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摩東渡|見性成佛


達摩東渡|見性成佛


◆ 唐奇偉作品《達摩》

達摩,全稱菩提達摩,中國禪宗的始祖。世人對達摩的崇拜敬仰之情,自古就在無數的詩歌和民間故事中廣為流傳。

在泱泱詩海中,達摩的身影隨處可見。


達摩東渡|見性成佛


◆ 唐奇偉作品《達摩》

宋人朱敏功有“自聞達摩西來意,五葉敷榮祗一花。從此祖風傳不泯,靈芝到處有奇華”的句子。

元人王哲說:“妙覺證慈悲,便入菩提路。日日常開方便門,慧照生靈炷。坐雪釋迦尊,面壁達摩悟。觀此因緣行果成,兜率天堂住”。


達摩東渡|見性成佛


◆ 唐奇偉作品《達摩》

達摩祖師的思想,對中華文化起了很大的影響。歷史上還流傳下來不少關於達摩的故事,一葦渡江、面壁九年,斷臂立雪,只履西歸等家喻戶曉、為人樂道。其中,最令人感動的是達摩“面壁悟禪”。


達摩東渡|見性成佛


◆ 唐奇偉作品《達摩》

禪,是“禪那”的簡稱,譯為漢語就是靜慮,是靜中思慮的意思,一般叫“禪定”。此法是將心專注在法境上,一心參究,以期證悟本自心性,這就叫“參禪”,名為禪宗。


達摩東渡|見性成佛


◆ 唐奇偉作品《達摩》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佛陀拈花微笑,迦葉會意,被認為是禪宗的開始。不立文字,以心傳心,自悟心性。意在只要迴歸到內心,瞭解自己的心性,即便大字不識的人,也可以了悟生命。


達摩東渡|見性成佛


◆ 唐奇偉作品《達摩》

玉雕師唐奇偉俏色慧思,將美玉的皮色、白肉轉化為達摩的臉部以及各個形態。自然美和人工美的完美融合,既有天趣,亦有人趣,天人合一。而端坐在玉上的達摩,身披袈裟,手握佛珠,面容嚴肅。整體頗見巧思,有大徹大悟之境。


達摩東渡|見性成佛


◆ 唐奇偉作品《達摩》

“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禪。”達摩一生與佛結緣,六根清淨,心明如鏡,有大徹大悟、健康長壽、驅邪避難之美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