被保持。這類穩定幣的代表有老牌穩定幣USDT、被譽為穩定幣2.0的TUSD和近日大熱的GUSD。它們都與美元1:1錨定,並承諾採用審計手段來確保儲備資產與穩定幣價值的匹配。

虛擬資產抵押型穩定幣則是將錨定的資產變為加密貨幣,而且通常是一枚此類穩定幣會與多枚加密貨幣相對應,以確保價值的穩定。代表穩定幣有Bitshare,MakerDAO(DAI),Alchemint,XPA等。虛擬資產抵押型穩定幣的理念是,用加密貨幣本身來解決實際資產抵押產生的信任問題。

最後一種穩定幣叫做無資產抵押型,這種穩定幣沒有任何形式的資產作為抵押,對幣價的調節是通過系統算法對貨幣數量的增發或者銷燬。Basecoin、Reserve、Carbon Money等幾種穩定幣就屬此列。

穩定幣信任危機

穩定幣市場的潛力,讓行業內各方機構趨之若鶩。除了與美元錨定外,還出現或計劃推出與歐元、澳元、日元、港元和離岸人民幣掛鉤的穩定幣。首批受政府監管的穩定幣GUSD、PAX更是聲名大噪。

9月12號,美國紐約金融服務局同時批准了兩個錨定美元的穩定幣——GUSD和PAX。這兩種穩定幣與USDT一樣與美元1:1錨定,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受到美國政府部門的監管和擁有更加嚴格透明的資產審計程序。

GUSD和PAX作為首批獲政府部門批准的數字貨幣有重要意義,即使給它們發放運營牌照的紐約金融服務局只是州一級的監管機構,還是被譽為老牌穩定幣USDT的強勁對手。它們拿著紐約金融服務部的牌照,隱隱地發出‘重塑穩定幣’的訊號

穩定幣後起之秀們,最近讓老牌大哥USDT“驚坐起”,看了看市場份額才定下心。

無資產抵押型代幣還處在早期發展階段,跟其他兩種穩定幣相比體量還很小,據PANews統計,USDT佔據著絕對的優勢,其以28億美元的市值佔到穩定幣市場的96%左右。

然而,USDT打下的江山基業如今卻信任危機四伏。作為與美元1:1掛鉤的數字貨幣,USDT在2017年因審計報告的缺失、虛假財務和資產儲備無法證明等問題,先被部分美國和臺灣的銀行拉黑,後被質疑大量濫發代幣甚至利用增發USDT來操控比特幣價格。

穩定幣風口藏亂象

穩定幣頻繁出新,雖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市場“重塑穩定幣”的信念,但同時也讓穩定幣市場亂象叢生。

首當其衝的便是被稱為“一場鬧劇”的穩定幣WIT。9月18日,中信國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與銀河數字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銀河資產)聯合推出的資產通證WIT(Wealth in Token)。基於ERC-20的WIT因為是與離岸人民幣(CNH)1:1錨定,並由中國中信集團旗下的資產管理公司聯合發行,所以該消息一經公佈就被眾多媒體的爭相報道。WIT迅速被熱炒為“首個人民幣穩定幣”、“國家入場的信號”等。

熱度僅持續幾天,WIT就被推到“騙子項目”的曝光臺上。中信國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香港總部回應有關WIT的新聞稱,與銀河資產簽署協議的公司並非中信集團旗下的中信國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中信國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官網上也無任何關於與銀河資產合作推出WIT的信息。而且在WIT上與銀河資產的合作的區塊鏈房屋租賃公司兩者的實際控制人被曝為同一人。據深鏈財經報道,通過查驗WIT智能合約地址發現,WIT初始發行量為10億枚,按照其錨定準則,理應有10億離岸人民幣作為資產抵押。但目前為止沒有出現任何關於這10億元人民幣的存款以及託管信息。最後,WIT還被曝缺少Token銷燬機制、缺少多重簽名和權限高度集中等問題。

在最初的短暫熱炒後,WIT的白皮書中提到的四點:與離岸人民幣1:1錨定、由政府企業背書(中信集團)、基於ERC20智能合約和受到審計機構的監督。就有三點遭到了強力質疑。而另兩家真正有著政府背書的新穩定幣,又被指為“去中心化精神的喪失”。

至於被州政府認可的穩定幣,市場還沒有來得及笑話這個好消息,GUSD和PAX就先後被曝擁有隨意凍結、轉移甚至銷燬任何賬戶數字資產的漏洞。

雖然GUSD的發行公司Gemini多次公開強調稱,作為首個受監管的可信數字美元,設置資產凍結機制無可厚非。但大家都很清楚,它們的代碼與數字貨幣去中心化的精神是南轅北轍,依靠政府機構背書換來高信任度,卻也因此失去了數字貨幣的獨立性。

穩定幣不可能三角

GUSD的中心化思路,又將“不可能三角”理論再被提及。“數字貨幣的穩定性、資本的自由流動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為穩定幣無法同時實現的三點。缺少資本的自由流動,是沒有生命力的死幣。缺少貨幣政策的獨立,也就很難成為一個“中立”的貨幣,達不到去中心化的目的,最終還是穿著新鞋走老路。”

穩定幣因其未來的巨大潛力被看重的同時,也因為“不可能”而被懷疑“穩定幣不存在”。比特幣核心開發人員Jimmy Song表達他對穩定幣的看法時說,穩定幣正在努力實現三件事:獨立的貨幣政策,自由資本流動和匯率。同時也正是央行所面臨的三難問題,這三點是無法立刻同時實現的。

在數字貨幣市場扮演著交易媒介一角的穩定幣,因為漫長的熊市開始被重視。時至今日,穩定幣的熱度居高不下,其發展風口也正展露雛形。但其實,多種新型穩定幣在數字貨幣市場“站不住腳”。

其中,大受熱捧的GUSD在短短半個月內連上三家交易所,但PANews查詢發現,它在三家交易所的24h總交易額僅有1355美元。還有與離岸人民幣掛鉤的WIT,它不僅只上架了一家交易所,而且24h交易量也只有2萬餘人民幣,數據排名在1200名之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