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军”和“天地会”,曾臣服于太平天国,他们算不算太平军呢?

金田起义爆发后,太平军声势大涨,在太平军北上及向长江中下游地区推进的过程中,其他各阶层的民众也纷纷响应。有的起义军因地域相近,直接加入太平军,与太平军融为一体;有的起义军接受太平天国的官爵封号,与太平军联合作战;有的起义军因地域较远,割据地方,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但仍然奉太平天国为正朔;有的起义军独立行动,进行单独的反清斗争。

各地区的起义军和太平军一道,沉重地打击了清政府。因同时期部分起义军与太平天国关系过于密切,有学者曾直接把部分义军称为太平军。除了与太平军一道抗击清军的起义军之外,一些以保卫地方为名的地方武装,为了自身的利益也曾一度臣服于太平天国。那这些起义军是否可以被称之为太平军呢?

“捻军”和“天地会”,曾臣服于太平天国,他们算不算太平军呢?

一、捻军

太平天国北伐军经过淮北时,处在隐蔽状态的捻党便乘势而起,并发展壮大成为捻军。咸丰七年(1857年)二月,太平军李秀成部与捻军首领张乐行在霍邱县会盟,揭开了捻军与太平军联合作战的序幕。

会师以后,张乐行部捻军在内部虽然依然保持原来的组织,但其接受了太平天国的封号、官爵,张乐行本人也曾先后被封为“成天义、沃王”等职。这时期张乐行部与太平军关系密切,双方进行了多次的军事合作。

到咸丰十一年(1861年)底,张乐行部因与太平军发生矛盾而离开淮南地区,此后双方虽然有合作,但关系不如以前紧密,这种情况到同治二年(1863年)春天张乐行殉难为止。

“捻军”和“天地会”,曾臣服于太平天国,他们算不算太平军呢?

张乐行部捻军虽然在内部保持自己原有的建制,但在太平天国的号令下,多次与太平军联合作战,其部各将也被太平天国授予官职。张部捻军虽不是太平军嫡系部队,但鉴于张部与太平军联系如此紧密,所以应该可以把张部捻军划分为太平军。

同时,张乐行虽然是捻军的盟主,但我们不能认为整个捻军都听从张乐行的号令,捻军的权力并未交给张乐行,未赋予张乐行绝对支配别人的权力。当时整个淮北地区,捻军到处聚义,称王者颇多,都是各自为政,捻军没有统一的组织,统一的领导。

张乐行被清军处死后,太平军陈得才部与捻军领袖张宗禹等部联合作战。当时,太平天国每况愈下,到同治三年(1864年)十月初,太平军在安徽英山县、霍山县大败,西北太平军大多溃散投降,仅余遵王赖文光、邱远才部数千人突破清军的围困,后遵王率部加入捻军与捻军联合作战。

“捻军”和“天地会”,曾臣服于太平天国,他们算不算太平军呢?

这时期的捻军虽然在军队建制上吸收了太平军的一些做法,而且赖文光个人以及太平军余部也企图联合捻军来复兴太平天国,但由于此时赖文光部与捻军相比,实力过于弱小,在捻军内部,太平军仅属于从属地位。最重要的是,目前尚无史料证明后期捻军公开打出太平天国的旗号,也没有史料证明捻军提出或实行过太平天国的政治制度、理想和宗教信仰,或其他什么政治纲领。

因此,后期捻军虽仍然有很大实力,但也只能把原太平军将领赖文光、邱远才部作为太平军,而与赖文光合作的其他捻军则不属此列。

二、天地会起义军

太平军起事之前,两广、湖南就有天地会发动起义,但很快为当地清军镇压。金田起义之后,各地的天地会也纷纷起兵响应,太平军从广西北上途中,仅在湘南地区就吸收了天地会义军“五万多人”。

天地会义军的特点,就是组织分散,“山堂林立,各支态度不同”。各组织之间互不统属,彼此之间,不发生纵横关系。因天地会各支起义军并不相互统一,所以天地会起义军与太平军的关系错综复杂,我们可归结为三类:

“捻军”和“天地会”,曾臣服于太平天国,他们算不算太平军呢?

其一,直接加入太平军,与太平军融为一体。如金田起义之初加入太平军的罗大纲部,在永安加入太平军的李能通部。

其二,加入太平军,接受太平军封号,也随太平军作战,但他们在自己内部仍然保持原来的建制、旗帜,太平军中的“花旗军”。如跟随石达开远征的张志公部,天京沦陷后,随太平军在南方作战的林政扬部。

其三,奉太平天国为正朔,但未与太平天国有实质上的联系,部分天地会堂口在太平天国的影响下,独立进行反清斗争。如咸丰四年(1854年)六月,以陈开、李文茂为首的广东佛山地区的天地会会众举行了起义,起义之后他们进入广西,建立自己的政权——大成国。

三、其他地方武装

太平天国时期,战乱频繁,很多地方强人以保卫地方为名建立了私人武装。由于太平军与清军在部分地区形成拉锯战,这些私人武装为自身利益,反复无常。当太平军势力到这些地方时,这些武装假装投降太平天国,在名义上接受太平天国的封号,实则保持自己内部独立,有的甚至仍与清军仍保持有亲密的联系。

“捻军”和“天地会”,曾臣服于太平天国,他们算不算太平军呢?

这样的武装有苗沛霖集团,徐佩瑗的永昌团练,费秀元、费金绶父子的枪匪集团,他们与太平军的关系也十分复杂,咱们就以苗沛霖集团为例概述其与太平军的关系。

咸丰六年(1856年)夏天,捻军打到凤台,苗沛霖以自卫为名,乘势崛起“里人曲听之,奉为练长。”

咸丰七年(1857年)秋天被胜保招安后,清廷对其放之任之,到咸丰十年(1860年),其已发展成拥众数十万的地方实力集团。同年八月底英法联军攻陷北京,苗沛霖认为据地称王之时已到。次年一月苗沛霖集大军围攻当时的清廷安徽巡抚驻地寿州。寿州围城之后,苗沛霖便派人到庐州与太平军陈玉成部联合,并接受太平军的册封,“陈玉成给伪印,称‘奏王’。”

安庆失守后,太平天国局势转危,苗沛霖“会闻浙抚曾公国荃、安抚李公续宜连破英王陈玉成,复安庆诸郡县,复下薙发令反正”。转而又投靠清廷,并在寿州诱捕陈玉成。

“捻军”和“天地会”,曾臣服于太平天国,他们算不算太平军呢?

苗沛霖虽然接受过太平军的封号,也与太平军有过合作。但细究起来,太平军与苗部的合作中,太平军始终为苗所利用,苗沛霖利用太平军、捻军为之冲锋陷阵,从而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在每次战役中,苗军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太平军反而成了次要地位。苗沛霖本人也素有野心,始终以自身利益为第一,为了利益可以反复无常。

与苗沛霖一样,徐佩瑗,费秀元、费金绶父子等人,并未真心地想加入太平军,他们在臣服太平军的阶段中始终保持自己的建制,对于太平天国的号令也不怎么遵从,所以不能将其划入太平军范畴。

“捻军”和“天地会”,曾臣服于太平天国,他们算不算太平军呢?

总的来说,太平军与同时期的其他义军及地方武装关系较为复杂,各个地区之间差别很大,需要因时、因人而异。在梳理这一关系时应该秉着一个原则,那就是凡是与太平军发生实质联系的起义军都属于太平军,对于那些借用太平天国的名义来号召群众举事,但并未与太平天国政权有实质的联系,则不属于。具体来说可以归结为两类:

一是天地会、捻军及其他义军队伍中直接加入太平军,和太平军融为一体的,如李昭寿、李能通等。

二是那些与太平军联合作战,但在内部仍保持自己建制的队伍,如捻军中的张乐行部,天地会的花旗军。

对于那些遥奉国号,奉太平天国为正朔以及仅在名义上投降太平天国的武装,但与太平军并无实质联系的起义军及其他武装,如陈开、李文茂建立的大成政权,云南的杜文秀起义等起义军则不应该属于太平军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崔之清,陈蕴茜《太平天国战争全史》

张林强《太平天国降将群体研究》

张之文《太平天国军事史》

江地《捻军史论丛》

“捻军”和“天地会”,曾臣服于太平天国,他们算不算太平军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