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揭秘:袁世凯长女与张人骏五子的结婚庆典

宣统元年(1909年)十二月十二日,袁世凯的长女袁伯祯和张人骏的五子张允亮结婚啦。


清史揭秘:袁世凯长女与张人骏五子的结婚庆典

张人骏


张人骏的五子名叫张允亮(1889-1952),字庾楼,别名无咎。1906年考进北京京师译学馆,1911年10月毕业考列甲等,奖给举人出身,以主事分派到度支部补用。他对古书版本、目录学有很深研究,还曾来在故宫博物院、北平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任编辑员、善本部主任。后又在北平古物展览场任主任、所长。1949年以后任故宫博物院任研究员、图书馆主任。他博闻强识,精于辨别,在古籍图书界颇负威名。编著有《故宫善本书影》、《故宫善本书目》、《北京大学善本书目》等书。

清史揭秘:袁世凯长女与张人骏五子的结婚庆典

袁世凯


袁世凯的长女名叫袁伯祯(1885-1956),字子垣,号俪宣,系袁的朝鲜籍二姨太李氏所生。1882年,23岁的袁世凯随淮军将领吴长庆进驻朝鲜时,年轻英俊、敢于任事,曾帮助明成王后闵兹映除掉了政敌大院君,得到了身为朝鲜最高统治者闵妃的赏识。闵妃又听从袁世凯建议组建了义勇团,并任用袁世凯为练兵大使,使义勇团成为维护闵妃集团统治的重要力量。为了答谢袁世凯,闵妃便将其表妹金碧蝉许配给了袁世凯。金氏嫁给袁时,还带来了两个陪嫁的姑娘李氏和吴氏。袁世凯就把这三个女子一并收纳作为姨太太,并且按三人年龄大小,排定李氏为二姨太,金氏为三姨太,吴氏为四姨太。李氏由陪嫁丫头升为二姨太后,给袁世凯生了六个儿女,即长女伯祯、五子克权(娶清两江总督端方的女儿为妻)、七子克齐(娶民国总理孙宝琦的女儿为妻)、十子克坚(娶民国陕西督军陆建章的女儿为妻)、十二子克度(娶富商罗云章之女为妻)、六女籙祯(嫁民国总理孙宝琦的儿子为妻)。

袁伯祯不仅长相酷似母亲,倾国倾城,而且出口成诗,是个才女。据野史《洪宪宫闱艳史演义》记载,袁伯祯待字闺中时,有一次翻看六朝的史书时有些不解,便去向二哥克文求教,恰好克文正在大白天睡懒觉,于是即兴赋诗曰:“欲问六朝兴废事,何人扶起睡魔头?”时克文已醒,闻声说:“妹嘲我乎?六朝人无一不在睡梦中者,阿兄那得不高卧耶。”伯祯随口反击道:“若羡六朝人梦梦,阿兄何事睡还醒。”真的特机敏、贴切,让素有“民国四公子“之称的大才子克文无言以对。三妹叔祯出嫁时,伯祯赠诗一首曰:“井臼亲操尔莫辞,梁家风味自堪师。久研三百篇中旨,第一毋忘戒旦诗。”告诫妹妹勤俭孝顺,夫妻恩爱。长姐的身份跃然纸上。仅其所做的《咏雪》类诗,就留下了“青山只恨无知己,白雪何尝不媚人”、“缘知天女空中散,会向将军甲上飞”等脍炙人口的名句,其满腹才情可见一斑。

据高阳的《慈禧全传》记载,两位年轻人的红娘是袁世凯的好友、体仁阁大学士、外务部会办大臣兼内务府大臣那桐。做媒的时间应该在一九零五年四月以后,六月十七日张人骏由广东巡抚改任山西巡抚之前。有一天,袁世凯入宫召见回署,那桐登门造访,说是为“五哥”的两个孩子提亲:一位是代理两江总督端方的长女陶雍,要说和给袁世凯的五子克权;一位是广东巡抚张人骏的五子允亮,要说和给袁世凯的长女袁伯祯。那桐说:“安圃多子,最小行十二,名叫允亮的那一个,头角峥嵘,跟你家大小姐年岁相当,你看如何?”老袁一听,心想:“长子克定已经成婚,娶的是吴大澂的女儿;次子克文亦已定亲,定的是籍隶安徽贵池、当过驻英公使、广东巡抚刘瑞芬的孙女儿。这两家都是高门,但亲家与亲翁,皆已下世,无足为助。如今与端方、张人骏结成亲家,彼此呼应,缓急可恃。尤其是张人骏在广东,力虽不足以箝制岑春煊,至少可以使他稍存顾忌,若有机会扳倒岑三,张人骏顺理成章地升任总督,那一来自己的势力就非瞿鸿玑所可轻侮了。”于是痛快地答应下来。

此时,比张允亮小两岁的六弟张允靖都已经结婚。而张允亮16岁、袁伯祯20岁了,为什么这时候才刚刚谈婚论嫁,现在还是个谜。

又过了整整四年多的时间,到了宣统元年(1909年)十二月,袁伯祯和张允亮才走到了一起。

他们结婚的地点竟然在河南彰德府(安阳)城外的洹上村。那里,是下野一年的袁世凯退居篱下、奉旨养病的地方。按说,袁世凯有17个儿子、15个女儿,张允亮不可能是“倒插门”给袁家。可为什么堂堂的两江张总督之子结婚却要由女方在女家操办,这又是个谜。

1907年秋天,49岁的袁世凯只用了15年的时间,就由一个小小淮军营务处帮办一气做到了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位同宰辅,权倾朝野。谁知仅仅过了一年,正在他步入天命、红极一时之际,十一月二十二日,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在两天之内相继去世。袁世凯的政敌醇亲王载沣受慈禧遗命为摄政王监国,辅佐3岁的溥仪登基嗣位。十二月十一日,载沣在准备对袁世凯痛下杀手未遂后,便下旨“袁世凯现患足疾,步履维艰,难胜职任。袁世凯着即开缺回籍养疴,以示体恤之至意。”十五日,“被养疴”的袁世凯惶然离京,凄然南下,匆匆回到了河南省卫辉府汲县自己的老家。

1909年正月十五日,稍适安顿的袁世凯便致张人骏书信汇报道:“安圃二哥、亲家、尚书节下:……弟自去年秋间忽患腿痛,不良于行,曾经请假两旬,只以枢垣职任繁重,不得不增销假。力疾,从公入直必须人扶掖。腊月,仰蒙朝廷体恤,放归养疴。圣恩高厚,莫名钦感。比来寄居卫辉,调治宿恙,惟此间庐舍年久失修,夏季暑雨恐将倾塌。彰德乡间有亲戚空屋一所,拟于春暮移居彼处,扶杖观耕,将从田夫野老游矣。此后林泉怡志,终我余年,皆出自天家所赐也。夙承知爱,敢布区区,专复敬请,勋安惟祈,惠察不备。姻如弟袁世凯顿首。”信里介绍的情况详细属实,其间“仰蒙朝廷体恤”、“圣恩高厚,莫名钦感”、“皆出自天家所赐”等句,可知他此时已对朝廷怨毒之深。这为他退隐三年东山再起后即逼退清帝埋下了伏笔。

清史揭秘:袁世凯长女与张人骏五子的结婚庆典

1909年正月十五日袁世凯致张人骏的书信复印件

也果如袁世凯在书信中所说,这年五月,袁世凯全家真的搬到了彰德府(安阳)城外四五里的洹上村,将不久前购下的天津盐商、袁克端岳父何炳莹的一座别墅改建扩充曰“养寿园”,开始了三年的闲居生活。

“养寿园”占地总面积约200多亩,扩建后为9个宅院,大约有300间房屋。袁世凯的9个姬妾每人一院,正厅“养寿堂”为袁的居室。别墅中置有花园,题名“养寿园”。园内有乐静楼、红叶馆、杏花村、五柳草堂等风景,并引漳河水入内,溪水长流,山石嶙峋,亭台水榭,四季花开。袁世凯的三女儿袁叔祯(后改名为袁静雪)还记得刚进村时看到的外观:“住宅外面修了高大的院墙,院墙周围还修筑了几个炮楼。当时的地方当局,还派两营马队(叫做马一营、马二营)驻在那里护卫着,看起来仿佛是一个寨子似的。”袁世凯择居洹上,每天草笠木履,从舟垂钓,自称洹上渔翁、容庵老人,好像真的离尘避世的样子。实际上,洹上村旁筑有铁路专线,村里并设有电报房。袁虽身居乡野,其触角却伸向全国各地,每天都要用一两个小时的时间来处理电信“公务”。一大批军政要员也不时的从四面八方聚集到洹上村,拜访、看望这位采菊篱下的“田夫野老”。袁世凯虽然在给朋友的书信中一再申明自己“此后林泉怡志,终我余年”了,却在和友人吟诗唱和的诗中写道,“雕倦青云路,鱼浮绿水源。漳洹犹觉浅,何处问江村。”明显的是在透露他对“被养疴”的不满和虎落平阳的愤懑。而他的《登楼》诗“楼小能容膝,高檐老树齐。开轩平北斗,翻觉太行低”则透出其虽蜗居山野、却志在高远的勃勃野心。

谁知,刚住进园一个月,袁世凯的二哥世敦就因病身亡。七月,三嫂又接着去世了。失去妻子的三哥袁世廉也得了重病(宣统三年正月卒),不得由袁世凯出面不向张人骏请假回洹上休养。

或许是想借大女儿的婚事冲一冲全家的晦气。宣统元年的十二月,袁世凯和张人骏商量好,将儿女的婚礼定在了女方所在的洹上村。

袁宫保的女儿结婚,自然应风光无限、盛况空前。即使下野的袁世凯再怎么低调,宾客云集、万人空巷的场面还是避免不了的。可惜,在这方面我们还没发现过任何资料,只能任意驰骋自己的想象了。

好在,我们从《袁世凯未刊书信稿》中,发现了宣统元年十二月初八日至十二月二十九日袁世凯发给随礼而未参加婚礼的女方宾客的答谢信。

未到的皇亲宗室有:庆亲王奕劻、肃忠亲王善耆、皇贝子载振,太子少保荣庆、大学士那桐、文华殿大学士世续、农工商部尚书颋、大清银行副总办瑞丰。

省部级大吏有:河南布政使朱寿镛、直隶省通永镇总兵雷震春(张勋复辟被封陆军部尚书)、江西巡抚吴重熹、浙江按察使李经迈、一等侯爵农工商部左丞李国杰、贵州学政傅增湘(后任内阁教育总长)、外务部尚书梁敦彦、陆军部尚书铁良、邮传部右侍郎沈云沛、农工商部侍郎杨士琦、农工商部左侍郎熙彦、工部尚书吕海寰(后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河南布政使孔祥霖、安徽巡抚朱家宝(后任民政部尚书)、将军搏少华。

袁世凯北洋军队那些铁哥们有:江南提督张勋(后为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江北提督加陆军部侍郎衔王士珍(后任北洋政府内阁总理)、广东北海镇总兵陆建章、直隶宣化镇总兵黄懋澄(后任多伦镇守使)、记名提督衔总兵程允和、陆军督操营务处总办张士钰(后任李经羲内阁陆军部次长、兼代总长),晋南镇守使董崇仁(后授陆军中将)、四川朱佑保巡警道朱庆澜(后任东北特区行政长官兼中东铁路护路军总司令)、奉天度支使张锡銮(后任直隶都督)、新军第三镇统制曹锟(后任民国大总统)、直隶巡警道田文烈(后任北洋政府内务总长、农商总长、交通总长)、天津巡警道段芝贵(后任陆军总长)、第20镇39协协统潘矩楹(1921年任北京政府航空署署长)、北洋常备军标统王汝贤(后任代理湖南省督军)。

此外,还有其他贵宾如招商局及文报局总办麦信坚(后任北洋政府交通部次长),江苏松太仓道刘燕翼,知府李湘、雁门道道尹邹道沂、冀州知州朱佑保、定州知州陈燕昌、署理奉锦新道袁祚廙、顺天府尹凌福彭(后任直隶布政使)、河间府知府丁象震、保定知府刘绍邺、苏松太道蔡乃煌、副都统何炳莹、芜湖关监督徐鼎襄、北京电报局总办黄开文(后任总统府大礼官)、知县岳岭、直隶口北道清河道张翊宸、知县杨葆昂、吴桥知县张寿龄(后任北京政府财政部次长)、直隶劝业道孙多森(后任启新洋灰公司和滦州矿务局公司协理、中国银行总裁)、通判朱肇新、两浙盐运使许引之、天津海关道钱明训(后任天津北洋大学堂督办)、直隶候补道吴家修、、河南彰德府通判谢嘉祜、翰林院检讨金邦平(后任北洋政府农商部总长)、李士伟(后任靳云鹏内阁财政总长)、湖北知府潘睦先、副将张连山,道员马汝桓、荣恒、原思瀛、吴封、李家、刘炳彦、相国治、张祖启、熙钰(后授将军府劼威将军)。

从这些未能赴约的客人名单上我们可想而知,按时赴约的高官名士一定比未到的人多上许多。此外,《袁公林墓工报告》中记载:袁世凯百年之后,由徐世昌主持分遗产,就田产股票现金共分为三十份,诸子各一份,未嫁女两人一份,姬妾无子女者得一份

每份八万余元。据此分析,袁伯祯的陪嫁应在四万两白银以上。因此,当时的婚礼盛况一定会在河南大地引起轰动吧。

张人骏一家却真的很反常。婚礼之时,只派了张允亮的三哥张允方(大排行老五)、四哥张允恺(大排行老八)以及大伯父张寿曾之子张允厘(举人,户部主事,大排行老四)出席。虽然与女方无法对比,不过袁家倒很满意。从袁世凯十二月二十三日写给张人骏的心中来看,他对这位东床驸马还是非常满意的。信中写道:“安圃二哥、亲家、尚书节下:……十二(日)令郎来彰毕姻,气宇雍容,英英露爽,实乃德门千里之驹。弟愧非郗道徽(作者注:东晋名将)而东床顾得隽选良用,欣慰惟是。村居遣嫁,一切殊形简陋,至深歉仄。叼在至戚,务祈涵恕是幸。”

清史揭秘:袁世凯长女与张人骏五子的结婚庆典

袁世凯致张人骏的书信复印件

其结婚的具体日期,虽无资料显示,但袁长子袁克定次年正月十一日给张允方、张允恺、张允厘三兄弟的信中写道:“理端、叔威、季才姻世兄大人阁下:台旌驻彰旬日,具聆英论,地方僻陋,诸多简亵,歉疚良深。”从袁氏父子的信中推断,结婚日期当在腊月十二日至春节之间。

清史揭秘:袁世凯长女与张人骏五子的结婚庆典

袁世凯致张人骏子侄的书信复印件

袁家和张家的联姻,并没有像袁世凯所期望的那样对双方在政治上有多大的帮助。张人骏是一个忠诚正直之人,他不仅反对袁世凯逼迫6岁小皇帝退位的不义行为,更对袁世凯冒天下之大不韪自立皇帝的逆行嗤之以鼻。所以辛亥革命以后,虽然袁世凯非常想授予张人骏父子高官显爵,但是张氏父子一直不领情。并且张人骏还要求五儿媳尽量减少与娘家的往来,而深明大义的袁伯祯倒也果真听话。结果,袁世凯一家想念女儿了,还不得不屈尊派人去青岛张家前去探望。陈灨一在《甘簃随笔》“张人骏反对袁世凯”一文中记载此事:“张安圃制军(人骏)之长(五)子允言(亮),与袁项城之长女结朱陈之好。自项城为总统,制军尝切齿曰:‘袁世凯欺人寡妇孤儿,已取天下,其罪视曹孟德尤过之。’公子顺承意旨,常托故不见项城。妇以夫故,亦鲜宁家。制军喜曰:‘此佳儿,贤妇也。’”张袁之间的关系反而愈走愈远了。


清史揭秘:袁世凯长女与张人骏五子的结婚庆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