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教科書上的「逃跑將軍」,葉志超爲何狂奔五百里,棄城而逃

用最通俗的語言,為您講述最有趣的歷史。

在舊版的歷史教科書上有這麼一段。說甲午戰爭中,日軍逼近朝鮮平壤城時,守城的葉志超將軍,棄城逃跑,狂奔五百里,退到了中國國境內。“狂奔五百里”,短短五個字,使葉志超成為了一個逃跑將軍的形象,也讓其成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那麼,這位曾經非常有血性的戰士,為何淪為了一個“不戰自潰”的敗將呢?今天就讓我們來談談這個話題。

歷史教科書上的“逃跑將軍”,葉志超為何狂奔五百里,棄城而逃

教科書文字

在說這個話題之前,我們先講講葉志超生平的經歷,好全面的瞭解這個人。話說當年曾國藩組建了湘軍,吸收了很多當地的人才。後來類似的,李鴻章也組建了淮軍,李鴻章是安徽合肥人,所以湘軍中就有很多安徽的英雄。葉志超是現在安徽省肥西縣的,就在合肥的西邊,所以按道理說,葉志超是李鴻章的老鄉,有地利的因素,他就加入了淮軍。

歷史教科書上的“逃跑將軍”,葉志超為何狂奔五百里,棄城而逃

葉志超作戰非常勇猛,話說有次在和太平軍打仗的時候,葉志超被一槍打中了腹部,別人都以為他該死了。誰知道,他爬起來繼續戰鬥,越戰越勇。原來啊,那一槍正好打中了他的腰刀。正因為此,他的上級認為他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以後再打仗都讓他站前面,葉志超也因此得到了很多鍛鍊。

因為打仗特別勇猛很強,葉志超就靠著這種能力在軍隊裡一步一步的被提拔。在平定了捻軍之後,葉志超當上了直隸總兵;鎮壓了北邊的道教起義後,葉志超又被賜給了黃馬褂,可謂是步步高昇,實現了人生的跨越。

歷史教科書上的“逃跑將軍”,葉志超為何狂奔五百里,棄城而逃

那麼,打仗這麼猛的葉志超,怎麼就在甲午戰爭中棄城而逃了呢?聽我來講今天的正事。話說,1894年,朝鮮爆發了農民起義,然後朝鮮請求中國幫忙鎮壓,這個時候,李鴻章就派葉志超過去幫忙了。不過,日本說自己要保護自己的僑民,也跟著來了。來就來了,然後,清朝平定了朝鮮的事後,跟日本說咱們一起退兵。然而,日本找了很多借口,就是不離開,不僅不離開,還繼續增兵。這不明擺著要找事嗎!果不其然,沒過幾天,日軍就襲擊了清軍的運兵船,接著向朝鮮的清軍陸軍發動了進攻。

歷史教科書上的“逃跑將軍”,葉志超為何狂奔五百里,棄城而逃

大家都知道,現在的朝鮮半島,南邊是韓國(首都是漢城),北邊是朝鮮(首都是平壤),平壤離中國更近。當時,葉志超在漢城附近,聽說日本要進攻坐立不安,葉志超手下跟他建議,漢城旁邊有個城市是個防守的好地方,我在那裡狙擊日本,你當後援怎麼樣。葉志超沒辦法,同意了他的方案。結果,葉志超沒當後援,直接跑平壤去了。手下一看,老大都跑了,也跟著去了。

歷史教科書上的“逃跑將軍”,葉志超為何狂奔五百里,棄城而逃

這個時候想說個插曲,就是為什麼日本要發動中日戰爭,有一個原因就是本來日本想慢慢的滲透朝鮮然後侵略朝鮮,結果在朝鮮的袁世凱屢屢破壞日本人的計劃,日本人急了就直接來狠的了。而在當時,日本把漢城控制之後,袁世凱還在漢城城內。作為日本人眼中釘的袁世凱,肯定會死無葬身之地的。結果,袁世凱竟然在日軍的重重包圍下蒸發了,用的計謀不可謂不巧妙,當然了,這些就以後再說了。

歷史教科書上的“逃跑將軍”,葉志超為何狂奔五百里,棄城而逃

言歸正傳,葉志超跑到平壤後不久,日本人開始進攻平壤。日本人採用四面包圍了方法,分四路進攻。葉志超手下的兵也是很勇猛,把日本人給打退了。但是,葉志超並沒有乘勝追擊,而是下令收兵,於是,日本人又反撲了過來。另一員大將左寶貴親自登城指揮,他讓葉志超支援他,葉志超不理,而是建議棄城逃走。左寶貴見這樣,就繼續戰鬥,他怕葉志超跑了,然後派人盯著葉志超。結果,左寶貴不幸戰死了,沒有監視的葉志超最終逃走了。從平壤一口氣跑到鴨綠江,狂奔五百里,如果去參加馬拉松肯定能獲獎。

歷史教科書上的“逃跑將軍”,葉志超為何狂奔五百里,棄城而逃

鴨綠江

肯定會有人問,這葉志超的表現好奇怪啊,為什麼這麼畏戰呢?其實分析那時的歷史,有三個原因。

第一,此時的葉志超早不是以前的葉志超了,當年他出生貧寒能夠忍受痛苦,現在的他已經享受過榮華富貴,思想受到一定程度的腐化,再加上年事已高,肯定會有些厭戰的情緒。而且,在赴朝鮮以前,他就是推辭了很多次沒成功才來的。第二,在朝鮮戰場上,葉志超曾收到過妻子的家書。後來敗仗後被日本繳獲,裡面有“勿身先士卒”等字句。有人說,葉志超是受了他妻子的影響。其實這種說法有些牽強,因為這都是些妻子對其的關心話,並無多重的分量。

歷史教科書上的“逃跑將軍”,葉志超為何狂奔五百里,棄城而逃

第三,李鴻章對其的叮囑可能是最重要的了,也是起決定作用的。因為淮軍基本上是李鴻章的私家軍,也是支撐李鴻章在朝中地位的本錢,如果淮軍被打沒了,那麼李鴻章也沒什麼地位了。想當年僧格林沁大將軍就是因為太盡力,落得晚年淒涼。所以,消極避戰,雖承受了罵名,但報效了中堂。

葉志超回朝後,被朝廷所處置,判了死緩,李鴻章力爭,最終得到赦免回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