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解文創農業:探尋文化創意農業如何融入傳統農業?

全解文創農業:探尋文化創意農業如何融入傳統農業?

文化創意產業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是一種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產生的以創造力為核心的新興產業,強調一種主體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個人(團隊)通過技術、創意和產業化的方式開發、營銷知識產權的行業。

將傳統的農業和文化創意產業相結合,藉助文創思維邏輯,將文化、科技與農業要素相融合。這就是——文創農業。我國農業的轉型升級勢在必行,而發展文創農業不失為一種較為理想的發展模式,市場前景廣闊。該產業目前在法國、德國、美國、日本、荷蘭以及我國臺灣地區發展較好。

一、創意及創意農業的本質、內涵與特徵

1、創意的本質

就創意的本質而言,創意首先是一種思想、一種文化和一種創新,也是一種生產要素和一種生產力。靈感激發、技術支撐、市場需求是催生創意的主要源泉。創意以文化創意、視覺創意、體驗創意為主要呈現物。創意產生的收益是集思想、技術、文化於一體而形成的,這種收益短期看具有壟斷性,從長期看,隨著創意的模仿與跟進創意收益呈現競爭性的特徵。

2、創意農業的內涵

從農業生產的研究視角看,可以把創意農業界定為與農業生產過程相關的各類創意活動及其載體。從創意產業的研究視角看,創意農業是無邊界的創意產業與農業產業的融合,創意農業不僅生產創意農副產品,而且創新農業發展模式。

從產業視角看,創意農業是把創意作為農業生產的一種新型要素和生產力,利用農業的生產、生活、生態資源,藉助創意產業的思維邏輯和發展理念,發揮創意、創新構思,有效地將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農業生產,進一步拓展農業功能、整合資源、拉長產業鏈,把傳統農業發展為融生產、生活、生態為一體的新型農業業態。

3、創意農業的特徵

創意農業具有以下幾方面的典型特徵,一是創意農業的融合性,它是集思想、技術、文化、學科的多維融合與物化。二是創意農業的文化性,它有故事、能聯想、受啟發。三是創意農業的感觀性,它具有視覺性強、體驗性強的特質。四是創意農業的延伸性,它是產品延伸、功能延伸、市場延伸的統一體。五是創意農業的增值性,創意導致差異化、差異化帶來高附加值。

二、如何將文化創意融入傳統農業?

文化和創意手段去改造農業,農業會把生產、生活、生態更加完美地呈現在你面前。下面我們就結合臺灣案例去一探文化創意如何融入傳統農業。

第一:根本——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堅守、傳承和創新

臺灣在學習日本、美國的經驗中保留了傳統中國的文化之根,並善於將中國傳統文化創造性地加以轉化。臺灣的產品或商品有一種文化精神或文化內涵在裡面。臺灣除了技的東西,還有道的層面,包括休閒農業、文創設計、養生養老,親子娛樂等旅遊業態,也非常有文化吸引力。

全解文創農業:探尋文化創意農業如何融入傳統農業?

圖:好玩漢字節作品

第二:戰略——突出自身特色,做出產品個性

全解文創農業:探尋文化創意農業如何融入傳統農業?

尋找獨具差異性的產品,哪怕只做一個產品,也要力求做精做強。例如,南投縣信義鄉的“梅子夢工廠”因為文創轉型,由原來單純的梅子種植產業,發展成為包括梅子種植、梅子產品加工、梅子休閒觀光和梅子文化創意在內的新興產業鏈,可謂將梅子產品做到了極致。

第三:營銷——深挖風土人情,嫁接傳統文化

全解文創農業:探尋文化創意農業如何融入傳統農業?

如果有時間靜下心,你就不難發現在身邊有很多尋找歷史、尋找打動人心故事的企業。臺灣就有一家做米的農場“芳榮米廠”,成功挖掘了當地農村古早味的原生態風華,經營到四代,經濟結構轉型為服務導向,不但產品能持久於市場,更有著深厚的企業文化,這點是值得大陸新農人和忠誠熱心於新農業發展的農企好好借鑑的。

第四:溝通——多講品牌故事,用情感製造溢價

品牌故事的訴求往往會給產品本身帶去更多更具有特殊韻味的特質,當下營銷的關鍵,是要會講打動人心的好故事。在臺灣,你就不難發現那些很溫暖,很人性化的語言,即使是超市展臺前的產品介紹,都充滿著深深的情義,這就是多用情感製造溢價。

全解文創農業:探尋文化創意農業如何融入傳統農業?

如果有機會到臺灣,那就一定要喝杯日月老茶廠出品的阿薩姆紅茶,順便感受一下紅茶背後一個百年老茶廠的重生,那種視覺、嗅覺、味覺的衝擊,賦予農產品充分情感,讓人無比回味從知性又到性感的生態茶園的味道。

第五:產品——追求一魚多吃,創造更多消費價值

臺灣許多著名的農牧場,在產品設置中追求“一魚多吃“,藉助文化創意的力量,創造更多的消費價值。

全解文創農業:探尋文化創意農業如何融入傳統農業?

例如臺灣的飛牛牧場,擯棄原來單純的養殖業態,實現文創轉型,成為鏈接1-4產業的家庭休閒、娛樂消費場所。牧場中設立專門的兒童畫場所,展示兒童畫牛作品,令農場成為兒童畫房,引發家長持久消費;原來單純的養殖場,成為少年兒童的動物知識教習場,養殖場工具房,成為電視劇拍攝地和遊人紀念照片拍攝處。

第六:品牌——靜心尋找靈感,創意產品包裝

農業需要好產品,更需要好的包裝,要在細節上做文章。

全解文創農業:探尋文化創意農業如何融入傳統農業?

例如,臺灣著名的掌生穀粒,採用原住民紡織的特色花布作為包裝材質,充滿了濃濃的在地文化氣息;用古樸的牛皮紙製成傳統口袋狀外形,搭配上紙藤封口手柄,再配上白色棉紙以及傳統書法文字撰寫,十分古樸自然,實現文化再生和品牌打造。

三、創意農業的典型模式

1、產業“接二連三進四”模式

“接二連三進四”是傳統農業邁向高效生態現代農業的一條重要途徑。“接二”就是藉助工業化手段,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連三”是發展以休閒觀光、科普教育、保健養生為主要內容的農業服務業;“進四”是依託農業特色產業資源,發展農業文化創意產業。在浙江,不少地方依託創意農業發展,實現了農業的“接二連三進四”,不僅拉長了農業產業鏈,還極大提升了農業價值鏈。

2、農產品生產佈局創意模式

農產品生產佈局除了因地制宜,適地適生外,通過創意設計、文化植入和技術支撐,就會產生富有創意的、能帶來視角衝擊的農產品生產佈局,從而顯著提升產業附加值,增進產業規模效應和文化價值。杭州八卦田,曾經的南宋皇家御耕處,通過生產佈局的文化創意,種上五彩水稻,結合農耕採摘和農家樂,創造了全新的產業價值。

3、農業與自然景觀結合模式

農業景觀和農村自然空間景觀的結合,就會產生一種新型農業經營形態和農業景觀模式,從而產生了極富創意的農業與自然景觀結合的創意農業新模式。雲和把高山梯田改造成了梯田農業文化創意園,武義把十里河道改造成了十里荷花農業文化創意帶就是把農業與自然景觀緊密結合的典型樣版。

4、農產品後續加工創意模式

藉助於創意思維和現代加工技術,如根雕、蛋繪、米塑等,對原生態的農產品進行創意性加工,所形成的創意農產品就從一般消費品變為高檔禮品和藝術品,經過創意加工的農產品給人們帶來味覺和視覺的雙重盛宴,農品的產業鏈和價值鏈得到同步提升。這種農產品後續加工創意模式已成為創意農業發展的一種典型路徑。

5、農業文化發掘與博覽模式

農業是文化之根、文明之基、智慧之源,農業歷史源遠流長,農耕文化悠久燦爛。浙江有著中國大陸上至今為止最為古老的農業文化遺址並形成了系列:上山文化、跨湖橋文化、河姆渡文化、馬家濱文化、良渚文化。以農業生產經營為基礎的文化遺產與產業經久不衰:餘杭良渚遺址、嵊州小黃山遺址以及陸羽《茶經》專著等文化遺產集中展現了浙江源遠流長的稻作文化和璀璨奪目的絲茶文化;湖州善璉鎮湖筆、嵊州沙地村竹編、樂清黃楊木雕和青田方山稻田養殖田魚等非遺文化產業,桐鄉土絲繅制技藝、西湖龍井茶炒制技藝和富陽竹紙製作技藝等非遺展演項目以及舟山東極漁民畫、東陽石鼓嶺下村中國結等新興文化產業,展現了浙江農民文化在傳承中保護、在保護中創新的發展成果。

6、現代農業綜合體模式

現代農業綜合體模式是以發展現代農業為核心和主業,以產業鏈整合、要素整合、功能價值整合、城鄉空間整合為支撐和動力,通過多方主體合作,建設體現農業行政新特區、農業科技新城區、農民居住新社區和農業生產新園區等多種綜合性功能的區域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發展的新平臺。現代農業綜合體模式是一種典型的創意農業發展的新形態,是探索我國發達地區現代農業發展的全新模式和重要的創意載體。

結合自身情況,做好跨界融合,文創產業讓農業煥發新的生命力。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行業工商管理高級研修班

企業管理思想的聖地、農業經濟研究的權威、中國涉農明星企業的搖籃、農業問題的智囊、中國農業企業的必修課堂。始創於2004年,專注涉農企業家教育培訓,迄今已培訓了萬餘名農業企業家及骨幹,學員遍及農業產業鏈各個環節,享譽業內。人大農業班改變學員企業命運,學員精準合作數以萬計,學員遍佈全國各地,一個讓可以讓你實現價值、收穫夢想的搖籃之地。


“農業有料兒”是由紫荊傳媒推出的自媒體平臺。紫荊傳媒作為中國農業自媒體第一傳播平臺,依託紫荊創新農業研究院,聚合多方自媒體資源,為大家提供前瞻性的農業權威智庫、農業視頻欄目,以期推動中國農業事業的多角度、全方位的發展,傳播農業正能量。

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