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媒:金融危機十年中國不斷崛起 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遠超美

西媒稱,今年9月,美國雷曼兄弟公司破產已滿10週年,這一事件將全球資本主義置於崩潰邊緣。對於大多數經濟體來說,過去10年的特點是低增長、低投資、低生產率,同時債務和赤字問題突出,全球90%人口的實際收入幾乎沒有提高。

西班牙《起義報》網站9月26日刊登文章稱,這一時期最突出的是中國的不斷崛起。起初,中國經濟也受到了危機的嚴重衝擊,但中國成功地迅速復甦,並崛起為今天的經濟強國,同時在國際秩序中穩步走向舞臺的中央。

文章稱,自2009年以來,中國經濟規模翻了一番還多,並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2011年之前,中國經濟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長。在最近6年中,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逐漸下降到可持續的“新常態”,但每年約7%的增速仍遠高於3.9%的全球平均增速。

文章還稱,從2009年到2017年,中國的人均年收入持續增長,這種勢頭使中國有望在8年內進入高收入國家的行列。中國的城市人口每年增長約1500萬。2017年,中國創造了1300萬個新工作崗位,而印度僅創造了100萬個。

眾所周知,自1978年以來,中國已成功地使大約8億人擺脫了貧困。在過去5年中,極端貧困人口繼續減少,從1億減少到3000萬,這使得該國有望在未來3年內徹底消除貧困。

文章稱,隨著經濟不斷復甦,中國已開始改變其增長模式,從依賴以出口為導向的廉價產品製造業和投資,轉向以國內消費和高科技為導向的經濟模式。這種從原有經濟基礎向新增長支柱升級的大膽過渡正在順利進行。消費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中所佔比重自2012年以來穩步增長。現在,中國的4億中等收入消費者已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之一。

文章指出,2011年至2017年,中國的傳統經濟部門——煤炭、鋼鐵、水泥等——在經濟中所佔的比重持續下降,而能源、技術、醫療保健和娛樂等產業成為新的增長動力。政府投資正在推動公共基礎設施、電子商務和高附加值電子服務系統的發展。服務業就業人數佔整體就業的比重從33%上升到45%。

2017年,在《財富》雜誌世界500強企業中有109家中國公司,而2008年只有30多家,2001年只有10多家。

文章稱,中國的高速鐵路網絡運營里程超過2.5萬公里,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鐵路網絡。

文章指出,中國工業不僅在電子、機械、汽車、高速鐵路和航空等常規領域越來越接近世界技術前沿,而且也在引領技術創新。中國的新技術領域正在蓬勃發展,包括人工智能、物聯網、自動駕駛汽車、納米技術、生物技術、材料科學、先進儲能和量子計算等。中國已經在挑戰發達國家在機器人和3D打印等方面的壟斷地位。中國正在投資芯片、航空發動機等高科技領域。事實上,中國將很快在研發投入上超過美國。

文章稱,中國正在幫助推動世界走向清潔能源的新時代。它每年投入巨資用於可再生能源技術的開發和應用,中國全國範圍內的智能電網正在不斷擴大。

文章還提到,中國社會公共支出佔GDP的比重逐年上升。中國基本實現全民醫保,而且保障範圍正在繼續擴展,以涵蓋更多重大疾病。中國人口的預期壽命不斷提高。

在文化和傳媒方面,媒體平臺和內容已更加多樣化,電影業正在復興,票房收入即將超過美國市場。

在國際方面,自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大超過美國。中國已成為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增長的主要推動力:中國的開發銀行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的貸款超過了世界銀行。

文章稱,中國也開始在全球金融架構上留下自己的印記。

文章認為,中國顯然在很短的時間內走了很長一段路。展望未來,中國的重點是提高發展質量,而不僅僅是增加數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