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好奇五十六個民族裡為何沒有鮮卑,羌,氐,匈奴,羯,契丹,突厥,等民族?

夢淚孤舟


古代民族與今天的民族很多用的不是一個稱呼。

第一、契丹直系後裔很明顯就是達斡爾族,今天在達斡爾族裡發現了高頻的O2a基因,這個基因與泰族老撾主體基因一致,此基因在漢族裡佔5%,湖南漢族裡相對於其他省份又高一些。這說明,契丹主體是周代以後流落東北的楚人與東北民系融合出來的。歷史記載耶律大石帶領部分族人去西域建立了西遼,今天也能發現西域有這個基因。並且在回民裡也發現了這個基因。比如微博名人馬曉霖就是這個基因。我估計其祖先就是混在回民裡返回的人。

第二、羌,羌人不必說了。羌是構成無數民族人口的基礎。漢族主體就是。藏族、彝族、蒙古族、克欽裡都有很大佔比的O3。羌族同樣還存在。

第三、突厥。其實突厥與匈奴一樣,都分黃白兩個部分。今天看也很明顯,在中國的維吾爾和哈薩克就是突厥後裔。有人認為維吾爾不是,土耳其才是。其實這是不對的,從根上說,維吾爾出自丁零人,也可以算鮮卑,最早其實就是鬼方。維吾爾是回虎的意思,就是指從中東返回的十支以色列支系之一。羌方和鬼方都是返回者,也是殊途同歸這個詞的來源。

鬼方其實就是沿海支體系,也就是沿海九黎與日耳曼構成的聯姻組合。他們在大鯀時代被髮配四川和東北。四川這一支是大禹體系,已經於夏時返回,主體就是百越。夏啟驅逐的有扈氏就是日耳曼。而東北這一支留下部分帶領跟隨民族,其餘去了中東。返回後就構成了鬼方。鬼方與鮮卑和回虎都有關係。鬼方里的黃種部分一方面構成黃種突厥哈薩克等民系。一部分與日耳曼基因,西遼後裔、蒙古人、少量阿拉伯人等一道返回中原,就是某不可描述群體。回虎的意思是返回中國。

現在維吾爾裡已經沒有鬼方里的黃種部分,後來又融合了白匈奴系的波斯基因和阿拉伯基因以及13%的漢族軍人後裔。土耳其則是白突厥日耳曼去了歐洲後留下一部分帶領的高加索舊人種軍團構成的。相比之下,其實維吾爾比土耳其有更多的突厥底子,土耳其人只有14%的日耳曼基因。哈薩克底子是黃突厥,也是月氏。但父系基因在戰爭中被置換了,尤其蒙古時代。不過文化很明顯還保留著。

第四、鮮卑。最早的鮮卑與鬼方有關,可能黃白都存在,黃的是沿海支O1。白的日耳曼基因R1b。但是後來匈奴的海量人口入鮮卑,所以後來的鮮卑其實多數是黃匈奴,就是北三苗,也就是蒙古族裡比例第二多的O3。五胡亂華時遭遇大量損耗,所以鮮卑裡白的很少。可能在直系後裔錫伯族裡有一些,但錫伯族同樣多數是黃匈奴居多。歷史記載與實際正相反,歷史記載描述了各式各樣的鮮卑,然而北方、東北民族基因看,其實黃種匈奴O3和N反而大量融入其中。包括韓國人可能都是匈奴融入了O3更多,而非從漢族融入更多。因為語言和眼睛感覺是這樣的。黃種鮮卑可能還有西夏党項人。今天珠穆朗瑪峰周邊提供登山服務的夏爾巴人可能就是。匈奴系的鮮卑主體就在蒙古族裡。

第五、匈奴。匈奴分白匈奴和黃匈奴,黃匈奴又分O3系和N系。N系大多遠走西伯利亞,就是烏拉爾民族,包括芬蘭人。蒙古族裡則是布里亞特蒙古族這個分支為N系。在北方各民族裡都有一定比例。還有一部分則與羌人一道進入藏彝走廊,融入彝族,花腰彝族就是。白匈奴包括了印度白種、中古波斯、古羅馬、斯拉夫。在中國境內的是與中古波斯有關的塔吉克族,以及融入維吾爾的部分。中東的庫爾德人可能是比伊朗人還要純正的中古波斯人。

O3系黃匈奴就是西戎牧羊人,也就是羌人。漢族主體就是,藏族、蒙古族、彝族、克欽等等民系裡都有大量存在。

第六、羯。從名稱看,很明顯屬於突厥系,因為突厥名稱起源是黃種九黎的姐這個語音(內陸支苗蠻是(妹),也就是夏桀名稱的來源。之所以叫突厥也可以看出上古黃種更強勢。

沿海支帝舜體系就是冥神系,原因是他們會挖地下建築。在土耳其就發現了地下迷宮。而關於羯的歷史記載同樣記錄了這個特點。這說明他們就是突厥的一種。我估計就是日耳曼去歐洲後留下一部分帶領的跟隨民族。也就是與土耳其有關的群體。羯人五胡亂華時非常殘忍,目前看中國人的基因裡並沒有與土耳其有關的基因。不僅沒有日耳曼基因,也沒有土耳其裡大量存在的高加索G系、北歐基因I系。這說明羯人大部分已經損耗掉了,還有就是逃出去也可能死絕了。因為維吾爾裡也沒有這些基因。


國病


對於這個問題,怎麼說呢,其實好好看一下中國的五十六個民族,你就會發現羌族赫然在列。而其他的如鮮卑,匈奴,羯,突厥等民族,確實是不見了。


今天的羌人大多生活在阿壩州南部汶理茂地區,這裡地處岷山深處,山高谷深,易守難攻,且交通不便,因此直到今天都很好的保持了羌族原本的文化傳統與面貌。

今天岷山一帶這一支羌人,與五胡亂華中的那一支羌人都是來自古羌集團,都是古羌集團的分支,但二者並不是同一支羌人。


今天岷山一帶的羌人,在遠古時期就從西北的古羌集團中分化出來,他們離開河湟谷底,沿松潘高原一路南下,擊敗岷山一帶的氐人後世居此地,與後來五胡亂華時期的那一支羌人並不是同一支。

而被這一支羌人擊敗的氐人,則離開岷山一帶,南下成都平原,後創造出燦爛的三星堆文明,這在我之前的回答中有關於三星堆人來源的詳細推測說明,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因此,雖然隨著歷史的發展,曾經龐大的古羌集團慢慢融入中原,但因為岷山一帶交通閉塞,才使得這一支羌文化很好的保存到今天。


Ko蜀北一


鮮卑、匈奴、羯、契丹、突厥都是活躍於中國古代的遊牧民族,而古羌族是半農耕、半遊牧的民族,只有氐族是固定居所的農耕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它們已經大多融入華夏。所以在中國今天的56民族之中,除了羌族還作為獨立民族存在,其他的民族都已經消亡了。與其說是消亡,倒不如說是融入到了其他民族中。

第一、鮮卑族、契丹族

鮮卑族是東胡的分支,也是繼匈奴以後第二個稱雄蒙古高原的民族。東漢後期,鮮卑首領檀石槐統一了鮮卑各部,南下蠶食東漢的領土,但鮮卑不久後又分裂瓦解。五胡亂華時,驍勇的鮮卑人在中國北方建立了繁多的割據政權,在隋唐時期,鮮卑族已經基本融入漢族,不再作為獨立的民族出現。在李世民的凌煙閣24功臣中,就有不少鮮卑後裔。

契丹族與鮮卑族的淵源很深,也是東胡的後裔。早在南北朝時期,就有契丹人的記錄,但契丹真正強大起來還是在唐朝末年。916年,契丹八部之一的首領耶律阿保機建立了遼帝國。遼與西夏、北宋並立,稱雄漠北200餘年。遼國滅亡後,契丹人逐漸被女真、蒙古、漢族所吸收。



第二、匈奴族、羯族

匈奴是一個古老的遊牧民族,也是第一個稱雄蒙古高原的遊牧民族。秦朝末年,匈奴首領冒頓單于統一了匈奴各部。漢高祖劉邦討伐匈奴,結果在白登陷入重圍,最後約定和親而還。西漢、東漢兩朝接連對匈奴發動戰爭,才導致匈奴瓦解為南匈奴、北匈奴兩支。北匈奴向西遷徙,下落不明。南匈奴則在五胡亂華中被更強大的鮮卑人所滅。《北史》記載,北朝鮮卑人南征時,多次使用匈奴的奴隸充當鮮卑軍隊的馬前卒。



羯族是匈奴的分支民族,人口稀少,僅有10萬人(一說15萬),但卻是五胡亂華中最殘暴的遊牧民族。在4世紀時,羯族人石勒曾建立過後趙王朝。後趙滅亡後,羯族人因為遭到鮮卑軍隊和漢人冉閔的屠戮,大體消亡。

第三、羌族、氐族

羌族是遊牧於西部的民族的一個泛稱,族群範圍非常巨大。從漢朝時期開始,羌族的叛亂就經常發生,例如給東漢王朝造成過重創的“西羌之亂”。宋代以後,北部羌人已經趨於消亡,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今天的羌族是宋朝時期的西南羌的後裔,跟古代所謂的羌族並不完全相同。此外,還有一部分羌族也融入了藏族血脈之中。

氐族本是一個古老的農耕民族(有人認為氐是羌的分支),活躍範圍包括今天的甘肅省、陝西省、四川省等地,在全盛時也曾有近百萬人口。五胡16國時期,為了避免氐族聚集形成危害,後趙皇帝石虎將西南的氐、羌15萬人遷移到河南、河北等地,與漢人雜居;前秦皇帝苻堅又將關中的氐族1萬五千多戶(約10萬人)遷移到河北鄴城、山西晉陽、河南洛陽等地。所以在南北朝時期,氐族的漢化比較徹底。

第四、突厥族

突厥族是繼匈奴、鮮卑、柔然以後第4個稱雄蒙古高原的民族,且影響深遠,以至於今天的土耳其人都自稱突厥後裔。突厥人原本只有一個部落,那就是阿史那部落,他們是柔然人的奴隸,以善於鍛造鐵器而聞名。在6世紀中葉突厥消滅了柔然,吸收了周圍許多部落(包括烏古斯人),並對後來的隋唐都造成了巨大的威脅。突厥在唐朝逐漸消亡,被漢族、回鶻、室韋和中亞其他的民族吸收,純粹的突厥人---阿史那部落已不存在了。


歷史的荒野


其實也沒什麼好奇怪的,歷史的長河就像大浪淘沙,使一些個民族強大了,也使一些個民族,就此消失在歷史的長河。

最終到現在形成了56個民族。

在古代我國的北方生活著許許多多的少數民族,他們分別有,匈奴人,突厥人,契丹鮮卑和羌族等,大多數的少數民族都沒有自己的文字,所以他們的歷史沒有被自己記錄下來,只是在生活在中原的漢族人,在歷史的事件中,記錄了他們一些活動,這些個少數民族在不停的融合與崛起,而他們又非常的嚮往物產豐富的中原地區,不時與中原地區的人民,發生衝突,在戰敗後,有的流落到其他的地方,有的已經融入了其他民族。

就此他們的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在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就是匈奴人,相傳,還是在炎黃時期,流落到北方的一個靠遊牧為生的部落,在日漸強大後,不斷的統一其他部落,形成了一個強大的民族,在戰國時期,便開始騷擾中原一代的居民,在秦朝時期修築的萬里長城,就是抵禦這個少數民族對中原地區的騷擾。

到了漢代以後,漢高祖劉邦採用了隨和的政策,得到了一個階段的和平,到了漢武帝時代,便發動了大規模的討伐戰爭,將匈奴人徹底打敗,一部分融入到中原地區的漢民族,被皇帝賜予劉姓,一部分遷徙到西域地區便徹底消失,在歷史的長河沒了記載,流落到其他地區的匈奴人,又演變成了一部分其它民族。



像突厥人,據歷史的考證,他們就是從匈奴人那裡演變而來的,但是他們的命運,也同匈奴人一樣,在唐王朝的打擊下,一部分臣服於大唐王朝,被賜予李姓,一部分也是逃亡西域,消失在歷史的長河,同樣也是如此一部分便變成了其他民族後來的柔然,蒙古等民族。

而至於契丹族,他們的起源在最近有了一些新的猜測,因為他們最早是出現在東北地區,從紅山文化和查海文化推測,早在8000年前,這裡就有居民存在,而他們的興起是在宋朝時期,這個民族很有可能就是東北地區的老居民,在遼寧內蒙古東部出土的一些文物中,發現了很多契丹文化,以及契丹文字,在北宋時期,他們便有了自己的政權,大遼帝國。



這樣一個帶有自己文字的民族,他們有哪去了呢?

當大遼國被女真族的金國人打敗以後,一部分融入到了女真族中,一部分融入到了漢民族中,又有一部分遷徙到了西域,也就是後來的西遼政權。

而這個西遼政權的契丹人,後來又在蒙古勢力的打擊下徹底消失了。

對於他們的考證,只能從出土文物中找出蛛絲馬跡。


趙志軍001


我的觀點是當時劃分民族的時候時間來不及了。

中國對於民族的劃分是受到了蘇聯老大哥的影響,解放後不久就開始著手劃分了,雖說直到1990年才最終確立56個民族,但真正的民族劃分工作主要集中在文革前,在文革前就已經劃分出了五十多個民族。文革爆發後,國家正常秩序被打亂,這項工作也不得不戛然而止。要不是這些歷史原因,可能中國劃分的少數民族要比現在多得多,據說當時僅雲南省呈報上來的少數民族就有兩百多個。

就我身處少數民族地區而言,有些少數民族的劃分還是比較草率的,如我身邊的不少朋友,祖上是山東或河南遷移過來的,風俗習慣和我們漢族無異,就因為會說壯話,結果被劃分成壯族,他們自己都覺得莫名其妙。好在高考少數民族可以加分,所以大家也沒什麼疑義。

廣西基本上是最和諧的少數民族地區了,各個民族之間基本上沒有什麼隔閡,朋友們一起交往的時候也根本不會考慮什麼民族問題,因為我們都同屬中華民族。


叫花子和老頑童


這些民族有的已遷徙離開了中國,有的因戰爭被屠殺殆盡,有的則融入了其他民族。漢族的前身是華夏族,但現在的漢族人成分複雜,漢族人中有歷史上的多個民族的後裔,當然也包括提問者提到的這些民族。

例如:匈奴,一部分匈奴人遷入歐洲,今天的一部分匈牙利人就是匈奴人的後裔,而另一部分匈奴人則融入了其他民族,包括我們漢族人中就有匈奴人的後裔。

再舉例:契丹人曾創立了在中國北方強盛一時的遼朝(907年—1125年),這個封建王朝全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 。但曾經大放異彩的契丹人今天已經泯滅在了歷史的長河中。專家用DNA技術對比考古發掘的古屍,現在的達斡爾族與契丹人有最近的遺傳關係,為契丹人後裔。有專家研究認為,雲南的阿、莽、蔣氏“本人”與達斡爾族有相似的父系起源,也是契丹族後裔。雲南省保山地區約有十餘萬分屬現在十來個民族的阿、莽、蔣姓“本人”,這些人也是契丹族後裔。

古代在北方,各個部落、民族間為了爭奪土地、擴張自己的勢力戰爭頻發。經常會發生這樣一幕:戰勝的一方把戰敗一方的成年男子全部殺掉,掠奪老人的食品讓老人自生自滅,將孩子與女人抓去做奴隸。


跪射俑


這些少數民族最後都被融合到了一起,就是現在的河南人。





感悟人生85872


首先提醒一下,今天的五十六個民族裡,是有羌族的。

樓主所說的鮮卑、氐、匈奴、羯、契丹和突厥,都是非常古老的民族了,最晚消失的契丹,距今也已經有近1000年的歷史。其實民族融合絕對不只發生在民國和今天,在古代甚至要更為嚴重。

比如鮮卑,中學歷史課上都學過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吧,從制度到語言到服飾到文化,鮮卑族全面快速的進行漢化,並且鼓勵與漢族通婚,這麼一來,人口本來就少的鮮卑族很快就消失了,說漢語,寫漢字,穿漢服,與漢人通婚,那鮮卑人還叫鮮卑人嗎?

匈奴人和突厥人,也曾是中國古代北方草原的霸主,因為漢朝和隋唐的打擊,不得不遷徙歐洲或西亞,據悉今天的匈牙利人就是匈奴人後裔,今天的土耳其人就是突厥人後裔,其實“Turkey”就是突厥的意思,只不過咱們把他刻意翻譯成了“土耳其”。

契丹人,也曾在五代十國到北宋時期稱霸北方,後來東北的女真人興起,滅掉遼國後,為防止契丹人造反,採取了“分而治之”的“滅族”策略,將契丹人分散遷徙至中原漢地,更名改姓,遠離草原的契丹人從此消失。目前,雲南省的“本人”就是契丹族後裔,從他們祖先的墓室中發現了遼國壁畫和耶律氏字樣,可見他們是遼國皇族耶律氏後代,只不過他們今天姓“蔣”,民族身份是漢族。

氐人和羯人也是類似於契丹和鮮卑,在南北朝時期快速漢化,實際上在五胡亂華之前,氐人就已經具備一定的漢化程度了。宋朝的《百家姓》記載,姓氏為“節”的,有一部分就是氐人的後代;羯與氐類似,在南朝的侯景之亂後,更名改姓,消失在歷史中。

因此,可以確定的是,鮮卑、契丹、氐、羯,已經成為了中華大家庭的一部分。


北宋一書生


一個民族的存在,至少有以下因素:

1、相對固定的生活區域;

2、與周邊不同的生活習俗;

3、有自己的語言。

那麼按照這三個因素來看看這些中國古代北方民族。


匈奴

確切來說,應該是匈奴人。匈奴是一個國家政權名稱,同時也是一個民族名稱。

匈奴後代的去向,主要有三:

1、西遷,成為匈人;

2、南下,融入為漢人或者繼續保持匈奴習俗;

3、繼續留在大漠,融入成為鮮卑人或柔然人。


鮮卑

鮮卑主要分為三大部分:東鮮卑(段部、慕容部、宇文部)、北鮮卑(即北魏拓拔氏和柔然人)、西鮮卑(西鮮卑主要是遷移和混血,主要有:吐谷渾(東鮮卑慕容部的西遷)、乞伏部(鮮卑和敕勒的混血,建立西秦)、鐵弗人(鮮卑、烏桓、匈奴三種混血,建立夏國)、禿髮部(北魏拓拔氏的西遷,建立南涼)。見下圖

鮮卑後裔的去向:

1、東鮮卑大部分成為契丹人,少數成為高句麗人。宇文部中的迭刺部就是契丹八部之一。

2、北鮮卑建立北魏後,大部分在隋唐之後融為漢人;北鮮卑的柔然人,分成三部分:留在本地的成為突厥人,東遷的成為契丹人,北遷的成為室韋人(蒙古人的祖先)。

3、西鮮卑,大部分融入為突厥,少部分進入北魏,和北鮮卑共同融合為漢人。

上圖為中國境內的現代羌人服裝


羌分為先古羌和後古羌兩類。

先古羌是指秦朝之前的羌人,秦朝之後先古羌和東部人融合,成為漢人的基本組成。

後古羌是秦朝之後的羌人,在東漢時因為東漢的殖民政策部分後古羌成為漢人,成為董卓西涼集團的主要構成,其他拒絕漢化的後古羌形成今天的:藏族、彝族、白族、納西族、普米族、傈僳族、拉祜族、基諾族、阿昌族、景頗族、獨龍族、怒族、土家族等藏緬語族。


氐族一般認為是和羌族是同一個來源。現在新觀點認為氐族是藏族(古吐蕃人)中的白馬藏人,他們和藏人在語言、習俗都有很大差異,因此獨立於羌人而自稱。

氐族在漢朝到三國期間,兩次大規模遷移到關中居住。十六國時氐人建立前秦、後涼、仇池等國家。唐朝時,氐一部分融合為吐蕃,一部分融入到漢族。

現代的白馬人被普遍認為是氐人的後裔。


羯,在晉朝之前沒有文字記錄。因此對於羯的來源,沒有統一定論,但一般公認:羯是南匈奴的一隻。

羯,是否是獨立的民族,也沒有定論。中國史書一般都將羯,稱呼為羯胡,或者是雜胡,即雜種胡。因此有學者認為,羯是北方遊牧民族通婚的後代,是南匈奴的一部分,並非獨立民族。

石勒的後趙,是羯胡的第一個政權。後趙的冉魏為加強自己的統治,號召漢人對羯胡進行種族滅絕性的,羯胡自此很少出現在中國歷史上。

即羯的後代的取消,大部分在冉魏的種族滅絕政策下被殺,少數部分生存下來。北魏權臣爾朱榮、唐朝的安祿山,很有可能就是羯人後裔。


突厥

突厥主要分為東突厥和西突厥。中國史書對突厥的來源有兩種說法:1、是匈奴別種,即是歸附在匈奴下的非匈奴人;2、來自平涼雜胡。

東突厥被擊敗後,漠南部分歸附唐朝,漠北部分歸附薛延陀。其後分別成為唐朝、回紇、後突厥汗國的臣民,最後融入契丹。

西突厥被唐朝擊敗後,要麼臣服唐朝,要麼西遷。

契丹

契丹的來源有被突厥擊敗的柔然東遷形成的說法;有來源鮮卑的說法。根據遼朝相關的資料,契丹人自認為是炎帝后裔。

契丹後裔的動向:大部分在滅國後融入漢人、蒙古人和滿人,少部分跟隨耶律大石到中亞稱霸。遼朝時所畫的契丹人:


從以上可以看出,題主所描述的民族,都是歷史上存在的民族,現在不是改頭換面,就是已經融入別的民族,不再有自己的群聚地和文化,因此可以認為是已經滅亡。

尤其是匈奴、突厥、契丹等這些既是民族名稱,又是政權名稱。在其政權滅亡後,其部落很少繼續用原本的名號繼續存在,更多的是改頭換面,以新的名稱存在。

當然匈牙利人以匈奴後裔自居,土耳其以突厥後裔自居,這就不是這裡要討論的問題。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
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東亞是沒有民族的概念的,鮮卑,氐,羌,匈奴等等都是上古的部落聯盟。

鮮卑屬於東胡人主體融入漢族中了,少量的鮮卑人後裔融入蒙古族之中。

氐和羌本是一體的先秦把氐人稱為氐地之羌,後來分化,一部分氐人南下建立古蜀國,古蜀國滅亡後一些氐人逃去越南。氐人一直都存在,五胡亂華就有氐人和羌人,氐人主體也融入漢族中了,現在最後的氐人成了藏族的一支,也就是現在的白馬藏人。古羌人也一樣主體融入漢族中,也是包括藏族羌族等等很多少數民族祖先。隨便說一句,華夏共主大禹就是古羌人,也就是說夏朝就是古羌人建立的。

匈奴人(上層)也是古羌後裔,相傳夏王朝滅亡後桀的一個兒子帶領族人逃往北方大草原,通過合併和征服建立了匈奴聯盟,當然匈奴人裡有黃種人也有白種人,但是領導人是夏王朝的後裔,主體也融入漢族中了,其他的匈奴人稱為突厥人(混血白種人為主)被匈奴人征服的東胡人部落就是後來契丹女真蒙古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