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无爱家庭,父亲无情,母亲不亲,弟弟冷漠,最后她留32万遗产给朋友

在民国那个动荡的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碰撞,文坛上百花齐放,诞生了许多才子佳人。

张爱玲便是那个时期顶出名的,她的才华毋庸置疑,创作的文集至今还被大家奉为精品。可这个人的一生,却并不是那么完美。

她的家庭,或许是她人生不完美之最,甚至在张爱玲逝世之前,都是将自己的32万遗产赠给了朋友而非亲生的弟弟。让我们来看看,这位民国才女,张爱玲的家庭生活吧。

无爱家庭,父亲无情,母亲不亲,弟弟冷漠,最后她留32万遗产给朋友

张爱玲的家庭算得上是正儿八经的贵族之家,她的祖父是个不小的京官,祖母是李鸿章之女。母亲黄逸梵也是显赫门庭,外祖父是清末长江七省水师提督,也是李鸿章的副手。张爱玲的三大爷张人骏是清朝最后一任两江总督,总督府在南京。

唯一不出色的,怕就是张爱玲的生父了吧。张爱玲的生父是个不折不扣的豪门公子哥,吸食鸦片,爱玩爱色,受家族上辈的富荫,养了一身的毛病

可母亲黄逸梵受五四新潮影响,留过学,学过油画,是个不折不扣的新派女性,虽然裹了脚,但总是以此为耻,是很不喜欢旧派的人。

这样的女性,怎么可能会允许自己有一个抽鸦片,流连花丛,娶一堆姨太太的丈夫呢?更何况这个丈夫,还是完完全全旧派社会养出来的“产物”,思想老旧,大男人主义,喜欢三妻四妾,于是离婚也就变得不可避免了。

无爱家庭,父亲无情,母亲不亲,弟弟冷漠,最后她留32万遗产给朋友

早早离开了张家的黄逸梵,自然也跟自己的两个孩子不算亲近,或者说,跟这样一个让她瞧不起的男人被迫结婚,生的孩子,很难让她亲近起来。离婚后,张爱玲和弟弟跟着父亲,父亲不久又娶了房太太,给姐弟俩找了个不折不扣的后妈

在后妈的怂恿下,父亲总是时不时动手打弟弟张子静,有次张爱玲看到弟弟挨打,忍不住哭了起来,后母笑着挖苦道:“你哭什么?又不是打你!他没哭,你倒哭了!”

张爱玲受不了,回房间,躲起来哭,发誓以后一定要报仇,可出来的时候,弟弟却早已忘记了刚才的不愉快,在阳台上玩耍。

这样对“恶势力”屈服甚至是妥协的弟弟,让张爱玲打心底里觉得,也瞧不起这样的作为。同时,张爱玲也在心底开始排斥这样的家庭,有了

逃离的想法。

一旦有了一个蠢蠢欲动的念头,没有实践之前,是很难打消这个念头的。在被继母压迫得实在太狠之后,张爱玲跟继母的斗争终于爆发了。只是当时的张爱玲尚且年幼,胳膊拧不过大腿,这场斗争当然是失败的。

张爱玲被父亲毒打,被关在家里半年,这段时间是她最难忍的,也是最屈辱的。可她的弟弟张子静却在自己的日记中,评论这场斗争为“家门逆事”,这四个字,让张爱玲心里发冷,麻木,对家人几乎要死了心。她认为,这样的弟弟是不配得到她的爱,不配成为她弟弟的。

无爱家庭,父亲无情,母亲不亲,弟弟冷漠,最后她留32万遗产给朋友

张爱玲逃了出来,跑到亲生母亲身边,得到了母亲的收留,尽管亲生母亲与她并不亲厚,但好歹是比后母和那个家要好得多的。弟弟张子静也跟着跑了出来,可是母亲黄逸梵却并未收留张子静,而是将他打发回了父亲身边。

或许也有这一变故的原因,张爱玲和弟弟在不同的环境下长大,两个人的生活渐渐脱离开来,导致她和弟弟的关系并不很亲厚。

长大后,张爱玲与弟弟的关系一如既往的冷淡,甚至张爱玲在离开上海去往香港的时候,也并未通知弟弟张子静。等张子静来找她的时候,才发现,张爱玲早已经走了。

几十年后,两姐弟相遇,彼时张爱玲已近晚年,可她也并没有表现出与亲人重逢的激动和喜悦,只是清清冷冷的。

她对弟弟的爱,早已经在那个家时,弟弟懦弱旁观她与后母斗争时消散了,早已在弟弟日记中“家门逆事”这几个字中消散了,早已在两人各自在不同的家长大的时光中消散了。

无爱家庭,父亲无情,母亲不亲,弟弟冷漠,最后她留32万遗产给朋友

不怪张爱玲对家人无感,原生家庭中,纨绔无能只会暴力打他们的父亲,冰冷又不亲厚的母亲,挑拨离间的小人后母,懦弱无能屈服于后母的弟弟,这样的家庭让张爱玲怎么能喜欢得起来呢?

在张爱玲晚年故去前,她也只是将自己的32万遗产留给了朋友,而非自己的亲生弟弟张子静。也许是这样的家庭环境,造就了张爱玲的性格,也造就了她在文学领域的造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