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將迎重大變革!房產稅或將「年底見」……

樓市將迎重大變革!房產稅或將“年底見”……

房產稅實錘了。

9月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召開立法工作會議,提出將在5年內審議10部單行稅法,其中包括修改證券法,以及房產稅法。

房產稅收不收這個問題無需再討論,已是板上釘釘,而且腳步正在加快。

重要時間節點:2020年

今年以來,官方頻頻表態房地產稅法。

3月5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要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

3月4日、3月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發言人張業遂和時任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分別在發佈會上表示“正在抓緊起草和完善房地產稅法草案”。

3月1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中提出,2018年將繼續加強立法工作,落實稅收法定原則,研究制定房地產稅法。

3月25日,財政部部長劉昆表示,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步推進”的原則,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和實施。

4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公佈2018年立法工作計劃,房地產稅法視情況在2018年或者以後年度安排審議。

7月16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表示,加快推進房地產稅相關政策舉措。

9月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召開立法工作會議,提出將在5年內審議10部單行稅法,其中包括修改證券法,以及房產稅法。

現在的關鍵問題是:什麼時候收?怎麼收?

這兩天,有不少人在微博上歡呼,他們認為5年內審議的意思就是5年內都不會推出。

是不是理解力有問題?5年內審議,下個月也是5年內,又沒說一定要拖到5年的最後一天才審議。

人大常委會的任期是5年,所以這就意味著《房地產稅法》大概率會在5年內落地。5年內不是5年,也很有可能是2年、3年。

曹山石在Twitter上透露了一些消息: 房產稅今年10月就要一審,總共要三審,預計後年2020年落地。

一審也就是有了一個具體的規則和框架,人大審議後還會進行修改,換句話說,今年底大家可能就知道徵收房地產稅的思路了

財經評論員劉曉博也認為,啟動立法並不意味著房產稅立即實施,真正實施要等到2019或者2020年。

黃志龍認為,儘管房地產稅法被列入第一類項目,但並不意味著只能在第五年完成立法,根據當前房地產調控和地方財稅體制改革進度,在2020年提請審議的可能性比較大。

張依群認為,房地產稅法可能最快會在今年年底前提交審議,然後面向社會徵求意見,還有討論修訂的過程。按照我國稅制改革推進步驟,2020年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

看來2020年落地房產稅已經是個大概率事件了!

房產稅將會怎麼徵收?

曹山石透露了一些他得到的消息:稅基0.5%起步,不確定全國是否累計。北京是人均免稅40平米,超出部分每年0.5%,可能會有累進稅率。

比如說你在北京有一套150平米的房子,如果是三口之家就有30平米要交稅,按照目前北京二手房均價6.5萬/平米,那一年就需要繳納9750元的房產稅。

當然,為了避稅,你可以考慮生二胎,生個孩子就相當於多減免40平米,也許生育率會提高吧。

但是問題來了,房產的價格怎麼來界定?

而且也沒有考慮到房產價格的巨大變化因素,這顯然不合理,因此,有專家表示,將來每套房子國家都會給一個徵稅的評估價。

之前流傳過的首套、二套免徵的可能性其實是比較低的。

因為夫妻如果有2套房的話肯定會選擇離婚避稅,政府不但收不到錢,還會刺激全社會大面積離婚;兩套免徵也基本行不通,按照離婚大法,一對夫妻離婚就有4套房可以免徵,那還政府還收個毛線啊?

所以,按面積免徵相對來說更加合理。

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和平區5、6萬一平米,環城四區、遠郊1、2萬一平米,這其實還是有不合理的地方,就只能看未來細則是否能細化、優化了。

所以任志強拋出了一個房產稅目前不符合國情的論調,他認為假如你家是城中村拆遷來的房子,那麼很有可能一家幾口擁有高達一千平米的住房,這部分房產稅該如何徵收?

另外,專家們普遍透露,會有累進稅率

累進就是房子越多收得越多,比如說,第一套0.5%,第二套1.0%……第N套0.5N%。

累進的目的主要是讓多套房的炒房客知難而退,但也有問題,比如說天津市區一套房、十八線小縣城還有一套房;或者一套大別墅,一套老破小,那到底累進哪套呢?

房產稅的徵收方式有沒有案例可循?

重慶、上海是從2011年開始徵收房產稅的。

徵收對象上看,上海只對新購住房徵稅,而且本市居民從二套開始徵收,存量住房並不徵稅;

重慶則是側重徵收高端住宅的房產稅,存量房和增量房都徵收。

計稅依據方面,重慶以房產評估值作為依據,而上海是以住宅市場交易價格的70%為標準。

至於稅率方面,上海的稅率在0.4%-0.6%,而重慶最高稅率達到了1.2%,最低稅率為0.5%,依據高端住宅的單價而定。

免徵面積方面,上海的人均免徵面積為60平米,重慶高檔住房免徵100平米。


樓市將迎重大變革!房產稅或將“年底見”……


整體上看這兩個城市徵收的範圍不廣,稅率也不高,所以其對應的稅收收入也不高。

2015年-2017年上海的房產稅收入為497.8億元,土地出讓金的收益為4791.9億元。同樣時間重慶的稅收收入為256.7億元,土地出讓金的收益為2711.4億元。


樓市將迎重大變革!房產稅或將“年底見”……


樓市將迎重大變革!房產稅或將“年底見”……


這兩個城市的房產稅總收入只相當於土地出讓收入的十分之一左右。因為僅僅也只是試點,整體上稅基窄,稅率低。

如果全國性徵收的話,勢必會擴大徵收範圍和稅率,所以上海和重慶不能作為一個很好的參考案例。

放眼全球,美國、日本、新加坡、韓國、英國等國家,房產稅稅率大致都在1%-3%的範圍內,中國的稅率大概也會採取這個標準。

之前香港傳出的房產稅版本已經幾個月了,但真實性十有八九是假的,因為房產稅的徵收不會是統一版本,每個城市的稅率肯定不一樣。

全國不會一刀切

財經評論員劉曉博分析:會“分步推進”,估計是大城市先行,而且開始的稅率不高,讓大家逐步適應、接受,然後慢慢發力。

分步推進:一線、二線、三線、四線,城市、鄉鎮、小鎮、旅遊度假區等,一定會分別對待的,不會一刀切。

北京、上海、深圳、廣州這四大一線城市肯定是要首批繳納的。

南京、杭州、天津、福州、廈門、青島、武漢、成都、重慶,作為強二線城市的代表,首批也跑不了。

鄭州、西安、長沙、南昌、石家莊作為強省會的代表,首批也跑不了。

類似西寧、蘭州、烏魯木齊、哈爾濱、長春這些城鎮化還在進行,又嚴重依賴房地產的,有可能就不會立馬徵收。

而且於對縣城、農村,一開始肯定不會徵收。

說句扎心的話:不是每個城市都有資格來徵收房產稅。

只有好城市才有資格。就如同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來繳納個人所得稅,月薪3000塊也好意思來交稅?

沒有三套房產以上的不用過度關注房產稅

前面我們說過,房產稅是有免徵範圍的,基本上第一套和第二套房產是很難列入徵稅範圍,就算有,稅收也不會太高,往往第二套的部分面積或者第三套才會開始起徵。而且稅點肯定不會太高。

網上有人說:“手裡沒有兩斤房產證,也好意思來擔心房產稅?”話糙理不糙。

再說一個“不正經”的問題,萬一有人死都不交房產稅,那怎麼辦呢?個稅是直接從工資卡里扣,房產稅總不能也直接從工資卡里扣吧?再說有人還沒有工資卡呢。

徵收房產稅會不會使房價下降?

想必這個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兩派觀點,一種認為肯定會降房價;另一種則認為不會降價。各有各的理由。

認為會降價的理由:

如果房產稅來了,擁有多套房子的人肯定是拋房變現,把房產兌換成資金。 從長遠的利益著想,還是落袋為安比較穩妥。

如果不拋售,繼續出租,那麼很大可能房主會把房產稅疊加到房租中,那每個月的租金就會大幅上漲。

但其實現在中國熱點城市的租客已經在承受著高房租了,再讓租客間接承受房產稅,肯定是無法接受的,也是不現實的。

而且,現在國家也在穩定租房市場,不是想漲多少就漲多少,這也與當下的調控政策背離。

有人說,房產稅上海和重慶不是在搞試點嗎?試點的結果就是房價照樣漲,也沒見有多套房源的人拋盤啊,這是有原因的。

首先,上海和重慶試點房產稅是在房價上漲階段,房產稅加了,完全可以轉嫁到後面買房者身上,炒房者並不著急賣房。

其次,上海的房產稅是對增量大面積房產進行徵稅,而重慶是對高檔別墅住宅開始徵稅,這對於多數囤房源的人來說,影響幾乎沒有。

但是這次全面推進的房產稅,可能會對二套以上的多套房產的人徵收房產稅,而且稅率也不可能像上海和重慶那麼溫和。

所以,對於擁有多套房產的人來說,肯定是拋售掉多餘房產。

這就會引發全國性的樓市分化,比如說,你在天津有兩套房,一套自住,一套出租,但在老家河南新鄉還有一套房,那你會賣掉哪個?

答案很明顯肯定是賣新鄉的啦。

所以房產稅徵收後,三四線城市一定會出現一波拋售潮,賣不賣得出就看誰跑得快了。

也就是說,房產稅是真的有效果的,如果真的推行房產稅,確實可以解決房產投機和空置房的問題,促使這些房源向市場拋售,導致房價下跌。

重點來了,不管房產稅是明年收還是後年收,現在,對於手頭有多套房產的朋友,要做的就是要開始優化房產

遠郊換近郊,近郊換市區;非學區房換成學區房;非地鐵房換成地鐵房;戶型不好的換戶型好的……

改善的置業需求將在未來一兩年非常集中,這也是我們多次說過的,現階段最應該配置的就是改善盤。

認為不會降的理由:

原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許善達:

那麼多有房產稅的國家,沒有一個經濟體或者國家是因為徵了房產稅房價就能夠抑制住。

胡祖六和哈繼銘這兩個曾在國際組織工作的專家的研究結果也表明:沒有一個國家或者經濟體是靠房產稅能夠把住房價格抑制住的。中國的經驗和國外的經驗已經證明了房產稅沒有抑制房價的功能。不能期望房產稅在這方面發揮多大作用。

任志強:美國的房地產稅最高的是紐約,大概6%,911之前大概2%不到,因為911提到了4%,後來又提到了6%。

但是紐約房價也是美國最高的,從美國開始徵收房地產稅,如果房價指數為100的話,現在大概是312,房產稅對抑制房價沒有任何作用。

徵收房產稅到哪一步了?

徵收房產稅需要面對的不僅是法律關,還要邁過技術關。

法律上,房產稅作為我們國家全新的稅種,必須通過全國人大立法,需要經歷法案起草-審議(最少三審)-人大立法-出臺-推行等一系列複雜和繁瑣的流程。

此外,影響房地產稅的三大技術障礙:不動產統一登記、全國住房信息聯網和國地稅合併,今年均已完成。

在今年端午節前後,出了一條信息:全國統一的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臺,目前已實現全國聯網。

這條消息被很多人忽視,但潘石屹卻在微博上連發三條微博,這是很不常見的!在很多人看來,這便是開徵房地產稅的開始!


樓市將迎重大變革!房產稅或將“年底見”……


目前來看,就還差一個問題沒有解決:建立房產估值的動態系統。但在如今大數據的時代,想必這也不是什麼難題。

從各方面來說,房產稅進度已經在加快推行。

房地產稅來了,網友怎麼說?


樓市將迎重大變革!房產稅或將“年底見”……


樓市將迎重大變革!房產稅或將“年底見”……


樓市將迎重大變革!房產稅或將“年底見”……


樓市將迎重大變革!房產稅或將“年底見”……


樓市將迎重大變革!房產稅或將“年底見”……


樓市將迎重大變革!房產稅或將“年底見”……


樓市將迎重大變革!房產稅或將“年底見”……


樓市將迎重大變革!房產稅或將“年底見”……


樓市將迎重大變革!房產稅或將“年底見”……


樓市將迎重大變革!房產稅或將“年底見”……


樓市將迎重大變革!房產稅或將“年底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