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遇見兵,有理說不清

百姓遇見兵,有理說不清

謝寶勝

謝寶勝字芝蘭,家住安徽壽縣,家道富有。小時候家鄉鬧旱災,饑民群起為匪,他的父親被匪殺害,家產被搶光,從此成了討飯的街混混。二十歲時,謝寶勝跟隨清軍副將馬玉昆的隊伍到陝西、甘肅等地鎮壓回民起義,因表現勇敢,馬玉昆大為賞識。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他隨馬赴朝鮮作戰,在節節勝利之際,貪生怕死的平壤清軍總指揮葉志超與日本人議和,讓他們撤兵回國。謝寶勝憤怒之極,摔碎槍支,脫去兵服,盤起頭髮,到白雲觀出家當了道士。1900年,義和團運動興起,為鎮壓義軍,軍機大巨榮祿派柴洪山到安徽招募壯丁,組織軍隊,柴洪山與謝寶勝關係密切,就到白雲觀說服謝寶勝還俗,跟隨大兵南下。謝寶勝二返身回到隊伍裡,人送綽號謝老道。後來,豫西土匪蜂起,官軍屢剿不滅,謝寶勝被派往鳴皋鎮,對蹚將杆子實施鎮剿。

此刻,謝寶勝率隊已到董寺,忽聞崇陽街的杆眾們一個都不見了,他又氣又急,心想,這麼興師動眾氣勢洶洶來到這裡,抓不到一個土匪蟊賊,於面子上都過不去。既然來了,即使杆匪散去,也要亮亮隊伍,給崇陽街匪區裡的百姓一點顏色看看。

百姓遇見兵,有理說不清

人們大都在院裡躲著不敢吭聲,他們窺視著街上的動靜。在他們心目中,官兵不如杆匪,有人還編順口溜說:土匪到,偷和搶,官兵到,一掃光……街上經常有蹚將們搖搖晃晃,拋頭露面,可匪們不僅不禍害百姓,還在青黃不接或年關臨近時,到街裡給饑民送米送面,往往只是放在門口,連人都不讓看見。而好多杆頭本身又是這崇陽街附近村裡的人,親戚連親戚臉熟面花的,他們又奉行“兔子不吃窩邊草”的古訓,所以街裡的百姓對杆匪倒是有種親近感;而官軍方面認為崇陽街是杆匪的老巢,有了這樣的饑民才滋生出那麼多的匪人,家家戶戶不是匪親匪屬,也是匪故匪友,個個該殺。因此,每次來到街上,口裡叫嚷著剿匪,肆意派糧、派款、抓丁,甚至姦淫、搶劫。百姓遇見兵,有理說不清。不是東躲西藏,就是關門閉戶,官兵問路也是指東說西,並不配合。

謝寶勝率隊來到崇陽街,已是深更半夜,見冷冷清清,店鋪民宅全都關了門,心裡老是不痛快。

“鎮臺大人,崇陽街這樣靜,連問個路的人都沒有,這可咋辦呢?”

“咋辦?好辦,天都半夜了,到溝裡不是去送死嗎?咱今天要住下來!”

“住在這地方?”

“混賬東西,門關上就踹不開?踹開門不就有飯吃,有鋪住了嗎?”

此話一出,街面上就炸了鍋:吆喝聲、踹門聲、叫罵聲、哭喊聲,加之狗的狂咬聲、豬的嚎叫聲、雞的嘎嘎聲匯聚成一股濁流,直到黎明時才漸漸消退。(潘運明)

百姓遇見兵,有理說不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