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無愛家庭,父親無情,母親不親,弟弟冷漠,最後她留32萬遺產給朋友

在民國那個動盪的時期,中外文化的交流碰撞,文壇上百花齊放,誕生了許多才子佳人。

張愛玲便是那個時期頂出名的,她的才華毋庸置疑,創作的文集至今還被大家奉為精品。可這個人的一生,卻並不是那麼完美。

她的家庭,或許是她人生不完美之最,甚至在張愛玲逝世之前,都是將自己的32萬遺產贈給了朋友而非親生的弟弟。讓我們來看看,這位民國才女,張愛玲的家庭生活吧。

無愛家庭,父親無情,母親不親,弟弟冷漠,最後她留32萬遺產給朋友

張愛玲的家庭算得上是正兒八經的貴族之家,她的祖父是個不小的京官,祖母是李鴻章之女。母親黃逸梵也是顯赫門庭,外祖父是清末長江七省水師提督,也是李鴻章的副手。張愛玲的三大爺張人駿是清朝最後一任兩江總督,總督府在南京。

唯一不出色的,怕就是張愛玲的生父了吧。張愛玲的生父是個不折不扣的豪門公子哥,吸食鴉片,愛玩愛色,受家族上輩的富蔭,養了一身的毛病

可母親黃逸梵受五四新潮影響,留過學,學過油畫,是個不折不扣的新派女性,雖然裹了腳,但總是以此為恥,是很不喜歡舊派的人。

這樣的女性,怎麼可能會允許自己有一個抽鴉片,流連花叢,娶一堆姨太太的丈夫呢?更何況這個丈夫,還是完完全全舊派社會養出來的“產物”,思想老舊,大男人主義,喜歡三妻四妾,於是離婚也就變得不可避免了。

無愛家庭,父親無情,母親不親,弟弟冷漠,最後她留32萬遺產給朋友

早早離開了張家的黃逸梵,自然也跟自己的兩個孩子不算親近,或者說,跟這樣一個讓她瞧不起的男人被迫結婚,生的孩子,很難讓她親近起來。離婚後,張愛玲和弟弟跟著父親,父親不久又娶了房太太,給姐弟倆找了個不折不扣的後媽

在後媽的慫恿下,父親總是時不時動手打弟弟張子靜,有次張愛玲看到弟弟捱打,忍不住哭了起來,後母笑著挖苦道:“你哭什麼?又不是打你!他沒哭,你倒哭了!”

張愛玲受不了,回房間,躲起來哭,發誓以後一定要報仇,可出來的時候,弟弟卻早已忘記了剛才的不愉快,在陽臺上玩耍。

這樣對“惡勢力”屈服甚至是妥協的弟弟,讓張愛玲打心底裡覺得,也瞧不起這樣的作為。同時,張愛玲也在心底開始排斥這樣的家庭,有了

逃離的想法。

一旦有了一個蠢蠢欲動的念頭,沒有實踐之前,是很難打消這個念頭的。在被繼母壓迫得實在太狠之後,張愛玲跟繼母的鬥爭終於爆發了。只是當時的張愛玲尚且年幼,胳膊擰不過大腿,這場鬥爭當然是失敗的。

張愛玲被父親毒打,被關在家裡半年,這段時間是她最難忍的,也是最屈辱的。可她的弟弟張子靜卻在自己的日記中,評論這場鬥爭為“家門逆事”,這四個字,讓張愛玲心裡發冷,麻木,對家人幾乎要死了心。她認為,這樣的弟弟是不配得到她的愛,不配成為她弟弟的。

無愛家庭,父親無情,母親不親,弟弟冷漠,最後她留32萬遺產給朋友

張愛玲逃了出來,跑到親生母親身邊,得到了母親的收留,儘管親生母親與她並不親厚,但好歹是比後母和那個家要好得多的。弟弟張子靜也跟著跑了出來,可是母親黃逸梵卻並未收留張子靜,而是將他打發回了父親身邊。

或許也有這一變故的原因,張愛玲和弟弟在不同的環境下長大,兩個人的生活漸漸脫離開來,導致她和弟弟的關係並不很親厚。

長大後,張愛玲與弟弟的關係一如既往的冷淡,甚至張愛玲在離開上海去往香港的時候,也並未通知弟弟張子靜。等張子靜來找她的時候,才發現,張愛玲早已經走了。

幾十年後,兩姐弟相遇,彼時張愛玲已近晚年,可她也並沒有表現出與親人重逢的激動和喜悅,只是清清冷冷的。

她對弟弟的愛,早已經在那個家時,弟弟懦弱旁觀她與後母鬥爭時消散了,早已在弟弟日記中“家門逆事”這幾個字中消散了,早已在兩人各自在不同的家長大的時光中消散了。

無愛家庭,父親無情,母親不親,弟弟冷漠,最後她留32萬遺產給朋友

不怪張愛玲對家人無感,原生家庭中,紈絝無能只會暴力打他們的父親,冰冷又不親厚的母親,挑撥離間的小人後母,懦弱無能屈服於後母的弟弟,這樣的家庭讓張愛玲怎麼能喜歡得起來呢?

在張愛玲晚年故去前,她也只是將自己的32萬遺產留給了朋友,而非自己的親生弟弟張子靜。也許是這樣的家庭環境,造就了張愛玲的性格,也造就了她在文學領域的造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