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流氓——苗沛霖

要说起晚清的乱局之中谁是最遭人恨的,那苗沛霖绝对是名列前茅,不论是满清还是捻军、太平天国都恨他不死,他又是如何达成如此成就的呢?

政治流氓——苗沛霖

苗沛霖(1798-1863),字雨三,安徽凤台武家集人,生于清嘉庆年间。他家境贫寒,世代为农。为改变自己的命运,他像许多做着科举梦,把闱场看成自己进身功名的主要途径。但三十岁时苗沛霖才获得考秀才的资格。个人天赋,加上刻苦与勤奋,苗沛霖当年考中秀才,成了一个生员。但这个身份,并没有给他的现实生活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改变。苗沛霖依然是贫困潦倒,家徒四壁。

1856年,58岁的苗沛霖迎来了他人生的重大转折点。那年正月,捻军的到来让凤台县武家集的地主们受到了重大的打击,他们想起了原来在捻军中做过事的苗沛霖,而苗沛霖也适时的提出了以“御捻”为口号的组建团练的想法。得到地方豪绅资助的苗沛霖很快的便组织起了一支苗家军。苗沛霖从朱元璋这位同乡的身上学到了不少的经验,他将武家集这个原始的村落改建成了一座防御完备的堡垒,凭借着这些他很快的便拥有了十数万的苗家军,而这也是他未来在不同势力见摇摆的最大资本。

政治流氓——苗沛霖

拥有了足够资本的苗沛霖便开始踏足真正的高层。他在满清权贵、钦差达成胜保的推荐下从一个生员升到了二品大员,可谓是平步青云,但拥有远大志向的苗沛霖并没有感到满足。

1860年,清廷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南方的太平天国和北方的捻军是两个做不完的噩梦,不断的折磨着孱弱的清政府,英法两国对北京的攻陷更是向人们证明了这个朝代的末日已近,苗沛霖也看到了这一点。1860年十月苗沛霖在蒙城设坛,大临三日,为皇帝镐素,称“天下已无主,我等当各求自全。”自称“河北天顺王”,建立天顺王国。

1861年十月,苗沛霖开始了第一次公开反清行动。他联系了捻军与太平天国,表示愿意与他们一起反清,更向太平天国表示愿意接受印信正式归降,太平天国也因此封其为“奏王”。1861年十月,苗沛霖与天捻联军一起攻破寿州城,俘虏了翁同书等大员,后又进攻颍州。1862年三月,清军大集于皖北,苗沛霖眼看攻克颍州无望,于是又和胜保联络,意图反正。到了四月,苗沛霖与清军配合大破天捻联军。苗沛霖为了减少由于自己反叛而在清廷的负面影响,决定对太平天国的英王下手。他将自己的手下派往英王处,对其承诺只要来到寿州,他就集合120万之众,配合英王夺取汴京。英王将筹码放在了苗沛霖的反复之上,不顾部下反对毅然带队北上。一到寿州,以英王为首的一众太平天国将领便被苗沛霖所捕,不久便被处死,英王就义时年仅26岁。

政治流氓——苗沛霖

1863年,随着捻军和太平天国的相继失败,苗沛霖深感自己的末日就要来临。到了五月时,他在凤台誓师“我辈所为,终难一死,不如先发制人”,随即不顾自身势力单薄毅然再次举起反清大旗。1863年十二月,苗沛霖战死于蒙城之战,横行多年的苗家军也随之覆灭,而他的《满江红》也是作于此时,最后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首词。

满江红

匹马西风,几踏遍关山夜月;看今夜霜华掌大,征衣似铁。逸兴顿辞陶令菊,雄心待咽苏卿雪。叹江南江北尽沉沦,红羊劫。

情不惜,妻孥别;心不为,功名热;只随身兵法,孙吴几页。猛虎山中行就缚,妖星天末看将灭。趁秋波挽袖涴罗袍,沙场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