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說豫——龍文化

之前小編講到豫文化--河洛文化,然後今天小編想講下河南的一些其他文化.

龍文化,一直是中國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中國文化中,龍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從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先民們對原始龍的圖騰崇拜,而作為三皇之首、人文始祖的太昊伏羲氏,在周口淮陽“以龍師而龍名”,首創龍圖騰,五帝之首、人文始祖的軒轅黃帝,在統一黃河中下游流域各部落族之後,為凝聚各部落族的思想和精神,在鄭州新鄭也用龍作為新部落族的圖騰,中國人自稱為“炎黃子孫”和“龍的傳人”就因此而來。 所以,可以說河南也算是龍的故鄉了(當然其他各地也有龍文化的標誌,有些甚至更早些了)。

常說中國文化上下五千年之久,但作為圖騰文化的龍,卻不僅僅只有五千年,“中華第一龍”就有著六千多年的歷史,見證了中華民族為龍的子孫的事實。1987年河南省濮陽市濮陽縣城西南(現今仰韶文化遺址)出土了“中華第一龍”。

傑說豫——龍文化

仰韶文化遺址

洛陽偃師夏都二里頭遺址出土的綠松石龍形器,距今至少3800年以上,被國內外史學家和社會學家命名為“中國龍”。

傑說豫——龍文化

二里頭遺址

當然,作為中國文化一部分,龍在中國各個地區也有發現。

1971年,內蒙古出土了一件“C”形青玉龍(現藏國家博物館),後經考古勘查確認該玉龍屬於距今約 7000 多年的紅山文化遺物。

傑說豫——龍文化

青玉龍-國家博物館

1994年,在湖北黃梅縣白湖鄉焦墩遺址,清理到一條長4.4米的卵石擺塑龍,距今約六千年。

1995年,遼寧興隆窪文化查海遺址發現了一條長 19.7 米的紅石堆塑龍。這條龍有頭、尾和四肢,已經比較完整。查海遺址是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證明中國龍文化至少已經有了 8000年的歷史。

除已發掘的龍遺址外,中國史料中也不乏龍的記載。

傑說豫——龍文化

龍袍上的龍

《竹書紀年》載:伏羲氏各氏族中有飛龍氏、潛龍氏、居龍氏、降龍氏、土龍氏、水龍氏、青龍氏、赤龍氏、白龍氏、黑龍氏、黃龍氏。

《路史·後紀》卷十一:“當舜之時,人來效獻(獻也)龍,求能食之。高陽之後,有董父能求其欲,使豢之。賜之氏白豢龍。封於鬷川,於是始有豢龍之官。

《左傳》昭公二十九年雲:“帝舜氏世有畜龍,及(有)夏孔甲,擾於有帝。帝賜之乘龍,河漢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獲豢龍氏。陶唐氏既衰,其後有劉累學擾龍於豢龍氏,以事孔甲,能飲食之,夏後嘉之,賜姓(氏)曰御龍,以更豕韋之後。龍一雌死,潛醢以食夏後。夏後飧之,既而使求之,懼而遷於魯縣,範氏其後也。”

傑說豫——龍文化

建築上的龍——故宮雨花閣

《史記·封禪書》載:“昔秦文公出獵,獲黑龍”。

《新唐書·五行志三》載:“貞元末(805 年),資江得龍丈餘,西川節度使韋皋匣而獻之,老姓縱觀。三日,為煙所燻而死”。

《遼史·太祖本紀下》記:“神冊五年(920 年)夏五月庚辰,有龍見於拽刺山陽水上。上射獲之,藏其骨內府”。

可以看出,龍文化伴隨著中國文化發展一直延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