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平壤之戰明軍讓日本消停300年 清軍則被打得潰不成軍

日本這個小國,從來沒有缺少過野心,由於國土面積小,資源匱乏一直對我國的領土垂涎三尺,一心想侵略我國土地。

其中在明清都發生過“平壤之戰”而結局完全不同。究竟原因是什麼呢?

兩次“平壤之戰”都是日軍挑起的,目的是通過朝鮮侵略中國。

明朝萬曆年間日本想借道朝鮮攻打明朝,但遭到朝鮮的拒絕,於是發兵14萬進攻朝鮮,短時間內就擊敗了朝鮮順利侵佔平壤。

朝鮮國王李昖請求明朝出兵,明朝接到朝鮮告急後,由於輕敵,前期只派了數千人馬增援,結果被日軍以火槍擊敗,後增兵至3.5萬援朝平倭。

同樣是平壤之戰明軍讓日本消停300年 清軍則被打得潰不成軍

戰鬥開始之後,明軍發炮攻城,“響振天地、山嶽皆動”在明軍強烈火炮的攻勢下,日軍依託城池拼死反擊,明軍攻擊受挫。

在緊急的情況下,明軍主帥李如松親率兩百親兵馳往城下,嚴令前進!明軍在主帥激勵下奮勇攻擊,所有將士勇猛異常,在攻打牡丹峰時遊擊將軍吳惟忠胸口中彈,仍然大呼督戰,率部攻克峰頂。戰鬥中主帥李如松坐騎被日軍子彈擊中,換馬再戰。明軍的勇猛加上火炮的攻擊,日軍很快敗退。

據統計,明軍斬獲日軍的首級就達到一千六百四十七。但日軍的傷亡總數不止這些,其連同被炮火轟炸、硝煙薰燒及其它原因而死的,總損失超過萬人以上。而明軍陣亡七百九十六人,受傷一千四百九十二人。

同樣是平壤之戰明軍讓日本消停300年 清軍則被打得潰不成軍

這次平壤圍城之戰,充分展現了火器在戰場上的優勢,日軍憑藉火槍打敗了朝鮮,而明軍又通過火炮完全碾壓日本的火槍,同時加上明軍英勇善戰最終贏得了勝利。平壤之戰以明軍的大勝告捷。 等日軍再次有機會踏進平壤, 已是整整300年以後的事了。

另一次平壤之戰是在1894年9月15日開始的,是甲午中日戰爭選戰後的首次戰役,當然不用說了,這場戰爭也是由日本挑起的,其目的主要是為了驅除清朝在朝鮮的力量,可以說,這場戰爭的發生是日方蓄謀已久的。

清軍對於這場戰役,可以說是準備的非常充分,但最終還是以慘敗而告終。

一開始清軍以絕對的優勢壓制了日軍,但是由於諸軍總統不給力,左寶貴的陣亡,使清軍諸軍總統葉志超嚇破了膽,與眾將商議,決定棄城逃走。

同樣是平壤之戰明軍讓日本消停300年 清軍則被打得潰不成軍

由於清政府消極的抵抗,缺乏士氣和決心,在作戰的氣勢方面就先輸給了敵方,再加上諸軍總統葉志超貪生怕死,庸懦怯敵,導致大軍錯失良機,所以還未經接仗,在精神上就先崩潰了。不過,最後葉志超被清政府送往京師,並被斬首。

此次整個平壤之戰持續時間很短,以清軍大敗告終,清軍死亡近2000人,被俘數百人,而日軍僅以傷亡700人左右的代價奪取了朝鮮北部重鎮——平壤。

兩次平壤之戰結局不同,可以看出主帥對一場戰爭的影響,一個英勇善戰、不怕犧牲;一個膽怯無能,倉皇而逃。不過膽怯者終究為他的膽怯付出代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